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考研 | 古代文學:《詩經》考點大掃描

2021-02-17 麥田人偶文學考研

①概述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三百零五篇(前11世紀至前6世紀),此外有6篇笙詩,有目無辭。主要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奴隸時代)的詩歌。

《詩經》的地域,多數是黃河中下遊,周朝的主要的疆域。

《詩經》被稱為經,始見於《莊子·天運》,但《莊子》所謂經,只是書籍之意。漢代提倡儒術,將據說經過孔子整理的書,都稱為「經」。

《詩經》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於典禮、諷諫和娛樂,是周代禮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行教化的重要工具。

㈠風雅頌

⑴風雅頌是《詩經》的三個組成部分,也是根據地域和音樂的不同對《詩經》的分類。

⒈「風」包括十五「國風」,是帶有諸侯各國地方特色的樂歌,共160篇,多是民歌,少數是貴族作品。

⒉「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區的樂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會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個人抒情之作。雅詩中也有部分民歌。

⒊「頌」是王室宗廟祭祀或舉行重大典禮時的樂歌,分「周頌」、「魯頌」、「商頌」三頌,共40篇。

⑵「周頌」全部和「大雅」的大部分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國風」的大部分和「魯頌」、「商頌」的全部則是東遷以後至春秋中葉的作品。

㈡賦比興

《詩經》常用的三種藝術表現手法。朱熹《詩集傳》曰:「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亦即,「賦」指鋪陳直敘,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豳風·七月》);「比」指比喻比擬,如「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衛風·碩人》)。「興」指託物起興,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周南·桃夭》)。當這些表現手法運用到圓熟,則達到情境交融、物我相諧的藝術境界,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秦風·蒹葭》)。

㈢四家詩

指漢初出現的傳授《詩經》的齊(轅固)、魯(申培)、韓(韓嬰)、毛(魯人毛亨和趙人毛萇)四家詩。前三家屬「今文詩」,西漢時立於學官,分別亡於三國、西晉和宋時。《毛詩》屬「古文詩」,東漢時立於學官,訓詁多用《爾雅》,事實多本《左傳》,流傳至今。

㈣「四始」說

是司馬遷在《史記》裡提出的,他以《關雎》為《國風》之始,《鹿鳴》為《小雅》之始,以《文王》為《大雅》之始,以《清廟》為《頌》之始。

㈤毛傳鄭箋

漢代毛亨、毛萇為《詩經》所作的註解名為《毛詩故訓傳》,簡稱「毛詩」。東漢鄭玄又為「毛詩」作箋注,名為《毛詩傳箋》,簡稱「鄭箋」。

㈥收集與整編

⑴收集:採詩說、獻詩說、作詩說(劉生良觀點:前三說分別可說明風詩、雅詩、頌詩的來源)。

⑵整編:太師編詩說(早期整理)、孔子刪詩說(再次整理)。

㈦詩經研究四大公案

⑴《商頌》的年代問題。

⑵「孔子刪詩說」的問題。

⑶《國風》是否是民歌的問題。

⑷《毛詩序》的作者問題。

 

②內容

㈠內容分類

⑴祭祖頌歌和周族史詩:《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

讚頌神靈、祖先(后稷、公劉、太王、王季、文王、武王),以及祈福禳災的祭歌。保存在「大雅」和「三頌」中的祭祀詩,大多是歌功頌德之作。

⑵農事詩:《七月》《臣工》《噫嘻》《豐年》《芣苡》《良耜》《葛覃》

直接描寫農業生產生活和相關的政治、宗教活動的農事詩。新石器晚期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標誌農業的初步發展。   

⑶燕饗詩:《小雅·鹿鳴》

以君臣、親朋歡聚宴享為內容燕饗詩,更多反映上層社會歡樂、和諧。周代是農業宗法制社會,宗族關係是維繫社會重要紐帶,統治者重視用宗法關係加強統治,表現宗法觀念和親族溫情;宴飲中的儀式,體現禮的規則和人的內在道德風範;讚美守禮關係,否定縱酒失德;是周初社會繁榮、和諧、融洽的反映。

⑷怨刺詩:《魏風·伐檀》《魏風·碩鼠》《邶風·新臺》《鄘風·牆有茨》

西周中葉特別西周末,出現喪亂、針砭時政的怨刺詩,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國風」中。「大雅」怨刺詩,大多出自身份和社會地位較高的作者,諷刺有節制,帶更多規諫之意,又充滿無可奈何的悲哀;「小雅」怨刺詩作者,地位不高,不但憂國哀民,而且感嘆自身遭遇,更多將筆鋒指向在奸臣佞幸者,言辭激烈,情緒怨憤;「國風」中辛辣地對統治者加以揭露和嘲諷。

