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味市場火爆致鄱陽湖候鳥遭瘋狂盜獵

2020-12-14 騰訊網

被毒死的天鵝。

被網絲纏繞而死的候鳥。

2011年11月12日,小天鵝陸續來到鄱陽湖地區重要溼地———江西九江縣東湖棲息。C FP供圖

被解救出來的候鳥,已是冰冷的屍體。

志願者們在清理盜獵者布下的重重「天網」。

飛時遮盡雲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

這曾是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冬季候鳥翔集時的壯觀盛景。然而最近的20年來,這一「候鳥天堂」卻始終未能擺脫盜獵陰影,被盜獵的候鳥多為小天鵝。

據民間估測,號稱亞洲最大越冬候鳥棲息地的鄱陽湖,南遷而來的候鳥種群數量規模已經年年下降,目前其候鳥數量僅約相當於十年前的1/10.甚至還有人將這裡視作中國南方的可可西裡,關於候鳥盜獵與反盜獵的較量還將繼續。

2月12日下午,江西南昌,天氣陰沉。儘管是星期天,當接到有候鳥被盜獵的相關舉報後,江西省政府、林業廳及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主要部門負責人還是迅速集體接訪了舉報人。

地上有兩個蛇皮袋。打開袋口,三隻成體鴻雁、一隻東方白鸛(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躺在冰冷的地面。「看到這麼多候鳥受到獵捕,我感到心在滴血」,江西省林業廳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局局長朱雲貴說。當天晚上,以江西省林業部門、動保部門等為主的候鳥保護督導小組,連夜分頭趕往湖區周邊被舉報的都昌、新建兩縣。

事實上,就在去冬今春這個候鳥南遷季節,鄱陽湖死去的越冬候鳥遠不止這四隻。

迷魂陣

天剛蒙蒙亮,漁民老徐家的狗就吠個不停。原來一群口音天南地北的人,正沿著堤岸向港口走來。這是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愛鳥志願者。

待全部人員上船,老徐麻利地駕船往大湖湖區駛去。鍾河是贛江的一條支流,小漁船沿著鍾河突突上溯。

老徐在湖區生活了大半輩子,對水裡的魚、水上的鳥非常熟悉。他講,每年9月底10月初,鄱陽湖的候鳥便漸漸多起來,它們從與長江相接處的湖口進入大湖區,然後沿著九江(市)、星子(縣)、都昌(縣)、吳城(縣)等一路在湖內輾轉南下,眼下近2月中旬,先頭遷徒候鳥已經到達新建(縣)一帶湖區,直到2月底陸續回遷。「4月穀雨前後,鄱陽湖裡的鳥就差不多飛光了」。

豐水期的鄱陽湖,煙波浩渺水天一色,但一旦進入次年冬春枯水期,便水落灘出枯水一線。志願者們如果不是親自來到大湖,很難想像穿著長筒雨靴就能穿越鄱陽湖中心地帶,而清淺的湖水僅僅高出腳踝20釐米左右。

「今年冬春一直乾旱,加上三峽截流後上遊來水減少,今年枯水水位明顯比往年還低了近半米」,來自南昌市的一志願者稱。這種氣候狀況也給候鳥帶來了致命危險:不僅食物減少,而且盜獵者可以更輕鬆進入它們的棲息地或覓食地了,每年春節前後的盜獵高峰時期情況尤甚。

當湖底稀軟泥巴上出現越來越多三叉形水鳥腳趾印時,湖區人人都熟悉的捕鳥天網也出現了,並且愈往湖中心去,天網下得愈密。

天網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捕鳥工具,製作成本相當低廉,只需每隔30-50米往湖底插一根竹竿,竿上再綁上有拳頭大網眼的細線粘網。網子不高,3米左右,但很長,大多一眼望不到頭。據志願者目測,通常2-3公裡一張網,也有長達5公裡,從湖區一直延伸至了湖中三山、泗山跟前的大片灘涂。

但就是這種簡單粗陋的粘網,卻成了眾多候鳥的葬身之所。讓志願者傷感的是:視線範圍內,幾乎每一張天網上都有候鳥的屍體。一些衍鷸類小鳥已死去多日,風乾在網上,捕鳥者根本無意收撿。在不足2米範圍內,一連三隻鴻雁觸網身亡:它們無疑都曾掙扎多時,脖子上的絲線反覆繞纏了幾十道,有的懸在網上,有的一頭扎進了湖中,不知是溺斃的還是餓死的。志願者們用小剪刀將死去的鳥兒解救下來。

