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警惕乳腺癌的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健康管理科
本文約1100字,閱讀僅需3分鐘
前幾天 ,一位皮膚科醫生的微博引起很多人恐慌:
原來當作富貴之兆的腳底痣,竟然可能因為摩擦而癌變,瞬間「整個人都不好了」。
其實,這在癌症的早期症狀中還真不少見。有時候,癌症非常狡猾,總是「躲」在一些常見且看上去沒什麼攻擊性的症狀後面。
除了痣以外,溼疹也可能是它們的「面具」。近期,湘雅三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就通過一片小「溼疹」揪出一個乳腺癌。
乳房「溼疹」原來是特殊乳腺癌
今年4月份,62歲的肖女士在湘雅三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體檢,女外科楊醫生發現其左側乳頭有皮屑並伴有糜爛,詢問肖女士,肖女士卻輕描淡寫地說:「長了溼疹,去年12月份就這樣,反反覆覆幾個月了,破了又結痂,除了偶爾有些癢也沒什麼感覺。」
正是這句話引起了楊醫生的警覺。
像肖女士這樣的中老年女性出現這樣無明顯疼痛、瘙癢的「溼疹」樣病變,很可能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而且她左側乳房9點鐘方向還可觸及一大小約3*2.5cm結節,邊界欠清、質硬、活動度一般。
綜合考量之下,楊醫生建議肖女士進行乳腺彩超和乳腺鉬靶檢查,同時對「溼疹」位置皮膚進行皮膚反射式共聚焦顯微鏡檢查(簡稱「皮膚CT」)。
檢查結果出來時,肖女士傻眼了,乳腺彩超和乳腺鉬靶檢查單分別寫著「左側乳腺聲像改變,BI-RADS5級,Ca?」和「左乳結節,BI-RADS5級,Ca?」;皮膚CT結果顯示:皮損區域淺表糜爛,棘細胞排列紊亂,見多個Paget細胞。在某醫院專科就診後行手術治療,術後病理確診為「左側乳腺高級別導管內癌並左乳頭Paget病」。
警惕:乳房Paget病有這些特徵
原本以為的普通乳房溼疹竟然是乳腺癌?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
這需要從Paget病說起。Paget病又稱溼疹樣癌,是一種皮膚上皮性腫瘤,發生在乳頭及乳暈部稱為乳房Paget病,發生在其他部位(常見的外陰、肛周、陰囊等處)稱為乳房外Paget病。
而肖女士患的乳房Paget病又稱乳頭溼疹樣乳腺癌,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乳腺癌。它的主要表現為乳頭乳暈區溼疹樣改變,好發於中老年女性患者,60-70歲常見,多為單側,病程緩慢,經久不愈。
乳房Paget病初期患者一般無明顯自覺症狀或僅出現乳頭、乳暈部的感覺異常、紅斑、皮膚粗糙等,隨著病情的發展,乳頭乳暈部皮膚出現溼疹、脫屑、皸裂、甚至糜爛出血,範圍自乳頭向外逐步擴大;晚期患者乳頭部可萎縮甚至消失。
相對而言,乳房Paget病惡性程度較低,進展較慢,屬於比較「溫和」的乳腺癌。但這只是表象,因為它喜歡與乳腺導管原位癌「結伴同行」。
楊醫生提醒,因為戴著「溼疹」的面具,Paget病很容易被當作普通的皮膚病。女性朋友們(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如果發現乳房長了「溼疹」,千萬別掉以輕心。用藥後無好轉或反反覆覆,應提高警惕,儘早到醫院諮詢皮膚科或乳甲外科醫生排查病變,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相關資料:
皮膚CT是反射式共聚焦顯微鏡,是一種將顯微鏡探測器與特殊計算機連接並成像的輔助檢查裝置,為近年來新興的無創型皮膚影像檢查手段。主要運用於皮膚良、惡性腫瘤的輔助診斷(惡性黑素瘤、乳腺Paget病等)、色素性疾病(白癜風、雀斑、黃褐斑等)、炎症性疾病(接觸性皮炎、銀屑病、慢性溼疹等)、感染性疾病(帶狀皰疹、扁平疣、淺表真菌病等)的鑑別診斷,還可用於血管瘤療效觀察等。
參考文獻:
[1]WongSM, FreedmanRA, StamellE, eta1.ModernTrendsintheSurgicalManagementofPaget’sDisease[J].AnnSurgOncol,2015,22(10):3308.
[2]潘麗潔,楊猛,姜楠,等.20例乳房Paget病臨床分析[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14,6:326,385.
[3]李偉,許愛娥.反射式共聚焦顯微鏡在皮膚病診斷上的應用[J].國際皮膚性病學雜誌,2012,38(3):156-159.
[4] Ulrich M,Roewert—HuberJ,GonzalezS,eta1.Peritumoral cleftingin basalcellcarcinoma:corelation ofinvivoreflectance confocalmicroscopyandroutinehistology. JCutanPathol,2011,,38(2):190-195.
版權聲明
本文為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原創,
如需轉載請微信聯繫編輯設置白名單,
轉載時必須註明出處。
文章作者:楊賽琪
圖片來源:網絡
編 輯:胡新智
責 編:姚雯釗
主 審:曹霞 陳志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