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沈女士,前不久因為乳頭糜爛、瘙癢,被診斷為溼疹。然而,藥膏塗了3個月,這溼疹也一直不見好。前兩天,她來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就診,結果被告知,她得的不是溼疹,而是乳腺癌。
塗了3個月藥膏仍不見好沈女士是溫州某高校老師,平時注重保養,穿著打扮也時髦,要不是眼角的細紋透露了年紀,40歲的她看起來還只有30歲。
前不久,沈女士洗澡時發現,左側乳頭一點點「破皮」,不疼不癢的,她還以為是因為天氣熱起來了,內衣悶熱不透氣導致的,也沒當回事,只是換了薄一點的內衣。過了一周,情況還是沒有好起來,甚至糜爛還更大了一點。於是,沈女士第二天到了溫州當地醫院檢查。
「我想著乳房的事情,就去掛了甲乳科,結果醫生叫我去皮膚科看看。」由於沈女士一個月前剛做過體檢,當時雙側乳房沒有結節,當地醫院再次查體後排除了乳房疾病,叫沈女士去皮膚科看看是否是皮膚病導致的。
「你這個是溼疹,配個藥膏回家塗塗。」當地皮膚科醫生診斷沈女士的乳頭糜爛為溼疹,沈女士當時就安心配了溼疹藥膏回家了。可是,塗了3個月藥膏,她的乳頭糜爛還是不見好。
雖然沒有其他症狀,但沈女士還是很擔心。「我要去杭州大醫院看看。」沈女士跟愛人提起要去浙大一院找專家複查下,沈女士愛人還覺得她太矯情,溼疹都要去大醫院排隊看。「麻不麻煩,不就是個溼疹嘛,誰看溼疹還跑大老遠去杭州看的。」
乳頭糜爛其實是得了乳腺癌但最終,沈女士還是自己從溫州開車趕到了浙大一院。站在掛號機前,她糾結了很久:到底是掛乳腺外科還是皮膚科的號?「我這個人做事很講究條理性,喜歡用排除法。」教師職業的沈女士選擇了乳腺外科的專家號,她覺得,既然從溫州開了4個多小時的車來浙大一院看病,就該再從溼疹的「源頭」上再重新檢查下。
「醫生,我左側乳頭糜爛有段時間了,說是溼疹但藥膏塗了很久沒用。」 沈女士有點底氣不足地把自己情況說了下,她怕沒說幾句話,醫生就讓她去掛皮膚科的號。
「來,我看看。」沈女士把衣服拉開,乳腺疾病診治中心副主任魏海燕仔細查看了左側的乳頭,發現沈女士左側乳頭有五六毫米的糜爛,並且仔細詢問了沈女士病史。
「你這大概率是乳腺Paget’s病。」魏海燕解釋,乳腺Paget’s病(譯作「佩吉特病」或「派傑特病」)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乳腺癌,它的特徵性臨床表現為乳頭乳暈皮膚瘙癢、糜爛、破潰、滲液、結痂、脫屑,伴疼痛等溼疹樣改變,長期不癒合,又被稱為乳腺溼疹樣癌。
「醫生,可是我前不久剛體檢查過B超、鉬靶都正常,而且乳房也沒腫塊、結節,怎麼就突然得乳腺癌了?」 沈女士聽到溼疹變成了乳腺癌,一時難以接受,當場哽咽了。
「你不要慌,我們先做個病理來確診下是不是乳腺Paget’s病,確診是乳腺Paget’s病也不要慌,大約95%的人可以通過手術治癒。」魏海燕說。
「符合乳腺Paget’s病伴導管原位癌。」沈女士的病理結果出來了,確診為乳腺Paget’s病,萬幸發現及時,是早期原位癌,並且沒有轉移,經過手術治療後治癒,並不需要放化療的後續治療。
網絡圖
乳頭乳暈溼疹久治不愈要警惕魏海燕介紹,乳腺Paget’s病是發生在乳頭乳暈皮膚的癌,生物學特徵類似於原位癌,單純的Paget’s病治療效果非常好,是預後好的一種特殊類型乳腺癌。雖然不多見,但也佔乳腺癌發病率的1%-4%,類似於男性乳腺癌的1%乳腺癌發病率,專科醫生也不難遇到。
她提到,這個病雖然治癒率很高,但很容易跟溼疹皮膚病混淆,也常被誤診為皮膚病,因為很多患者沒有結節、腫塊等表現,B超和鉬靶也檢查不出來。為此,很多患者被耽誤了,沒有及時手術治療,就會出現疾病嚮導管進展,發展為浸潤性癌、最後發生癌轉移,預後就差了。
「乳房溼疹多見於哺乳期女性,表現為乳頭、乳暈、乳房暗紅斑,可伴糜爛、滲出和裂隙,可單側或對稱發病,瘙癢明顯,發生裂隙時可出現疼痛;可僅發生於乳頭部位。」魏海燕說。
她特別提醒,高溫天,很多女性的乳房被包裹在內衣裡不透氣,偶爾會出現瘙癢、潰爛等症狀,但如果久治不愈的話,就要警惕了!如果乳頭乳暈溼疹治療2-3個月未愈,需及時行進一步檢查排除乳房Paget’s病。
該病在預防上,和其他乳腺癌一樣,主要就是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良好的心理狀態,進行適當的體育鍛鍊,掌握乳腺自查,定期體檢。
【來源:青年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