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來自山東省濰坊市的粉絲給農學博士留言說,自家種的五畝花椰菜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爛花」現象,卻沒找到原因,詢問我是怎麼回事。通過這位農戶朋友的描述,農學博士斷定他種的花椰菜患了軟腐病,所以導致了花菜腐爛,如果不及時治療,減產的可能性極大。
經過仔細了解,農學博士得知,這位農戶朋友是一個「新手」,看到別人家種花椰菜效益不錯,所以今年自己也種了五畝地。遇到了這種「爛花」的特殊情況,就不知道怎麼應對解決了。花椰菜軟腐病大多數是由細菌引起的,只要防治措施及時到位,不會對產量造成太大影響,接下來,農學博士就和大家分享一些花椰菜軟腐病的防治心得。
對於露天種植的花椰菜,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軟腐病的發生呢?農學博士建議大家,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時刻觀察花椰菜的生長狀態,準確判斷軟腐病的發生針對不同種植條件,找準花椰菜軟腐病發生的原因因地制宜,預防、治療同步進行,避免花椰菜軟腐病大流行
首先,我們必須充分了解軟腐病的典型症狀,這樣才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軟腐病主要在花椰菜生長中後期發生,尤其是在花球形成期。花椰菜軟腐病最典型的症狀就是植株老葉發黃萎垂,仔細觀察會發現,花球基部、莖基部變褐溼腐,中下部葉片在正午的時候會呈現失水萎蔫狀態,剛開始的時候早晚可以恢復,經過2-3天,萎蔫會加重不能再恢復,主莖或葉柄病斑迅速擴展成不規則的壞死、腐爛斑塊,病斑逐漸擴大,變得軟腐、潰爛,表現為黏滑、稀泥狀。對於花球的莖基部,剛開始呈現半透明水漬狀,隨後變為灰色、灰褐色,表皮稍稍下陷,上面出現白色黏液,內部出現腐爛,導致整個植株出現塌倒現象,病部還會散發出難聞臭味,但區別於黑腐病,當發病嚴重時,整株出現死亡腐爛。
小貼士
除了直接觀察症狀,我們還可以用解剖法確定軟腐病,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早期病害症狀的診斷,能夠及時指導防治,但相對來說,田間工作量大,操作十分麻煩。首先,我們需要拔起田間疑似發病的植株,小心洗淨根系、莖基上的泥土,然後用潔淨鋒利的解剖刀橫切、縱剖根部、莖部,如果發現根髓、莖髓存在顏色變化,基本可以證明這株花椰菜已經發病。再感病初期,根部、莖部的橫切面上會出現淡黃色、茶黃色的斑點,縱剖面出現淡黃色、茶黃色的條紋,花椰菜軟腐病的危害主要分為五個階段:
(1)前期:植株的部分根髓開始變色,但地上部分仍然正常生長,葉片顏色無明顯變化。
(2)中前期:植株的部分鬚根開始腐爛,近地面的莖髓也開始變色,生長速度減慢。
(3)中期:根部會繼續腐爛,近地的莖髓也會出現腐爛,地上部分表現為:生長停滯,植株矮化,葉色暗綠,葉片中午出現萎蔫,早晚就能夠恢復。
(4)中後期:大部分根系出現腐爛,莖髓繼續腐爛,並向花部延伸,病株可以聞到明顯的腐臭味,植株生長完全停滯,葉片中午萎蔫,一早一晚也不會恢復了。
(5)後期:根部、莖髓基本完全腐爛,散發出濃烈的惡臭味,花部開始腐爛,最終導致植株死亡。
在露天種植中,都有哪些因素會導致花椰菜發生軟腐病?
