作者:一鳴(爸媽進化論主筆)
最近被一個小男孩暖到了!
在河南鄭州,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和媽媽坐在長凳上休息時,看到垃圾桶旁的地上有好多紙片,就忙跑過去撿起來丟進垃圾桶。
面對夏天臭味刺鼻的垃圾桶,男孩沒有絲毫的嫌棄,更難的是媽媽看到了兒子的舉動,不僅沒有阻止,而是也趕緊過去幫忙撿紙片。
這件事看下來,我看到了一個讓人心生敬佩的媽媽和有教養的孩子。
網友們也紛紛評論說:
看得出是家教很棒的孩子
言傳身教!為小朋友和媽媽點讚!
有修養的父母,常常會教育出有修養的孩子。就算沒有言語督促,在實際的生活中,那一舉一動其實已經默默影響著孩子。
就像童話大師鄭淵潔所說:你是什麼人,你的孩子就是什麼人。
溫和善良的父母,也常常會養出純良有愛的孩子,自私自利的父母養育出的是人人生厭的熊孩子。
最近,在河南鄭州的何先生非常懊惱。
原來,何先生一輛新買不久的汽車,本來是好好的停在路邊車位上,怎麼也沒有想到,頂部被熊孩子踩踏的面目全非。
當時車前正好有一堆床墊,這一下子吸引來了5個孩子,在何先生的車上和床墊上蹦來蹦去,踩踏了一個多小時。
結果,車子損壞非常嚴重。
4S店的事故定損清單顯示,包括更換前擋風玻璃、機蓋等幾項,加上工時費,一共需要花費10640元。
何先生找到這幾名孩子家長賠償時,家長的反應卻讓他大失所望。
有個孩子爸爸認為,就覺得孩子不可能會因為踩踏造成這麼大的損傷。
覺得不應該賠償這麼多錢,還說車上的一些損傷。如果是鞋子踩的話不可能。
有位媽媽直接說,就給一千塊錢,不然就讓他去告吧。
不得不說,有了這樣的奇葩父母,熊孩子的所作所為就不那麼奇怪了。
美國著名心理學大師班杜拉曾做過一個有名的實驗:波波玩偶實驗。
孩子們分為三組:都觀看成人對一個充氣娃娃施加暴力的視頻,但第一組觀看到成人毆打了娃娃以後得到了獎勵;
第二組觀看到成人受到懲罰;第三組觀看到成人既沒獎勵也沒懲罰。
然後將這三組孩子每個人單獨放在有充氣娃娃的房間內,觀察他們是否會對布娃娃進行暴力行為。
最後得出結論:父母日常中的動作、語言動作和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不知不覺中被孩子們觀察、模仿,變成自己的行為習慣。
一味逃避責任的父母,沒有原則的家庭教育,只會培養潛在的破壞分子,和傷害犯。
為父母者的責任,就是要引導孩子,學會面對自己的錯誤。
在北京五棵松一家書店內一個男孩大聲念英文,一位工作人員禮貌提醒,卻遭到男孩指著鼻子呵斥。
視頻中,男孩用手指著旁邊一名女性工作人員稱,「信不信我抽你?」
而其母親只是強調:「小孩不要管他,你忙你的吧」,卻並未有任何制止和道歉舉動。
有人說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
從這個事件來看,顯然證明這話沒有錯。因為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和人生的第一位老師。
不客氣地說,「信不信我抽你」這句話不排除就出自家長之口,複製在孩子的腦海中,在某些場合就說了出來。
一個人的成長環境,幾乎會決定他的人生。
「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故事在民間盛為流傳:
一位母親見孩子拿人家的小東西,不但不制止和教育,反而讚揚孩子「能幹」。
結果這個孩子長大後偷金盜銀,被捉到以後判了死罪。
臨刑前,兒子藉口要跟母親說話,等母親湊近的時候,他一口將母親的耳朵咬掉,狠狠地說道:
「要是小時候您阻止我做這種事情,我現在也不會淪落到如此地步!」
有毒的父母畸形的愛,多少偷盜的犯罪分子就是這樣教育出來的。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父母常「看到」孩子的問題,卻不知這其實是自己的問題在孩子身上「開花」。
父母的喜怒哀樂,脾氣秉性,待人接物都會不經意間從孩子的一舉一動中投射出來。
當你驚訝於孩子怎麼會變成這樣時?卻不知,有些問題的根源恰恰出在大人身上...
前不久,武漢一個媽媽帶著兩個孩子準備出站,孩子們調皮爭搶著爬電梯爬步梯,十分危險。
虎媽「不淡定了」,進行當場教育,讓兩兄妹默默反思後,媽媽還先後讓他們罰站五分鐘,進行口頭教育。
媽媽的行為讓網友紛紛叫好。
當孩子犯錯觸及底線,父母就需要適當的懲戒,從而讓孩子明白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而愛沒了底線其實就是禍害。
之前看了一部日本電影《小偷家族》,有一段情節,讓我印象深刻。
當警察問父親為什麼要教兒子偷東西的時候,他很自然地回答,這是他唯一能教孩子的,而在孩子眼裡,偷也是一種生活日常。
孩子生來就是一張白紙,想讓這張白紙呈現出怎樣的藍圖,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而底線教育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
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從原生家庭中主要繼承的是生活習慣(79.6%)、價值觀(56.2%)和待人接物方式(53.1%)。
所以,我們往往能從一個孩子身上,明顯的看到原生家庭的影子。
楊絳曾說過:
好的教育不是被動受教,而是啟發學習的自覺,在不知不覺中受教,家風對於孩子的影響,便是如此。
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
就像一棵樹推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靠無聲勝有聲的力量,在孩子的眼睛裡,盡力而為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
你做對了,孩子的人生之路也就對了!
作者簡介:一鳴,富書專欄作者,富書持續投稿變現營2.0學員,中年少女,左手執筆,右手養娃,用一顆執著的心來寫字,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