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開始,到10月結束,一往為各位文學考研的同學準備了兩個流程(基礎階段、強化階段)、四個科目(古代文學史、現當代文學史、外國文學史、古代文論)的知識點分享推送。所有推文內容由在讀研究生學長學姐原創整理,每篇推送都有自己的分析講解,系統而實用。
永明末,盛為文章,吳興沈約、陳郡謝朓、琅琊王融以氣類相推轂;汝南周顒,善識聲韻。約等文皆用宮商,以平上去入為四聲,以此制韻,不可增減,世呼為「永明體」。永明體,是南朝齊永明年間,在沈約等人的倡導下形成的一種新詩體,也稱新體詩。這種詩體要求按漢字四種聲調(平、上、去、入)和雙聲疊韻來研究詩句中聲、韻、調配合,避免聲律不和協的八種毛病(即所謂「八病」),做到平仄調協、音調鏗鏘、詞採華麗、對仗工整。這種詩體的出現,反映了詩歌從比較自由的形式到講求格律的發展趨勢。南朝齊竟陵王蕭子良門下的八位文學家:謝朓、沈約、王融、蕭衍、蕭琛、範雲、任昉、陸倕(合稱竟陵八友),都是永明體詩歌的作家。
在永明體的詩人之中,沈約在當時甚有名望,詩歌成就也較為突出。南朝齊永明年間,周頤著《四聲切韻》,提出平上去入四聲,而沈約將四聲的區辨同傳統的詩賦音韻知識相結合,規定了一套五言詩創作時應避免的聲律上的毛病,就是後人所記之「八病」。即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鈕、正鈕等八種聲病。「四聲八病」用於永明體詩歌的創作中,對於增加詩歌藝術形式的美感,增強詩歌的藝術效果,是有積極意義的,但要求過分苛刻,也帶來了一定的弊病。
沈約的詩數量最多,而且他在理論上的闡述代表著「永明體」的主張,但實際創作成就不如謝朓。謝朓的詩風上承曹植,善於以警句發端,在寫景抒情方面,兼取謝靈運、鮑照兩家之長,而避免了艱澀之弊。謝朓詩歌創作的主要成就是發展了山水詩。晉宋以後,山水文學產生了,但多少還受玄言詩的影響,總帶點玄理。謝靈運的山水詩就是如此。謝朓和謝靈運同族,世稱「二謝」,謝靈運為大謝,謝朓為小謝。小謝詩學大謝,都善於模山範水,以山水詩見長;但二人的詩境和詩味卻有別。大謝的山水詩仍然帶有一些玄言色彩,小謝的山水詩則抒發了思想感情,玄言詩的影響差不多已被消除殆盡。謝朓的山水詩把描寫景物和抒發感情自然地結合起來。他浮沉於政治旋渦之中,目睹仕途的險惡和現實的黑暗,因此常常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現出對於宦途的憂懼和人生的苦悶。
劉躍進總結「永明體」的特徵是:句式漸趨於定型,以五言四句、八句為多,律句大量湧現,平仄相對的觀念比較明確,但是還沒有形成「粘」的概念。此外,用韻由疏而密,押平聲韻居多,押仄聲韻很嚴,至於通韻,很多已接近唐人。
在「永明體」以前,詩壇上流行的是「古體詩」,亦稱「古詩」、「古風」,每篇句數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不求對仗,平仄和用韻也比較自由。唐代以後,形成了律詩和絕句,稱為「近體詩」,亦稱「今體詩」。這是同「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句數、字數和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的規定。而這「近體詩」的雛形,就是「新體詩」,即「永明體」詩。「永明體」的出現,標誌著古體詩已暫告一段落,預示著「近體詩」的即將出現。因此,即使後人對「永明體」詩提出了這樣那樣的批評,「永明體」詩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還是應該予以肯定,並給予恰當的評價的。
20考研古代文學強化課開始報名!花1年的錢,聽兩年的課!
2020文學考研峰哥私教班,今晚開始報名!
20考研的小夥伴,可以加一往專業課微信群了
【福利】1毛錢暢聽30餘所院校文學各專業在讀研究生學長學姐考研直播課!
【福利】:34所院校文學考研真題打包免費送!
【福利】20古代文學考研百餘所院校信息匯總
【福利】速領!20現當代文學考研百餘所院校信息匯總資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