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文學經典《詩經》之國風篇-螽斯

2021-02-19 河南家園

注音:螽zhong一音  薨hong一音

譯文

蝗蟲展翅膀,群集在一方。

你們多子又多孫,繁茂興盛聚一堂。

蝗蟲展翅膀,嗡嗡飛得忙。

你們多子又多孫,謹慎群處在一堂。

蝗蟲展翅膀,緊聚在一方。

你們多子又多孫,安靜和睦在一堂。

題解 這是一首祝人多子多孫的詩。詩人用蝗蟲多子,比人的多子,表示對多子者的祝賀。

毛詩續 《螽斯》,后妃子孫眾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則子孫眾多也。

國風 周南 

關雎 葛覃 卷耳 樛木 螽斯 桃夭 兔罝 芣苢 漢廣 汝墳 麟之趾

國風 召南

雀巢 採蘩 草蟲 採蘋 甘棠 行露 羔羊 殷其靁 摽有梅 小星 江有汜 野有死麇 何彼穠矣 騶虞

周,國名;南,南方諸侯之國也。周國本在《禹貢》雍州境內岐山之陽,后稷十三世孫古公亶父始居其地。傳子王季歷,至孫文王昌,闢國寖廣。於是徙都於豐,而分岐周故地以為周公旦、召工奭之採邑,且使周公為政於國中,而召工宣布於諸侯。於是德化大成於內,而南方諸侯之國,江、沱、汝、漢之間,莫不從化。蓋三分天下而有其二焉。至子武王發又遷於鎬,遂克商而有天下。武王崩,子成王誦立。周公相之,製作禮樂,乃採文王之世風化所及民俗之詩,被之筦弦,以為房中之樂,而又推之以及於鄉黨邦國,所以註明先王風俗之盛,而使天下後世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者,皆得以取法焉。蓋其得之國中者,雜以南國之詩,而謂之《周南》,言自天子之國而被於諸侯,不但國中而已也。其得之南國者,則直謂之《召南》,言自方伯之國被於南方,而不敢以繫於天子也。岐周,在今鳳翔府岐山縣。豐,在近京兆府鄠縣終南山北。南方之國,即今興元府、京西、湖北等路諸州。鎬,在豐東二十五裡。小序曰:「《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雀巢》、《騶虞》之德,諸侯之風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工。」斯言得之矣。

國風 周南

國風,也單稱風,是採自各地的民間歌謠。朱熹《詩集傳》:「國者,諸侯所封之域;風者,民俗歌謠之詩也。」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十五國風,共計一百六十篇。大部分是東周的詩,小部分是西周后期的詩。周南:西周初期,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shi)分陝而治。周公旦居東都洛邑,統治東方諸侯。《周南》當是周公統治下的南方地區的民歌,範圍包括洛陽以南,直到江漢一帶地區。意為南國之詩,或以為用南國樂調寫的詩。共計十一篇。《周南》、《召南》合稱二南。

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最早稱為《詩》,後被儒家奉為經典之一,方稱《詩經》。因其書為毛公所傳,又稱《毛詩》。其創作年代,距今約二千五百年,大體產生於西周初葉至春秋中葉。它是奴隸制時代的詩歌,為我國詩歌創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對我國文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詩經》共三百零五首,簡稱「詩三百」。按其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類。「風」乃風土之曲,即民間歌謠,共一百六十篇,總稱為十五國風。「雅」乃朝廷之樂,多為京都一代朝廷官吏的作品,共一百零五篇,分為《大雅》和《小雅》。「頌」乃廟堂之音,是王侯舉行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禮專用的樂歌,共四十篇,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合稱三頌。對於《詩經》的解釋,兩千多年來眾說紛紜,有的很難達成共識,甚至古今名家也「不知所謂」。現在我們閱讀或則解釋,只能博採眾長,作一般性的解釋和介紹。對於一些生僻和古今異讀的字,由於種種限制,不能詳細詮釋,但儘可能地注意讀音。愚之見,《詩經》不宜翻譯,任何譯文都不如原文;同樣,也不宜對其進行評說,任何評說都難免主觀色彩。對於《詩經》的理解,因人因時因環境之不同而迥然有異,這正是《詩經》的妙處。如果僅從字面理解,一覽無餘,那就沒有什麼味道了。讀《詩經》,重在讀、貴在讀、趣在讀。在注音注釋的幫助下,流暢地熟讀,在誦讀的同時去理解、去感悟,這是學習《詩經》最好、最聰明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寫出自己的感悟與人交流,或者本著「百家爭鳴」的科學態度進行學術上的探討,都是必要的和有益的,但是絕不能以己之見為終結性的。對於《詩經》,也是不會有終結性的理解的。詩經「六義」:風、雅、頌、賦、比、興。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河南家園】

