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讀君
來源 | 朗讀君(ID:langdu120)
下班後,火急火燎趕到家做飯的我,隱約聽到隔壁傳來的對話:
" 小白兔,你好,我是小黑兔。"
" 小黑兔,你好,我們一起去捉蝴蝶吧。
你看,那裡有隻汪汪。"
那是我年近 60 的爸爸和他外孫的對話,爺孫倆的聲音,一個滄桑,一個稚嫩,有一種奇妙的衝突感。
飯桌上,爸爸看著大口吃飯的昊昊,眼裡滿是寵溺,忽然間轉頭對我說道:
" 你小的時候,我接你上學、放學,現在接你兒女上學、放學…… "
是啊,小時候爸爸接我放學,現在接我的孩子們放學,生活對我爸爸來說好像是個輪迴。
成了家,生了娃,才明白,雖然幸福,但它其中的苦,誰嘗誰知道!
我叫徐莉莉,和老公生活在二線城市,和大部分普通人一樣背著房貸、車貸。
普通人的家庭生活,逃不出柴米油鹽醬醋茶。
3 年前,我們迎來了我們的愛情結晶,小昊昊。
全家歡喜的同時,也意味著我們夫妻倆的壓力更大了。
奶粉、尿布、衣物……那些看得見和看不見的瑣碎開銷,讓我們的存款以一種神秘且不可抗的速度在消失。
那時我的產假也休完了,老公肉眼可見的憔悴了許多,好幾次下班回家抱孩子,抱著抱著就睡著了,他不說,但我真的很心疼。
起初,我們倆想暫時找個保姆,先不說安全係數風險問題,找保姆的錢相當於我倆一個月的房貸。
說到底,還是經濟的問題。
老公父母的身體不好,我媽腿腳也不方便,思來想去,還是給我爸打了電話。
接到我的電話,他聽到已人到中年的女兒我一聲深深的嘆息後,護女心切。
一個快 60 歲的老頭子,背著自家產的幾十斤大米和土雞蛋,義無反顧地坐了 8 多個小時的動車,千裡迢迢趕到了我家。
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初衷,可能不只是單純的因為 " 愛這個嬰兒 "。
也許是因為他深深愛著自己剛升級做父母卻手忙腳亂的孩子,為了不讓他們太辛苦,為了不讓他們糾結帶孩子還是去工作才來幫忙的。
爸爸來了之後,減輕了我們的很多負擔,我甚至都有時間去樓下跑個步。
我爸就是我們家的主心骨,有他在,我們家才能這麼安穩地運作著,我們都很尊重他。
他老人家要是有個頭疼腦熱的,我們夫妻都焦頭爛額、手忙腳亂。
生活中,因為爸爸的那一份樸實、平凡,讓我們這個小家溫暖、心安,讓我們感到一種無聲的力量,從而讓平凡生活充滿不凡的色彩。
可我也遇到過,想要老人幫忙帶娃,老人來了吧,一點小事就受不了,嫌棄這、嫌棄那,天天就想著等孩子大點讓老人趕緊回家。
比如說我同事江甜,我聽到她吐槽最多的就是:
" 我真是受不了,我婆婆怎麼那樣啊?"
" 等孩子大了,我就讓她趕緊走,真的煩死她。"
" 說了不要給孩子看動畫片就是不聽,我要是能自己帶,我還要她來幫忙幹嘛?"
她們一邊享受著老人帶娃的輕鬆福利,這邊卻叫苦委屈喋喋不休。
覺得要是自己帶,那肯定帶得順順噹噹,麻麻溜溜的。
帶孩子的事兒,本身很單純,不單純的是大人們的關係。
兩代人生活習慣不同,難免有矛盾,育兒理念上有新舊衝突,矛盾容易加深,存在溝通錯位的問題。
認為老人做得不對,儘量溝通改變,無法改變的,就儘量自己多做。
其實,本來老人家這把年紀了,聽聽小曲、跳跳舞、旅旅遊。
享受生活,它不香嗎?
何苦為難自己,給你看孩子,還被你訓得像孫子似的呢。
到最後,吃力不討好,裡外不是人,勞心勞力,還傷感情。
" 帶孩子是世上最難、最累、最苦的工作,沒有之一。"
這是閨蜜曉彤的經驗之談,他們家也被這個社會 " 毒打 " 著。
有了寶寶後,請保姆的費用比她一個月的工資還高,她也擔心老人帶娃的觀念差會加劇家庭矛盾。
所以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辭職在家全職帶娃。
全職帶孩子其實就像在公司,只不過下了班還得加班,還不是臨時加班那種,是一種 365 天都得住在公司。
一年 365 天,一周七天,一天 24 小時,不能缺席、不能請假、不能休息、隨叫隨到,沒有經歷的人其實不能理解。
全職媽媽,有總經理的能力和氣魄,能統籌安排好各種生活,其次還有中層領導的智慧,得能面對孩子的各種突發狀況,學習各種專業育兒的精良知識。
正常工作還有個喝下午茶小憩的時間,帶孩子是一刻不得閒的。
有可能小嬰兒在你轉眼的功夫吐奶了。
再大點會爬會翻身了,在你一不留神的功夫就爬到陽臺了或者掉到床下了,又或者去摳插孔。
這些都不算什麼,普通家庭除了照顧孩子,還要做家務。
一天三頓、洗全家的衣服,孩子衣服還得手洗。
一天上班下來,感覺比上班一周還累。
最主要是這種累是持續的,中間沒有任何的緩衝時間。
如果再遇到不給力的老公,不認可你做的所有一切,那才是更讓人崩潰的。
很多時候,曉彤真的希望有人能幫她帶一下孩子,哪怕一個小時也好。
她說:
以後等我兒媳婦生了娃,她需要我的話,我義不容辭的來幫她帶娃。
她不想讓我幫忙帶,那我就經濟上支持他們,只有自己體會過這種艱難和辛酸,才會懂得其中的不容易。
對於孩子們來說,多一個親人愛他們,是生命中殊盛的禮物。
跟孩子在一起的我們,心裡總是掛念著別的事情:
這個報表還沒做,那個 ppt 還要改……
可是長輩們,他們用曾經的焦慮和沉澱了現在的安穩和耐心。
我爸給小昊昊扇扇子,一扇就是半小時。
現在的我,當然還會常常自責,感覺愧對孩子和我爸。
如果有條件,可以親力親為,自己帶孩子,那是很好的。
生活有一百種選擇,我們伸手觸碰了其中一種,它帶來了困難。
但所有困難中都有一些資源,如果我們從情緒旋渦裡努力抬起頭,是可以看到事情的另一面的。
爸媽,謝謝你們,謝謝你們讓我們沒有後顧之憂 ......
【來源:十點讀書】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