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肯亞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公布消息稱,非洲最大的大象薩陶(Satao)遭獵殺身亡,屍體已被找到,為盜取象牙,偷獵者殘忍地將面部全部砍下。
巨型象牙一直被盜獵者覬覦,象王兩度遭毒殺薩陶約45歲,因每根超過45公斤重、長到拖地的巨型象牙而聞名,被稱為「大象之王」。資料顯示,非洲象的壽命可達80歲。過去近半個世紀以來,薩陶生活在肯亞國家公園中, 一直是盜獵者覬覦的對象, 媒體報導稱,它懂得以草叢遮掩象牙,因此被稱為「有靈性」。
盜獵者用手機和GPS系統追蹤薩陶的行蹤, 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則出動空中偵查機,並加派地面巡邏人員保護其安全。
公園管理者表示,過去18個月,他們一直在用空中攝影裝置跟蹤薩陶的動靜,但仍沒能阻止它免遭偷獵者殺害。今年3月份,盜獵者發現薩陶的行蹤,發射毒箭實施偷獵,但被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及時阻止,薩陶在獸醫搶救下奇蹟般脫險。
5月30日,盜獵者故伎重演。6月2日,肯亞當局發現薩陶屍體,其整個面部被殘忍砍下,調查人員發現,偷獵者的毒弩射中薩陶身體左側,象牙已被盜走。
法新社報導稱,肯亞人民為薩陶的離世感到萬分悲痛,呼籲官方加大保護力度。
肯亞官方預計今年約有100頭大象遭盜獵者殺害。但動物保護人士稱,這個數字還不到實際情況的1%。
6月13日,聯合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瀕危物種貿易公約)秘書處發布的報告顯示,2013年超過2萬頭非洲象慘遭非法獵殺,有跡象表明,跨國犯罪組織參與了該地區的非法象牙貿易。
大量象牙流向亞洲,香港成主要轉運地之一DNA分析技術表明,全球90%以上的走私象牙來自非洲。一根血跡未乾的非洲象牙由盜獵者通過南非、辛巴威等非洲各國黑市輾轉,最終流向亞洲和歐洲。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大象交易信息系統」監控數據,2001~2011年十年間被查獲的全球大宗象牙走私案中,有一半發生在香港、菲律賓、新加坡、臺灣和越南等國家和地區。
據港媒報導,香港2003~2013年所檢獲的象牙數量高居全球第五位,並有上升趨勢,反映香港已成為全球象牙貿易市場的一個主要轉運地。香港海關正與漁農自然護理署合作,共同打擊跨境走私瀕危物種活動。香港特區政府5月15日開始以高溫焚化方式,分批銷毀28噸充公的象牙,預計需時一兩年才完成。
6月10日,香港海關在機場查獲象牙790公斤,創歷史之最。走私客計劃用迂迴方式——先在非洲安哥拉搭乘民航客機將該批象牙運到衣索比亞,然後經香港飛往韓國仁川,最終目的地是柬埔寨。但因飛機機械故障而滯留香港,在等候期間,被例行抽查的海關截獲。行動中,海關共拘捕10男5女、共15名越南籍旅客。根據香港法例,任何人為商業貿易目的非法進出口瀕危物種,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500萬港幣及監禁兩年。
姚明稱象牙貿易罪惡,應立法全面禁止3月7日,作為政協「二年級新生」姚明提案建議國家立法,「全面禁止象牙以及象牙製品的銷售。」並稱,這與他前兩年去非洲有關。兩赴非洲的姚明曾在一天內看到三頭死象,其中兩頭大象的象牙已被偷獵者砍走。姚明認為,應從消費源頭制止公眾對象牙製品的消費,「買一個象牙就等於買了一顆子彈。」
姚明稱,以前,在指定場所經過認證的象牙,是可以銷售的,但這樣就造成背後象牙被「洗白」的可能,還促進了盜獵。只有從源頭上消滅這個市場,才能夠起到保護大象的目的。
我國自2004年5月1日起實施「象牙製品收藏證」制度,該制度規定,凡合法生產、銷售的象牙製品,必須具備由國家林業局審核、入案、發行的象牙製品收藏證。
5月14日,浙江省政協委員邵燕芳因涉嫌非法買賣36根象牙,被政協第十一屆浙江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決定撤銷其第十一屆浙江省政協委員資格,據悉,此案是近年來當地查獲的最大一起非法象牙交易案。
6月4日,青島海關發布消息稱,查獲一起旅客攜帶瀕危動物製品入境案件,查獲象牙及象牙製品共24.31千克,其中整根象牙及原牙雕刻9根、其他象牙製品2.24千克,案值234萬元。該案是青島海關旅檢渠道查獲的案值最高、重量最大的一起象牙走私入境案件。經查,該中國籍犯罪嫌疑人長期居留日本,從事個體經營,該批象牙原牙及製品是其在日本當地購買,欲帶回國內高價出售。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