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早戀怎麼辦?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給出這些建議,都是高招!

2020-10-13 教育無垠

孩子早戀怎麼辦?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給出這些建議,都是高招!

前兩天看到一位家長的提問:孩子早戀,家長多次勸阻也沒有用,有什麼好的處理辦法?

在這之前,我們來看看早戀的定義:

早戀,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戀愛關係,或對同性或異性感興趣、暗戀。

早戀這個詞,在絕大部分家長口中,是帶有否定的感情色彩,認為孩子出現早戀的情況是絕對不允許,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而早戀就會影響到學習,導致學習成績下滑。

因此,早戀一直是家長非常重視的問題,更有些家長把早戀當洪水猛獸,當成「病毒」來防禦,但最後卻經常出現家長、孩子兩敗俱傷的場面。

那麼,當我們家長發現孩子早戀了,應該怎麼辦呢?

俗話說:萬事必有因,有因必有果。我們要解決孩子早戀這件事,就要先去了解孩子早戀的原因:孩子為什麼早戀?

一、早戀的原因

1、家庭環境的影響

父母關係、家庭氛圍是造成孩子早戀的原因之一。

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曾提到:家中性別缺失,比如家裡沒有父親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容易早戀;家裡男孩沒有母親的也容易早戀;或者是雖然有父親或母親,但他們經常不在家的,孩子也容易早戀。

孩子是非常需要被愛的,當他不能在家庭中獲得這些心理情感上的需求,他就會從其他途徑來獲得,因此容易出現早戀的現象。

2、社會環境的影響

現在是一個網際網路時代,網上充斥著各種信息,小說、影視劇等,這些信息良莠不齊,孩子也能輕易接觸到那些低俗的東西,因此導致孩子早戀;

再一個就是同學之間的相互影響,比如孩子的朋友、班上的同學早戀了,也容易引起孩子模仿的願望。

3、孩子的心理反應

這其實也跟社會大環境有關,生活水平好,孩子營養充足,身體發育快,性成熟意識提前,這個時候,孩子容易衝動,容易對異性產生好感。

二、父母可以這樣做

發現孩子早戀,家長應該聰明點,要明白你現在越阻止,越容易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與其堵,不如疏,孩子早戀,家長不要大驚小怪,更不要跟孩子僵持,而是可以採用迂迴的方法。

李玫瑾教授長期研究青少年心理問題,就孩子早戀這件事,她給家長們提供了幾個不錯的辦法:

1、給孩子寫信

不少家長會在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控制不好脾氣,本意是想跟孩子好好說話,但時常會跟孩子發火,導致溝通中出現不愉快的事。

擔心這方面的家長,可以採取最傳統的方式:給孩子寫一封情意綿綿的信,用文字去跟孩子交流溝通。書信中,可以跟孩子這樣說:

首先,祝賀孩子長大了,懂得愛別人了,也很高興,孩子有人愛了!

第二個,告訴孩子,一個人的生活中,要經歷多個階段,你現在雖然快樂幸福,但其中也充滿危險,然後告訴孩子危險有哪些。

第三則是跟孩子談一談戀愛這件事,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戀愛,戀愛跟結婚是什麼關係,什麼又叫真正的愛,如何去看一個人愛不愛你。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不妨開明一點,也不用避諱,告訴孩子戀愛是可以的,但不能沒有底線,不能把自己交給別人。

2、給孩子充分的信任

這也是李玫瑾教授提到的一個觀點。

我們家長常常抱怨孩子不願意跟自己溝通,總覺得是孩子叛逆不聽話,其實這跟家長也有很大的關係。

大部分家長從心底就不相信孩子,本來孩子跟同學之間就是良好的友誼關係,同學、朋友之間送個生日禮物之類的很正常,但有些家長往往把事情看得很嚴重,就是覺得孩子早戀了,因此,這也讓孩子反感,導致孩子做一些過激的行為。

家長不如對孩子多一份信任,相信孩子說的話。

而如果孩子早戀,李玫瑾教授也給了如下建議:家長在給孩子信任的同時,也要告訴孩子要把握分寸,比如告訴男孩,如果你要愛一個孩子,你要先想想,你能不能對她負責?你之後會不會變?

李玫瑾教授的這些建議,真的非常實用,在發現孩子早戀的時候,第一時間不是否定阻止孩子,而是好好跟孩子溝通,給孩子好的建議,幫孩子梳理戀愛關係,教孩子了解愛、理解愛、怎麼愛?

這些辦法也更能讓孩子接受,家長們可以試一試!

