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不斷地挖掘,礦工們的業餘生活充斥著毒品與賭博。 「十個裡面九個都吸毒。」一位翡翠商人講述自己的見聞時稱,毒品在礦區裡是「小意思」,講究一點的吸冰,一公斤6萬塊錢。至於大麻,基本上和香菸一樣普及,三塊錢就能買到一包。
【反侵權公告】本文由北京青年報在騰訊新聞獨家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記者/顏星悅 張涵 實習記者/袁思檬
編輯/劉汨
7月2日翡翠礦區礦難現場
商人胡浩在帕敢遇到了那塊重達10噸的玉石,礦工在一次塌方後發現了它,礦工自己也差點在塌方中遇險。胡浩以三萬元人民幣買下了這塊玉石,「現在這塊料子的起拍價是3.3億。」
這就是緬甸帕敢礦場的縮影。沒有人知道,危險和財富哪個會先到來。當玉石離開礦場之後,它的價值仍會以那些底層開採者無法想像的程度,繼續翻倍增長。
當地時間7月2日早上6點30分左右,緬甸克欽邦帕敢翡翠礦區發生山體滑坡,174人遇難、20人失蹤。在這片被熱帶雨林包圍的地區,出產著世界上質量最好的翡翠,與之相隨的,還有每年都會在礦場發生的傷亡事故。
過度開採、生產安全、礦工待遇,悲劇發生後,這些問題又一次被人們提起。一位緬甸政要將這起悲劇的原因歸咎於失業問題,但批判者指出,玉礦經營者和政府的疏於管理才是癥結所在。
一位哭泣中的遇難者家屬 | 法新社
洶湧而下的泥漿
當地時間7月2日早上6點半,緬甸克欽邦帕礦區,那片已經被千鑿萬掘的山體再也承受不住,90米高的山坡上,大量泥土和雨水洶湧而下。
留給數百名礦工的時間只夠喊一聲「快跑」,泥土和雨水已經衝到了礦坑內,激起3米高的巨浪,如海嘯一般繼續拍打著兩側的山體。
一名逃生的礦工向媒體回憶,一分鐘之內,山腳下所有的人都消失了,有些人被困在泥漿裡呼救,但沒人能救他們。另一位倖存者在感受到滑坡的震動時,他的第一反應就是跑,但剛邁出幾步,就被身後的泥水追上。
「我感覺自己一直在水下翻滾。我以為這次死定了,翻了幾米遠後,我也不知道自己怎麼把頭伸出了水面。我看到有很多人都在泥水裡,有的人已經不動了,有的人還在像我一樣掙扎。」
緬甸華人小相是翡翠商人,事發當天上午,他駕車運送救援隊前往現場。由於下雨,土路變得十分泥濘。小相到達現場的時候,很多救護車已經停在那裡,警察、醫護人員,以及礦工家屬,人群從四面八方趕來。
塌方的區域被封鎖起來,只允許救援人員進入。小相看到,在連續降雨以及滑坡的衝刷後,礦區底部的積水已形成了「一小片湖」,山腳原本是礦工主要的活動地帶,現在已經被一座「山包大小」的土方覆蓋。
救援人員用竹子和布搭起臨時雨棚,被發現的遇難者遺體裝進袋子後被抬到這裡。大批打著雨傘的家屬從小相身旁經過,圍在棚子周圍辨認遺體,慘叫和哭聲也跟著圍攏過來。
「許多家庭就這麼破碎了」,小相看著這片常來收貨的礦場變得滿目瘡痍,一些遇難者的遺體已被裝進了棺木,原本用於採礦的挖掘機正在附近挖出一個大坑,遺體將被就近掩埋在那裡。
夜幕下在山坡上搜尋玉石的礦工 | 時代雜誌
翡翠與毒品
由於雨季導致山體滑坡風險增大,緬甸政府下令帕敢地區的礦山從7月1日至9月30日關閉。但一名緬甸國會議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事發時有數百名「非法工人」代替了常規礦工,仍然在繼續採礦。
雨季禁採令下達後,採礦公司以及負責看守的民兵撤離,礦場徹底屬於了那些「散戶」挖掘者。而在平時,只有在凌晨和傍晚採礦公司停工的四個小時裡,他們才會被允許進入礦場。
小相描述那番情景時說,幾千名礦工守在礦區外,等待著允許入場的一聲哨響。當大門打開,幾千人如參加馬拉松一般衝進礦場,很快分散四處,敲敲打打的聲音此起彼伏。到了清場的時候,沒有誰捨得離開,有時民兵得拿槍抵著才能把礦工趕走。
背包和尖頭鐵鍬是每個礦工必備的裝備,他們通過聲音和手感辨別敲到的是石頭還是翡翠。無論料子多大,第一個發現的人就能成為料子的主人。因此,雖然整個礦區都是待開採的原石,礦工們依然爭分奪秒,「不然好料子就被別人搶先了」。
除了能進入礦場的四個小時,大部分時間,礦工們只能在礦場外「撿漏」,經過採礦公司挑撿的礦渣裡,依然可能有好的料子。卡車將礦渣運到斜坡上傾倒而下,礦工們一擁而上,有些甚至不等石頭落定就跑上坡來敲打。他們小腿上都包著用於防護的布套,為的是不用避讓滾落的石塊,這樣可以再搶先別人一步。
