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波十萬頃 鄱陽湖的人文與歷史

2021-01-09 新華社客戶端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一塊重要的溼地,是候鳥的家園。(資料圖片)

元代王禎《農書》中的圩田圖。(資料圖片)

贛鄱大地 以水為名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到底是並世無兩的才子,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僅用寥寥數語,便揮毫出一幅壯麗的畫卷。此句中的彭蠡是何處?鄱陽湖古稱彭蠡、彭澤,明清之際的學者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稱「自隋以前,概謂之彭蠡,煬帝時,以鄱陽山所接,兼有鄱陽之稱」,雖然此後鄱陽湖之名也已傳揚四海,但古代文人墨客的題詠之作,仍喜歡以彭蠡、彭澤為題。至於彭蠡二字,亦有人以「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來解釋。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它仿佛像一個水瓢,接納了江西省內的眾多河流,這其中最大的一支,是江西人的母親河贛江。章水、貢水在贛州城內八鏡臺下匯合成贛江,自此一路向北,沿途接納遂川江、袁水等支流,流入南昌城內,繞揚子洲分為左右兩股汊道,左股又分出西支、北支,而以西支為主流,在九江市永修縣吳城鎮望江亭注入鄱陽湖。注入鄱陽湖的主要河流,還有源出撫州的撫河,贛東北的信江、饒河,贛西北的修河,它們與贛江並為江西五大河流。古人有詩稱「百川灌彭蠡」,可謂對鄱陽湖與江西河流關係的真實描寫。

鄱陽湖水經北部的湖口注入長江。《讀史方輿紀要》稱:「彭蠡之水,匯章、貢及群川之流,北注於江,湖口其委輸之處也。」鄱陽湖是長江天然的水庫,當長江幹流水量過多時,鄱陽湖以及洞庭湖、太湖等湖泊可以儲存過剩水量,待洪水水勢減緩後,再將水緩緩排入長江。鄱陽湖是長江進入下遊前的最後一個蓄水池,有研究指出,「鄱陽湖洪水調蓄的輻射範圍應該是長江流域鄱陽湖以下的所有區域」。

在鐵路未臻發達時,鄱陽湖也是南來北往的交通路線上的一個重要關節。讓我們以鄱陽湖為中心,先向北看,由鄱陽湖入長江,沿江而下至鎮江,這裡是長江與大運河的交匯處,沿大運河北上,可一路直達北京;再向南看,由鄱陽湖入贛江,一路南下到今贛州大餘縣,棄舟步行,經梅關道翻越大庾嶺,就來到了今韶關南雄市,南雄境內的湞江,是珠江水系北江在上遊的一段,在佛山境內,北江與西江匯合,再流經珠江三角洲,最終注入南海。在古代,這條「京廣線」對江西的發展十分重要。

湖光山色 人文厚重

鄱陽湖是一個「過水性吞吐型湖泊」,在豐水期和枯水期的水域面積有明顯的差別,「洪水季節,煙波浩渺,與天無際;枯水季節,湖面萎縮,水束如帶,湖灘出露,黃茅白葦,曠如平野,只餘出鷹泊小湖。這種時令性的水陸交替的特殊景觀,為湖灘草洲溼地生態系統的發育提供了良好條件,成為珍禽、候鳥的天然樂園」。每到冬季,這裡較為溫暖的氣候、豐富的水生動植物,吸引寒冷的西伯利亞、蒙古和我國東北的候鳥來此過冬。群鳥飛至,停息水中小渚,天色蒼茫而碧波蕩漾,何其壯美。

鄱陽湖是候鳥的家園,也是人的家園。世代居住在湖區的人們賴湖為生,欣賞湖光山色的文人墨客留下動人的詩篇,鄱陽湖更幾度成為戰場,見證了水戰的激烈,這一切都賦予了鄱陽湖濃重的人文歷史底蘊。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山水共同構成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底色,有道是「山無水則缺媚,水無山則少剛」,其實水也可以激壯,山也可以秀麗,這話意在說明山水兩者缺一不可。鄱陽湖周邊有許多名山,它們得鄱陽湖之美,而又成就了自己的一番獨特景色。