相關焦點

  • 小學生「早戀」現象頻發,家長應該怎麼辦?看看李玫瑾是怎麼說的
    小學生早戀聊天記錄曝光,全程高能,老阿姨、老叔叔們望塵莫及男生:萬一你要是跟我吃苦怎麼辦?女生:有你我就不怕吃苦,笨蛋……男生:嗯吶,愛你。上面的這些小學生早戀聊天記錄,讓人又好笑又擔心,尤其是家長們,估計要擔心壞了吧?那麼,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孩子早戀,針對這種現象,家長究竟應該怎麼辦呢?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怎麼辦?李玫瑾教授建議打回去,家長看一看
    俗話說:「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這種形容真是太貼切了,當過父母的人幾乎都可以體會到那種「喊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的感覺。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心肝寶貝,當他們第一次邁入幼兒園、進入學校,卻有可能挨打、被欺負,你會怎麼辦呢?
  • 孩子早戀了怎麼辦?跟李玫瑾教授學,技巧性地跟孩子談「愛」
    李玫瑾教授作為一位育兒心理老師,也是一位媽媽。因此很多人認為她的育兒理論,值得信服。比如最近有條她曾經開講座的一個視頻,在網上火了,主題是《孩子早戀!媽媽不用著急,只要和他講一個道理》。為了防止孩子早戀,父母首先要自我反省,在孩子16歲之前,父母一定都要給孩子足夠的重視和陪伴。如果孩子早戀,就要正確引導,比如寫封信告訴孩子,愛是什麼:女孩不要覺得相愛就是一生,買衣服況且貨比三家;男孩要明白自己日後要什麼,未必就會局限於當前的城市和工作。給孩子聊聊人生,聊爸爸媽媽的愛情,人能相扶到老一輩子,除了情愛,更有錢和健康都很重要。
  • 發現孩子早戀怎麼辦?父母別慌,李玫瑾教授給你支招!
    文丨木棉媽媽說道孩子早戀,父母們都特別擔心,尤其是作為女孩兒的家長,很怕孩子衝動之下做出什麼出格的事兒。去年《小歡喜》熱播,喬英子面對高考的壓力,家庭的壓力,內心很焦慮,恰巧發小方一凡給了喬英子一個擁抱,沒想到引起了雙方家長的誤會,連一向很要好的童文杰和宋倩都鬧起了矛盾。
  • 李玫瑾教授: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3歲前的孩子需要依戀,家長應該及時的滿足其生理需要;3-12歲的孩子需要規矩,家長應該堅定的對其說「不」;青春期的孩子需要選擇權,家長應該耐心的將其當作朋友……著名的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通過接觸大量案例,經過多年的偵查實踐發現:人在成年後的行為和心理,都是過去經歷中的一個表現、一種折射,與幼時的家庭養育方式密切相關,「眼裡有什麼心裡就有什麼」。
  • 沒有早戀只有初戀,李玫瑾教授:孩子到了高二就不用管了
    在家長群中討論最多話題之一,就是早戀。家長和老師對這個詞語非常敏感,尤其是對於某些家長而言簡直如臨大敵,不僅擔心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擔心因為早戀過早發生其他問題。可是大家知道嗎?在其他國家根本沒有「早戀」一詞,在他們看來沒有早戀只有初戀,十幾歲被別人喜歡同時喜歡上對方,是一種正常的心理訴求。
  • 李玫瑾教授:害怕孩子被欺負,就從小培養他「不好惹」的實力
    今天上午同事說最近挺苦惱女兒的問題:孩子有點討好型人格,跟誰都比較謙讓,可是最近她同桌總是一會兒打她一下,一會兒掐她一下。我們都說:「要打回去啊。」她說我也告訴我女兒打回去,可是女兒問她:「那我同桌打我兩下怎麼辦?
  • 孩子早戀怎麼辦?晉中智恩誠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故事
    如果我的孩子墜入愛河該怎麼辦?心理專家李美金教授給出了這些建議,這些技巧絕妙!兩天前,我從父母那裡看到一個問題:孩子早早墜入愛河,父母多次勸阻他是沒有用的。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案?他們認為絕對不允許有幼犬的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兒童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幼犬的愛會影響學習並導致學習成績下降。晉中智恩誠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故事因此,早戀一直是父母非常重視的問題。一些父母認為這是一種禍害,是要抵禦的「病毒」,但最終,在很多情況下,父母和孩子都輸了。
  • 青少年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怎樣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家長應該及時的滿足其生理需要;3-12歲的孩子需要規矩,家長應該堅定的對其說「不」;青春期的孩子需要選擇權,家長應該耐心的將其當作朋友……著名的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通過接觸大量案例,經過多年的偵查實踐發現:人在成年後的行為和心理,都是過去經歷中的一個表現、一種折射,與幼時的家庭養育方式密切相關,「眼裡有什麼心裡就有什麼」。