即使勤奮,挖礦仍然是一件看運氣的事,有時幾天都找不到一塊翡翠料子。焦急之下,有些礦工會把自己逼向更危險的地方,比如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爬到崖壁上去挖礦,或是不等礦渣倒完,就跳進去開始翻撿。
小相認識的一名23歲礦工在此次滑坡中遇難,小相去他家買過幾次翡翠,他是家裡的長子,父母都是農民,還有6個正在讀書的弟弟妹妹。礦工平時租住在礦區附近的鐵皮屋裡,距離家半小時路程,礦難發生後他的家人也趕了過來。
據小相介紹,礦工大都是這樣二三十歲的青壯年,很多都沒有家室。由於找不到其他的工作,他們的發展空間十分有限。每個礦工都心懷「找到好料子,變成老闆」的希望,挖到珍貴的「帝王綠」翡翠,是每個礦工的夢想。
除去不斷地挖掘,礦工們的業餘生活充斥著毒品與賭博。 「十個裡面九個都吸毒。」一位翡翠商人講述自己的見聞時稱,毒品在礦區裡是「小意思」,講究一點的吸冰,一公斤6萬塊錢。至於大麻,基本上和香菸一樣普及,三塊錢就能買到一包。
小相則認為,對一些礦工來說,毒品能起到麻痺和壯膽的作用,「有的人覺得他去的地方比較危險,就吸著毒去,幹體力活也感覺沒那麼累。」毒品讓他們得到了滿足,也讓他們陷入了貧窮的「死循環」,「有些人剛撿到一塊翡翠,馬上就拿去換錢買了毒品。」
「這很正常」
僅2015年的統計數據,帕敢地區就發生了40多次礦場塌方事故,其中一次有超過100人死亡。據帕敢警方統計,自今年初至6月1日,當地已發生8次塌方,造成15人死亡。
面對這一連串的傷亡數字,在中緬兩地做翡翠生意6年的胡浩已經見怪不怪,說起這次礦難,他連說了幾次「這很正常」。
「現在是雨季,礦上每天都在發生大大小小的坍塌。」胡浩描述,山體下方已經被挖空了,上方沒有支撐,再加上雨水的衝刷,發生事故是必然的事情。胡浩也曾到過此次發生滑坡的礦場,他形容那裡和國內一個鄉鎮的大小差不多,經過多年的挖掘,已經寸草不生,「被挖得亂七八糟,塌了很正常。」
「我自己也經歷過幾次,挖著挖著突然一下土和石頭都塌下來,然後水就湧過來了,像發洪水似的,躲是躲不及的。」去年3月,胡浩親眼見到一個「客戶」被埋在了下面,那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國內富家子弟,付了胡浩報酬讓把自己帶去礦場,「可能是看到了一個好料子吧,就去搬石頭,忽然一下就被埋了。」
常在礦場行走,小相也見到過幾次規模不大的滑坡,眼看著土一點點松下來,隨後開始大塊大塊掉落,整個過程不到一分鐘,由於範圍不大,人們都及時躲開了。據他分析,此次滑坡地點是老礦區,因為出貨率高,吸引來的礦工也更多,土質也更鬆軟,「真出了事兒,滑坡的面積大很多,造成的傷亡也更多。」
在小相看來,因為雨季的原因,採礦公司當時已經撤離礦場,也是事故的隱性因素之一。通常採礦公司如果發現土壤鬆動,會用挖掘機進行平整清理,而那些自行進入礦場的「散戶」礦工則不會在意這些問題,「他們幾十元一個的安全帽都沒人戴」。
在衛星地圖上,帕敢地區原本的山體已經被挖掘成一個個如足球場大小的深坑,大部分區域黃土裸露,同時地形複雜、起伏落差大。緬甸夏季暴雨多發,每個礦區都會有眾多礦渣堆積而成的高土,被雨水衝刷後變得十分鬆軟,稍有不慎就會成為滑坡的隱患。
非盈利機構「全球見證組織」負責人保羅•多諾維茨在評價當地情況時稱,大規模的採礦作業移動了大量的土壤,造成了巨大的深坑,「坑裡充滿了隨時能將礦工們卷噬的泥水,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保羅•多諾維茨認為,以帕敢的地形條件,即使在非雨季也是極其危險的,因為礦工們仍在繼續越來越大規模的採礦。「面對這種情況,當地政府沒有足夠的能力來監督並執行相應的法規。」
一塊剛剛被發現的玉石 | 全球見證組織
從三萬到三億
在小相的印象裡,上世紀90年代初,帕敢周圍的礦場還被森林包圍,只能步行抵達。隨著翡翠開採業日盛,開始修建公路,人們也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
據媒體報導,作為世界最大的玉石來源國,緬甸每年的玉器貿易額超過300億美元。帕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礦所在地,其翡翠玉石產量曾一度高達世界翡翠玉石產量的95%。
自上而下,每個人都想從這片礦場中分得利益。上世紀,當地武裝力量與緬甸政府軍激戰,玉石資源是雙方爭奪的焦點。在近些年,當地發生的示威活動,也與緬甸政府收緊開採權有關。