北京觀鳥會成員李苞看到一隻東方白鸛也被鳥網粘死,小夥子當場掉了淚。「我一直想親見這種鳥,追拍了五六年,沒想到第一次見到的竟是這幅場景」。這種體形高大優雅的水鳥,據說實行一夫一妻制,性格剛烈。李苞記得一個故事:一個農民用家鵝蛋偷換了一隻東方白鸛鳥蛋,結果鳥媽媽孵出了一隻完全不一樣的小鳥,兩隻親鳥於是成天吵鬧,最後母鳥突然衝向一處牆壁,將長而硬的錐形嘴巴扎進石縫自殺身亡。如今所見的東方白鸛,長嘴被絲線纏裹。

10多名志願者經過兩三個小時努力,才清除了不到兩張天網,總長度接近7公裡。遠眺,水霧朦朦的湖天之際,撐網的竹竿依然縱橫交錯,延綿不絕。就在志願者們前面約2公裡處,湖面上嘰嘰咕咕浮遊著數千隻越冬候鳥,層層天網正架在它們覓食或歸巢的途中,令它們回家之路變得兇險無比。

「遍地都是,仿佛走進了一個迷宮或者迷魂陣」,當地一熟悉情況的志願者介紹,從都昌與新建縣交界處的三山湖面附近開始,天網一直向北往湖上遊插,僅這一處的天網就覆蓋了20-30公裡,而鄱陽湖另一重要子湖大汊湖一帶,同樣天網密布。正是這重重機關,讓不少候鳥在夜晚急於返巢時或霧氣濃重時意外喪生。

當地誌願者從鄱陽湖年年清、年年有的天網數量以及天網上常見的獵捕後割爛的大洞推測,今年候鳥季節又有上千隻候鳥被天網獵殺。而通過其它方式被盜獵的候鳥,則由於盜獵方式隱蔽而無從統計。按護鳥人黃先銀估計,其中小天鵝佔七成以上。

環保組織綠野方舟負責人於鳳琴,是一個鐵桿鳥友,從2002年起,她就開始關注鄱陽湖溼地保護。「這些年前後下湖不下四五十次,沒有哪一次沒有發現死亡候鳥的,最多一次在湖裡撿到了11隻死天鵝,最少一次撿回了兩隻大雁」,於曾多次向江西管理部門舉報盜獵候鳥之事,並組織一些志願者到鄱陽湖救鳥護鳥。

盜獵瘋狂

民間護鳥人黃先銀的家就住在鄱陽湖邊上,在成為護鳥人之前,他靠養鴨子為生。

2005年12月,老黃因為放牛在湖裡轉,又發現了一隻中毒的東方白鸛。他穿著雨鞋去救,結果一腳踩到了湖水中。鄱陽湖區長年血吸蟲病流行,即使冬天也有感染危險,為了救鳥,老黃雙腳溼透了,可那隻東方白鸛還是很快死去。三天後,他在同一地點附近竟又撿到了一隻中毒的東方白鸛。

老黃將鳥救上來,請當地獸醫打針解毒,可還是死掉了。「奇怪的是,後一隻東方白鸛死之前,眼睛一直在流淚」,由於白鸛實行一夫一妻制,彼此非常忠貞,老黃不清楚這兩隻前後中毒的候鳥是否殉情而亡,但他此時已經決定舉報盜獵。

「(那時)你完全想像不到盜獵有多麼猖狂」,由於家住湖堤邊上,2005年前後,老黃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二三十輛摩託車進入枯水期湖區,馱著扎得嚴嚴實實的一個個蛇皮袋往外拉。

