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媽媽給手機,二流媽媽給玩具,一流媽媽給…

2020-07-31 楊桃媽媽育兒

愉快的周末,你癱在家裡的沙發上刷著《乘風破浪的姐姐》,想像著自己也像姐姐們一樣在舞臺上三十而驪,光彩奪目,活出自由。

可眼前一個稚嫩的聲音,把你拉回了現實,粉碎了你的完美幻境。

「媽媽,我們玩一會兒吧。」

剛開始你還挺有耐心:

「你先自己玩,媽媽忙完了就和你玩。」

接著你開始翻看微博,刷抖音,生怕錯過了哪條熱搜,「杭州女子失蹤案」你看得「津津有味」。

三流媽媽給手機,二流媽媽給玩具,一流媽媽給

這時,孩子又過來問:

「媽媽,我們玩一會吧。」

被孩子這麼一打斷,你突然坐起來,看到孩子他爸永遠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父愛如山,一動不動,你更生氣了,恨不得把他倆趕到鄉下捉雞攆狗。

「你就不能自己玩一會嗎?沒看見我還忙著嗎?」

孩子被你委屈地吼走了,自顧自的玩著,再沒有打擾誰。

夜晚,望著孩子熟睡的臉,忘了白天他煩人的樣子,靜靜地出神。

你開始自責,以後不能這麼對他了,要好好愛他,好好陪著他。

三流媽媽給手機,二流媽媽給玩具,一流媽媽給

第二天,天亮了,昨晚的一切就像夢一樣,醒了,你還是忍不住衝他發了脾氣。

等到你想放下手機:

「過來,媽媽陪你玩會兒。」

孩子已經長大了:

「媽,我快考試了,沒時間玩。」

「媽,我還要陪我女朋友呢,沒時間玩。」

「媽,我在出差呢,沒時間玩。」

後來,你後知後覺,發現孩子環繞在膝下的時間,總共也就那麼幾年。

時間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你願意犧牲你的時間去陪他,他就會抽出空來陪你。

當我們錯過了陪孩子的成長時光,便真的錯過了!

1、

大多數家長

陪伴真的只是「陪」

網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

「三流媽媽給手機,二流媽媽給玩具。」

鄰居蔡大姐總是向我抱怨,不知道如何和自己孩子相處,一度覺得自己很失敗。

明明自己什麼東西都給他最好的,也花了不少時間陪他,可孩子始終和她不親近,甚至對她有些冷淡。

了解完她和孩子的相處之道,我恍然大悟,孩子疏遠她絕不是偶然。

她所謂的花時間陪孩子,就是給孩子喜歡的玩具,讓他自己在客廳玩耍,而她自己躺在旁邊的沙發上玩著手機,壓根兒就不會主動與孩子對話溝通。

三流媽媽給手機,二流媽媽給玩具,一流媽媽給

孩子稍微多問她幾個問題,心情好了耐心回答,心情不好,便不耐煩:

「去去去,問你爸去,這一天天的,就你事兒多。」

大多數家長口中的「陪伴」,真的只是「陪」而已。甚至連單純的「陪」也「陪」不好。

歐巴馬在競選總統期間,也曾自豪地說:

「我未必是一個好總統,但我一定是個好父親,因為在長達21個月的競選時間裡,我從來沒有錯過一次女兒們的家長會。」

從議員到總統,無論身居什麼樣的位置,有多忙碌,增加了多少工作量,歐巴馬總會抽出時間,儘量陪伴在女兒身邊。

每天晚上都會和女兒們共進晚餐,並且耐心地回答孩子們的各種問題。

他和妻子曾是最忙碌的父母,但仍然可以在有限的時間,給予孩子們高質量的陪伴。

三流媽媽給手機,二流媽媽給玩具,一流媽媽給

哪怕每天15分鐘給孩子講個故事、玩個遊戲、搭個積木,孩子的童年也會因為你的陪伴更加精彩,人格也更加完善。

「我不會做一輩子的總統,但我一輩子都要做好一位父親。」

父母和孩子彼此尊重,重視陪伴,努力實現各自的夢想,這是或許教育的真諦!