健康陽光  積極向上

求真務實 拼搏進取

歡迎關注河南家園

相關焦點

  • 《詩經·國風·衛風》十篇總結(解讀)
    3、《詩經·國風·衛風·碩人》:描寫皇家美女:《詩經碩人》美人(解讀)在已讀的篇章中,對美女的描寫也有多篇,在這一篇中有我們耳熟能詳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樣的詩句,也是它們的出處。還有一篇描寫美人的《詩經·桃夭》古代對女子美的要求是什麼4、《詩經·國風·衛風·氓》:描寫男子對妻子喜新厭舊:對於那個年代,男子可以隨意攆走自己的妻子,從已讀的詩篇,關於此種內容的詩文有多篇,說明這種現象是很普遍的,給女人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 注音版《詩經》|國風·周南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現存305篇(此外有目無詩的6篇,共311篇),分《風》《雅》《頌》三部分。由於年代久遠,大部分讀者對古音古字缺乏了解,讀起來都很費勁,更別說去理解了。為了解決大家的閱讀障礙,我們決定為《詩經》注音並簡單解釋其含義,以便大家更方便地去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風》,也成「國風」,是《詩經》的第一部分,包括15個地方(多為黃河流域)的民歌,共165篇。我們今天先來看其中的《周南》。
  • 《詩經》,你一生至少讀一次的不朽經典!
    唐詩宋詞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但要論詩歌的起源始終繞不開《詩經》這本經典之作。經典作品是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是能夠得到讀者的認可。文學大家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中寫道:「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
  • 《詩經•螽斯》的常規解讀
    點擊標題下的詩經情話一鍵快速關注❤美文怡心,美圖怡人,詩經情話,不見不散!詩經🔥 螽斯【原文】螽斯羽①,詵詵兮②。宜爾子孫③,振振兮④。螽斯羽,薨薨兮⑤。宜爾子孫,繩繩兮⑥。 螽斯羽,揖揖兮⑦。宜爾子孫,蟄蟄兮⑧。
  • 《詩經》寶寶起名第二篇: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子墨老師接昨天分享的關於詩經取名的文章:《詩經 關雎》中唯美的名字,讓心中有景,花香滿徑今天繼續從《詩經·國風·周南》中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還有哪些不錯的名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取名:福履出自:"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詩經 樛木》,此詩句的意思是:「快樂的君子,福祿康寧。」履在這裡同「祿」,取此名寓意好運滿滿,福氣相隨。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螽斯羽,揖揖兮。
  • 文學考研 | 古代文學:《詩經》考點大掃描
    ①概述《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三百零五篇(前11世紀至前6世紀),此外有6篇笙詩,有目無辭。主要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奴隸時代)的詩歌。《詩經》的地域,多數是黃河中下遊,周朝的主要的疆域。
  • 《詩經》中國最早的詩集,不讀這些注釋版本,無法領略它真正的美
    這一說法最早見於《史記》,據說原有古詩3000篇,孔子根據禮義的標準編選,整理出了共計三百零五篇的《詩》,宋代朱熹也基本肯定此說法。但孔穎達、朱彝尊、魏源等皆懷疑此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中記載吳公子季札在魯觀樂,所奏的《風》詩次序與今本《詩經》基本相同,當時孔子才9歲,編選《詩經》顯然沒有可能。
  • 《詩經》中的「風」是什麼意思?古人一直都曲解了孔夫子的話?
    在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風》不僅被孔夫子排在了全書最靠前的部分,還佔據了整部書一半多的篇幅,這160篇詩歌,歷來都被評為「《詩經》最精華的部分」,所以對「風」的解讀,也會影響對整部《詩經》的理解。不過,從古到今人們對「風」有很多種解讀,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純真而浪漫的《詩經》對讀
    :《詩經》是中國文學的源頭,《詩經》所開創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和賦比興的藝術手法,奠定了中國文學尤其是詩歌兩千年的文學傳統。《附庸風雅》抒寫男女愛戀相思之情的詩歌30篇。對應《詩經》作品的題材,白麟誦讀體味不同一般,基於現代人的人生觀 關鍵詞:詩歌;詩人;情感;附庸風雅;詩經 作者簡介:   《詩經》是中國文學的源頭,《詩經》所開創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和賦比興的藝術手法,奠定了中國文學尤其是詩歌兩千年的文學傳統。
  • 詩經裡的吉祥聖物,皇宮內廷的寵兒,北方稱為蟈蟈的音樂家—螽斯
