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敏感期」,是現在不少家長都比較關注的問題。都說「敏感期,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線」,而0-6歲正是孩子們需要經歷的心理上的第一個敏感時期。
這期間孩子的心理既敏感又脆弱,家長的言語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如何處理孩子提出的各種要求則顯得尤為重要。
周末聚會,幾個寶媽坐在一起討論育兒心得,朋友婉婉說孩子今年5歲,還在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學會攀比了。
某天婉婉接寶貝放學回家,寶貝跟媽媽說:「班裡一位女同學的媽媽送給她一個大品牌口紅,塗上特別好看,媽媽我也想要」。
聽到女兒的話婉婉一時語塞,不知道該如何作答。若因此訓斥女兒不該攀比,怕導致她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日後不再敢跟自己提要求了;若當時答應了孩子,又害怕因此導致孩子們之間的攀比風氣增高,養成驕縱的習慣。
類似於這樣的事情在孩子之間時常發生,比如孩子向父母要零花錢、索要名牌鞋,這些都是因為當孩子一旦脫離父母接觸校園後,就會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為了有不同的體驗感進而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於是就會跟父母提出各種要求。
當孩子向父母提出要零花錢的時候,這兩句話最好不要跟孩子說:
「你這麼小,用不著花錢」
家長要明白,孩子也有金錢自由,如果一開始就把孩子局限在「不能花錢」的意識裡,不僅會損害他們的自尊心,還會導致孩子沒有金錢意識,讓他們早一些接觸商品消費,對於之後的金錢管理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媽媽沒錢,去管爸爸要」
為了怕孩子管自己要錢,很多父母會跟孩子說:「媽媽沒錢,你去管爸爸要吧」。
試想,當一個單純的孩子聽到這句話時,第一反應可能會是:是不是自己惹媽媽生氣了?為什麼媽媽會把我推給爸爸呢?作為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應該主動和孩子解釋清楚,而不是為了怕麻煩把孩子推給另一半,讓孩子自我懷疑。
如何才能幫孩子樹立正確金錢觀念?
1、給孩子固定的零花錢
家長可以和學校的老師溝通班級裡學生零花錢的金額,不多給也不少給,而這部分錢也跟孩子溝通好可以讓他們自由支配。但是同時也要告訴孩子:錢不能亂花,買東西要有節制,學會合理利用金錢,超額的部分需要自己想辦法獲得。
2、讓孩子學會用勞動賺錢
《窮爸爸富爸爸》一書中就表明了幫孩子樹立金錢觀的重要性:富人之所以越來越富,窮人之所以越來越窮,中產階級之所以總是在債務的泥潭中掙扎,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對金錢的認識不是來自學校,而是來自家庭。
相信讀過這本書的家長應該都明白,從小培養孩子的「賺錢」意識真的很重要。
建議大家不妨用固定金額的獎賞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參與社會實踐、做募捐等等,不僅能讓孩子獲得金錢的掌控權和規劃權,同時還能體會到金錢的來之不易,非常具有教育意義。
各位父母,你家寶貝多大了?開始給他零花錢了嗎?固定金額是多少?歡迎留言分享你的帶娃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