「少的一兩袋,多的達5袋,那是什麼概念?一袋裝20隻左右,一天就是1000-2000隻候鳥被偷獵,絕大部分是天鵝,整個候鳥季節天天如此」,老黃覺得很難受。而捕鳥的天網,從上遊九江沿湖一路南下,已經插到了一百多公裡外新建縣昌邑鄉他所在的家門口,「水稻田裡都是」。最瘋狂時,盜獵者乾脆將拖拉機也開到了湖區,用拖拉機整車往外拖運候鳥。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鄱陽湖周邊12個湖區縣市的老百姓眼裡,不少人將獵取過冬候鳥視作一種祖傳的手藝,而且獵捕手段也越來越具殺傷力。除了插天網、下滾鉤、用排銃打鳥,還用上毒藥、強光燈等。後兩種方式,往往能成片殺死候鳥。

「用強光燈捕鳥,需要有技藝。懂技術的人知道候鳥晚上在哪睡覺,摸準了位置乘船進去,猛地用強光照射,那些鳥便動也不動,叫也不叫,捉得手軟」,新建縣昌邑鄉一漁民描繪。至於投毒,則是將一種農藥呋喃丹注射進小魚小蝦,或者拌入淺灘沙子,讓候鳥覓食時大片死亡。

2005-2006年冬春,新建縣昌邑鄉姚興村、高家村、平上村、良子門村等四個村的養牛戶在湖岸放牛時,都相繼出現牛被毒死事件。「湖灘上一片片的黃花草長得青蔥翠綠,哪想到有毒?」當地一老鄉回憶,那年僅平上村就死了四五十頭牛,讓一替人放牛的人欠下近萬元巨債。原來呋喃丹是一種可吸入性毒藥,進入水體會汙染水體;埋進湖灘,則又可以通過泥沙讓水草吸收,再通過水草最終進入牛的身體,使其中毒。

由於經常舉報村民盜獵候鳥,老黃在當地成為一個徹底的孤立者:不僅家人不理解,附近鄉鄰也多不大待見,認為他是個「怪人」,而且報復的陰影籠罩。

除了家裡門窗鍋碗被砸爛,2005年秋天,老黃種在自家屋後邊的十多畝稻子,已經揚花抽穗,突然在晚上被人打了一遍農藥除草靈,結果當年顆粒無收。兩年後,他家養的三頭牛,從夏天鄱陽湖漲水至秋初,也陸續被偷光。

去年,老黃被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下屬的新建縣候鳥保護站聘為護鳥人,每月固定收入1100元。若老黃將巡查中撿回的候鳥上交,管理局還會額外給予一定獎勵,「撿一隻給100元」。以老黃年收入近2萬多元來計算,他一個候鳥季節撿回上交的候鳥接近70隻。

「不是看到死鳥都撿,遇到危險,還是逃命最要緊」,老黃平時負責巡查的範圍,主要集中在蠶頭湖到角磯山(音)以及都昌三山一帶,有20多平方公裡,僅湖區步行來回一趟至少都要三四個小時。而不熟悉當地地理狀況的人,這個距離估計要連續走將近10個小時。老黃視力極好,一旦遠遠看到對方盜獵者人多勢眾,立馬逃為上。「那麼大的湖區,萬一被人打死了踩進湖底,可不是說笑」。

南部湖區周邊老百姓說,目前盜獵天鵝等候鳥最嚴重的區域主要集中在永修縣的三角鄉、新建縣昌邑鄉的曹門村以及都昌縣的周溪鎮一帶,此外餘干、上饒湖區也有。江西省林業部門證實,那些地方基本都屬於保護區外圍、縣與縣交界的偏遠地區。

近幾年,當地政府對盜獵候鳥的打擊力度也日漸增大。2009年12月,江西省政府批准,在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有大湖池、大汊湖、沙湖、吳城四個保護站基礎上,再新建鄱陽、餘干、進賢、湖口、都昌、星子和九江等7個保護監測站,加大候鳥保護力度。「包括野保、工商、森林公安等,目前全省直接保護鄱陽湖候鳥的反盜獵人員,在1200人左右」,江西省政府相關人員透露。

野味市場火爆

但暴利誘惑之下,湖區候鳥盜獵事件仍屢有發生,而且盜獵者行為也漸趨隱蔽和殘忍。

「與前些年相比,近幾年湖區盜獵有些不一樣的特點,比如前些年,湖區農民有人捕捉候鳥是為了自己吃,嘗嘗天鵝肉改善生活,但近十年主要是為了賣錢,供應外地市場,而且越打擊,候鳥交易的黑市市場價格越高,因為有如同賣白粉的經濟效益」,江西省一分管野生動物保護的相關官員形容。