能常年從帕敢帶貨,胡浩同樣依附於當地的武裝力量,他結識了當地的一位「司令」,因而獲得了進出礦區和帶貨的權利。每次胡浩來到帕敢,即使拿著「司令」的介紹信,也需要打點間隔幾米就會遇到的持槍崗哨,胡浩通常塞過去一包中華煙、幾百塊人民幣,「兄弟你閉一下眼睛,我過一下。」
胡浩每次只會在礦區待兩三天,當地派系林立,有20多個「司令」共同管理,他擔心停留太久會惹來別人的不悅。據胡浩說,一塊玉石被挖出後,超過三分之二的收益都會落在政府、企業或是地方武裝勢力之手,「我自己也不敢太貪,掙了錢儘量多分給手下的當地人。」
相較之下,親手挖到翡翠石料的礦工們,能得到的卻很有限。在礦場,他們是最容易分辨的一群人,相較衣著整潔的收料人,礦工們大多穿戴破舊、腿上綁著護具。
「挖翡翠的永遠是挖翡翠的。」小相說,絕大部分礦工很難變成收料的生意人,因為他們不懂行情,也沒有銷往國外的渠道,「一塊價值5萬的翡翠原料,即使收料人把出價壓到1000元,礦工往往還是得接受。」大部分礦工也不懂分辨石料的好壞,商人更不會透露真正的市場價格。
今年三月,胡浩在礦區碰到了一塊10噸的好料,發現它的是一個30多歲的帕敢礦工,「當時發生了一次小的塌方,那個礦工自己的位置也很危險,結果塌方讓玉石露了出來,被他找到了。」
怕被別人搶先,胡浩讓手下人盯緊玉石,自己去和礦工談價錢,礦工話不多,一個勁兒抽菸,最後要了3萬元人民幣, 「那塊料現在被運到國內等著拍賣,起拍價是3.3億。」
中國市場歷來是緬甸翡翠的主要流向之一,資料顯示,中國精品翡翠價格近50年來上漲了1000倍。小相和在雲南瑞麗的表哥合夥做翡翠生意,他負責在礦區前方收翡翠原石,託人運到國內,之後再寄給客戶或是根據要求進一步加工。
直播間是最主要的交易平臺,小相每天以直播的形式展示翡翠原石,客人當場出價,小相賺取差價以及百分之十五的代購費,料子越好,利潤空間越大。三百塊收來的普通原石可能只賣到五六百元,但好的料子價格能翻一二十倍,「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賣到二三十萬元,其中一半是純利。」
一份關於緬甸玉石行業的報告中指出,僅在2014年,緬甸開採的玉石總價值高達約310億美元,相當於緬甸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一半。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14年,有價值123餘億美元的玉石通過官方渠道進口到中國。而在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中,儘管合法的翡翠銷售為緬甸政府帶來了大量稅收,但可能每年有一半甚至更多玉石流入了黑市。
「回到這裡,直到變得有錢」
到7月6日,帕敢翡翠礦區礦難搜救工作宣告結束,確認遇難人員174人,失蹤20人。期間30多支救援隊參與了搜救, 由於當地地質條件複雜以及持續降雨,使得搜救風險不斷加大,當地政府決定停止搜救。
另據報導,目前撫恤賠償工作已經開始,緬甸相關政府部門為每位遇難者的家屬發放了50萬緬幣(約合2500人民幣)的撫恤金,向每位傷者發放了30萬緬幣(約合1500人民幣)的撫恤金。有關事故原因和責任人的調查還在進行。
為了保護玉石資源,緬甸政府曾下令限制過度開採。2018 年 9 月,緬甸礦業部負責人表示,緬甸所有的玉石翡翠礦區開採期限到期後,將不再批准延期。小相能明顯感覺到,最近兩三年收到的原料比以前少了很多,但他並不認為玉石開採業會在緬甸徹底消失,「可能部分會停工,但還是有很多有實力、有關係的公司可以繼續開採。」
在最近的一次新聞直播中,一位緬甸政要對此次滑坡表示悲痛,並將這起悲劇的原因歸咎於失業問題,她表示「對於人們因缺乏其他謀生手段,而不得不非法開採玉礦感到遺憾。」
7月3日,事故現場附近,那個籃球場大小的集體墳墓已經放進了幾十副棺木,新的棺木還在源源不斷的搬入。一些棺木只標著一個名字,一些被貼上了遇難者的照片,還有一些則始終無人認領。
一位44歲的父親趕到現場,看到兒子的屍體還深陷泥漿之中。這位父親也是一名礦工,他表示自己將來還是會回到礦山,繼續搜尋翡翠玉石,「這裡是我兒子去世的地方,我將繼續在這裡工作,直到我變得有錢。」
(文中小相、胡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