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微塵向廣袤宇宙的叩問——寫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閉幕之際

2020-12-11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上海10月31日電(記者陸文軍 周琳 趙逸赫)一次論壇,挑戰了方寸之地的智力密度;一場討論,是一粒微塵面對無垠未來的叩問。10月29日至31日,35位世界頂尖科學家,近20位中國兩院院士,在上海臨港滴水湖畔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激辯未來。

科學創新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城市的前途命運,也從來沒有如此深刻影響著人民的生活福祉。科學社區、聯合實驗室等一系列科創承接主體落地,上海正在科創策源能力上加快突破,蹚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科創中心道路。

追尋:微塵與宇宙的對話

一件事情,不斷挑戰極致,做到極致,就會讓人們看到更多可能性。

人類肉眼能夠分辨蠟燭光亮的極限距離,大約才700米;而一個單光子級的光信號亮度,相當於一根蠟燭在140公裡之外的人眼中的強度。這樣的信號,已經被中國的量子團隊在十年前證明,能從衛星上被地面接收。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說:「科學應當是自由的、開放的和國際化的。沒有人能獨自成功,我們的成就建立在彼此的成就之上。」

在開放共享的基礎上,讓頂級智力在科研的「最先一公裡」領域追問。「最先一公裡」越深,「最後一公裡」才越廣。科技創新走到今日,很多技術的發展瓶頸,都需要基礎理論的突破,才有可能形成從0到100的鏈條。

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用戶裝置、活細胞結構與功能成像等線站工程、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超算中心和蛋白質中心……一系列大科學裝置在上海的建設,為全球科學家提供基礎設施和公共平臺。

上海要建設的科技創新中心,是一個面向世界,開放度更大、協同性更高、策源能力更強的合作大平臺。上海將打通科技創新鏈的各個環節,在更大範圍內集聚、配置創新資源和創新要素,進一步開放共享上海的大科學裝置,為全球創新活動服務,為國際科學研究助力。

「永遠好奇,在已知的邊界去探尋未知。」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威廉·莫納說,這就是科學精神,這是大家齊聚上海發問的起點。

開放:上海與世界的對話

走上講壇的一眾科學大家,演講時都在不經意間表露自己的「上海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張首晟說,「我是上海人」;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弗蘭克·維爾切克說,「上海已是我的第二故鄉」;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巴裡·夏普萊斯今年在上海工作已超過50天……

隨著上海科技創新在全球的影響力不斷提升,以諾貝爾獎得主為代表的一批科學大咖紛紛來滬尋覓合作夥伴,在「第二故鄉」開創自己的新事業,上海創新的「場效應」正在加速形成。

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已進入全球開放、協同創新的大科學時代,這是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進一步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加強全方位國際合作,才能讓科技創新煥發蓬勃生機。

這是上海的決心,更是一直踐行的理念。

論壇開幕當天,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用四個「將」表達了上海的誠意:將進一步夯實基礎支撐;將進一步加強創新布局;將進一步強化開放創新;將嚴格保護智慧財產權。

上海希望以此次論壇舉辦為契機,有更多的世界頂尖科學家來上海開展科研活動,在前沿理論研究、核心技術攻關等方面進行科學探索。上海,將為廣大科學家營造更好的工作環境,提供更優的科研服務。

傳承:前輩與青年的對話

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朱棣文這樣向主辦方描述:「如果現場有年輕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我無法回答的問題,這將是我終生難忘的時刻。」

如今,一場來自年輕人和前輩的對話正在展開。此次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聯合主辦方邀請近百位國內外青年學者,促進青年科學家深度交流互動,希望能夠為世界頂尖科學家搭建一個交流與合作的平臺。

在這場科研思想「擂臺」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兩院院士和傑出青年科學家們展開真正的思想碰撞:青年科學家各自以5張精煉的PPT展示他們的新銳思想,然後與世界頂尖科學家形成小隊,圍坐圓桌討論人類與科學的現在和未來,形成頭腦風暴要點,與全體與會人員分享。

「參會的各位學者代表了人類科技前沿,也肩負著引領國際學術交流進步、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使命。科學無國界。」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說,自己最欣慰的,是在校園裡隨處可遇學術大師,每年都有一批諾獎級的學術大師應邀來校講學,與同學們面對面交流。

支持全球的年輕科研人員,一起探尋人類拓展的邊界——當這些最聰明的大腦,給出這樣的期盼時,上海已經在行動。既要有高原高峰,也要厚積薄發,培育氛圍形成強大的「磁場」,吸引中青年科學家的集聚。