北枕長江、東偎鄱陽湖的廬山,是一座備受詩人垂青的名山。據說李白一生來過廬山五次,題詩十四首,他看廬山的瀑布,寫下「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他登五老峰,留下「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後一首詩之「攬」字尤其形象,攬江入懷,氣度壯哉,而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廬山含鄱口之「含」,站在含鄱口,可一覽「煙波十萬頃」的鄱陽湖,這一「含」字舉重若輕,清人曹龍樹襲李白詩意,曾作一首含鄱口詩:「高空誰劈紫金芙,遠水長天手可揄。擬似巨鯨張海口,西江不吸吸鄱湖」,詩人將含鄱口擬為張開巨口的鯨魚,將鄱陽湖水吸入腹中,很有想像力。

鄱陽湖水在湖口注入長江,江湖交匯處有一座石鐘山。站在石鐘山上,可欣賞一奇觀,江湖交匯處水色分明,江水濁而湖水清。但真正讓石鐘山名聞天下的,是蘇軾的一篇《石鐘山記》。《石鐘山記》並不記石鐘山的風景如何,只就石鐘山的得名進行考辨,縱然蘇軾認為石鐘山以聲得名的觀點也屢遭反對,而認為石鐘山以形得名,但蘇軾反對「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主張實地調查的做法卻具有永恆的價值。

元朝末年,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群雄並起,至元二十三年(1363年),陳友諒發兵六十萬、大艦數十艘,從長江上遊而來,包圍南昌,此舉對朱元璋的勢力範圍構成極大威脅,朱元璋發兵二十萬,從長江下遊而來,欲解南昌之圍,陳友諒得知此事後,解圍東出,與朱元璋軍在鄱陽湖中的康郎山相遇,水戰一觸即發。朱元璋以少勝多,剿滅了陳友諒勢力。《讀史方輿紀要》稱朱元璋「一統之業,肇於鄱陽一戰」。這並不是發生在鄱陽湖的唯一一次水戰,此前,隋朝末年,林士弘領導的農民軍與隋軍曾戰於鄱陽湖;此後,清朝末年,曾國藩的湘軍與石達開率領的太平天國西徵軍亦戰於鄱陽湖。

戰爭使鄱陽湖區的水利設施受損,水旱災害直接影響到了百姓的生計。要使鄱陽湖造福百姓,必須處理好水與人的關係,歷代在湖區為官者,均以創建與維護水利設施為要務。

賴湖而生 水利先行

誠如學者所言,兩宋時期是江西經濟文化大發展的時期,鄱陽湖區的開發進入到新的階段。兩宋時期,圩田在南方地區大量出現。何謂圩田,南宋詩人楊萬裡介紹道:「江東水鄉,堤河兩涯而田其中,謂之圩。農家云:圩者,圍也。內以圍田,外以圍水,蓋河高而田反在水下,沿堤通鬥門,每門疏港以灌田,故有豐年而無水患。」南方河湖眾多,發展農業不缺水源,但濱江濱湖地區地勢很低,農田易被水淹沒。圩田先築一條圩堤,將堤內的水排到堤外,堤內的土地開墾成農田,鬥門的開閉可以控制堤內的水量,既得灌溉之利,又無洪澇之憂,確是利多而害少。兩宋時期,江南東路(路治在今南京)和兩浙西路(路治在今杭州)的圩田最多。鄱陽湖區,北宋時圩田尚少,到南宋、元朝迅速增加,明清兩代進入到圩田開發的繁盛時期。

