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以科學為畫筆 為上海著色

2020-12-17 騰訊網

圖說: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下同)

秋天是屬於科學的季節。

當樹葉變得金黃,從瑞典斯德哥爾摩傳出的聲音,總令人期待,這是對為人類作出重要貢獻科學家的至高褒獎,也是對「後浪」繼續攀登的鼓舞。在遙遙相望的中國上海,「最強大腦」們匯聚東海之濱,在名為「世界和未來」的畫布上,描繪一幅永不褪色的科學夢。

把開放的「門」打得更開、把創新的「火」點得更旺、把包容的生態建得更好,科技創新在上海煥發出更加彭勃的生機。本月底,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又將如約而至,科學家「天團」將再次以科學為畫筆,繪出最美的申城秋景。

這場橫跨四大洲、11個時區、25個國家和地區、100個城市的全球聯動,進入倒計時!

以好奇打量未知

如果好奇有顏色,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天體物理學家喬治·斯穆特三世會告訴你,那一定是深空的顏色。

「當你知道的越多,你就發現自己越無知。」斯穆特今年75歲了,出生於律師世家的他,並沒有走上「律政精英」的道路,而是聽從自己內心對宇宙的好奇走向科學。在美劇《生活大爆炸》中,斯穆特曾傾情客串,編劇借青年物理學家「謝耳朵」之口表達了對他的讚美:「斯穆特對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黑體和各向異性研究,鞏固了我們對宇宙起源的了解。」即便獲得了物理界的最高成就,斯穆特如今依然好奇得「無法自拔」。在今年的論壇上,他將分享關於宇宙探索、外星生命、黑洞和引力波等話題的見解。

圖說: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莫比烏斯論壇

「科學會對人類造成哪些影響?可能會產生所謂的『超人』。目前,這樣的生物可以做人類80%-90%的工作,未來可能做更多。」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莫比烏斯論壇上,斯穆特這樣暢想未來。莫比烏斯帶是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度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一些在平面上無法解決的問題,卻能在莫比烏斯帶上找到答案。去年秋天的那個上午,60餘位科學家坐在莫比烏斯帶旁,攜手探索世界科學的巔峰、科技發明的前沿和人類未來的極限。

從第一屆論壇35位頂尖科學家出席,到去年65位「最強大腦」齊聚,再到今年包括約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近140位世界頂尖科學家雲端齊聚,上海搭臺,讓紛至沓來的「最強大腦」,在這片創新的熱土上摩拳擦掌。一年一會,一個更廣泛的「朋友圈」孕育而生,助力上海深度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

人類能登上火星嗎?癌症最終能被攻克嗎?真的能用水開汽車嗎?萬能疫苗有可能實現嗎……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莫比烏斯論壇仍將延續。這一次,42公裡的馬拉松徵途化為42小時科學之旅,150顆「最強大腦」全力運轉,以科學的理性預見可期的未來。這場「科學馬拉松」,等每一顆好奇的心來追。

以基礎推動創新

如果專注有顏色,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蘭迪·謝克曼會告訴你,那是隨手寫下想法的黑白色。

圖說:蘭迪·謝克曼

在人們心中,隨時隨地冒出靈感,隨筆寫下一串串代碼,是科學家們的專屬形象。電影《美麗心靈》裡就有經典一幕:數學家約翰·納什在沒有紙的情況下,在小賣部櫥窗上寫下博弈論推導公式。也正因這隨筆式的靈感記錄,他與未來的妻子第一次相遇。十五張方桌、十五席白布、每人一支筆,聯結成前兩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一個獨特環節——「桌布」論壇。

在蘭迪·謝克曼面前的桌布上,整齊地寫著「1、2、3……」那是他對於上海該如何建設一流基礎科研機構的建言要點。在謝克曼看來,對好奇心的保護、自由探索的氛圍、穩定的政府與企業支持、開放的國際協作與交流,全都必不可少。

此前兩屆的論壇,「基礎科研」是被提及次數最多的關鍵詞。它事關「從0到1」的原始創新,是上海提升創新策源能力的關鍵。只有基礎研究做得更加堅實,創新才有更多動力和活力。「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所有與會科學家都致力於推廣基礎科學。人類未來將面臨很多難題,基礎研究可能是唯一的解決途徑。」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如是說。