⑸戰爭徭役詩:《小雅·採薇》《秦風·無衣》《豳風·東山》《衛風·伯兮》《王風·君子於役》

正面描寫天子、諸侯武功,表現強烈的自豪感,充滿樂觀精神,如《大雅·江漢》;表現對戰爭的厭倦和對和平的嚮往,充滿憂傷的情緒,如《小雅•採薇》;徭役詩對繁重徭役的憤慨厭倦,如《衛風•伯兮》。

⑹婚戀詩:《周南·關雎》《邶風·靜女》《衛風·氓》《邶風·谷風》《唐風·葛生》

反映男女愛情的幸福歡樂和挫折痛苦,充滿坦誠、真摯的情感,如《周南•關雎》、《邶風•靜女》;愛情受阻撓時痛苦和要求自主婚姻的願望,如《鄘風•柏舟》;反映結婚和夫妻家庭生活的,如《周南•桃夭》;表現婚姻不幸的哀歌,如《邶風•綠衣》、《衛風•氓》和《邶風•谷風》。

㈡藝術特色

⑴樸實自然,抒情與寫實統一,多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內容廣泛,真率地表達情感。如農事詩、戰爭徭役詩等均立足現實而抒情,如「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魏風·伐檀》)。

⑵祭祀、宴飲、農事是周社會經濟和禮樂文化的產物;其他詩對時政世風、戰爭徭役、婚姻愛情的敘寫,是對當時政治狀況、社會生活、風俗民情的描寫。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風貌和情感世界,是我國最早的富於現實精神的詩歌,奠定了我國詩歌面向現實的傳統。

⑶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方式。朱熹《詩集傳》曰:「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亦即,「賦」指鋪陳直敘,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豳風·七月》);「比」指比喻比擬,如「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衛風·碩人》)。「興」指託物起興,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周南·桃夭》)。當這些表現手法運用到圓熟,則達到情境交融、物我相諧的藝術境界,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秦風·蒹葭》)。

⑷重章疊句,加強了抒情效果。如《周南·芣苢》之「採採芣苡」的重疊。

⑸四言為主的句式、豐富形象的語言,比較靈活。如「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魏風·伐檀》)。

⑹節奏鮮明,音韻諧恰,雙聲迭韻,增加了詩歌的韻律美。如「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小雅·伐木》)、「爰居爰處,爰喪其馬」(邶風·擊鼓)。

㈢影響

⑴表現出關注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人生態度,被稱為「風雅」精神,開創了中國詩歌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為後世繼承。如屈原詩歌的「兼善風雅」發憤作詩、漢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特點、建安詩人的「風骨」精神、杜甫的「別裁偽體親風雅」、白居易「惟歌生民病」,都是這種精神的直接繼承。

⑵顯示出我國抒情詩特別發達的民族文學特色。此後,我國詩歌沿《詩經》抒情言志道路前進,抒情詩成為我國詩歌的主要形式。

⑶確立了民間文學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向民間文學學習,這是中國文學發展歷史的優良傳統。

⑷賦比興的表現手法,章法句式,韻律語言,歷代沿用,形成了中國文學韻味悠長、含蓄蘊藉的民族特色。

③作品

㈠《大雅》五篇史詩

包括《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

⑴敘述了周人之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滅商的一些史跡和傳說。

⑵有選擇地描繪具體的事件,從而歌頌先祖的功勳,抒發了周民對先王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⑶周人史詩還有先祖神話的記述,如《生民》寫始祖后稷的出生。

⑷總結歷史教訓,提出了治國思想,也是周人史詩的主要內容。

㈡《七月》

⑴這首詩敘說農夫一年四季無休無止的辛苦勞作。全詩八章,大體依照春耕、蠶桑、收割、打獵、修繕房屋和年關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鋪直敘一年四季適應不同節候的各種勞作,也反映了農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況,有較大的史料價值。

⑵藝術特色:⒈運用賦法中的客觀寫實手法分類鋪寫,直賦其事。⒉運用對比手法,反映社會現實生活。⒊以衣食為主線,首章衣食雙起,二至五章以衣為主,六至八章以食為主。⒋注重風俗景物和節令變化的描寫,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體,勾畫出一幅幅風俗畫,首創民間十二月歌的形式。

㈢「國風」句摘

⑴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魏風·伐檀》)

⑵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秦風·蒹葭》)

⑶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周南·桃夭》)

⑷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衛風·碩人》)

⑸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王風·黍離》)

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鄭風·子衿》)

⑺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衛風·木瓜》)

⑻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衛風·淇奧》)

⑼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邶風·擊鼓》)