事實上,野生候鳥黑市價格上漲驚人。新建縣朱港漁民老徐證實,盜獵者目前最愛獵捕的幾種候鳥,主要是小天鵝、各種大雁、野鴨等,過年前的小天鵝肉沒有草腥味,以往幾十元就可以買一隻,現在當地黑市漲到2000元;過年後,說是天鵝肉有了草腥味,黑市價跌至每隻300-500元。如果外銷到廣東的廣州、深圳、湛江或浙江杭州等地,則每隻價格可高達12000元。

「偷獵一隻天鵝,差不多可抵上大半年的捕魚收入了,總有人會願意鋌而走險」,漁民老徐說,在附近上百個鄉村裡,閒時打鳥的人不少,不少村民的樓房也是靠賣野鳥建起來的。黃先銀補充,當地從事這一行當的人都非常有經驗,一看野鳥,就知道是怎麼捕來的,即使從天網上取下來的死鳥,也能賣800-1000元一隻,如果是投毒毒死的鳥,價格就壓到了700-800元。

野鳥交易在鄱陽湖區周邊鄉鎮十分常見,甚至在嚴厲打擊盜獵候鳥的省會城市南昌也是如此。年後老黃到南昌市辦事,隨便在一家巷子深處的小飯館吃飯,就見一個人拎著一袋野鳥向餐館兜售。老黃將野鳥一把搶過來,裡邊有兩隻絲光椋鳥、兩隻樹八哥,對方要價48元/只。「如果是小天鵝、大雁類珍禽,則只能是熟人交易,且單線聯繫才能拿到」。

在南昌市郊的潮陽野味特種交易市場內,成籠成籠的野豬野鳥公開擺賣。在一家檔口,清早就不斷有小貨車前來,卸下一個個大麻袋,收貨人剪開,倒出一堆堆死去的黃麂、毛冠鹿。有的黃麂前腿上還夾有大鐵夾,血流不止,並未完全斷氣。性情兇猛的豬獾則大多是被活捕,關在籠內50元/斤。

一個戴眼鏡的店老闆稱,他每天至少收100-200隻活貨,只做批發,而且是有證的。儘管他不願透露是什麼證,但據記者了解,目前由江西政府部門頒發的馴養繁殖野生動物證書的商家共913家,但是否出售野生動物,平時就甚少有人過問了。「如果收的貨是死的,則必須剔毛、洗淨、切塊後,再用統一規格的包裝箱運走」。在這個有數十家經營戶的特種市場內,每天成堆的白色標準包裝箱堆如小山,等待向廣東或江浙方向發貨。

除了野味交易市場,在市區位於街巷中的農貿市場、花鳥交易市場,都能輕易看到野生動物交易狀況。如南昌墩子塔集貿,幾乎有一長排的野味肉檔,活的死的黃麂一律公開標價售賣;野雞、鷓鴣、野生鸚鵡等也是如此。如果對賣家說需要特殊一點的野味,對方馬上心領神會,給你一個電話號碼,並保證:大雁、小天鵝、白鶴等都可以有貨。

然而,在一份政府宣傳資料上,對湖區各種非法獵捕、殺害、運輸、攜帶、收購、出售野生動物的行政處罰標準,也都有明確規定。比如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中華秋沙鴨、白鶴、白鸛、金雕、白肩雕等近10種野生動物,盜獵一隻處罰價格最低12.5萬元,最高可達125萬元。此外,天鵝、白額雁、黃嘴白鷺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省級重點和非重點野生動物,都有不等處罰標準。

在一些已經偵破的盜獵案件中,涉案人最高判刑可達10年以上。但重罰和重刑顯然也沒能杜絕至今層出不絕的候鳥盜獵案。「跟住在湖區邊上的老百姓比,上千管理人員也只能算是九牛一毛,近幾年省裡也正在蘊釀對湖區進行生態補償」,江西省一野保人員稱,在一些已抓獲的盜獵者家裡,他們看到「窮得只剩下幾床破棉被,所以只能抓人」。

