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分析/ 古代文學導師簡介

2021-02-08 川大在讀輔導

博士帶隊的文學考研輔導團隊



重要通知!

我們的川大、川師、西南大學的群

20屆川大文學考研qq群:678894549

20屆川師文學考研qq群:543548040

20屆西南大學文學考研qq群:68467562


(研究方向:中國文化與文學)


張弘老師筆名普慧,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所長、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79年起,張老師先後求學於陝西師範大學榆林專修科、西南師範學院、東北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南開大學等校,獲文藝學碩士、中國古代文學博士的學位證書以及中國古典文獻學和中國宗教思想史的博士後證書。


張老師嘗任西北大學文學院院長,歐盟ERASMUS MUNDUS項目學者,捷克馬薩裡克大學宗教學系客座教授(2010)、德國萊比錫大學東亞研究所客座教授(2016);《中國俗文化研究》雜誌執行主編,中華文學史料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理事、韓國東亞人文學會理事、美國東方學會會員。為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課題招標項目『中國佛教文學通史』首席專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課題『漢譯佛典文學研究』主持人。


張老師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佛教與漢魏六朝文學思想研究』(免予鑑定)、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漢唐佛教文學研究』、歐盟Erasmus Mundus項目『漢唐絲路上的宗教文化傳播』等;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學遺產》《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文化》及海外學術期刊發表漢、英文論文百餘篇,出版著作《中古佛教文學研究》《滄浪詩話評註》(合作)《中國佛教文學研究》(主編)《南朝佛教與文學》《白居易與佛禪》等。


張老師曾獲教育部科學研究(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次,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4次、三等獎2次,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次,《文學評論》優秀論文獎1次。受邀於英國劍橋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華盛頓大學、薩福克大學、西北拿撒勒大學、聖文德大學、聖十字學院,德國萊比錫大學、哥廷根大學、漢堡大學,比利時根特大學,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捷克查理大學、馬薩裡克大學,韓國漢陽大學、東國大學、嶺南大學,日本專修大學等講學。


(研究方向:宋元文學)


呂肖奐老師1965年生於河南省靈寶市,1985年於鄭州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988年於西北師大獲得碩士學位,1995年於復旦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88-1997在西北師範大學任教。1998年初到四川大學中文系任教至今,期間(2014-2015)曾任韓國外國語大學客座教授。2009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主要從事宋元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


呂老師的博士論文《宋詩體派論》於2002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多年來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刊物上,發表《論南宋後期詞的雅化和詩的俗化》《酬唱詩學的三重維度建構》等學術論文70餘篇,論文選集《宋代詩歌論集》於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


呂老師2000年承擔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中國古代俗文學分體研究」子課題「中國古代歌謠研究」,2005年又進入985工程文化遺產與文化創新基地,2006年出版《中國古代民謠研究》,被聘為教授;2007年參與國家社會基金項目「宋代家族與文學研究」,2009年獲得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同年與張劍、周揚波合著《宋代家族與文學研究》出版。2008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歷代民俗詩歌與民俗文化研究 」,2013年結項合格。同年擔任博士生指導教師。2011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宋代唱和詩歌文化研究」,2017年底獲得優秀結題證書。


(研究方向:明清文學)


丁淑梅老師陝西西安人,文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後(四川大學),現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領域涉及中國古代文學、戲劇史與戲曲學、古樂與韻文流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在地化實踐、域外漢籍與文化傳播等。


丁老師先後在《文藝研究》、《武漢大學學報》、《戲劇藝術》、《求是學刊》、《中華戲曲》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多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出版學術專著四部:《中國古代禁毀戲劇史論》(43萬字)、《清代禁毀戲曲史料編年》(28萬字)、《中國古代禁毀戲劇編年史》(70萬字)、《中國散曲文學的精神意脈》(20萬字)。參編《中國古代文學》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教育部教學改革重點項目「文化原典導讀與本科人才培養」成果教材)。其中《中國古代禁毀戲劇史論》2007年獲上海市優秀博士生論文,2008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2010年獲四川省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丁老師先後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博士後面上資助項目等多項科研課題,並獲得2014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承擔多門本科專業基礎課、公選課及碩博士專業課程的教學,為中國韻文學會理事、中國儺戲學會理事,中國散曲學會常務理事。


(研究方向: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學)


孫尚勇老師安徽肥東人。1991年畢業於安徽農學院。1999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2002年畢業於揚州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2003-05年,在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2005-06年,在聊城大學文學院工作。2006-16年,在西北大學文學院工作。現為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四川歷史名人文化研究中心杜甫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學術領域為佛教文學和音樂文學。