圖說:頂尖科學家與青年科學家共同交流並在桌布上寫下討論的內容

令人欣慰的是,「最強大腦」們對基礎科研無以復加的重視和不遺餘力的推廣,正喚起更多人的共鳴與追隨。一批標誌性原創成果競相湧現、一批世界級科技設施迅速集聚、一批前沿性研究項目加速開花結果……在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自然》評選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優秀科學論文中,兩篇中國論文入選,均出自上海。目前,上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全市GDP比重達4%,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53.5件。

「相比過去的任何時期,基礎科學研究對產業發展產生更直接、更快速的影響,科學到技術的轉化變得更高效、更專業。」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在去年的論壇上這樣表示。

在即將到來的第三屆盛會中,200餘位全球優秀青年科學家、青年學者等將與150餘位頂尖科學家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阻礙雲端相會,在線演繹「桌布」交流的盛況。六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則將全球首次「全息」同臺,共同代表世界頂尖科學家發出科學聲音、表達理性態度,話題也包含了「促進基礎科學研究」。論壇設置的系列主題峰會,將覆蓋化學、天文物理、量子、生命、數學、腦科學、人工智慧這七大基礎科學領域,聚焦科學領域前沿產業話題。

以開放融入世界

如果合作有顏色,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麥可·萊維特會告訴你,那是心連心的紅色。

圖說:麥可·萊維特

2020年的新春,當新冠病毒肆虐,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上海中心立即提出了各方資源,在全球範圍內尋求疫病防治科研合作的建議。協會副主席麥可·萊維特與妻子蘇珊聯名通過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來信:「我們會照顧你們的健康,會守護中國人民的安寧。不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我們都會全力支持中國,度過難關。正如人在困境中會向朋友求助,請告訴我們能如何為大家提供幫助。」

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已進入全球開放、協同創新的「大科學時代」。尤其是在諾貝爾獎等頂尖科技舞臺上,國際協作的「朋友圈」越建越大。只有加強全方位國際合作,才能讓科技創新煥發蓬勃生機。這是上海的決心,更是一直踐行的理念。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是鮮活的案例——在「最後一公裡」的轉化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團隊,將「低氧誘導因子」的發現用於新藥,在中國率先上市。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恰似一扇絕美的窗,讓全世界了解中國、了解上海的同時,也將越來越多頂尖科學家帶到上海,開展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在前沿理論研究、核心技術攻關等方面深入探索。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在首屆論壇上接受新民晚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論壇能聚集全球大批頂尖科學家到上海來發展科學,讓更多人意識到,上海乃至中國對科學的重視程度,擴展了上海「海納百川」的內涵。

開放,是上海這座城市最重要的品格,也一直貫穿在創新的全部環節。去年論壇閉幕式上,發布了《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上海倡議》,其中強調開放、合作和科技共同體的觀念仍然是支撐科學發展的決定性基礎。

星光璀璨,大咖雲集。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世界「最強大腦」集結,為攻克新冠病毒齊發力——199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彼得·杜赫提帶領團隊首次成功培育出新型冠狀病毒的實驗室生長樣本,他受邀出席世界頂尖科學家科學領袖巔峰對話,探討「戰疫」話題;新晉諾獎得主、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者哈維·阿爾特則將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病毒之戰」峰會。而星際大航海時代的「瞭望者」們,也將在本屆論壇共同揭開「超級黑洞」的神秘面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安德烈婭·蓋茲與2020年基礎物理科學突破獎得主謝普德·多爾曼將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引力波峰會,與世界頂尖「宇宙天團」一起仰望星空,探討宇宙的奧秘……

以青年贏得未來

如果未來有顏色,每一位世界頂尖科學家都會告訴你,那是繽紛的彩色。

去年12月,2019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舉行。來自上海的高中生胡詩成受邀觀禮。就在此前兩個月,她在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上表現驚豔。「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科學家們都非常隨和,也很願意和我們溝通,我以後想成為像他們這樣的科學家。」小姑娘說。論壇上,受到頂尖科學家的點撥與啟發,「後浪」們正展翅高飛;而在會場外,論壇也激勵著更多年輕人,踏上追求科學的旅程。

