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青讀詩經之匏有苦葉

2020-12-17 筱青讀詩詞

原文

匏(páo)有苦葉,濟(jì)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qì)。

有瀰(mǐ)濟盈,有鷕(yǎo)雉鳴。濟盈不濡(rú)軌,雉鳴求其牡。

雝雝(yōng)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dài)冰未泮(pàn)。

招招舟子,人涉卬(áng)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注釋

匏:葫蘆之類。苦:一說苦味,一說枯。意指葫蘆八月葉枯成熟,可以挖空作渡水工具。

濟:水名。

涉:一說涉水過河,一說渡口。

厲:帶。一說解衣涉水,一說拴葫蘆在腰泅渡。

揭:提起下衣渡水。

瀰:水滿貌。盈:滿。

鷕:雌山雞叫聲。

濡,沾溼。軌:車軸的兩端。

牡:雄雉。

雝雝:大雁叫聲和諧。

旦:天大明。

歸妻:娶妻。

迨:及,等到;乘時。泮:分,此處當反訓為「合」。冰泮,指冰融化。

招招:招喚之貌,一說搖櫓曲伸之貌。舟子:擺渡的船夫。

人涉:他人要渡河。

卬:,代詞,表示「我」。否:不(渡河)。卬否:即我不渡河之意。

須:等待。

友:此女子等待的人。

筱青讀詩經:

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匏有苦葉》一詩與以往所學詩經有所不同。

聞一多說:這詩近唐人後的古詩,平鋪直敘,散的,與以前往復沓踏之歌謠體不同。而且,這詩又是特殊的、個人的,慢慢變成近代的歌之形。

因此有人據此猜測這是一首唐後詩歌,誤入詩經裡,但無任何其它證據。

這首詩除卻生字,字面意思很明了。

一個秋天的早晨,紅彤彤的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燦爛陽光照在濟水上,水面上波光粼粼,一個妙齡女子在岸邊徘徊,惦記著住在河對岸的心上人。

「匏有苦葉,濟有深涉」,詩一開篇即說葫蘆葉子發枯葫蘆已經成熟。

匏,俗稱葫蘆,《論語 述而》,孔子說:「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匏瓜是不能吃的,古人渡河時,將將風乾了的匏瓜拴於腰上,人則可浮於水,故曰「腰舟」,相當於今天的救生圈。

苦葉:即枯葉。匏瓜葉已經枯萎,說明葫蘆已經成熟,可以救生圈用了。

先說匏瓜,接著就說濟水。「深則厲,淺則揭。」

寫葫蘆,是為了寫渡河,誰渡河?河對岸的那個人,那個人是誰?當然是女主的心上人。

古時候,山高水長,沒有先進的交通工具,兩個人即使「盈盈一水間,」也會「脈脈不得語」。

前面我們學過《漢廣》,一條漢水的阻隔,使得樵夫不斷發出「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的慨嘆。

一條濟水,阻擋了我們的女主和她心上人的會面。

但是,我們今天的女主是個聰明實幹的人,她沒有自怨自艾,而是設身處地的在心裡為那個人想辦法。

一條濟水算什麼,要是水淺的話,那你挽起褲腳就過河來了。水深也不怕,葫蘆成熟了,你可以拴個腰舟過河來。

簡簡單單六個字,把一個少女大膽和急迫的心情描摹得淋漓盡致。

「有瀰濟盈,有鷕雉鳴。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

濟水豐盈得仿佛要漫過岸邊一樣,水面波光粼粼,還好河水沒有漫過車軸,岸邊草叢裡的野雞叫得正歡,聲聲鳥鳴響徹渡口,看來它們是求偶心切。

這一章幾乎都是景物描寫,女主由盈盈的濟水想到出嫁的馬車,草叢裡野雞求偶的聲聲鳴叫正擾亂著她這顆待嫁少女的心。

第三章「雍雍鳴雁,旭日始旦」。

大雁南飛,說明這是秋天,首章匏瓜成熟也說明了是秋天,這裡女主的景物描寫暗含一個婚俗。

據《禮記》記載,古時之婚禮要經六道程序,稱為「六禮」。

第一是納採,男家向女家送一點小禮物,通常是一隻雁,表示求親的意思。

第二是問名,男家問清楚女方的八字之類好去佔卜吉兇。

第三是納吉,佔得吉兆以後,到女家報喜,記得要送禮。

第四是納徵,等於宣告定親,要下聘禮了。

第五是請期,擇定一個完婚的吉日。

第六是才是親迎,也就是迎親。

「納彩」之禮類似於今天的訂婚,「大雁」作為禮物,正式表示求婚的意思。

因此「雁」這一物象對於女主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象徵意義,也許男方已經行過「納彩」「問名」之禮,但是很顯然婚期未定。

大雁南飛,女主不禁感嘆時光的飛逝,轉眼就要到冬天,婚期還未定,女主怎麼能不著急?