圩田遍布,關係百姓生計,翻開明清兩代的地方志,地方官築圩護圩的記載比比皆是。清乾隆年間《南昌縣誌》卷六十《藝文》收錄了明人萬恭的一篇《築五圩碑》,記載當地維修餘家塘、黃泥嶺、雙坑圩、萬家塘、王甫塘五圩之事,這五圩佔地甚廣,可產糧食以萬計,而且更重要的意義在於「下聯四十八圩」,即「五圩成,四十八圩皆壤也;五圩敗,四十八圩皆魚也」,可知各圩不是「單打獨鬥」,而是共同組成一個水利系統。嘉靖年間,五圩之中有兩圩因受洪水侵襲決口。萬曆十四年(1586年),五圩之中有三圩決口,「洪洞無涯,田殫為湖,廬殫為瀦」。地方官決意加固圩堤,出三百二十金,募民修築,第二年修成,「田盡成坯,水盡歸墟,圩民大悅」,為使後人不忘此事,故立碑紀念。

隨著圩田開發技術的進步,將單個圩田連在一起的聯圩越來越多。圩田的開發,緩解了人地緊張關係,也能擴大圩區的植被面積,減少水土流失。但過度的開發,使湖泊面積減少,給生態環境帶來不利的影響。

傍湖而居、賴湖而生的人們,千百年來以自己的智慧與辛勤的勞動,營造出一片美麗的家園,面對水旱災害,他們累積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更有信心面對一切挑戰。

今年入汛以來,鄱陽湖、長江中下遊汛情牽動著大家的心,我們祈願鄱陽湖歲歲安瀾,神州大地,一片清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易舜)

