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父親載灃為光緒帝之弟, 因為光緒帝無後, 光緒帝 病了後,慈禧下令將溥儀養育在宮中,不久 光緒帝 和慈禧逝世,溥儀繼承皇統,年僅3歲。溥儀自己選妃的時候,第一個圈中的並不是婉容,而是文繡;本來應是文繡封為皇后,婉容封為貴妃。但文繡相貌平平。而婉容卻出落得漂亮高貴,是聞名遐邇的美人。重要的因為婉容的家世顯赫。溥儀首選的第一位妃子是文繡,但是四大太妃們,皆認為文繡家境貧寒、長相不好,讓王公勸溥儀重選。 在瑾妃的堅持下 ,選了婉容為皇后。文繡家族勢力沒有婉容家大, 而文繡既被皇帝圈上了,也不能再嫁別的人,於是成為了妃子。末代皇帝溥儀一生的幾個女人,命運都是如此的坎坷,好心疼
婉容出身滿州旗人,知書識禮,也寫得一手不錯的詩詞。她跟溥儀的書信有很多都是用英文寫的,署名"伊莉莎白"。溥儀在她初進宮時十分寵愛她,為她聘請過英文老師。婉容相貌嬌美、談吐文雅、舉止端莊、儀態不凡、內剛外柔並富有善心,她是一位兼收中西方文化優勢於一身的貴婦。但由於溥儀身體原因,兩人婚後一直無子。
文繡的命運相對而言稍好一些。文繡擅離行園,顯違祖制,應撤去原封位號,廢為庶人。欽此。宣統二十三年九月十三日。 1931年文秀通過律師向溥儀提出離婚。溥儀不願鬧上法院,遂經雙方律師交涉私了,由溥儀付給文秀5.5萬元贍養費。溥儀被迫答應離婚後,為挽回顏面,還於1931年9月13日在京、津、滬報紙上發布廣告刊登「上諭」:淑妃擅離行園,顯違祖制,撤去原封位號,廢為庶人,欽此。
譚玉齡那年只有17歲,正在北京的中學堂念書。按祖制規定,清朝皇帝的妻妾分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等八級。玉齡被「冊封」為「祥貴人」,是皇帝的第六等妻子。譚玉齡進宮後,溥儀立命騰出原為召見室的緝熙樓一樓西側幾個房間歸她使用。在譚玉齡的臥室中,南窗下擺著一張雙人用沙發軟床,床前掛著芭蕉葉式的幔帳,靠北牆放著一張賜宴用的小桌。布置典雅、大方。
福貴人李玉琴,是日軍與溥儀相互妥協的產物——溥儀堅決不要日本血統的妻子,只好接受日本人為他挑選的中國妻子。溥儀到蘇聯後,李玉琴回到娘家,後來溥儀在撫順改造時、李玉琴還曾多次探望他。不過,兩人還是於1957年離婚,之後李玉琴重新建立起幸福美滿的家庭。
李淑賢是杭州人,從小失去父母。當時她是北京朝陽區關廂醫院的護士。婚後兩人相親相愛,幾乎達到不能分離的地步。溥儀曾向李淑賢說:"以前我在宮中時,根本不懂夫妻之間應有的相互關係,妻子是我的玩物和擺設,高興了就去玩一會兒,不高興就幾天不理。我是從來不知愛情為何物的,只是遇見你,才曉得人世間還有這樣甜蜜的東西存在。"溥儀和李淑賢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5年。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患腎癌而逝世。溥儀逝世時,正處於"文革"期間,李淑賢在周總理和政協的關懷下,生活一直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