最後女主脫口而出的是:「士如歸妻,迨冰未泮。」

你如果想成婚,一定要趕在未結冰之前!

這一句直截了當,女主不再矜持,不再拐彎抹角,直抒胸臆!將一個待嫁女子的急切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比前面學過《摽有梅》「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更直接!更大膽!更熱烈!

尾章「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女主的等待沒有白費,萬頃碧波上出現了一艘小船。

女主喜不自勝,以為是自己的未婚夫有了心裡感應駕舟而來。

然而,希望有多大!失望亦有多深!

飄飄而來的不是自己的未婚夫,而是另外的一個船夫。

船夫似乎察覺了女主的萬般焦急,老遠就召喚女主上船。

也許這船夫不過是個偶爾路過的遊客,也許這船夫就是個擺渡的人,也許這船夫不過是一個登徒浪子。

不管怎樣,我們的女主並沒有因為恨嫁而上了別人的船。

她非常堅決地表示「不涉卬否,不涉卬否,卬須我友。」

我不上船!我不上船!我要等我的朋友。

結尾「印須我友」,女子用朋友來掩飾等待情人的真實目的,答得含蓄而巧妙,形象地表現出女子的嬌羞和矜持。

至此,《匏有苦葉》這首有趣的小詩我們解完了。

詩句雖短,在短短的一首小詩中有山有水,有人有物,詩中有畫,畫中有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現代人揚之水說:

《匏有苦葉》中的渡頭風物也都是清朗明亮,濟渡之車,求偶之雉,深厲淺揭涉水之人,生活中的平常,是人生也是天地自然中的平常。懷藏著自家溫暖的心事,便看得一切都很自然,都很美好。無須排擠什麼,無須標榜什麼,心中的一點摯愛,一點溫存,就和這眼前景致一樣天經地義。

關於這首詩還有另外一個解釋就是諷刺衛宣公的淫亂說, 這自然是《毛詩序》的說法,朱熹沿襲之。

如何刺的呢?引用朱熹的說法:

第一章: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匏為可用,而涉處方深,行者當量其深淺而後可行渡,以比男女之際,亦當量度禮儀而行也。」

第二章:「有渳濟盈,有鷕雉鳴,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朱熹解「夫濟盈必濡其轍,雄雉當求其雌,此常理也。今濟盈而不濡軌,雉鳴而反求其母,以比淫亂之人不度禮儀,非其配偶,而犯禮相求也。」

第三章:「雍雍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朱熹解,「言古人之於婚姻,其求之不暴,而節之以禮如此,以深刺淫亂之人也。」

第四章:「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以比男女必待其配偶而相從,而刺此人獨不然也。」