孫老師在《文學遺産》、《文藝研究》、《中華文史論叢》、《中國音樂學》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出版專著《樂府文學文獻研究》(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佛教文學十六講》(陝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佛教經典詩學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樂府通論》(中華書局2018年)等。主持完成教育部後期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目,現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曾獲得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陝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等。


(研究方向:宋元文學)


周裕鍇老師四川雙流人,1954年生於成都。先後獲文學學士(四川大學,1982)文學碩士(四川大學,1984)文學博士(四川聯合大學,1997)學位。1993年晉升教授。現為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員、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周老師擔任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兼任蘇軾學會會長、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華詩教學會副會長、韓國東方學會副會長。並擔任《新國學》主編、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學術委員、《文學遺產》《中國詩學》《古典文學知識》《東華漢學》等雜誌編委。曾任日本大阪大學客員研究員、臺灣東華大學、臺灣大學客座教授。


周老師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學遺產》、《北京大學學報》、《復旦大學學報》等等海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30餘篇,曾獲《文學遺產》、《北大學報》優秀論文獎。有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周老師先後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3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重大項目3項,教育部後期資助重點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全國高等院校古委會資助項目、日本學術振興會項目各1項。榮獲首屆國家社科基金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項、教育部第二屆、第四屆普通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學社科成果一、二、三等獎共7項。曾獲2009年度寶鋼優秀教師獎。


(研究方向: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學、中國文化與文學)


黃勇老師1972 年生,先後畢業於四川大學哲學系、中文系、宗教研究所,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曾任職於寧夏日報社理論評論部、記者部。1999年至今,任教於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同時為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專職研究人員。曾任韓國延世大學訪問學者,東國大學校際交換學者,延世大學中國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四川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


黃老師的研究方向主要為中國宗教及宗教文學、韓國道教史及韓國漢文學,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四川省社科項目等多個科研項目,目前出版著作4部(合著兩部),論文發表在《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學研究》《道家文化研究》《四川大學學報》《韓國研究論叢》《淵民學志》《道教文化研究》等中國及韓國學術期刊。



李瑄老師四川成都人。2004年南開大學博士畢業,同年任教於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並擔任中國俗文化研究所科研工作。2010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主要專業領域為明清文學與文化,對於「明代中後期文化轉折與文學思想」、「明清易代與社會變遷」、「晚明清初佛教與文學」、「士人的身份、心態與文學思想」、「晚明文學近世化與新文化運動的迴響」等課題尤為關注。


李老師已出版《明遺民群體心態與文學思想研究》等專著二部,在《文學遺產》、《北京大學學報》、《南開學報》、《中山大學學報》、《四川大學學報》、《國學研究》、《漢學研究》(臺灣)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一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項。獲得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次。


(研究方向: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學、中國文化與文學)


張朝富老師黑龍江密山人,1973年生人,文學博士,現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俗文化所兼職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漢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化與文學、佛教等,主要研究興趣在漢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化群體、社會文化空間、政治及文化制度變化等方面,當下在研的領域為「佛教與軍事」。


張老師出版專著兩部:《漢末魏晉文人群落與文學變遷:關於中國古代「文學自覺」的歷史闡釋》、《話說百家姓》。曾在《武漢大學學報》、《四川大學學報》、《雲南社會科學》等期刊上發表論文20餘篇,承擔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省課題1項。


代表性著述:《漢末魏晉文人群落與文學變遷:關於中國古代「文學自覺」的歷史闡釋》,成都:巴蜀出版社,2008。以及《白鐵餘起事佛教背景考察》,《四川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對抗與皈依:兩漢御用文人與外廷官僚系統關係論說》,《社會科學輯刊》2008年第3期、《雅化:西晉文風的根本成因及其歷史功績》,《武漢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文學活動空間變化與兩晉文學發展進程》,《雲南社會科學》2006年第2期。


(研究方向:先秦兩漢文學)



何江南老師,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中國古代文學教研室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為本科生講授中國文學、詩歌導論等課程,指導中國古代文學先秦兩漢方向研究生,開設先秦兩漢散文研究等課程。對中國古代文學和哲學有一定研究,在《文學評論》、《四川大學學報》、《文史》等刊物發表多篇論文。參加《蘇軾全集校注》集體研究項目,相關成果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研究方向:宋元文學)


張淘老師江西星子人。先後獲得文學學士(贛南師範學院)、文學碩士(南京大學)和文學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學)學位,現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研究員。