圖說:羅傑·科恩伯格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介紹,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有個重要宗旨:培養青年科學家。「希望中國年輕科學家積極參與全球基礎科研,並有更多突破,協會願意提供更多幫助。」

協會副主席、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也認為,諾獎得主應該更關注年輕人。他年輕時就讀的物理系,有6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讓他受益匪淺。「如果我們堅持與中國的年輕人交流合作,將會長效提升科學和教育水平。」

頂尖科學家們視「傳承」為至寶,希望不斷創新、追求卓越的科研精神在晚輩手中薪火相傳。當不再年輕的「最強大腦」們提出這樣的殷切希望,上海已經開始行動——既要有高峰高原,也要厚積薄發,培育氛圍強大的磁場,吸引青年科學家的集聚。

洞悉未來,解讀世界。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數十位少年科學家將與諾貝爾大師聯袂獻上最具含金量的「科學第一課」,你能一睹科學前輩的睿智與風範,也能看到和少年英才的智慧與朝氣。

還有一張藍圖值得期待。今年8月20日,在臨港新片區規劃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拍出了首幅地塊,將建設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址。這裡將立足基礎研究,規劃建設1所世界頂尖的高等研究院、20個世界頂尖科學家冠名實驗室、引入4000名世界頂尖青年科學家和多個包括大科學計劃在內的重大科研項目。

透過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這扇連接上海與世界的窗,更多生動鮮活、令人矚目的傳奇和故事,將不斷演繹。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相關焦點