⑽月出皎兮,佼人僚兮。(《陳風·月出》)

⑾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鄘風·相鼠》)

⑿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王風·採葛》)

⒀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衛風·氓》)

⒁誰謂荼苦,其甘如薺。(《邶風·谷風》)

⒂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秦風·無衣》)

⒃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衛風·伯兮》)

㈣「雅」句摘

⑴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小雅·採薇》)

⑵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小雅·鶴鳴》)

⑶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小雅·鹿鳴》)

⑷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小雅·小旻》)

⑸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小雅·北山之什·北山》)

⑹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大雅·蕩》)

相關焦點

  • 202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古代文學804中國古代文學考研詳細解析
    202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古代文學804中國古代文學考研詳細解析【才思·考研】今天咱們來對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一考試科目610文學基礎專業二考試科目804中國古代文學今天我們就來對>804中國古代文學進行詳盡的分析中國藝術研究院考研專業二概述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專業二在考試時,是第二天下午的時候考察,考試時間為14:00-17:00,考試分值150分。
  • 各大名校歷年文學考研真題匯總
    各大名校歷年古代文學考研試題復旦大學中文系歷年考研試題(真題+一些回憶)目    錄復旦1996年中國古代文學史考研試題復旦1998年中國古代文學史考研試題>復旦1999年中國古代文學史考研試題1999年中國現當代文學考研試題1999年中國古代與現代文學考研試題復旦2000年中國古代與現代文學考研試題復旦2001年中國古代與現代文學考研試題復旦2002年中國古代與現代文學考研試題復旦2003年中國古代與現代文學考研試題復旦2004年中國古代與現代文學考研試題
  • 漢語言文學大二考研該如何準備?
    一、確定考研方向準備考研時首先要確定考研方向,因為不同方向的備考內容不同。中國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學),顧名思義,包括語言和文學兩個大的專業。《中國文學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大二距離考研還有不少時間,在確定考研方向後,要有針對性地看一下專業所涉及的備考書目,做好基礎準備。
  • 2021現代文學考研衝刺複習資料!
    長按識別下方標題,可查看2021[現代文學] 考研必記名詞解釋匯總2021[現代文學]必記簡答題大匯總2021[現代文學]必記論述題大匯總上篇:中國現代文學年表(建議收藏)中篇:中國現代文學年表(建議收藏)下篇:中國現代文學年表(建議收藏)中國現當代文學
  • 2020年文學考研各大名校歷年真題匯總
    各大名校歷年古代文學考研試題復旦大學中文系歷年考研試題(真題+一些回憶)目    錄復旦1996年中國古代文學史考研試題復旦1998年中國古代文學史考研試題復旦1999年中國古代文學史考研試題1999年中國現當代文學考研試題1999年中國古代與現代文學考研試題復旦2000年中國古代與現代文學考研試題復旦2001年中國古代與現代文學考研試題復旦2002年中國古代與現代文學考研試題復旦2003年中國古代與現代文學考研試題復旦2004年中國古代與現代文學考研試題
  • 2021年武漢大學634文學理論與現當代文學真題
    「現代漢語文學」為語言文學類公眾號,設有現代漢語、現代文學、漢語考研、文學考研、文學作品、學術交流幾大內容板塊
  •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常用借代詞語和中國文學之最
    1.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 2.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 3.最早的也是最傑出的邊塞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和岑參; 古代最傑出的豪放派詞人是北宋的蘇軾; 古代最傑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 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李白
  • 2020北師大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考研經驗分享
    ,這所有的參考書其實是對應著兩個科目、四門內容:第一個科目是中國文學史(150分),其中古代文學部分和現當代文學部分各佔75分,對應的六本書是中國文學史(古代)四本(袁行需)、中國現代文學(劉勇鄒紅)、當代文學史。
  • 2021漢語言文學考研科目有哪些?考哪個文學方向比較好?
    ,今天啟航考研小編就跟大家聊聊文學考研。漢語言文學考研科目有哪些? 文學類考研不考數學,只考政治、英語和專業課。政治和英語屬於公共課,各100分。專業課分為專業課1和專業課2,各150分。不過也有院校會考大綜合,本科學習的內容都會涉及,這個具體還要看各個院校的招生簡章。 2. 漢語言文學考研方向有哪些?
