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永明體及詩體的轉變

2021-02-08 一往文學考研

從5月開始,到10月結束,一往為各位文學考研的同學準備了兩個流程(基礎階段、強化階段)、四個科目(古代文學史、現當代文學史、外國文學史、古代文論)的知識點分享推送。所有推文內容由在讀研究生學長學姐原創整理,每篇推送都有自己的分析講解,系統而實用。

永明末,盛為文章,吳興沈約、陳郡謝朓、琅琊王融以氣類相推轂;汝南周顒,善識聲韻。約等文皆用宮商,以平上去入為四聲,以此制韻,不可增減,世呼為「永明體」。永明體,是南朝齊永明年間,在沈約等人的倡導下形成的一種新詩體,也稱新體詩。這種詩體要求按漢字四種聲調(平、上、去、入)和雙聲疊韻來研究詩句中聲、韻、調配合,避免聲律不和協的八種毛病(即所謂「八病」),做到平仄調協、音調鏗鏘、詞採華麗、對仗工整。這種詩體的出現,反映了詩歌從比較自由的形式到講求格律的發展趨勢。南朝齊竟陵王蕭子良門下的八位文學家:謝朓、沈約、王融、蕭衍、蕭琛、範雲、任昉、陸倕(合稱竟陵八友),都是永明體詩歌的作家。

在永明體的詩人之中,沈約在當時甚有名望,詩歌成就也較為突出。南朝齊永明年間,周頤著《四聲切韻》,提出平上去入四聲,而沈約將四聲的區辨同傳統的詩賦音韻知識相結合,規定了一套五言詩創作時應避免的聲律上的毛病,就是後人所記之「八病」。即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鈕、正鈕等八種聲病。「四聲八病」用於永明體詩歌的創作中,對於增加詩歌藝術形式的美感,增強詩歌的藝術效果,是有積極意義的,但要求過分苛刻,也帶來了一定的弊病。 

沈約的詩數量最多,而且他在理論上的闡述代表著「永明體」的主張,但實際創作成就不如謝朓。謝朓的詩風上承曹植,善於以警句發端,在寫景抒情方面,兼取謝靈運、鮑照兩家之長,而避免了艱澀之弊。謝朓詩歌創作的主要成就是發展了山水詩。晉宋以後,山水文學產生了,但多少還受玄言詩的影響,總帶點玄理。謝靈運的山水詩就是如此。謝朓和謝靈運同族,世稱「二謝」,謝靈運為大謝,謝朓為小謝。小謝詩學大謝,都善於模山範水,以山水詩見長;但二人的詩境和詩味卻有別。大謝的山水詩仍然帶有一些玄言色彩,小謝的山水詩則抒發了思想感情,玄言詩的影響差不多已被消除殆盡。謝朓的山水詩把描寫景物和抒發感情自然地結合起來。他浮沉於政治旋渦之中,目睹仕途的險惡和現實的黑暗,因此常常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現出對於宦途的憂懼和人生的苦悶。 


劉躍進總結「永明體」的特徵是:句式漸趨於定型,以五言四句、八句為多,律句大量湧現,平仄相對的觀念比較明確,但是還沒有形成「粘」的概念。此外,用韻由疏而密,押平聲韻居多,押仄聲韻很嚴,至於通韻,很多已接近唐人。


在「永明體」以前,詩壇上流行的是「古體詩」,亦稱「古詩」、「古風」,每篇句數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不求對仗,平仄和用韻也比較自由。唐代以後,形成了律詩和絕句,稱為「近體詩」,亦稱「今體詩」。這是同「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句數、字數和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的規定。而這「近體詩」的雛形,就是「新體詩」,即「永明體」詩。「永明體」的出現,標誌著古體詩已暫告一段落,預示著「近體詩」的即將出現。因此,即使後人對「永明體」詩提出了這樣那樣的批評,「永明體」詩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還是應該予以肯定,並給予恰當的評價的。


20考研古代文學強化課開始報名!花1年的錢,聽兩年的課!

2020文學考研峰哥私教班,今晚開始報名!

20考研的小夥伴,可以加一往專業課微信群了

【福利】1毛錢暢聽30餘所院校文學各專業在讀研究生學長學姐考研直播課!

【福利】:34所院校文學考研真題打包免費送!