讀來實在牽強附會。

筱青單純解為一個姑娘的情思還有一個力證。

「匏」一分兩半就叫「巹」,婚禮上新郎新娘各執一瓢而飲就叫「合巹」,後來這合巹就慢慢演變成了現在的交杯酒。

詩歌以「匏」起興,即是思己之待嫁之思也。

詩經 匏有苦葉

相關焦點

  • 詩經·邶風·匏有苦葉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匏有苦葉詩經·國風·邶風·匏有苦葉原文匏[1]有苦[2]葉,濟[3]有深涉[4]。匏有苦葉朗讀匏有苦葉注釋及注音[1]匏〔páo〕: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比葫蘆大,對半剖開可做水瓢。[2]苦:味苦,一說同「枯」,指匏瓜葉枯成熟。[3]濟:濟水,發源於今河南,經山東匯入渤海。
  • 筱青讀詩經之雄雉
    注釋雉:野雞,雄者有冠,長尾,身有文採,善鬥。一說雉為耿介之鳥,交有時,別有倫。於:往。一說語助詞。洩洩:鼓翅飛翔的樣子。朱熹《詩集傳》:「洩洩,飛之緩也。」懷:因思念而憂傷。筱青解詩經:關於此詩的背景,主要有兩種說法。其一,思夫詩。《毛詩序》說:「《雄雉》,刺衛宣公也。淫亂不恤國事,軍旅數起,大夫久役,男女怨曠,國人患之,而作是詩。」
  • 《詩經》22國風·邶風 ·匏有苦葉
    國風·邶風 ·匏有苦葉朗誦:虹雲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有瀰濟盈,有鷕雉鳴。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雍雍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注釋:⑴匏(páo):葫蘆之類。苦:一說苦味,一說枯。意指葫蘆八月葉枯成熟,可以挖空作渡水工具。⑵濟(jì):水名。涉:一說涉水過河,一說渡口。⑶厲:帶。一說解衣涉水,一說拴葫蘆在腰泅渡。⑷揭(qì):提起下衣渡水。⑸彌(mí):大水茫茫。盈:滿。
  • 筱青讀詩經之鄘風柏舟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汎彼柏舟,在彼河側。髧彼兩髦,實維我特。之死矢靡慝(tè)。母也天只!不諒人只!詩經 柏舟筱青解經:此詩是鄘風第一首,題目也叫《柏舟》,就提前到這裡講了。問人騷客皆如此,李清照有詩云:「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李白有詩「湖連張樂地,山逐泛舟行」,孟浩然也有「為多山水樂,頻作泛舟行」,何況一個豆蔻年華的女子。也許就是在女主泛舟溪上無所事事之際,她偶一回首看到了那個溪邊垂釣的翩翩少年郎。
  • 筱青解詩經之甘棠
    筱青解經甘棠,即棠梨。李時珍說:棠梨,是一種野梨,處處山林都有。塒比梨樹小,葉邊都有鋸齒。二月開白花,霜後可吃。棠梨樹與梨嫁接最好。有甜、酸,紅、白兩種。《史記·燕召公世家》曰:「周武王 之滅 紂,封 召公 於北 燕 …… 召公 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之詩。」
  • 筱青讀詩經之汝墳—再也不要離開我
    邇:近,此指迫近饑寒之境。筱青解經:還記得《卷耳》裡的那個思念丈夫的美麗的女子吧!她在路邊採啊採卷耳,可是半天還採不滿一小筐,索性將筐子扔在大路上,她想像著自己的丈夫騎馬來到山坡,遙望家鄉,馬瘦,僕累,借酒澆愁。
  • 筱青讀詩經(2)桃之夭夭---詠婚歌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zhēn)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夭夭:花朵怒放,美麗而繁華的樣子。灼灼:花朵色彩鮮豔如火,明亮鮮豔的樣子。華同「花」。
  • 筱青解釋詩經之摽有梅—有花堪折直須折
    頃筐:斜口淺筐,猶今之簸箕。塈:取謂:開口說話;筱青解經:這首詩詩分三章,寫一位待嫁女子。每章一層緊逼一層,與詩中人物心理活動的變化相適應。詩經 摽有梅次章寫梅子落地紛紛,枝頭只剩三成。有心求我的小夥子,今兒切莫再等。
  • 詩經名物究竟長什麼樣子?
    那麼,這些詩經名物究竟長什麼樣子呢?江戶時期的日本儒學家細井徇撰繪了一本《詩經名物圖解》,其中細膩精緻的配圖,讓典雅詩句中的花草蟲魚都生動起來,宛若眼前。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衛風·木瓜》註:《詩經》裡的木瓜在植物學上屬薔薇科,春末開花,花似海棠,猩紅的熱烈,粉白的嫵媚,白瓣上撒著點點紅斑的透著那麼俏皮,花朵爛漫絢麗。
  • 《詩經》中的這首詩,是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還是荒涼一世的滄桑
    文學家聞一多說「這詩又是特殊的、個人的,慢慢變成近代的歌之形式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揚之水說這首詩中的「濟渡之車,求偶之雉,深厲淺揭涉水之人,生活中的平常,是人生也是天地自然中的平常。」這就是《詩經》中赫赫有名的那首《匏有苦葉》。