  • 意外孩子早戀怎麼辦
    孩子學生時代談戀愛這件事,在校園、家庭甚至社會都是飽受爭議的。情竇初開的年紀,知道了「喜歡」的感覺,知道了「付出」,知道對除了父母以外的另一個人好,無條件的「給予」,是人類發展到一定階段,應該出現的正常心理,不然,你以為那些「鋼鐵直男」或者「直女」是如何養成的?
  • 孩子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李玫瑾:有4個改善建議,很實用
    孩子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李玫瑾:有4個改善建議,很實用不知道你家的孩子學習時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在寫作業的時候,孩子總是喜歡東摸西摸,有時候捏一下橡皮,有時又玩一會兒尺子,半個小時的作業需要一個小時甚至更久才能完成。
  • 你家孩子「早戀」了嗎,該怎麼辦?
    1、如果發現孩子「早戀」了,你會怎麼辦呢?雖然「早戀」已是不斷被提起的老話題,可是當面臨到自家孩子身上時,還是會讓許多家長如履薄冰,不知道該怎麼辦好。有些家長會選擇克制隱忍,外表毫無波瀾,內心卻暗暗焦急。
  • 孩子早戀只能掄起菜刀阻止?李玫瑾:找對象好比挑衣服
    雖然戀愛本身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但很多家長在知道孩子早戀之後,基本都情緒激動,繼而採用獨斷專行的手段將情絲斬斷。最近在佛山,15歲女兒早戀,老爸帶著菜刀找上男友,只見父親一邊單手拿菜刀撐地,一邊警告男孩,而女兒則是在旁邊嚇得半死,不停喊爸爸不要這樣。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著名的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通過接觸大量案例,經過多年的偵查實踐發現: 人在成年後的行為和心理,都是過去經歷中的一個表現、一種折射,與幼時的家庭養育方式密切相關,「眼裡有什麼心裡就有什麼」。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著名的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通過接觸大量案例,經過多年的偵查實踐發現:>人在成年後的行為和心理,都是過去經歷中的一個表現、一種折射,與幼時的家庭養育方式密切相關,「眼裡有什麼心裡就有什麼」。
  • 孩子早戀怎麼辦?別急,跟孩子談談這三件事
    喜歡的是一類人,婚姻才是一個人李玫瑾教授,做客《圓桌派》時說過,喜歡是一類人,婚姻才是一個人。有一次她和初中女兒逛街時,走到第一家店時,女兒看中了一件衣服,李玫瑾鼓勵她再去下一家店看看。在不斷地對比中,女兒看到了更加中意的衣服。李玫瑾藉此機會說:「找對象好比挑衣服,中學就是第一家店,如果在中學時期就早戀,那很有可能看不到未來更優秀的男生了。」女兒恍然大悟,明白了媽媽的苦心。
  • 「李玫瑾教授育兒很火,我不建議你聽」尹建莉的看法,你認同嗎?
    導讀:李玫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犯罪心理學專家,近年來火得一塌糊塗,被很多媽媽信奉為「育兒專家」。對於李教授的點評,諸如「以自我為中心」、「自己養育孩子是怕青春期管不住」「關於嚴厲教育的不一致態度」等等,尹老師派進行了嚴厲的抨擊。李教授的點評被批判為:研究犯罪心理,觀點完全合理,談及家庭教育,漏洞百出。
  • 兒童育兒專家李玫瑾:孩子老說不公平,要怎麼做才公平?心理專家2招突破盲點
    心理專家2招突破盲點我是李玫瑾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 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不建議你再聽了
    1958年出生,現年62歲,是研究犯罪心理的專家,近年來卻成為許多家長推崇的「育兒專家」。經過幾年的學習成長,我卻特別不建議家長朋友跟李教授學育兒了。為什麼?相信很多人和我有類似的感受——李玫瑾教授的育兒講座,乍一聽挺有道理,再聽聽又覺得有點怪。哪裡怪?說不清。連續聽,甚至會出現壓抑、窒息、毛骨悚然的身體反應。為了將上述說不清的感受釐清,我憑藉記憶和查閱新聞報導、學術論文,復盤了李玫瑾「教育思想」的源流。
  • 李玫瑾女兒職業曝光,被質疑太普通,育兒專家的孩子必須上名校?
    網上像一個巨大的信息網雖然信息很多,但真假卻很難分辨,這時一些「權威專家」的指導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家長也更願意相信這些「專家」們。李玫瑾為何能受到廣大家長的信賴?在眾多專家中,有一位專家深受家長們的信賴,她就是——李玫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