去年12月18日,都昌縣林業幹部張緒平在候鳥保護巡查行動中,更差點在鄱陽湖犧牲。當時,他和同事查獲了一艘裝有大量毒藥呋喃丹的外籍漁船,發現兩名可疑人員正在將一小桶攪拌好的呋喃丹藥水注入小蝦體內,準備投毒。林業人員於是將兩名嫌疑人同船帶走。返航途中,一名投毒人員突然一拳將船艙上站著的張緒平打入冰冷湖水中,隨後自己投湖自殺。

每年數十萬翩然而至的鄱陽湖候鳥,如今已是江西最最重要的一張生態名片。去年10月,為保護鄱陽湖越冬候鳥,江西專門制定專項行動方案,要求從保護、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保證候鳥安全;一個月後,副省長朱虹乘直飛機視察鄱陽湖候鳥保護工作。但僅僅只過了一個春節,當地野味市場再次如此蓬勃復甦,越冬候鳥也不免殃及池魚。

兩年前已確診患上血吸蟲病的民間護鳥人老黃,因多年護鳥鬧得自己妻離子散,目前與90多歲的老母親相依為命,準備籌錢進行脾臟切除手術。在他印象裡,最近五六年前來鄱陽湖越冬的候鳥已經越來越少。

老黃記得大約是在2005年冬天,他一次在大汊湖看見:湖中央白茫茫一片,全是小天鵝,估計有數萬隻,再外圍是上萬隻大雁,再往外是野鴨,最外層則多是東方白鸛以及被美譽為黑袖鶴的珍稀白鶴等。「那是最多最壯觀的一次」,「現在湖裡候鳥還能有1/10就了不起了」,老黃神情黯然,他擔心繼續盜獵下去,再過20-30年,也許鄱陽湖就不會再有候鳥飛來了。

鄱陽湖的候鳥們

總面積接近4000平方公裡的鄱陽湖是全球重要溼地之一,也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

在湖區,每年前來越冬的候鳥達到87種,其中11種屬於全球性珍稀鳥類。每年到達湖區的天鵝接近10萬隻(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數據),全世界近一半的鴻雁、白頭鶴和白枕鶴,以及超過全世界95%的東方白鸛和98%的白鶴每年都會在此越冬。尤其對總量不過3000隻的白鶴而言,鄱陽湖已是全世界白鶴最後的遷徒家園。

