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飯飯媽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電子產品可以說幾乎人手一個,就連未成年的孩子都學會了玩電子產品了。
而手機作為最方便和最普及的一種電子產品,就成為了現如今很多小孩子的主要樂趣來源。
平時在路上都能看到不少孩子會拿走大人的手機玩遊戲、看視頻和聊天,甚至還會自己下載各種資訊,比成人還要了解各種app的使用。
表面上這些是大家思想的進步,和生活質量變好的表現,但其實孩子玩手機背後的潛在問題也很多。
比如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抱怨孩子天天問自己要手機玩,不給就哭,甚至還會大吵大鬧撒潑打滾,有的孩子如果不給他手機玩,還會要挾大人,拒絕吃飯。
部分孩子會偷偷拿走大人的手機玩遊戲,不少父母為了讓孩子遠離手機,幾乎用盡了各種方法和招數,但是都不見效果。
不過在這其中,也有一些聰明的媽媽會懂得用巧妙地方法拒絕孩子,但有些媽媽只是不讓孩子玩手機,但是並沒有告知孩子為什麼不讓玩。
那麼不同媽媽給孩子的回答,也會對孩子造成不同的影響,效果也各不同,有好也有壞,那麼哪種方法值得各位寶媽借鑑呢?
牛牛今年剛6歲,但他玩手機已經將近兩年了。小小年紀的他就開始天天離不開手機、ipad和其它電子產品,經常跟家人要手機玩,一玩就是好幾個小時。
牛牛媽媽說過好幾次孩子就是不聽,牛牛的爺爺奶奶也為此都嫌棄牛牛媽不作為,覺得這樣下去孩子遲早會染上網癮。
牛牛媽自己也非常著急,畢竟孩子眼看著就要上小學了,現在孩子們的學習競爭壓力這麼大,如果一直讓孩子這樣的話,不僅學習沒法跟上,以後也沒辦法養成好習慣。
牛牛媽本來為了牛牛的事發愁了很久,心情很不好,加上公婆因為孩子的原因老給牛牛媽冷臉。
有一天牛牛媽終於在牛牛問她要手機的那一刻爆發:"不能玩!這麼小年紀天天只知道玩手機,也不知道做點有用的事情,再玩手機就把你扔出去。"
★做法剖析:其實通過這樣回答對孩子玩手機的行為進行制止,是不少媽媽的做法。因為面對孩子的要求,無法找到合適的方法拒絕,就會直接採取比較粗暴的方式不讓孩子玩手機,有部分媽媽還會把自己在其他方面的負面情緒,也傳播給孩子。
這樣的做法不僅會讓孩子對媽媽的態度逐漸變差,而且以後也很容易形成暴躁的性格,還不願意聽從父母的教導。
由於孩子到了一定年紀後,反抗心理會變得更加強烈,對於家長不讓孩子接觸手機的行為,他們反而會更好奇和更想了解,最終可能走上一條不歸路。
星星特別喜歡玩手機,而且會在他媽媽的在手機上找各種小遊戲。他媽媽的手機已經被她下載了很多軟體,手機卡到不行,星星仍然不停止。
本來星星媽覺得孩子這樣玩很讓她生氣,可是每次想要在發火的時候,星星都會變著法的哄媽媽開心,於是星星媽只能溫柔的告訴孩子:"只能玩一個小時,多了就要沒收手機了。"
★做法剖析:在孩子要手機時,這樣的回應確實相對溫和了不少,但是這樣的方法卻不太會有效果。
因為孩子可能仍然我行我素的玩手機,不會減少玩的時間和次數,媽媽的態度對孩子來說也開始變得沒有那麼重要。
而且每次在孩子撒嬌的時候,媽媽就選擇妥協的話,不僅孩子玩手機的時間會越來越久,還會讓孩子認為撒嬌對達成自己的目的很管用。在以後也會採取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而不去認真思考事情的本質。
小小很喜歡玩手機,她的媽媽也為此發愁過一陣子。本來剛開始也想用粗暴的方式,制止孩子玩手機的行為,但偶然間看到了網上文章,說暴力方式制止孩子玩手機,會對孩子造成影響。
於是就這件事,她上網學習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其實家長以身作則很重要。之後,小小媽媽開始注意自己的行為,和小小待在一起的時候,如果沒有很重要的事情,都儘可能的不拿起手機,久而久之小小媽媽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的次數也越來越少。
一天小小媽發現孩子大清早就拿起手機開始看,小小媽沒有生氣,而是心平氣和的叫孩子過來和孩子說:"寶寶你又在玩手機了嗎?你來媽媽這裡,媽媽這裡有個有意思的東西,你肯定會喜歡的。"
每次遇到孩子玩手機的時候,小小媽媽就通過注意力轉移的方式,減少孩子玩手機的時間,慢慢的孩子也越來越少玩手機了。
★做法剖析:小小媽媽這樣的做法才是最值得媽媽們學習的育兒方法。因此家長要學習了解孩子的喜好,讓孩子找到比手機更能吸引他們的事物。
通過轉移孩子們的注意力,不僅能減少他們玩手機的時間,還能讓孩子們把時間花費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而且也能增進親子關係。
外界有很多比手機更有趣,更有利於孩子身心發育的事物,家長如果想讓孩子減少玩手機,就要學會正確的引導孩子,讓孩子發現周圍的美好事物,比眼前的手機有趣。
因為很多手機裡的內容都源於生活,如果光局限在手機這個小空間裡,很可能讓孩子性格變得孤僻,不愛與人交流。
不過話說回來,其實孩子玩手機也不是什麼洪水猛獸,偶爾玩一會兒也沒什麼關係,畢竟現在年代不同了,孩子也需要與時俱進。
如果父母一味地制止孩子玩手機,可能還會讓孩子出現逆反心理,甚至出現更為嚴重的行為,再者就是,現在大多孩子都會通過玩手機了解一些信息,如果父母不讓孩子玩,那麼孩子跟朋友之間可能會沒有共同語言,這樣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因此父母只需要平衡好孩子玩手機的時間,不要讓孩子出現不可控的現象,那麼還是可以玩的,但如果孩子已經上癮,那麼父母就要進行幹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