(以上教師名錄以官網為準)


老師們固然優秀,不過也要知道:





文學考研· 通識類講座:

01講:用分數線和真題看這所學校是否適合你(後臺回復「講座01」)

02講:全年四門複習規劃安排(後臺回復「講座02」)

03講:英語考研練習冊逐一大排查(後臺回復「講座03」)

04講:關於考研焦慮的原因和調節(準備中)


文學考研· 院校專題講座:

川大01講:真實的川大生活(後臺回復「川大01」)

川大02講:專業課的複習安排and一輪複習關注點(後臺回復「川大02」)


西南大學01講:真實的西南大學生活(後臺回復「西大01」)

西南大學02講:專業課的複習安排and一輪複習關注點(後臺回復「西大02」)


川師01講:真實的川師生活(後臺回復「川師01」)

川師02講:專業課的複習安排and一輪複習關注點(後臺回復「川師02」)



相關焦點

  • 川大分析/ 現當代文學導師簡介
    我們的川大、川師、西南大學的群☟20屆川大文學考研qq群:678894549現任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現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學「教學名師」,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小說及作家作品研究。學術兼職有:中國新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會理事等。兼任《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副主編,《阿來研究》主編。
  • 四川大學分營:雲遊川大,開啟科學之旅
    山西省襄汾實驗中學營員 四川大學在「雲遊大學校園」環節設置了六個打卡點,形象宣傳片、川大本科教育簡介河北衡水至臻中學營員李炳坤作品8月28日,迎來四川大學分營第二天的活動,營員們懷著滿心歡喜聆聽名師講授文學和健康川大系列醫學通識慕課
  • 領讀經典-古代文學 | 如何閱讀古代文學經典
    領讀經典-古代文學 | 如何閱讀古代文學經典 2020-02-20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考研經濟學院校對比分析 西財vs川大
    三、經濟類考研難易程度分析&就業前景國家線: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近幾年內考研經濟學的國家線走勢,總體上呈穩定且上升的趨勢,都是穩定在330分以上,這個分數在對比其他學科時候我們可以看到,是除了文學以外最高的分數線了,但是文學是不考數學的,而經濟學是要考數學,所以足以證明經濟學在考研裡來說難度是不低的
  • 22報考指南 | 川大考情分析:招生人數/難度分析/歷年真題/參考書目/考題特色/答疑
    你們在意的院校情況、專業實力、報考數據、參考書目及大綱、導師情況、近幾年真題及真題風格與歷年趨勢,這裡都為大家準備好啦!川大理工科中最出名的是華西口腔醫學,在文科中,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則是川大文科辦學實力最為雄厚的學院,下屬所有專業都是王牌專業。學院擁有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學三大學科群,有1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全國僅有五所院校有中國語言文學國家重點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三個一級學科在第二輪、第三輪教育部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中先後排名全國第五。
  • 川大文學新聞學院院長李怡綿陽文聯講堂:現代中國文學的地方路徑
    11月21日下午15:30時,由綿陽市文聯主辦、市評協承辦的綿陽市2020年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講座在綿陽市文聯會議室裡如期舉行,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裡,來自全市100多名文藝家及文學愛好者,聆聽了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者的領軍人物、川大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李怡教授題為《發現地方與發現自我—
  • 湖北成人高考專升本漢語言文學專業簡介
    [導讀]湖北成人高考網權威發布《湖北成人高考專升本漢語言文學專業簡介》,由胡老師整理髮布,更多湖北成人高考專升本漢語言文學專業簡介 相關信息請訪問湖北成人高考湖北成人高考專升本專業頻道
  • 傅剛: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者的研究目的、意義、方法
    例如,我有一次開會遇到一位曾在美國進修的老師,他毫不掩飾地以非常榮榮耀的口氣地大談他在美國的導師,其實他的年齡和那位導師差不多,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績,完全沒有必要如此菲薄。還有一位北大中文系畢業的同學在網上撰文稱,中國老師講陶淵明的一句詩,自己一直沒有弄明白,而到國外後,聽了外國教授的講解,立即就明白了。我實在不明白在文獻的閱讀上,外國老師怎麼會比中國老師講得更明白?
  • 一路破格晉升:31歲當川大副教授 37歲成博士生導師
    一路破格晉升:31歲當川大副教授 37歲成博士生導師   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日前在其網站上發布公告,任命丁顯平教授、  根據川大生命科學學院官方網站上的信息,鮑錦庫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人,1991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化學與微生物學專業,後於1994年從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化學專業畢業,獲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99年,鮑錦庫31歲時,被破格晉升為副教授。2005年他37歲時,再次被破格晉升為博士生導師。
