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家庭教育是一條漫長的路,在這條路上,由父母帶著孩子探尋方向。很多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像指路燈,總能對孩子產生影響,比如回答孩子的「我能玩手機嗎?」這個問題時,不同的回答方式會有不同的結果。
01「媽媽,我可以玩手機嗎?」不同的回答方式,造就孩子不同的思維
愛玩和好奇心強是孩子的特性,喜歡提問就是孩子的好奇心強的一大表現,比如逛超市時,好奇心強的孩子一定不會放過認識新事物的大好機會。看到蘋果問「為什麼蘋果不長毛?」看到魚就說「為什麼它們沒有腳?」……
孩子的這些奇奇怪怪的問題雖說屬於科普知識,但總是讓家長們啞口無言,無法回應。但很多時候,對於孩子一些普通的提問,家長們也是含糊回答。
當孩子提出的「我能玩手機嗎?」這個問題時,大多數家長的回覆僅限於「能」或「不能」。
這樣的交流實際上屬於「低質量交流」——家長沒有藉此機會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這樣的回覆不能引發孩子的思考。
家長不同的回答,造就孩子不同的思維。
聰明的家長總是借著與孩子交流的機會啟發孩子,不妨看看這個由猶太人家長發明的「海沃塔溝通法」。
02「海沃塔溝通法」是什麼?
「海沃塔(Havruta)」可以理解為中文的「夥伴關係」,這一溝通法是後人從猶太精英家庭教育中總結出來的一種有目的和意識的溝通方式。
即聊天雙方通過對話、提問、回答或討論來研究問題,從而讓孩子得到啟發,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扎克伯格談及母親的教育,最感謝的就是母親用了這樣的溝通方式和他交流。
例如這個場景:孩子的玩具被朋友弄壞了很難過,哭著將事情經過告訴媽媽「我不給彤彤,她非要搶,我一拉她一扯就壞掉了」。
大多數家長可能會說「壞了就再買一個」這樣的話,而懂得用海沃塔溝通法的家長會第一時間接受孩子的情緒,並給予安慰——「是不是你最喜歡的那個芭比娃娃?那你現在一定很傷心」;
再問孩子事情原委,和孩子一起探索問題——「為什麼彤彤會搶你的娃娃呢?」,接著引導孩子發散思維——「我想其中一定有什麼原因,如果你是彤彤,為什麼一定要這個娃娃呢?」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既安撫了孩子的情緒,同時給孩子提供了更多思考的機會,更好地鍛鍊了思維能力,這樣的回答才對孩子有幫助呀!
03怎樣掌握「海沃塔溝通法」
1.傾聽孩子的內心
「海沃塔溝通法」的第一步就是去傾聽孩子的內心,鼓勵孩子說出真實想法,比如孩子想要玩手機時,讓孩子說出手機好玩在哪?想玩什麼?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想玩?家長願意聽孩子講,孩子自然就會喜歡表達。
2.多探索多聚焦
和孩子聊天,家長們不能敷衍,讓話題因自己的簡短回復停止,而是通過「往返」雙方面的交流引導孩子進一步思考。
孩子想玩手機,家長可以問孩子「你的同學也喜歡玩手機嗎?他們為什麼喜歡玩?」等,讓孩子找出自己的玩手機的理由和依據,從而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
3.與孩子「爭辯」
與普通的溝通不同的是,海沃塔溝通法更注重親子間的平等。
父母不會以家長的身份作為「根據」與孩子聊天,而是通過不斷地問「為什麼」與孩子「爭辯」,讓孩子尋找依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可取的,在這個「爭辯」中誘導孩子不斷深入思考,學會多方面佐證自己的觀點。
和孩子溝通講究方法,這個「海沃塔溝通法」適合所有家長,家長們不妨現在學起來,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啟發孩子思考!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想玩手機時,你是怎麼做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