2、

冷暴力

是孩子一生的噩夢

有一部分的父母忙於生計,生活本身也有一些問題讓他們自顧不暇,使得他們沒有多少精力去關心孩子,照顧孩子的感受,更有甚者長期「冷暴力」孩子。

這種「冷暴力」可以是面無表情的忽略和冷漠,也可以是口無遮攔的嘲諷和挖苦。

孩子試圖講道理,柔聲細語,父母無視。

三流媽媽給手機,二流媽媽給玩具,一流媽媽給

大聲說出來, 被回應的往往都是:

「養你這麼多年,花了這麼多錢,你就是這麼跟我說話的?你這是不孝。」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被父母長期冷暴力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網友董董回答道:

「小學五年級的暑假,母親讓我上輔導班,她問我願不願意,我表示不願意。

母親一個暑假沒理我,那個暑假我基本上沒開口說過話,痛苦地用頭撞牆。

最後寫了封信給母親,說我知道錯了,我想去。

我這輩子都忘不了,母親看到那封信時臉上得意的神情,這是我一輩子的羞辱。」

三流媽媽給手機,二流媽媽給玩具,一流媽媽給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存在性焦慮」,是指無論孩子說什麼做什麼,父母都是一種冷漠和敷衍的態度。

孩子會覺得,自己是沒有存在感的,是不被愛的。

曾經一期《奇葩說》,柏邦妮說:

心裡有很多苦的人,要多少甜才填得滿啊?

馬東答道:

你錯了邦妮,心裡有很多苦的人,一點點甜就能填滿。

任何一點人間的真情都會讓這些孩子感動得流淚,羅馬並不是一日建成的,童年期遭受的「冷暴力」也許要用一生去埋葬。

它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創傷,有可能是一輩子的,比打罵孩子更可怕。

3、

現在育兒已經不是給口飯吃就可以的年代了。

對於孩子來說,跟爸爸媽媽一起讀的繪本,搭的積木才是最香的,最有意思的!