  • 202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古代文學804中國古代文學考研詳細解析
    202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古代文學804中國古代文學考研詳細解析【才思·考研】今天咱們來對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一考試科目610文學基礎專業二考試科目804中國古代文學今天我們就來對>804中國古代文學進行詳盡的分析中國藝術研究院考研專業二概述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專業二在考試時,是第二天下午的時候考察,考試時間為14:00-17:00,考試分值150分。
  • 流寓文學:古代文學研究新視角
    流寓文學:古代文學研究新視角 ——訪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蔣寅 2016年05月20日 07:5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5月20日第970期 作者:李永傑 字號
  • 2021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考研分析、參考書等備考複習指南
    要求對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內各個學科的知識與基本理論能夠進行綜合運用,具備閱讀、釋義、分析、寫作等各方面的能力,808中國語言文學基礎本科目重在考察考生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要求對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範圍內各個專業的基本知識點能夠予以識記和理解。要求考生熟練掌握各學科涉及的基礎知識和通行觀點。
  • 吳承學經典作品推薦,《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最受讀者歡迎
    吳承學,男,廣東潮州人,現任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2006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0年被聘為中山大學「逸仙學者」講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詩文評」「中國古代文體學」「中國古代文體形態」等。
  •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新時代新起點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總結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成就,2018年10月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遺產》雜誌編輯部邀請部分古代文學研究專家,在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召開了改革開放40年古代文學研究座談會。14位專家代表做了重點發言。
  • 新時代的古代文學學科建構
    比如傳統的中國古代文學,相對於文藝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等學科,由其學術傳統、研究方法、治學理念、文獻資料等方面的本土性所決定,較少受到國外其他人文學科的直接影響,向來自足性非常強。總而言之,在中國古代文學這個自足的領域內,其傳統的學科形態,要麼是以主流意識形態(如儒家思想)為中心建構的闡釋體系,如《文心雕龍》的《原道》《徵聖》《宗經》《正緯》《辨騷》《明詩》等,是從本體論到文體論,再到創作論;要麼是依存於其他學科或學問,如經史之學的附庸。  中國古代文學學科的自足性,客觀上制約了其進入世界學術話語體系,參與世界文明建設和對話的進程。
  • 每天睡到自然醒的我如何一戰上岸|蘇大古代文學高分上岸經驗貼
    讀書快、精力與時間充足的同學建議看完整的作品,時間不夠的也一定要把作品簡介和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記住。考研真題的回答一定是要結合作品的,而且現當代文學和西方文學幾乎就是直接考你作品。而對於作品的回答離不開四個方面:背景(幾世紀、哪個國家、誰的作品,是在什麼樣的社會背景、思想背景和文學思潮之下形成的)、內容簡介、主要人物形象分析、藝術特色。這個答題思路無論是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還是西方文學都適用。
  • 苗懷明整理:2020年1-2月新出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論著一覽
    這些唐宋名家詞人有溫庭筠、韋莊、李煜、晏殊、歐陽修、蘇軾、黃庭堅、晏幾道、秦觀、賀鑄、周邦彥、李清照、辛棄疾、姜夔、吳文英等,通過對他們接受前人詩歌情況的全面梳理和分析,研究他們如何借鑑前人的詩歌為自己的創作服務,終使詞成為「一代之文學」。
  • 2020年第一封高考錄取通知書即將從川大發出
    梁斌介紹到,川大實行小班教學,一個班不超20人,同學會在不同階段得到不同輔導。每個同學配兩個導師,一個是學術導師,另外一個是職業規劃導師。我們希望為他們提供一個更好的發展空間,更好的目標,在四年甚至八年裡實行本碩連讀,樹立遠大理想,培養未來一流的科學家。 據介紹,今年川大學生在網上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報導程序。
  • 北大中文系12位知名學者國圖主講中國古代文學
    北大中文系12位知名學者國圖主講中國古代文學 2019年03月17日 11:0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呂家佐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古代文學
  • 【經驗分享】志回川大——2021四川大學日語語言文學精髓分享
    《日語專業八級考試 閱讀篇》《N1讀解》《日語優秀作文精選》劉偉主編初心聯盟推送的作文集錦川大750-800字的要求,想要下筆如有神就一定要多練,側重學習例如中日交流、傳統文化、當今時事等具有一定政治歷史高度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