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在給孩子花錢方面也是相當大方: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不能虧了孩子。這一點在給孩子買東西上體現得更為充分。無論是多貴的東西,只要別人買了,父母一定會買給到手。
實際上這種「花錢」並不明智,純粹是寶媽為了自己的面子。會不會花錢的父母有明顯的區別,三流媽媽給娃花錢有私心,更多是為了攀比,一流的媽媽都會選擇把錢花在刀刃上,真正做到「為娃好」。
前段時間女兒的幼兒園裡發生了一件趣事。
中班的兩個小朋友在午睡時候「吵了起來」,不一會就開始互相推搡。原來,一位叫康康的小朋友說,媽媽給他買了一個最新款的「音樂扭扭車」,是最厲害的「大汽車」。康康的這種說法引起了同桌小濤的不滿。小濤說扭扭車不是汽車,媽媽給他買的「保時捷」汽車才是真正的汽車。
康康回家後就和媽媽發火,說小濤笑話他沒有「大汽車」,自己沒面子。康康媽媽心想,孩子沒面子,不就是自己沒面子嗎?於是承諾康康:「媽媽也給你買大汽車,買一輛比他的車還好的牌子」。可等到康康媽媽看到價錢後就傻了眼:一個兒童汽車居然賣1000多,康康媽沒辦法,只能是咬咬牙下了單。
沒過兩天康康又哭著回來了,原來小濤說他家有個真的保時捷大汽車,媽媽給他買的是母子車。小濤讓康康把家裡的真汽車開來,要和康康比一比。
康康說自己不能輸,讓媽媽再買個真的保時捷汽車去和小濤比比高低。康康媽一下子傻了眼:「這上哪弄一輛保時捷的汽車。」
孩子小時候心思單純,在他們眼裡汽車和玩具沒有什麼區別。大人卻擅自做主,把孩子的童真和自己的面子掛上鉤,把原來簡單的孩童爭執變成了物質攀比。增長了孩子的虛榮心不說,還讓自己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三流媽媽怎麼做】
有些媽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上早教班、遊泳班,自己家孩子沒有上過類似的機構,就感覺自己孩子十分「可憐」,顯得自己都沒有面子。為了彌補自己的「愧疚」,她們就會在物質上全力滿足孩子,並以此獲得成就感,這是「三流媽媽」的做法。
【一流媽媽怎麼做】
相比於上面的媽媽,聰明的媽媽更知道將錢花到什麼地方更能幫助孩子成長。她們花錢讓孩子學會獨立自強,學會目光長遠,保護孩子健康成長的同時,也為他們的未來鋪好了道路,這樣的媽媽才是「一流的媽媽」。
一流媽媽把錢花在刀刃上,精神富足才是真的富足。古人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於孩子來說直接給他們物質,不如教會他們生存的方法。
1)「快樂至上」是不負責想法,有學識才有未來
玩具能豐富孩子的童年,長大以後就需要知識來充實大腦。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就應該快樂地長大,自己給孩子打拼一切就夠了。這樣的想法是非常不負責的。
人都是社會的群體,孩子長大後也是要在社會中生存的。因而掌握一定的在群體的能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要的。
把錢花在玩樂上不如把錢花在學識上,父母應該多買書本豐富孩子的認知,鼓勵孩子在學習上取得成就,過度的玩樂只能養出好逸惡勞的孩子。
2)物質攀比沒意義,有眼界才能成功
物質的攀比是沒有盡頭的,父母之間的攀比,究其本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父母這種自私想法只會害了孩子。孩子長大後會變成特別虛榮的人。凡事以金錢為重,性格也會變得自私自利。
把錢花在攀比上不如把錢花在開拓孩子的眼界,父母應該多帶孩子出門旅遊,見識外面的世界,讓孩子找到人生中更有意義的事。
希望每個媽媽都能擺正自己的心態,做一個一流媽媽!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