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宋湯是發源於烏克蘭的一種濃菜湯。成湯以後冷熱兼可享用,在東歐或中歐很受歡迎。在這些地區,羅宋湯大多以甜菜為主料,常加入馬鈴薯、紅蘿蔔、菠菜和牛肉塊、奶油等熬煮,因此呈紫紅色。有些地方以番茄為主料,甜菜為輔料。也有不加甜菜加番茄醬的橙色羅宋湯和綠色羅宋湯。
羅宋湯在中國東北的一些地區也被稱為"蘇波湯"。在十月革命時候,有大批俄國人輾轉流落到了上海,他們帶來了伏特加,也帶來了俄式的西菜,上海第一家西菜社就是俄國人開的。這道湯,就是從俄式紅菜湯演變而來,俄式紅菜湯辣中帶酸,酸甚於甜,上海人並不習慣。後來受原料採辦以及本地口味的影響,漸漸地形成了獨具海派特色的酸中帶甜、甜中飄香、肥而不膩、鮮滑爽口的羅宋湯。
這海派羅宋湯並非只是吃西餐時食用,就是學校、單位、家庭以及中式菜館,也是屢見不鮮。久而久之,這湯又在上海形成了各種流派和分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飯店派"、"食堂派"和"家庭派"等。
其中"飯店派"以淮海西菜社為代表,在當年推出羅宋湯後,經過數次改良,更新工藝,終於成為海派羅宋湯的領路人,而後,各家西菜館乃至個別中菜館,都紛紛仿效。
"食堂派"又稱"弄堂派",湯往往用大面盆或是保暖茶桶盛裝,不用蕃茄醬或是只放極少用以著色,那湯常常是"清湯晃水"的,飄著幾絲紅腸而已,蕃茄多不剝皮,反正與那西菜館裡的羅宋湯是大相逕庭,奇怪的是,即使這樣的"蕃茄煮水",吃著也很爽口,至今還有許多中學生不願意吃學校的飯菜,跑到校門口買一兩元錢一碗的這種湯,加片麵包以做午飯。
"家庭派"的人,既無緣學到西菜館的燒法,也不想如"食堂派"那樣墮落,於是只能自行琢磨,研究出各式燒法,其中主要以牛肉代替紅腸,並且欠芡為主。
主料:牛肉、洋蔥、西紅柿、土豆、胡蘿蔔、芹菜
輔料:鹽、番茄醬、胡椒粉、其他調料
做法:
1.新鮮的牛肉,洗乾淨,切成大丁,放少量嫩肉粉,鹽,色拉油,胡椒粉拌勻,醃10-15分鐘,
2.醃牛肉的同時,其他食材都切大丁,洋蔥,西紅柿,胡蘿蔔,土豆,芹菜
3.色拉油燒熱以後,首先放洋蔥熗鍋。有黃油更好哦,這次懶得沒去買!
4.然後是番茄,然後是胡蘿蔔,一直炒哦!
5.土豆牛肉一起炒起來!
6.炒到出湯,照片邊上被擋住的番茄醬可以下了,看個人口味,我倒了半瓶就好了!再加適量鹽,一勺糖,一點點胡椒粉,根據個人喜好放適量的水,大火燒開,小火燉30-40分鐘!
7.最後放入芹菜,再燉15-20分鐘,放一點點雞精調味,就可以出鍋啦!
8.所有食材都糯糯的,味道濃鬱的羅宋湯,就出鍋了!
小貼士:
1、羅宋湯裡的圓白菜如果希望口感脆一點,那麼就要在快起鍋前放鹽之前放入,這樣圓白菜就不會疲塌,而保持脆爽的口感和圓白菜的蔬菜芳香。
2、另外如果不喜歡吃很油的感覺,就儘量不要用牛肉湯直接燉,而是將牛肉湯用水稀釋後再用。
3、這次都切的丁狀,其實大塊也可以!買材料的時候少買了包菜和紅腸,只能下次了。要喝湯的多放點湯,要厚實點的,除了少放湯外,還可以加少量麵粉一起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