相關焦點

  • 汛期到來,鄱陽湖逐漸「發福」,水天一色、煙波浩淼
    鄱陽湖「發福」了!鄱陽湖水體面積今年以來首次突破3000平方公裡。6月29日上午9時,江西鄱陽湖都昌站水位上漲至17.16米,鄱陽湖水體面積達到3440平方公裡。隨著鄱陽湖周邊近期的持續降雨,再加上長江上遊來水增多,饒河、撫河、修河、贛江、信江「五河」入湖流量的進一步加大,鄱陽湖水位持續上漲。6月30日14點鄱陽湖星子水文站水位達17.65米,警戒水位為19.00米,歷史最高水位為22.52米。
  • 江西將建鄱陽湖博物館
    本報南昌訊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記者朱嘉明報導:日前,江西鄱陽湖博物館展陳內容大綱專家評審會在南昌召開。記者獲悉,江西將建設鄱陽湖博物館,該館以文明演進為主線,突出鄱陽湖重要的生態地位、社會經濟地位和歷史人文地位,全面展現湖區的自然、歷史、文化、生態與未來,講述鄱陽湖故事。
  • 鄱陽湖星子站水位突破歷史極值
    7月12日0時,鄱陽湖星子站水位22.53米,較歷史實測最高水位22.52米(1998年8月2日)高0.01米,這標誌著我國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歷史極值。記者從九江市防指獲悉,鄱陽湖星子站是反應鄱陽湖水文情況的主要特徵站,受持續強降雨、上遊來水和長江中下遊洪水頂託疊加影響,鄱陽湖星子站自7月5日1時超警戒後,一周左右時間便突破歷史極值。當前,鄱陽湖汛情變數大、來勢猛、範圍大、險情多。
  • 鄱陽湖告急
    受此影響的還包括在此繁衍生息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江豚和每年都來鄱陽湖溼地越冬的成批候鳥。這距離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才兩年時間。2009年12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該規劃特別指出:「鄱陽湖水量、水質的持續穩定,直接關係到鄱陽湖周邊乃至長江中下遊地區的用水安全。」
  • 鄱陽湖漁民的「登岸故事」
    作為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鄱陽湖湖區的300多個漁村,2萬戶總計超過10萬名像吳華山一樣的漁民將結束千百年的生活方式,「洗腳上岸」。「在船上待了快半輩子,是時候上岸了。」吳華山說。在他看來,鄱陽湖如同母親一般,但現在這位「母親」需要休養生息。
  • 煙波浩渺,水天一色的鄱陽湖
    這次我選擇去的是鄱陽縣的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買了門票進去,裡面有住宿吃飯的地方,安歇一晚倒也合適。只是當天下著小雨,湖面的風也很大,湖邊轉了一圈,霧蒙蒙的看不到什麼東西,然後說要坐船進湖去看蘆葦蕩,青青不感興趣,自己回房休息去了。我在湖邊來回跑了幾公裡,先把任務做完。
  • 江西鄱陽湖博物館展品徵集公告
    為加快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鄱陽縣人民政府於2018年投資1.8億元建設的鄱陽湖博物館已開工建設,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經縣人民政府研究同意,鄱陽湖博物館決定向全社會公開徵集館藏展品,特此公告如下:一、徵集範圍:凡與鄱陽湖歷史變遷、社會歷史變革和發展有關的文物、實物、標本、圖片、影像及文獻資料均納入徵集範圍,主要包括:1、反映鄱陽湖變遷和沿岸的九江、新建、進賢、共青城、湖口、都昌、餘干、星子等地區的化石、歷史文物及文獻資料。
  • 鄱陽湖溼地科學館簡介
    鄱陽湖溼地科學館位於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溼地科學園內,是溼地科學園的核心。於2009年12月開工,2010年12月建築工程完工,布館工程歷時一年完成,建築總面積3300平方米,展覽面積1800平方米,工程總造價約為2000萬元。於2012年6月16日正式開館。
  • 千頃池溼地有望再現!
    刻入了歷史典籍 石壩天成,切斷江流,千古萬年。 之後的唐、宋、元、名諸代漫長的歲月,至今還沒發現有關治理「千頃池」的文字記載。但在這近1700年的歷史長河中,「千頃池」水位不斷下降,人們因看好「千頃池」這塊寶地而步步逼近,加以治理進而耕作,昭魯壩子的人煙漸漸增多,加速了對「千頃池」的開墾是無可非議的。要不,哪有後來清朝光緒年間出現的大面積的受災田畝及數以萬計的災民呢?
  • 江西南昌不只有鄱陽湖,還有3個湖風景如畫,你去過嗎?
    江西省名山湖泊眾多,其中鄱陽湖最負盛名,是我國著名的大湖之一,歷史上朱元璋曾在鄱陽湖與陳友諒一決雌雄,留下了鄱陽湖之戰載入史冊。鄱陽湖範圍較大,地處江西省北部,介於上饒、九江、南昌三地之間,古稱彭澤,歷史上逐漸演化而成,屬於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我國第二大湖,鄱陽湖風光秀美,同時具有特殊的意義,是長江流域的一個過水性、吞吐型、季節性的重要湖泊,對於調節長江水位、涵養水源、改善當地氣候和維護周圍地區生態平衡等方面都有著巨大的作用。