  • ...頂尖科學家論壇(WLF)—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生物醫學會議Ⅰ
    【會議通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生物醫學會議Ⅰ 2020-10-21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寫入上海十四五規劃,開啟新建設發展篇章
    爭取全球性科技資源,WLF創造有利條件 今年10月30日-11月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隆重召開。全球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300多位科學家,通過線上視頻或與線下出席的方式出席,談疫情、談國際合作、談青年成長,交流最新科學洞見和未來暢想。
  • 倍輕鬆助力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啟眼部音頻按摩新體驗
    2020年10月30日-11月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於上海順利召開。這場科學論壇橫跨4大洲、11個時區、25個國家和地區、100個城市的全球聯動,讓全球「最強大腦」們雲端線下相聚。以科學為畫筆,繪出最美的申城秋景。
  • 三木辦公文具助力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探索新未來
    2020年10月30日-11月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於上海順利召開。這場科學論壇橫跨4大洲、11個時區、25個國家和地區、100個城市的全球聯動,讓全球「最強大腦」們雲端線下相聚。以科學為畫筆,繪出最美的申城秋景。
  • 「我希望下一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原創 小文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我希望下一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召開的時候,我們可以坐在一起暢談一些關於科學團隊、全球合作和共享資源的話題。」在觀摩了開幕式和線上會議後,2015年圖靈獎得主馬丁·赫爾曼(Martin Hellman)教授說:「我真的非常震撼和感動,可以看到這麼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力量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聚集起來共抗疫情。」
  • 希伯來大學校長出席世界頂尖科學家大學校長論壇
    來源標題:希伯來大學校長出席世界頂尖科學家大學校長論壇 近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先導會議——世界頂尖科學家大學校長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海開幕 荔枝特報直擊「最強大腦」腦力激蕩
    荔枝特報專稿 記者/劉聰琳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10月29日在上海臨港新片區滴水湖畔開幕,荔枝特報受邀參加了此次論壇。據了解,論壇邀請了諾貝爾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菲爾茲獎、麥克阿瑟天才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參加。包括44位諾貝爾獎項得主在內的65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獲得者,與近百位中國兩院院士、世界優秀青年科學家,在為期三天半的會期內,就科學發展與人類命運的緊密關係,探討科技的巔峰與未來的極限。本屆論壇的主題是「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好奇心!頂尖科學家的高頻詞,臨港新片區的未來...
    小小的放大鏡,帶他走上科學道路。最終,他發現了金屬合金中看似不可能的晶體結構——準晶體。圖說:以色列化學家丹·謝赫特曼再度來滬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張澤茜 攝今天,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拉開大幕。
  • 習近平向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2020)作視頻致辭
    新華社上海10月30日電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2020)10月30日在上海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作視頻致辭。習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國科學家協力尋求抗疫之道,在治療、藥物和疫苗研發、防控等多個重要領域開展科技攻關和跨國合作,為抗擊疫情作出了重大貢獻。
  • 一粒微塵向廣袤宇宙的叩問——寫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閉幕之際
    新華社上海10月31日電(記者陸文軍 周琳 趙逸赫)一次論壇,挑戰了方寸之地的智力密度;一場討論,是一粒微塵面對無垠未來的叩問。10月29日至31日,35位世界頂尖科學家,近20位中國兩院院士,在上海臨港滴水湖畔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激辯未來。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T大會」 史上最強「科學第一課」黃浦江畔開講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首次設立的 「T大會」昨晚在黃浦江畔舉行。本報記者 張伊辰攝■本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特設 「T大會」,這場別開生面的 「科學第一課」,老師是曾經獲得諾貝爾獎、圖靈獎等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學生則是55名來自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的科學少年,旨在為青年學生點亮「科學明燈」昨晚,一場別開生面的「科學第一課」在黃浦江畔上演:老師是曾經獲得諾貝爾獎、圖靈獎等的世界頂尖科學家
  • 不久前剛完成「身份轉換」的臨港,今起再次舉辦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建立頂尖科學家朋友圈  「去年的大會特別成功!」論壇開幕前夕,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秘書長王侯接受了記者專訪。去年,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聲動全球。今年,包括44位諾貝爾獎得主和21位圖靈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菲爾茲獎等獲得者在內,共65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將齊聚滴水湖畔。  「上一屆參會的科學家,今年80%都來了。」
  • 世界頂尖科學家共識:聯合科學力量抗擊新冠疫情
    原標題:世界頂尖科學家共識:聯合科學力量抗擊新冠疫情 10月30日,為期3天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基礎科學研究和青年科學家培養一直是頂尖科學家論壇聚焦的宗旨。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T大會開啟「科學第一課」
    10月31日晚,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T大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 關於邀請會員單位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相關活動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是以諾貝爾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等頂尖科學獎項得主為主體的國際科學論壇
  • 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邀請了一位15歲天才少女,中國上海的!
    10月29日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除了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之外論壇邀請了不少青少年科學家參加他們大多出生於2001-2004年其中最年輕的一位是來自華師大二附中高一的談方琳同學因為是「中學生英才計劃」中的一員「中學生英才計劃」是中國科協和教育部自2013年開始共同組織實施的中學生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計劃,上海地區由上海市科協負責。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50張PPT+15塊圓桌布=未來科學的n種可能
    圖說:由15張圓桌組成的桌布論壇集體討論環節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下同)5分鐘,5張PPT,與世界「最強大腦」一道,探望未來科學的N種可能。在今天下午進行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有一個特別環節——「5張」論壇。
  • 研究獲聯合國認可,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他說要為國效力
    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曹祥坤對此做了專題報告,並與「人工光合作用」的先行者、2015年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楊培東教授等頂尖科學家雲端交流。既減少碳排放,又助力抗疫C2X的創意,來自於新冠疫情下的生活細節。
  • 【聚焦】科學決定人類的未來、少年決定未來的人類,史上最強「科學第一課」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演
    10月31日晚上,一場別開生面的「科學第一課」在浦江畔上演,老師是曾經獲得諾貝爾獎、圖靈獎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學生則是55名來自全國17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科學少年們。這是今年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特設的「T大會」,旨在為青年學生點亮「科學明燈」。T是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 世界頂尖科學家有個成長關鍵詞
    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曾經的一席話,至今令人印象深刻。「好奇心」,是兩屆論壇裡與會科學家口中的高頻詞,對於論壇的舉辦地——中國(上海)自由試驗貿易區臨港新片區而言,「好奇心」又何嘗不是這片熱土需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