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蔽芾(fèi)甘棠,勿剪勿伐,召(Shào)伯所茇(bá)。
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伯所憩(qì)。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shui)。
注釋
蔽:可蔽風日。
芾:枝葉茂盛的樣子。
甘棠:即杜梨。又名棠梨、白棠,葉圓有尖,花水紅色,果實扁圓而小,累累枝頭,味酸甜,故名甘棠。因為它枝幹高大,古代常植於杜前,所以稱為杜木。
翦:斬斷,剪斷。指剪其枝葉。
召伯:姬奭(shì),史稱燕召公,曾輔佐周武王滅商,封地為召,故稱召伯或召公。
茇:草舍,此處用為動詞,居住
敗:毀壞
拜:屈也,挽其枝以至地也。
憩:休息。
說:停止,歇息。
筱青解經
甘棠,即棠梨。
李時珍說:棠梨,是一種野梨,處處山林都有。塒比梨樹小,葉邊都有鋸齒。二月開白花,霜後可吃。棠梨樹與梨嫁接最好。有甜、酸,紅、白兩種。
《史記·燕召公世家》曰:「周武王 之滅 紂,封 召公 於北 燕 …… 召公 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之詩。」
許多民間傳說和地方志中的資料也記載了召公聽訟甘棠樹下的故事。
召伯南巡,輕車簡從,所到之處不擾民,不佔用民房,只在甘棠樹下停車駐馬,搭棚過夜,而且現場辦公,為百姓昕訟決獄,這種體恤百姓疾苦,而為民眾排憂解難的好官。
召公乃一諸侯王,尚且如此 ,能不讓人歌頌呢。
後世莫說王公大臣,就是一個道臺出巡,都要享受八臺大轎,前面衙役一左一右鳴鑼,以示警戒,後面跟著衙役手持高腳牌,一邊「迴避」,一邊「肅靜」,並排行進,神情肅穆,據說迴避肅靜牌位數量的多少以顯示其級別,陣仗驚人,官氣也逼人。
即使今天當官的出行也是前呼後擁,浩浩蕩蕩,不要說在樹下辦公,老百姓連見一面都只能在電視上,連交通都要封禁呢!
難怪後世為了紀念召公,以「甘棠」稱頌官吏的美政。
漢代王褒《四子講德論》:「非有聖智之君,惡有甘棠之臣?」
元代武漢臣《玉壺春》楔子:「三年為吏在 錢塘,近奉徵書入 建章。自省循良無實政,終慙父老説甘棠。」
明代王玉峰《焚香記·赴任》:「乘遭遇,甘棠定擬政聲馳。」
《甘棠》一詩的主旨,懷念召伯的詩作無疑。
明·范吉還有一首叫做《題甘棠驛》的詩,詩曰:
落葉孤村暮,秋風野寺深。
甘棠千載村,蔽芾到如今。
李元伯亦有詩云:
在昔召公去,國人愛甘棠。
於今樹已空,時復吹清風。
甘棠全詩三章,每章三句,由睹物到思人,由思人到愛物,人、物交融為一。
對甘棠樹的一枝一葉,都要愛護,不要砍伐、不要毀壞到不要折枝,可謂愛之有加,這種愛源於對召公德政教化的衷心感激。
此詩先告誡人們不要損傷樹木,然後說明其中原因,筆意有波折亦見詩人措辭之妙。
方玉潤《詩經原始》說:「他詩練字一層深一層,此詩一層輕一層,然以輕愈見其珍重耳。」
顧廣譽《學詩詳說》說:「丕言愛其人,而言愛其所茇之樹,則其感戴者益深;不言當時之愛,而言事後之愛,則懷其思者尤遠。」
陳震《讀詩識小錄》說:「突將愛慕意說在甘棠上,末將召伯一點,是運實於虛法。纏綿篤摯,隱躍言外。」對此詩的技巧、語言都有精闢的論述,讀者可以善加體味。全詩純用賦體鋪陳排衍,物象簡明,而寓意深遠,真摯懇切,所以吳闓生《詩義會通》引舊評許為「千古去思之祖」。
關於這首詩,實在沒有別的解讀,倒是發現了一個好玩的地方——江永上甘棠
江永上甘棠,湖南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為久遠的古村落,居住著湧現過周敦頤、魯迅、周恩來等偉人的一支周氏家族的後裔,世代繁衍,已歷經1200多年。
上甘棠村為何叫甘棠?據說是因為他們的祖上是從寧遠大陽洞搬來的,大陽洞有一種樹叫甘棠,取名甘棠,是為了不忘祖居之地。而甘棠樹亦即來源於《詩經》中的《甘棠》一詩。
上甘棠村保存的明代所修《永明周氏族譜》中也以「吾甘棠,召公駐節過化之鄉」自詡,並引以為榮。以「甘棠」名村,爾雅不凡,一改人們對古荊南「蠻荒」的認識偏見,也印證了召公曾涉足今湖南永州一帶,並將德播於南國、愛結於民心的歷史傳說。
上甘棠村位於湖南永州江永縣城西南25公裡的夏層鋪鎮。村子座東朝西,後靠秀麗的屏峰山,前臨清澈的謝沐河,村中名勝古蹟繁多。
民居大部分為晚清建築,考究的中軸對稱,大面積的青水牆面,冠以起伏變化的白色腰帶,綴以門廬、漏窗,上房屋四周突起的馬頭牆,具有典型的湘南建築特色。
早在宋代,當地人就這樣描述上甘棠的風景:「春陵周氏溪山勝,多少騷人為發揚,我道其間描不盡,一圖太極是甘棠。」
那裡有流淌千年的小河,河上有跨越千年的石橋,橋邊有坐落千年的村莊,村裡有千年血脈生生不息的居民,想不想去看看啊?
反正我想,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錢包那麼小,哪也去不了!還是專心碼字吧!
歷史上題甘棠的詩:
題甘棠驛
明·范吉
落葉孤村暮,秋風野寺深。
甘棠千載村,蔽芾到如今。
李元伯
在昔召公去,國人愛甘棠。
於今樹已空,時復吹清風。
明·王邦瑞
舊驛今為寺,紅塵已入空。
甘棠思召伯,雙樹定禪宗。
代異川陵別,雲閒殿閣通。
夜來重感慨,岸幘坐松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