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咱們小時候應該都聽說過愛迪生發明燈泡的故事,就是說愛迪生經過上千次材料的嘗試終於發明了電燈,告訴了我們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可是多年以後我們重新品味這個故事,也許會有其它體會。
等我們稍微長大一點,也許會發現一個有點搞笑但是很現實的結論。就是想要當科學家首先得有錢,要不然愛迪生啥都不幹就試驗早買不起材料了沒準還得餓死。當然聽上去有些搞笑,但實際上確實看出了科研是個很燒錢的行為。
再後來,我們都經歷了一些事情,漸漸懂了些人生的道理。再讀這個故事不禁在想一個問題,如果愛迪生第一次就選對了材料,這個故事可能就從堅持的愛迪生變為了天才的愛迪生。這是不是說很多時候選擇其實比堅持要重要上千倍呢?如果聯繫我們的生活,有沒有人在為了曾經的高考選科而後悔,是不是有人選了物理結果怎麼努力都學不好暗暗抓狂;有沒有人為了曾經錯愛的一個人覺得不值得;有沒有人對自己大學所選的專業不滿意。是不是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註定了我們再怎麼去努力仍然是徒勞無功的,就像有些學科我們怎樣都學不明白,有些人我們怎樣努力都得不到。如此看來愛迪生堅持試驗了上千次才選擇出了正確的材料是不是可以理解為選擇其實比堅持要重要一千次。
再後來,其實我對上面的假設想了另一個問題,如果第一次就選擇了最後對的材料,他能否把握住?愛迪生會不會因為缺乏經驗而導致操作失誤,會不會因為缺乏完善而導致實驗的缺陷,會不會因為是嘗試的第一個材料而有些不利的心理因素,會不會……而這些到最後,我想高概率的會使他錯過這個材料,就像其它的材料一樣不會再被突然想起,就這樣永遠的錯過。想想生活,曾經最公平的中高考也擺在我們面前,我們是否也會錯過一些,曾經學生時代純純的愛我們是否也錯過了,曾經最好的兄弟我們最後是否也是錯過,曾經那些陪父母的時光我們是否還是錯過,到最後我們會發現,如果一個人沒有經歷過一些事情,是把握不住什麼東西的。這麼看愛迪生的故事還告訴了我們在錯的時間碰上對的人或許比在對的時間碰上錯的人更為可悲吧。
如果你覺得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