    螽斯,是一種夏天最常見的鳴蟲,說螽斯大家可能會有些陌生,但是一說到蟈蟈,大家就明白了,在我國北方,螽斯就被稱為蟈蟈,而在我們老家,他被稱為「青噪雞子」,像蛐蛐之類的我們都稱為「噪雞子」,因為它們比較吵,而蟈蟈又是翠綠色的,所以我們給它起了一個這樣的名字。
  • 《詩經》全文譯文+注釋
    「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先秦時代稱為「詩」或「詩三百」,孔子加以了整理。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尊「詩」為經典,定名為《詩經》。 」
  • 詩經
    [5]風篇《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包括今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多半經過潤色後的民間歌謠叫「十五國風」,有160篇,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
  • 《詩經》該怎麼讀?那些看似囉嗦的重章疊唱,很可能是這樣來的
    本期話題對許多人來說,《詩經》的重章疊唱總是顯得重複囉嗦,因而讀不了幾頁便沒有了繼續閱讀的興趣。可是這重章疊唱正是《詩經》的特點,像《周南》當中的《螽斯》、《兔罝》等不少作品都存在非常明顯的重章疊唱現象。那到底,這些重章疊唱是如何產生的呢?
  •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詩經 衛風 木瓜》賞讀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4]。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5]。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作品簡介】《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大師教六詩,曰賦曰比曰興曰風曰雅曰頌。」(《周禮春官大師》)六詩即六義,是前人對《詩經》內容分類及表現手法的樸素概括。
  • 汪湧豪 |《詩經》的讀法
    既因后稷曾孫「務耕種,行地宜」而稱「詩人歌樂思其德」,事見《詩經·大雅》之《公劉》篇;又因古公亶父「修復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而稱「民皆歌樂之,頌其德」,事見《周頌》之《天作》篇和《魯頌》之《閟宮》篇。是為「史學的解讀」。也因為從來受到推崇,有孔子刪述在前,漢人推尊在後,直至被奉為六經之首,故又有所謂「經學的解讀」。
  • 李山:《詩經》的正確打開方式
    孔子曰「不讀《詩》,無以言」; 梁啓超言:「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詩經》其首也」······ 《詩經》是一個民族創生時期對生活的理解,對世界的理解,它有關乎宗教信仰,有涉及家國興衰,更含有平民的喜怒哀樂。
  • 《詩經》論衡
    在現當代,《詩經》無疑是古代文學,其實自漢以後,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基本將其當作儒家經書來讀,並非當作文學,再溯及先秦,其意義就更為繁複。要徹底搞清《詩經》所涉的含義,就需要正本清源。《論語·子罕》中孔子自述:「吾自衛返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由此可知孔子編詩,使詩樂歸正。同時也可知,自古代,詩樂不分,或許就是之所以稱「詩」為「詩歌」的原因。
  • 詩經取名技巧及出自詩經的經典名字大全
    《詩經·邶風·式微》取,胡為。  012 天實為之,謂之何哉!《詩經·邶風·北門》取, 天實。  013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詩經·邶風·靜女》取,之貽。  014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詩經·鄘風·君子偕老》取,委河。  015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鄘風·相鼠》取,人儀。  016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華鋒:《詩經》的分類與風、雅、頌的含義
    最早提出來正風變風的見於《毛詩序》,那就是詩大序,是這樣說的:「至於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他認為《詩經》其實本來都是正風,但是由於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這樣才導致了變風、變雅的出現。《毛詩序》並沒有很明確說哪些是正風正雅,哪些是變風變雅。
  • 《詩經》的意義和開篇詩——讀《詩經》有感
    《詩經》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部詩歌總集,一共有305篇。在先秦時期人們習慣上把《詩經》叫《詩》或者直言為「詩三百」,《詩經》中大部分詩歌寫成於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通過歷代學者關於《詩經》的收集和編選的研究得出了大致有「王官採詩」,「孔子刪詩」和「獻詩說」三種說法。一,王官採詩說:《孔叢子.巡狩篇》載:「古者天子命史官採歌謠,以觀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