【福利】20古代文學考研百餘所院校信息匯總

【福利】速領!20現當代文學考研百餘所院校信息匯總資料包


相關焦點

  • 【2018考研二輪詩歌專題複習】——永明體(重要名詞解釋)
    新體詩:齊梁陳三代是新體詩形成和發展的時期。所謂「新體詩」,是與古體詩相對而言,其主要特徵是講究聲律和對偶。
  • 西方英文詩歌詩體縱覽
    英文詩歌詩體依據是否遵守特定的行數、行長、步調和音律與否分為固定格式詩體和自由格式詩體(自由體)。歷史上英文詩歌固定格式詩體主要包括:五行打油詩體、十四行詩體、民謠體、頌歌體、三拍子體、迴旋曲、韋拉內特體、阿納克利翁體、八行兩韻體、組歌體,串句以及後來引入的來自日本的俳句等等。
  • 推動古代文學研究
    由陝西師大文學院主辦的「中國古代文學發展高層論壇暨陝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點建立三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近日召開。來自國內外高校的70餘位學者共襄盛舉,並就相關學術問題進行深入研討。    文學觀念與文學發展是本次會議較為集中的議題。
  • 【吳承學說文體】古代文體學要籍敘錄(二)
    由於文體學研究與中國文學批評密切相關,所以詩文評著作也是古代文體學研究的重要史料來源,如《文心雕龍》、《滄浪詩話》等文學批評名著,在文體學上地位也很高。當然,由於文體學不等同於文學批評,兩者在文獻來源和價值判斷上並非完全一致。如《文通》、《鐵立文起》在批評史上影響不大,但文體論內容豐富,因而具有重要的文體學價值。
  • 教師招聘語文備考——中國古代文學史複習資料(魏晉南北朝文學四)
    【南北朝詩歌】名詞解釋:永明文學一. 永明文學是指上自劉宋泰始二年,下至梁武帝天監十二年這一時期的文學活動,而以齊永明年間為中心。二.「永明文學」重文學特質的發揚,重個人情懷的抒發,而且逐漸由情懷抒發轉向重娛樂。同時創造了一種清新的美的理想。
  • 周嘯天:中國古代詩詞中的寬窄之道
    封面新聞記者 吳德玉著名學者、詩詞家,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教授、第六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獲得者周嘯天對詩詞研究有著非常深厚的功力。古代詩歌裡如何體現寬窄之道?《寬窄之道》一書的發布會上,周嘯天教授引經據典進行了一番闡述,其博學令人驚嘆。
  • 陳引馳——唐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巔峰,是中國傳統文學的精粹
    傳統中國文學的精粹何在?在詩。   傳統中國詩歌的精粹何在?在唐詩。   之所以要講「詩唐」,聞一多的理由是:   (一)好詩多在唐朝;   (二)詩的形式和內容的變化到唐朝達到了頂點;   (三)唐詩的體裁不僅是一代人的風格,實包括古今中外的各種詩體。
  • 南師大古代文學考研真題十年
    蔣捷的《聽雨》 一、名詞解釋:1、韓孟詩派;2、永明體;3、春秋筆法;4、南戲;5、革命樣板戲;6、文學的"根";7 、孤島文學;8、楊朔模式;9、中世紀民族英雄史詩;10、拉美魔幻現實主義小說;11、拜倫式英雄;12、威塞克斯小說二、簡答:1、
  • 幾種不同詩體的原創詩詞 簡單說說幾種詩體的區別
    下面,老街錄入自己的幾首小詩,簡單說說這幾種最常見詩體的區別。一、絕句絕句是指四句的詩,以五言、七言為主。古絕句出現的比較早,在格律詩沒有完全定型的南北朝就已經出現了成熟的作品。近體詩絕句幾乎同時出現,不過這時的近體絕句,大多是詩人無意識間寫成的。
  • 古代歷史解說:漢武帝——倡導文學,創設樂府
    中國古代,經子之學與文學基本是一體的,用今天的話來說,叫文史哲不分家。黃老經典《老子》是散文,儒家經典《詩經》更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特別是儒家強調「詩教」,即用文學藝術來實現和完成教化。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又說:「人其國,其教可知也。
  • 詩人聞一多筆責「宮體詩」,讓其自贖,但宮體詩「罪」在哪裡?
    筆者解釋如下:從詩歌的衍變而言——以梁朝時期為代表宮體詩歌「轉拘聲韻,彌尚麗靡」,是「屬文好為新變,不拘舊體」表現,繼承了」永明體「的形式特點,繼續改變著漢魏以來古詩的傳統面貌,繼續推動新體詩的形成,走向格律化
  • 21年真題:湖南師範大學828古代文學詳細注釋版