畢竟他們能依賴你的時間,也就是這麼幾年。

別再忽視孩子了,別讓他們成為父母身邊的「留守兒童」,帶孩子去爬山、去看海、去呼吸新鮮空氣,給孩子的童年留下絢爛的回憶。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三流媽媽給手機,二流媽媽給玩具,一流媽媽給......
    等到你想放下手機:「過來,媽媽陪你玩會兒。」孩子已經長大了:「媽,我快考試了,沒時間玩。」「媽,我還要陪我女朋友呢,沒時間玩。」大多數家長陪伴真的只是「陪」網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三流媽媽給手機,二流媽媽給玩具。」
  • 三流媽媽給手機,二流媽媽給玩具,一流媽媽該給啥?
    導讀:關於養娃,網上流傳著各種段子,這不有一句diss媽媽的話就很火:三流媽媽給手機,二流媽媽給玩具。這個社會對媽媽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凡是涉及到孩子的問題,好賴都跟媽媽有關,當媽不易,而當個好媽媽比任何工作都要有挑戰。
  • 三流媽媽給手機,二流媽媽給玩具,一流媽媽懂得給娃高質量陪伴
    一位在高速路口收費站上班的80後媽媽說,真不是不想陪,而是太困了,沒辦法,婆婆帶一周,自己媽媽幫著帶一周。」聽她說話時的語氣,明顯有些焦慮。事實上,她也說孩子對聲音很敏感,只要有響動就睡不好。我想,應該是媽媽回家的開門聲,是他最喜歡的聲音吧~你給孩子什麼,決定著你是什麼等級的家長網上有這樣一句話:三流媽媽給手機,二流媽媽給玩具,一流媽媽懂得給孩子高質量陪伴,再貼切不過了。
  • 「三流媽媽給手機,二流媽媽給玩具,一流媽媽給……」
    「媽媽,我們玩一會兒吧。」剛開始你還挺有耐心:「你先自己玩,媽媽忙完了就和你玩。」接著你開始翻看微博,刷抖音,生怕錯過了哪條熱搜,「杭州女子失蹤案」你看得「津津有味」。等到你想放下手機:「過來,媽媽陪你玩會兒。」孩子已經長大了:「媽,我快考試了,沒時間玩。」
  • 三流媽媽給手機,二流媽媽給玩具,一流媽媽給...
    「媽媽,我們玩一會兒吧。」等到你想放下手機:「過來,媽媽陪你玩會兒。」陪伴真的只是「陪」網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三流媽媽給手機,二流媽媽給玩具。」她所謂的花時間陪孩子,就是給孩子喜歡的玩具,讓他自己在客廳玩耍,而她自己躺在旁邊的沙發上玩著手機,壓根兒就不會主動與孩子對話溝通。
  • 三流媽媽親自陪,二流媽媽買網課,一流媽媽做這件事提高語文成績
    開學了,我們都要面對這樣的學習問題,有人說三流媽媽都會親自輔導,每天認真陪學。而劉媽媽只會買網課,花錢給孩子進行教育投資。那麼一流媽媽會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語文成績呢?二流的媽媽依舊以報補習班為主,暑假報完、開學再續課,孩子一路奔波在學校和補習班之間,究竟補習了什麼?家長不知道,孩子更不知道,反正去補習就對了。只有一流的媽媽,才會把開學作為一個儀式感傳達,告訴孩子語文學習的重要性。
  • 「媽媽,我想玩手機」,三流媽媽回答最常見,一流媽媽回答最機智
    「媽媽,我想要玩手機」,三種寶媽的回答完全不同在生活中,處於同一個階段的孩子雖然看似差不多,但我們會發現孩子和孩子之間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非常的優秀,但有的孩子就很普通,而這更多的是來自媽媽對待孩子日常的態度。
  • 三流的媽媽做保姆,二流的媽媽做教練,一流的母親是什麼樣?
    三流的媽媽做保姆,二流的媽媽做教練,一流的母親做什麼>無論做什麼,媽媽都是愛孩子的,母親是榜樣也好,教練也好,保姆也好,都是帶領孩子成長前進的引路人,但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情緒,每位母親要面對的就是情緒的問題,情緒對孩子的影響也至關重要。
  • 三流媽媽省錢,二流媽媽拼命賺錢,一流的媽媽有原則地教育孩子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中國大多數家長,首先是孩子的保姆。二流的父母,是孩子的教練。首先,一流的父母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曾經有個媽媽帶孩子去逛商場,她覺得孩子一定會喜歡這個熱鬧非凡的場所,可是和她想的完全相反,孩子在商場裡一點也高興不起來,甚至有點害怕,吵著要出去。媽媽不明白,一向喜歡玩的孩子怎麼會排斥又漂亮又熱鬧的商場?
  • 三流媽媽給手機,二流媽媽給玩具:想毀掉孩子,就這麼陪他
    「媽媽,我們玩一會兒吧。」等到你想放下手機:「過來,媽媽陪你玩會兒。」陪伴真的只是「陪」網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三流媽媽給手機,二流媽媽給玩具。」她所謂的花時間陪孩子,就是給孩子喜歡的玩具,讓他自己在客廳玩耍,而她自己躺在旁邊的沙發上玩著手機,壓根兒就不會主動與孩子對話溝通。
  • 會花錢的媽媽什麼樣?三流媽媽愛攀比,一流媽媽錢都花在刀刃上