  • 《詩經》裡的植物,美了千年
    匏有苦葉,濟有深涉。 深則厲,淺則揭。 《邶風.匏有苦葉》 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夭之沃沃,樂子之無知。 隰有萇楚,猗儺其華,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家。
  • 細井徇 | 《詩經》中的人間草木
    詩經》中的千古風物。因鑑時地、古今之異,思《詩經》內名物多難辨,而前人相關所著多有疏漏,遂與京都一帶畫工共同編撰此書,由細井徇親自審校,「加以著色,辨之色相,令童蒙易辨識焉」,此書遂成。《詩經名物圖解》壹 | 荇菜
  • 《詩經》中的十五國風都有哪些?其中豈曰無衣不止一篇!
    我們知道《詩經》是我國現有的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根據不同的類別又分為風雅頌;國風、大雅、小雅等章節。今天小三主要講解其中的國風部分。國風記錄了西周時期十五諸侯國的樂歌,所以又稱為「十五國風」總共160篇。說白了十五國風就是十五個不同地區的地方歌謠,帶有地方色彩。
  • 筱青讀詩詞:疊字詩(獨坐常忽忽,情懷何悠悠)
    有人說他是隋皇室後裔楊瓚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內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隱於天台山寒巖。也有人說他出身於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歲後隱居於浙東天台山,享年百多歲。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了這首詩的與眾不同之處。每一句末尾兩個字都是重疊的。這其實就是一首疊字詩。疊字詩是指詩中的部分句子或全詩各句都用疊字組成。全詩各句都用疊字組成的為疊字體詩。
  • 《詩經》裡的植物都長什麼樣? 探索家
    或許是出於「格物致知」的精神,「《詩經》中提到的草木鳥獸蟲魚長什麼樣」一直是《詩經》研究中的一個熱門話題。到了清朝乾隆年間,「有圖」的詩經名物註解書出現了:畫家徐鼎有感於前人著作導致的「不見物胡知是名」的困境,創作了《毛詩名物圖說》。而在同時代的日本,也陸續出現了一批影響甚廣的詩經名物圖鑑,如淵在寬的《陸氏草木鳥獸蟲魚疏圖解》、岡元鳳的《毛詩品物圖考》以及細井徇的《詩經名物圖解》等。
  • 注音版《詩經》|國風·邶風
    《邶風》包括《柏舟》、《綠衣》、《燕燕》、《日月》、《終風》、《擊鼓》、《凱風》、《雄雉》、《匏有苦葉》、《谷風》、《式微》、《旄丘》、《簡兮》、《泉水》、《北門》、《北風》、《靜女》、《新臺》、《二子乘舟》共19篇。
  • 汪榕培:漫談《詩經》的英譯本
    《詩經》早在1733年左右就已經由法國的Lacharme神父全部譯成拉丁語,後經M·Jules Callery編輯整理於1830年在巴黎出版。在此以前,William Jones已將《詩經》的部分篇章譯成英語,並予以出版了。19世紀以後,各種文字、各種版本的《詩經》相繼在世界各國出版,全譯本有之,選譯本或選譯的詩篇更是不計其數,把中國的燦爛文化傳遍了世界。
  • 書法作品家中懸掛有講究,品讀釋義再慎選 崔方珎書法
    出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七回:「大凡一家人家,過日子,總得要和和氣氣。從來說:『家和萬事興。 《列子·湯問》:「 造父 之師曰 泰豆氏 崔方珎書法作品《讀書是福》 崔方珎書法作品《讀書是福》 出自陳繼儒《小窗幽記》:人生有書可讀,有暇得讀,有資能讀,又涵養之,如不識字人
  • 珞珈學人II雷鳴I新巧別致的《詩經》譯本新巧別致的《詩經》譯本 ——海倫·沃德爾的《中國抒情詩》述評
    我在這套書旁邊工作了多年,我也瀏覽過其中的大部分……(Blackett, 1973: 24)沃德爾開始認為這套書是極其枯燥無趣的,但有一天她偶然翻開了《詩經》那一卷,《匏有苦葉》這首詩展現在她眼前:有什麼把我的手引向了其中我從未打開過的一卷。它自己展開,停在「匏有苦葉」……我的呼吸變得濃重,我的頭腦眩暈,因為我知道我發現了埋藏的寶藏,即便理雅各糟糕的直譯散文也不能隱藏它的新鮮感。
  • 純真而浪漫的《詩經》對讀
    《附庸風雅》抒寫男女愛戀相思之情的詩歌30篇。對應《詩經》作品的題材,白麟誦讀體味不同一般,基於現代人的人生觀 關鍵詞:詩歌;詩人;情感;附庸風雅;詩經 作者簡介:   《詩經》是中國文學的源頭,《詩經》所開創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和賦比興的藝術手法,奠定了中國文學尤其是詩歌兩千年的文學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