  • 鄱陽湖何以成為70萬隻候鳥之家
    本報記者 遲誠 劉小虎 鍾南清  11月下旬,江西鄱陽湖水落灘出。成群結隊的白鶴、灰鶴、小天鵝、白額雁等候鳥或在草洲溼地上覓食嬉戲,或在白荻花間翩翩起舞,場面優美動人。  豐水一片、枯水一線;水草豐美、蝶湖洲灘……美麗神奇的鄱陽湖每年冬季為160種70萬隻越冬候鳥提供安全穩定的棲息環境,是全球矚目的候鳥越冬地。
  • 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概況是什麼?
    2004年,星子站出現歷史最低水位5.22m。2013年12月,都昌站水位跌至5.77m, 創1952年有實測水文資料以來歷史最低。2006年,星子站有65天實測水位低於歷史同期最低水位。2012年,鄱陽湖流域為豐水年,年降雨量為有記錄以來第1位,長江流域來水屬平水偏豐年份(漢口站年均流量排第13位)。
  • 南構煙波宋│不似江南卻勝江南的煙波
    今天小編將給大家介紹一款不似江南卻勝江南煙波的一款字體——南構煙波宋。南構煙波宋南構煙波宋這款字體是由南構字庫獨家製作發行的一款字體,字體筆觸偏粗,書寫端正,具有很好的復古視覺感,就猶如身著旗袍的少女,婷婷窈窕立在河畔,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也。
  • 鄱陽湖星子站水位突破歷史極值,我市環湖80餘座單退圩堤有序進洪
    7月12日0時,鄱陽湖星子站水位22.53米,較歷史實測最高水位22.52米(1998年8月2日)高0.01米,這標誌著我國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歷史極值。小編從市防指獲悉,鄱陽湖星子站是反應鄱陽湖水文情況的主要特徵站,受持續強降雨、上遊來水和長江中下遊洪水頂託疊加影響,鄱陽湖星子站自7月5日1時超警戒後,一周左右時間便突破歷史極值。當前,鄱陽湖汛情變數大、來勢猛、範圍大、險情多。
  • 打造鄱陽湖國家戰略的亮眼新名片——南昌高新區白鶴小鎮概念規劃
    在科學保護和恢復白鶴棲息地的同時,充分實現生態價值和人文價值轉化,打造人、鳥、居、業的永續發展示範,白鶴小鎮將以「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的示範樣板成為鄱陽湖國家戰略的亮眼新名片。 這裡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深深地印刻著上世紀中葉中國歷史的烙印。
  • 弘陽三萬頃走進上海品牌亮相SHOW圓滿落幕
    2013年12月7日,太湖之濱世界矚目,由弘陽集團舉辦的「太湖灣山居養心獨棟,弘陽三萬傾走進上海品牌亮相SHOW」於上海獨一無二的花園洋房式精品酒店思南公館盛大開啟,主辦方無錫蘇源檀溪灣置業有限公司盛邀南京、上海、無錫等約20家媒體齊聚上海,共同見證弘陽三萬頃進駐一線繁華都市輝煌時刻。
  • 鄱陽湖提前一個月進入枯水期 江西旱情將加劇
    據江西省水文局監測,十一日上午八時,鄱陽湖都昌水位九點八九米,較去年同期低三點七米,鄱陽湖較往年提前一個多月進入枯水期。另外,贛江、撫河、修河和信江部分河段的水位已經逼近或低於歷史最低值。   據了解,九月份,江西平均雨量四十三點八毫米,為歷史多年均值的五成;進入十月,江西全省幾乎未出現降雨。
  • 江西九江區位獨特的縣,地處鄱陽湖入長江之口,還有高鐵站
    江西水系的大部分是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湖口縣是歷史上歷史上歷史上的一個縣,縣名也是由此而來。江西北部、長江南岸、鄱陽湖畔、廬山接壤。湖口縣交通便利,除長江、鄱陽湖水運便利外,陸上交通發達,九景高速、彭湖高速、銅九鐵路、九景衢鐵路等幹線通過湖口縣。
  • 7年後重返鄱陽湖: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發生了什麼「驚天之變」
    佔全球種群98%以上的白鶴、95%以上的東方白鸛、70%以上的白枕鶴、60%以上的鴻雁等候鳥都在鄱陽湖越冬。2011年底至2012年初,鄱陽湖遭遇史上少有的「驚天之變」。先是持續乾旱,溼地大面積減少,提前一個月進入特枯水期,候鳥找不到食物。接著便是水位快速上漲,提前一個月進入豐水期。候鳥棲息地和覓食活動區域被淹沒,10萬隻候鳥不得不提前半個月進行遷徙。
  • 鄱陽湖珍稀候鳥的守護者:談戀愛只能是一種奢望
    中新社發 段長徵 攝     中新社九江4月5日電 題:鄱陽湖珍稀候鳥的守護者  作者:王昊陽  「別看我們只有七個人,可我們每年守望的候鳥可編成幾個集團軍。」陽春時節,鄱陽湖的水線漸次上漲,夏候鳥亦如春汛般逐漸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