    會不會花錢的父母有明顯的區別,三流媽媽給娃花錢有私心,更多是為了攀比,一流的媽媽都會選擇把錢花在刀刃上,真正做到「為娃好」。三流媽媽和一流媽媽有差異‍【三流媽媽怎麼做】有些媽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上早教班、遊泳班,自己家孩子沒有上過類似的機構,就感覺自己孩子十分「可憐」,顯得自己都沒有面子。
  • 三流父母給手機,二流父母給玩具,一流父母給最需要的愛和陪伴
    一種現象是在飯店裡、公交車上、馬路上,甚至超市裡,隨處可見孩子拿著手機玩耍,只要孩子哭鬧,父母第一反應就是不要哭,不哭的話,給手機給你玩,然後孩子拿到手機,就乖乖吃飯,乖乖跟在父母身後。另一種現象是父母回到家之後各自玩手機,丟一堆玩具給孩子自己玩,孩子蹭回到父母身邊,父母嫌麻煩吵鬧的讓孩子不要打擾,自己去玩玩具。
  • "媽媽,我要玩手機",三種媽媽不同回答,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格局
    一般來說,一流的媽媽選擇動腦,二流的媽媽選擇動嘴,而三流的媽媽只會選擇責罵、威脅甚至動手。三流媽媽:毛女士最近工作壓力大,在公司受了不少委屈,本以為回到家能放鬆放鬆,但不懂事的孩子一直喊著想要玩手機青青媽媽本來十分擔心電子產品會對孩子的眼睛造成傷害,但每次都受不住孩子軟磨硬泡,只能每次都叮囑青青不能玩得太久。但其實這種方法也存在問題,面對孩子的請求,父母應當適當說&34;。與三流媽媽相比,二流媽媽看似溫柔,但本質上卻是一種溺愛。
  • 娃想玩手機,三流媽媽的回答對娃傷害最大,一流媽媽的回答最管用
    "三流"媽媽的回答最普遍由於孩子到了一定年紀後,反抗心理會變得更加強烈,對於家長不讓孩子接觸手機的行為,他們反而會更好奇和更想了解,最終可能走上一條不歸路。"二流"媽媽的回答很溫和,看起來也沒毛病,但不奏效星星特別喜歡玩手機,而且會在他媽媽的在手機上找各種小遊戲。
  • 「媽媽,我想玩會手機」,三流媽媽回應最可怕,生活中卻佔大多數
    如果遇到一位好脾氣的媽媽,孩子提出要玩手機時,通常會答應孩子的請求,媽媽會說:「手機給你玩一會兒,但是不要玩太久。」這樣的媽媽看似很在意孩子的感受,及時滿足了孩子的需求,也提醒了孩子不要玩太久,但這種做法對孩子傷害很大效果如何呢?
  •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一流的父母…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他們含辛茹苦,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孩子的生活層面的看照料上,滿足於實現孩子在飲食、健康、服飾、玩具、用品、娛樂等方面的需求,這些行為構成了「家庭教育」很重要的內容。二流的父母,是孩子的教練。
  • 三流爸爸做錢包,二流爸爸做大樹,一流爸爸卻是這樣
    有人說,三流的媽媽做保姆,二流的媽媽做教練,三流的媽媽做榜樣。如果媽媽的教育方式要被分等級,那么爸爸為什麼不能呢?在我看來,爸爸的等級劃分要比媽媽還要明顯。  三流的爸爸做錢包  「寶貝,寶貝,我是你的大樹,一輩子陪你看日出。。。」
  • 「三流父母給手機,二流父母給玩具,一流父母給...」
    最近網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三流父母給手機,二流父母給玩具。」而真正一流的父母,會給孩子最好的陪伴。時間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你願意犧牲你的時間去陪他,他就會抽出空來陪你。當孩子不再麻煩你,他可能已經長大成人了。你後知後覺,發現孩子環繞在膝下的時間,總共也就那麼幾年。
  • 看完2020年滿分作文:二流媽媽讓孩子練字,一流媽媽卻在做這件事
    看完2020年滿分作文:二流媽媽讓孩子練字,一流媽媽卻在做這件事2020年湖北高考理科狀元唐楚玥,語文成績146分,作文竟然取得60分滿分,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練習速成班的老師道出真相:練字這件事也有技巧,二流的媽媽都盲目催孩子寫筆畫結構,認為多寫寫自然就會了,到頭來孩子寫得歪歪扭扭不說還喪失了信心;而一流的媽媽都在學習練字技巧,讓孩子科學系統地進行練習,最基礎的一步就是——練習控筆。
  • 「媽媽,你陪我玩一會兒吧」「媽媽在忙,你自己先玩會兒手機」
    然後你開始覺得孩子煩,拿起一部手機,對孩子說:「媽媽在忙,你自己先玩會兒手機。」孩子聽到媽媽允許自己玩手機,變得開心起來,從媽媽手裡接過手機,一個讓你跑臥室裡面去了。然後,你繼續享受著懶散的時光,時間過得真快,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一看時間,這都快三個小時了,不行,不能讓孩子繼續玩手機了,不然眼睛會近視。於是,你放下手機,走進臥室,對孩子說:「趕快把手機給我,你都玩這麼長時間了,小心眼睛變近視,媽媽陪你玩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