    具體舉例,可見梅香講過的內容:先秦敘事散文《戰國策》知識結構圖 2.結合唐人對六朝文學的批評說說你的看法梅香提示:這裡,首先要理解唐代文學對六朝文學的「揚棄」——分題材來講,唐代古文運動之前,唐代文章基本還是駢文,和六朝駢文有繼承關係,雖然散文創作已然展開,但是沒有成為風氣,直到韓愈等人的古文運動才有改觀。
  • 百年莎翁漢譯,從悲美朱譯到詩體新譯
    以體例論,則朱生豪、梁實秋是散文體,孫大雨是首用詩體來譯,而2014年由方平主譯、主編出版的《莎士比亞全集》則是首部詩體全集譯本。此外,卞之琳、梁宗岱、曹禺翻譯莎劇或詩歌也廣為中國讀者所熟悉。莎士比亞是世界性的文學巨匠,其本人的創作固然是根本,但是對於英語世界之外的廣大讀者來說,要認識到莎士比亞魅力自然需要通過譯本,他們心目中的莎劇和莎翁,毋寧說是翻譯家塑造的形象。
  • 【外國文學】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
    從5月開始,到10月結束,一往為各位文學考研的同學準備了兩個流程(基礎階段、強化階段)、四個科目(古代文學史、現當代文學史、外國文學史、古代文論)的知識點分享推送。所有推文內容由在讀研究生學長學姐原創整理,每篇推送都有自己的分析講解,系統而實用。1、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產生於18世紀末,19世紀上半葉為繁榮時期。
  • 劉躍進:古代文學研究應超越中西,無問西東
    熟悉劉躍進的人都知道,他的治學生涯經歷了三次較大的轉變:從作家夢到學者夢,從現、當代文學到古代文學,從古代文學再到古典文獻學。也正是因為這數度轉變,才使得他在學術研究中有了更為宏闊貫通的視野和深切的問題意識。
  • 中國新詩幾種體式構想
    中國新詩幾種體式構想文/張興泰(鴻碩)最近,我對自己的拙作《霜子吟》詩集進行了審理,腦子裡浮現出幾種新詩體式,在理論論證基礎上,現呈現給大家。我要特別聲明:從文學史上看,一種新詩體的建立到完善,需要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時間。
  • 新時代的古代文學學科建構
    比如傳統的中國古代文學,相對於文藝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等學科,由其學術傳統、研究方法、治學理念、文獻資料等方面的本土性所決定,較少受到國外其他人文學科的直接影響,向來自足性非常強。總而言之,在中國古代文學這個自足的領域內,其傳統的學科形態,要麼是以主流意識形態(如儒家思想)為中心建構的闡釋體系,如《文心雕龍》的《原道》《徵聖》《宗經》《正緯》《辨騷》《明詩》等,是從本體論到文體論,再到創作論;要麼是依存於其他學科或學問,如經史之學的附庸。  中國古代文學學科的自足性,客觀上制約了其進入世界學術話語體系,參與世界文明建設和對話的進程。
  •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常用借代詞語和中國文學之最
    《儒林外史》; 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是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 6.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 古代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是《史記》; 7.古代最傑出的銘文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 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是魯迅; 8.現代最傑出的長篇小說是茅盾的
  • |魏晉南北朝文學之永明體與齊梁詩壇 考點精析
    ,同學們重點掌握「永明體」與「宮體詩」的相關知識即可,再結合院校真題出題方向,進行針對性複習。齊梁陳三代是新體詩形成和發展的時期。所謂新體詩,是與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其主要特徵是講究聲律和對偶。因為這種新體詩最初形成於南朝齊永明間,故又稱「永明體」。新體詩產生的關鍵是聲律論的提出。發現四聲,並將它運用到詩歌創作之中而成為一種人為規定的聲韻,這就是永明體產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