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1日,數以萬計珍禽在鄱陽湖候鳥保護區大湖池水域上空飛翔。據保護區的鳥類調查監測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江西鄱陽湖候鳥保護區九大湖池越冬棲息的珍禽候鳥總數已達20餘萬隻,包括白鶴、白鸛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以及雁類、鷸類、小天鵝、野鴨等珍禽候鳥。中新社發 段長徵 攝
中新社九江4月5日電 題:鄱陽湖珍稀候鳥的守護者
作者:王昊陽
「別看我們只有七個人,可我們每年守望的候鳥可編成幾個集團軍。」陽春時節,鄱陽湖的水線漸次上漲,夏候鳥亦如春汛般逐漸增加。曹銳和他的隊友正在仔細觀測,清點候鳥的數據,並將觀測的新數據傳給鄱陽湖保護管理站。
曹銳是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大湖池保護管理站站長,在鄱陽湖區巡湖是他和6個隊友的日常工作。
大湖池保護管理站位於歷史上盛極一時的江西四大名鎮之一的永修縣吳城鎮一處山頂,這裡荒涼偏僻,在鄱陽湖枯水期,吳城鎮僅有一條砂石路與外界相連,在豐水期,這條路被水淹沒,吳城就成為一座孤島。
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是全球珍稀候鳥越冬的重要停歇地,也是各類物種的基因庫、保護生態系統的國際重要溼地,鄱陽湖的潮起潮落,受到全球廣泛關注,這裡僅候鳥就有31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0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44種。全世界80%以上的白鶴、東方白鸛、白枕鶴在鄱陽湖保護區內越冬。為保護鄱陽湖生態系統,保護珍稀候鳥,江西林業管理部門在鄱陽湖區設立了多個保護管理站,大湖池保護管理站就是其中之一。
曹銳告訴記者,大湖池保護管理站管轄6萬畝水面,對於7名工作人員來說,「巡湖與蹲點是最累的工作。」曹銳表示,站裡車少,只有一輛越野車、兩輛摩託車,大多數人都要靠步行巡湖,有時一天步行十幾公裡是常事。每年巡湖的行程累計約有3萬公裡。
曹銳是年輕的「80後」小夥子,2007年7月來到大湖池保護管理站工作,他報到的第二天,就開始在荒島上徒步巡湖,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跋涉。
「從今年春節開始到現在,沒有休一天假」,曹銳是安徽人,與妻子兩地分居多年,「看候鳥南來北去,產卵成仔,展翅學飛,總會想到不在身邊的妻兒,兒子一歲多了,還不會叫爸爸」。因工作太忙,無暇照顧家人,這是他唯一的遺憾。
大湖池保護管理站7名工作人員中,最年長的是年逾五旬的曾國輝,最年輕的是大學剛畢業的23歲的高新。在荒涼的小島工作令他倍感寂寞,對他來說,談戀愛只能是一種奢望。
曾國輝在荒島上堅守了27年。他告訴記者,這份工作除了寂寞,有時還會遭遇危險。記得有一次,新建縣昌邑鄉數十位漁民持土銃獵殺天鵝和大雁,他與森林警察趕到現場執法,漁民用長矛刺向執法人員,危險時刻警察鳴槍示警,終將違法人員全部抓獲。「白鶴是一種有靈性的動物,它們像一群白色的精靈,看到他們能快樂地飛翔,我們就算再苦再累,也感到開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