  • 行測常識考點:中國古代文學中的「雙璧」
    行測常識判斷考試中,文學常識是一個常考的內容,中公教育在本文給大家介紹中國古代文學中的「雙璧」。一、中國文學的雙璧:《詩經》、《楚辭》《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共305篇,又稱為「詩三百」。
  • 陝西師範大學古代文學考研經驗,18考研學姐深度長文分享
    陝西師範大學古代文學考研經驗,18考研學姐深度長文分享我們有什麼好怕的,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就沒打算活著回去!首先,是陝西師範大學古代文學考研開始時間的問題。看到19考研現在就已經開始了,稍微有點擔心。一鼓作氣,都是再而衰,三而竭的。如果,現在就是倒計時了,全力以赴地準備考研,那麼複習到後期,就很疲憊了。呈現的狀態就是,拿起書,看到一個知識點覺得自己對這個知識點了如指掌就匆匆掠過。
  • 浙江工商大學859中國古代文學與文獻考研資料詳解——才聰學習網
    2021年浙江工商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859中國古代文學與文獻》考研全套(3)西周時期,學在官府,只有貴族才有受教育的權利,文化為貴族所壟斷,貴族掌握知識文化,進行文學創作。貴族成了西周、春秋時文學的主要創作者。《詩經》就是由他們所採、所編、所頌的作品。
  • 川大分析/ 古代文學導師簡介
    20屆川師文學考研qq群:54354804020屆西南大學文學考研qq群:68467562呂老師2000年承擔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中國古代俗文學分體研究」子課題「中國古代歌謠研究」,2005年又進入985工程文化遺產與文化創新基地,2006年出版《中國古代民謠研究》,被聘為教授;2007年參與國家社會基金項目「宋代家族與文學研究」,2009年獲得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同年與張劍、周揚波合著《宋代家族與文學研究》出版。
  • 2021南京師範大學比較文學專業考研經驗
    南師的真題重複率很高,例如20年的《離騷》藝術成就,古文運動的基本內容幾乎都是原題復刻,就算沒有原題復刻的考點也是出現過好幾次的,例如魯迅的立人主張、《神曲》的但丁思想的矛盾之處、文學意境的特徵這幾道。總之這種高復刻率和這種一點都不偏的正統考點,是一定要把真題研究透的。(2)要去劃分重點和次重點,分層次進行背誦掌握。
  • 21考研:漢語言文學考試科目有哪些?如何高效備考?
    漢語言文學考研主要有兩個大的研究方向:文學類和語言類,這兩個大的研究方向下又包含了八個專業: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 中小學生必備國學文學常識之古代文學常識(上)
    它包括中國古代的思想、哲學、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旁及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諸多方面 。國學經典,是蘊涵常理常道、教導人生常則常行的書 。孩子們從小積累國學常識,不僅僅能健全孩子的人格、培養高尚的情操、塑造良好的品德、鑄造人文的精神,更重要是能幫助孩子提高文學綜合素養,讓孩子在初中、高中緊張的學習中,提高整個中學階段的語文綜合能力,讓孩子出類拔萃。今天就進入我們的國學、文學常識第一篇《古代文學常識》,孩子們記下這些會終生受益。
  • 【古代文學】永明體及詩體的轉變
    從5月開始,到10月結束,一往為各位文學考研的同學準備了兩個流程(基礎階段、強化階段)、四個科目(古代文學史、現當代文學史、外國文學史、古代文論)的知識點分享推送。所有推文內容由在讀研究生學長學姐原創整理,每篇推送都有自己的分析講解,系統而實用。永明末,盛為文章,吳興沈約、陳郡謝朓、琅琊王融以氣類相推轂;汝南周顒,善識聲韻。
  • 中外文學知識大考點匯總
    中國古代文學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賦比興、風雅頌」為「六義」,《楚辭》是第二部詩歌總集。5、五經:《詩經》、《尚書》(第一部歷史文獻彙編)、《禮記》、《周易》、《春秋》;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5、關於學習類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孫權勸學》、《勸學》、《傷仲永》。6、關於「並稱」的人物,如老莊、孔孟。7、寓言故事包括:《智子疑鄰》、《刻舟求劍》、《揠苗助長》、《掩耳盜鈴》。
  • 文學考研?你不知道這個學校就虧大了!
    想考文學,你不看看江西師範大學,就虧大了,下面大嘟老師就為你們介紹江西師範大學的文學考研情況。江西師範大學文學院肇始於國立中正大學文學系。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為江西省高校「八五」至「十二五」重點學科。1981年,中國古代文學學科獲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多年來,其秉持優勢發展、協調發展、特色發展理念,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取得了較大成績,其中,敘事學研究、當代文學批評研究在全國學界反響較好。
  • 中國語言文學考研丨廣西民大中國語言文學參考書、複試錄取等分析
    )05中國現當代文學(含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06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2.招生人數(按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2020考研:48人(擴招至 55人)2019考研:47人003 參考書:639中國語言文學綜合主要參考書:1.《中國古代文學史》 (上中下) (《中國古代文學史》編寫組,高等教育出版社,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