1、溫度因素
在北方地區,大部分農戶種植的花椰菜都是早熟品種,大田生長期一般在60天左右,每年的7-8月份屬於植株旺盛生長期,而在這個時間段,氣溫往往較高,不利於花椰菜的正常生長,卻十分有利於軟腐病病原菌的滋生繁殖,而導致病害大流行。
2、溼度因素
在每年的7-9月份,降雨頻繁,田間溼度大,尤其對於露天栽培的花椰菜,基本滿足軟腐病發生大流行對溼度的需求,高溫高溼的環境條件,不利於花椰菜的健壯生長,導致抗病力降低,自然容易發病了。
3、栽培措施
(1)栽培方式:露天栽培的花椰菜,多採用平畦種植,不利於排水,土壤溼度往往很大,透氣性較,故而有利於軟腐病菌的傳播、再侵染。
(2)耕作模式:大部分農戶在種植花椰菜的時候,操作過於粗放,尤其是在中耕除草過程中,容易導致根部受傷,在高溫高溼的夏季,傷口很難癒合,這就為病原菌的入侵創造了有利條件。
(3)防治時間:大部分種植戶都是等到田間出現症狀時,才開始施藥防治,這個時候已經錯過了防治最佳時期,防治效果自然也不好。
(4)輪作時間:在很多地區,土地資源有限,農戶種植花椰菜幾乎不輪作或者輪作時間很短,導致病株殘體未充分腐爛,為軟腐病的重複侵染提供了菌源,最終造成花椰菜軟腐病逐年加重。
花椰菜軟腐病危害嚴重,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才可以保證高產優質?
防治思路:花椰菜軟腐病屬於一種傳播速度快、危害程度大的常見病害,為了徹底根治,我們應該從源頭上減少病原菌,秉承預防為本、治療為輔的防治理念。只要預防措施做好了,再加上之後的藥劑治療,基本可以控制軟腐病,避免造成大規模的經濟損失。
1、選用抗病品種
在眾多防治軟腐病的方法中,種植抗病品種是最經濟有效的一種。一方面要考慮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應該種植抗病品種,減少產量損失。
2、土壤處理
(1)日光土壤消毒:土壤中的病株殘體是軟腐病的主要侵染來源,採用土壤消毒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花椰菜軟腐病發生。比較經濟的方式就是利用太陽能進行土壤消毒,將基肥施進地裡以後,耕翻後起壟,在壟上覆蓋聚乙烯薄膜,薄膜鋪平拉緊,四周用土壓緊,並澆透水,間隔5-7天灌水1次,密閉20-30天即可。
(2)藥劑處理:在前茬作物收穫以後,我們要對土壤進行深翻,曬土10-15天,將生石灰均勻撒施在地面上,然後深翻兩遍,利用生石灰殺菌,既可以調節土壤酸鹼度,又能補充鈣元素。
3、實行合理輪作
為了減少病菌不斷積累,花椰菜最好是與禾本科作物進行3-5年的輪作,防病效果極佳。另外呢,在日常管理中,我們儘可能多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及時拔除雜草,做到勤施肥、少施肥、勤澆水。
4、徹底清園
在花椰菜生長過程中,我們務必做好觀察工作,一旦出現中心病株,就要及時清除,避免出現再侵染。在花椰菜採收完畢之後,我們還要徹底清掃地裡的殘枝落葉、病株殘體,並帶出田集中燒毀,以有效保證清園徹底,減少初始侵染源。
5、藥劑防治
(1)施藥時間:要抓「早」,也就是注重早期施藥保護,在根、莖的髓部組織未死亡之前及時施藥,阻止病害繼續發展,最重要的是抓好苗期、大田期防治。在花椰菜大田期,當發現初期症狀時,就要及時施藥防治,間隔7-10天防治1次,連續用藥2-3次,直到病情停止發展。
(2)施藥技術:在施藥技術上,我們要抓 「灌」,也就是採用灌根、噴淋方式,將藥液施到根部,以有效保護花椰菜的根系,避免病菌從根部傷口侵入。
(3)用藥種類、濃度:針對花椰菜軟腐病,推薦用20%噻菌銅懸浮劑500-800倍液、50%代森銨水劑800-1000倍液、新植黴素3500-4000倍液。除了這些常見藥劑,77%可殺得粉劑600-800倍液、14%鉻氨銅水劑350-500倍液、菜豐寧B1 500-600倍液等,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4)安全間隔期:同一種農藥在花椰菜一個生長季節中,一般只推薦使用1-2次,上述這些農藥在收穫前的20天都要停止使用,安全間隔期未達到20天的花椰菜不能採收出售。
結語
在花椰菜露天栽培過程中,軟腐病會嚴重危害花球,尤其是在高溫高溼的夏季,很容易發病,導致「爛花」現象出現,最終影響到花椰菜的產量、品質。所以呢,我們應該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創造利於植株生長、不利於病害發生的環境,才能徹底解決軟腐病這一問題,保證產量,提高菜農的經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