南方都市報

相關焦點

  • 寒冬,他們在鄱陽湖守護越冬候鳥
    江西鄱陽湖是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每年到鄱陽湖越冬棲息的候鳥數量多達60-70萬隻。到鄱陽湖越冬白鶴最高數量達4000餘只,佔全球98%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鶴棲息地,被譽為「候鳥天堂」。何守慶的兒子何耀東大專畢業後在南昌自主創業,從事網絡服務,但後來也應父親的號召加入了候鳥保護隊伍,於2012年成為了保護區沙湖站一名聘用護鳥員。何耀東說,小時候爺爺和父親、姑姑經常給他講鄱陽湖候鳥的故事,看一些宣傳圖冊和標本,跟著爺爺和父親、姑姑到鄱陽湖看候鳥,但對巡護工作的艱辛感觸並不深。
  • 鄱陽湖本月將迎冬候鳥遷徙高峰
    有一字形的、也有人字形的鳥陣,一群群正在向我省鄱陽湖溼地保護區飛來,鄱陽湖廣闊水域作為候鳥珍禽的第二故鄉,本月將迎來候鳥的遷徙高峰。遷徙高峰之後,大量的候鳥將在湖泊中嬉戲,在天空中飛翔,也就意味著鄱陽湖迎來了最佳觀賞候鳥季節。如此絕佳觀鳥勝地勢必吸引許多遊客、攝影愛好者前來。 在鄱陽湖停留下來栖息的成群候鳥也將分散在廣闊的水域,那麼,哪裡將是廣大遊客的最佳觀鳥點呢?
  • 鄱陽湖珍稀候鳥的守護者:談戀愛只能是一種奢望
    2011年12月11日,數以萬計珍禽在鄱陽湖候鳥保護區大湖池水域上空飛翔。據保護區的鳥類調查監測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江西鄱陽湖候鳥保護區九大湖池越冬棲息的珍禽候鳥總數已達20餘萬隻,包括白鶴、白鸛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以及雁類、鷸類、小天鵝、野鴨等珍禽候鳥。
  • 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冬夏候鳥開始「換崗」
    2018年12月26日,大批珍禽候鳥在江西鄱陽湖之濱的沙湖山一帶棲息。 段八一 攝中新網南昌2月22日電 (記者 蘇路程)中新網記者22日從江西省林業局獲悉,位於江西境內的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的越冬候鳥已開始北遷,夏候鳥的先頭部隊已抵達鄱陽湖。湖區保護候鳥的工作人員表示,湖區冬夏候鳥開始進行「換崗」。
  • 鄱陽湖何以成為70萬隻候鳥之家
    本報記者 遲誠 劉小虎 鍾南清  11月下旬,江西鄱陽湖水落灘出。成群結隊的白鶴、灰鶴、小天鵝、白額雁等候鳥或在草洲溼地上覓食嬉戲,或在白荻花間翩翩起舞,場面優美動人。  豐水一片、枯水一線;水草豐美、蝶湖洲灘……美麗神奇的鄱陽湖每年冬季為160種70萬隻越冬候鳥提供安全穩定的棲息環境,是全球矚目的候鳥越冬地。
  • 三十餘年如一日縈夢鄱陽湖自然保護區 成為候鳥「守護神」
    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裡珍禽候鳥所展現的壯觀景象讓人嚮往不已,在鄱陽湖區環境日益好轉的今天,這樣的景象越來越多見。而這離不開許多生態保護工作者的默默付出。近日,記者採訪到鄱陽湖自然保護區一名普通工作人員王小龍,他不畏艱險,三十餘年如一日堅守保護區,成為鄱陽湖自然保護區美好環境的守護者和宣傳者。
  • 煙波浩渺、候鳥天堂 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去一趟鄱陽湖
    煙波浩渺、候鳥天堂 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去一趟鄱陽湖 2020-11-19 19:18:34 楊春攝遠遠望去,不少候鳥在水面嬉戲、覓食,看上去優哉遊哉,怡然自得。
  • 多人獵捕候鳥被刑拘!北京警方集中打擊秋冬季盜獵盜捕違法犯罪
    目前,北京已進入秋冬季候鳥遷飛期,為保護野生動物安全,嚴厲打擊盜獵盜捕等違法犯罪,北京警方多部門開展集中打擊整治專項行動。記者19日獲悉,截至目前,警方破獲非法狩獵、非法交易野生動物案件10起,刑事拘留16人,查獲野生動物220餘頭(只)。
  • 鄱陽湖越冬候鳥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多 萬鳥齊飛的場景隨處可見
    隨著鄱陽湖水位的逐步消退,飛抵湖區越冬的候鳥逐漸增多,萬鳥齊飛的壯觀場景隨處可見。近日,記者隨縣候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前往鄱陽湖朱袍山、三山等水域開展巡護活動。遠遠望去,裸露出來的湖灘草洲綠草茵茵,小天鵝等成群的越冬候鳥,時而在空中飛翔、時而在湖灘上覓食棲息。因今年鄱陽湖水位回落較慢,致使越冬候鳥來馬影湖越冬推遲一個多月。
  • 格爾木黑枸杞遭哄搶背後:盜挖盜獵野生動植物頻發
    上周,格爾木野生黑枸杞遭哄搶事件備受關注。從8月10日起,有超過5000名搶摘者,洗劫了草原上超過300萬畝草場。當地牧民制止無效,看守的承包商人員亦被人持刀扎傷。在這種不顧後果的哄搶背後,是野生黑枸杞市場價格的不斷上漲。其實,這種因暴利引發的瘋狂不僅出現在黑枸杞上,細究之下不難發現,破壞野生動植物的不法行為都是為了兩個字:利益。
  • 候鳥遷徙日風景亮麗時 共享家園我們應該怎麼做?
    為此,保護區將加大保護力度,確保候鳥在黃河灘區安全越冬。江西餘干:人鳥和諧相處 芡實地變候鳥「食堂」 鄱陽湖近期迎來不少越冬候鳥,為了解決候鳥覓食困難的問題,江西餘干縣在鄱陽湖畔為候鳥保留了一塊越冬「食堂」。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候鳥特色小鎮繪出鄱陽湖生態畫卷
    永修鄱陽湖區的過冬候鳥群(供圖)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黎萌):江西九江永修縣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依託吳城鎮地處世界A類候鳥保護區和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優勢,打造永不落幕的國際觀鳥勝地,
  • 鄱陽湖告急
    受此影響的還包括在此繁衍生息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江豚和每年都來鄱陽湖溼地越冬的成批候鳥。這距離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才兩年時間。2009年12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該規劃特別指出:「鄱陽湖水量、水質的持續穩定,直接關係到鄱陽湖周邊乃至長江中下遊地區的用水安全。」
  • 尋找鄱陽湖畔 製糖人
    時至12月,又到候鳥南歸時,在江西省永修縣吳城候鳥小鎮,天空中不時有候鳥成群結隊地飛過。遠遠望去,不少候鳥在水面嬉戲、覓食,看上去優哉遊哉,怡然自得。鄱陽湖——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以「候鳥天堂,珍禽王國」譽滿天下,這個季節,越冬候鳥陸續飛抵鄱陽湖。最神奇的古城落星墩」古城落星墩的魅力來自於神秘。
  • 巨型象牙遭覬覦,「非洲象王」兩次中毒箭終遭盜獵者殺害
    6月14日,肯亞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公布消息稱,非洲最大的大象薩陶(Satao)遭獵殺身亡,屍體已被找到,為盜取象牙,偷獵者殘忍地將面部全部砍下。巨型象牙一直被盜獵者覬覦,象王兩度遭毒殺       薩陶約45歲,因每根超過45公斤重、長到拖地的巨型象牙而聞名,被稱為「大象之王」。資料顯示,非洲象的壽命可達80歲。過去近半個世紀以來,薩陶生活在肯亞國家公園中, 一直是盜獵者覬覦的對象, 媒體報導稱,它懂得以草叢遮掩象牙,因此被稱為「有靈性」。
  • 50餘萬隻候鳥飛臨北大港溼地,誰在守護候鳥天堂?
    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是世界八大重要候鳥遷徙通道之一,每年春秋兩季,大量候鳥把這裡當做驛站,覓食、棲息,補充能量後繼續遷飛。現在,正是候鳥南遷的時候,據最新數據,北大港溼地已迎來候鳥50餘萬隻,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700餘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疣鼻天鵝、大天鵝、小天鵝總共約2500餘只,白琵鷺500餘只。
  • 高考地理小專題——候鳥
    ;候鳥保護區,附近人類活動,汙染小環境好;水位下降,淺灘多,食物來源豐富;(任答3點)  (3)A地風力強勁,大風日數多;地形平坦開闊,有利於大型風力發電場的建設;以沙地為主,地租水平低,成本較低;對能源的需求量大,市場廣闊(任答3點) 典型例題四:(2017·吉林高三)材料一:鄱陽湖候鳥保護區, 位於鄱陽湖的西北角,面積22400公頃,是候鳥理想的越冬地
  • 8年時間,持續保護候鳥、研究候鳥全球遷徙路線
    八年的時光裡,這一公益活動一直致力於候鳥遷徙全過程的研究和保護,全程關注洞庭湖、鄱陽湖的小天鵝、豆雁、白額雁、小白額雁、灰雁、蒼鷺、小白鷺,以及灰鶴、白鶴、白枕鶴等候鳥的全球遷徙路線。今年的活動,除了周自然參加之外,還加入了一名瀏陽攝影家陳永燦。
  • 12月19日鄱陽湖溼地公園內湖+外湖大草原一天聯遊(真正的與候鳥親密接觸、鷹潭青旅、獨立成團、純玩無購物)
    、真正的與候鳥接觸,可以親自餵食它們、與鳥互動後前往被譽為「候鳥天堂」、「人間仙境」的觀鳥首選地——白沙洲。首先我們來到網紅打卡景點【鄱湖帆影】天然的攝影基地,刷爆朋友圈的網紅打卡點——鄱湖帆影,帶你領略鄱陽湖攝人心魄的美。清晨,在薄霧緲緲中,看漁民豎起風帆,列陣出航,百舸競發;傍晚,湖上漁火迎接著滿載而歸的漁船,夕陽之下,漁舟唱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