在廣袤的宇宙中,人類文明也不過一粒微塵,但這粒微塵卻一直在發問。滴水湖畔的論壇雖落幕,上海和國際的交流合作卻仍將繼續。

責任編輯: 邱麗芳

相關焦點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好奇心!頂尖科學家的高頻詞,臨港新片區的未來...
    圖說:以色列化學家丹·謝赫特曼再度來滬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張澤茜 攝今天,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拉開大幕。或許,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你能找到它們的答案——在今年新設的「莫比烏斯論壇」上,所有頂尖科學家將獨立發言3分鐘,暢想和預判未來20年科學、宇宙和人類的樣態。世界各地科學家們的到來,成就了百年諾貝爾獎大會之後規模最大的科學盛會。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以科學為畫筆 為上海著色
    在今年的論壇上,他將分享關於宇宙探索、外星生命、黑洞和引力波等話題的見解。 十五張方桌、十五席白布、每人一支筆,聯結成前兩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一個獨特環節——「桌布」論壇。 在蘭迪·謝克曼面前的桌布上,整齊地寫著「1、2、3……」那是他對於上海該如何建設一流基礎科研機構的建言要點。在謝克曼看來,對好奇心的保護、自由探索的氛圍、穩定的政府與企業支持、開放的國際協作與交流,全都必不可少。
  • 世界頂尖科學家有個成長關鍵詞
    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曾經的一席話,至今令人印象深刻。「好奇心」,是兩屆論壇裡與會科學家口中的高頻詞,對於論壇的舉辦地——中國(上海)自由試驗貿易區臨港新片區而言,「好奇心」又何嘗不是這片熱土需要的精神?
  • 「我希望下一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原創 小文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我希望下一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召開的時候,我們可以坐在一起暢談一些關於科學團隊、全球合作和共享資源的話題。」在觀摩了開幕式和線上會議後,2015年圖靈獎得主馬丁·赫爾曼(Martin Hellman)教授說:「我真的非常震撼和感動,可以看到這麼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力量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聚集起來共抗疫情。」
  • ...頂尖科學家論壇(WLF)—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生物醫學會議Ⅰ
    【會議通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生物醫學會議Ⅰ 2020-10-21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習近平向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2020)作視頻致辭
    新華社上海10月30日電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2020)10月30日在上海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作視頻致辭。習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國科學家協力尋求抗疫之道,在治療、藥物和疫苗研發、防控等多個重要領域開展科技攻關和跨國合作,為抗擊疫情作出了重大貢獻。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海開幕 荔枝特報直擊「最強大腦」腦力激蕩
    荔枝特報專稿 記者/劉聰琳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10月29日在上海臨港新片區滴水湖畔開幕,荔枝特報受邀參加了此次論壇。論壇還特別打造了青年論壇,讓頂尖科學家、青年科學家、學者、青創企業家、獲得過國內相關科技獎項的中學生代表等圍坐在一起,就彼此關心的科技話題,對話交流。
  • 第四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閉幕 通過《人類簡約生活宣言》
    第四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閉幕第四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閉幕齊魯網11月17日訊(記者 孔冠軍 李叢叢 白少光 楊嘉慶) 11月17日中午,第四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閉幕。第四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大會通過《人類簡約生活宣言》。閉幕式上,學者林安梧、孟巍隆分別用中英文宣讀了《人類簡約生活宣言》。》》
  • 微塵眾
    這個小點,就像懸浮在東方大日旁的一粒微塵,三千大千世界裡的一粒沙。 而你,不過是微塵中的微塵,沙中之沙。 於此,你開始練習做一個微塵眾,也就是歸復我們本來的樣子。 於此,你學會像一粒微塵般地努力,不抱期望,全無夢想。 於此,你終於變得敞開,並且無畏,如是蕩然自在。 於此,你與這個世界相融,所有的分別念盡皆碎裂。
  • 希伯來大學校長出席世界頂尖科學家大學校長論壇
    來源標題:希伯來大學校長出席世界頂尖科學家大學校長論壇 近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先導會議——世界頂尖科學家大學校長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這些科學家確定參加第三屆WLF 他們剛剛摘得...
    昨天,2020年度「引文桂冠獎」名單公布,來自六個國家的24名世界頂尖研究人員獲得此殊榮。「引文桂冠獎」獲獎者的研究成果普遍被認為達到「諾貝爾獎級別」,因此也有「諾獎風向標」之稱。記者從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獲悉,包括知名華人學者戴宏傑在內,有多位本年度「引文桂冠獎」獲得者將參加定於10月29日至31日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寫入上海十四五規劃,開啟新建設發展篇章
    其中進一步打響「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The World Laureates Forum,簡稱WLF)等論壇品牌被正式寫入「十四五」規劃,號角鳴響,開啟新建設發展篇章。加快形成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格局進一步打響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浦江創新論壇、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陸家嘴論壇、世界城市日論壇、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等品牌,搭建更多開放合作交流平臺,積極傳遞中國聲音和中國主張,更好地服務引領全球經貿發展。
  • 三木辦公文具助力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探索新未來
    2020年10月30日-11月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於上海順利召開。這場科學論壇橫跨4大洲、11個時區、25個國家和地區、100個城市的全球聯動,讓全球「最強大腦」們雲端線下相聚。以科學為畫筆,繪出最美的申城秋景。
  • 不久前剛完成「身份轉換」的臨港,今起再次舉辦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而今,65位世界頂尖科學家聚集此地,人數較上一年更多,人們的期待也更盛:通過世界「最強大腦」的巔峰激蕩,探究全球最前沿科技發展趨勢,增強上海創新策源能力,彰顯上海開放包容的城市品格。  上海,正以更前瞻性的視野和更開放的胸懷,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
  • 倍輕鬆助力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啟眼部音頻按摩新體驗
    2020年10月30日-11月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於上海順利召開。這場科學論壇橫跨4大洲、11個時區、25個國家和地區、100個城市的全球聯動,讓全球「最強大腦」們雲端線下相聚。以科學為畫筆,繪出最美的申城秋景。
  • 關於邀請會員單位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相關活動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是以諾貝爾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等頂尖科學獎項得主為主體的國際科學論壇
  • 頂尖30秒|頂尖科學家夜遊浦江 期待更多青年登上這艘「智慧之船」
    圖說: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蘭迪·謝克曼今天,為期三天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順利閉幕,然而不少科學家仍意猶未盡,交流一直在延續。19時左右,60多位頂尖科學家登上「水晶公主」號遊覽浦江兩岸,他們中有的人是第一次來到上海,有的人則已是「上海通」,但無一例外都為上海的繁華豎起大拇指。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蘭迪·謝克曼說,自己是第二次參與WLA論壇了,這是很有意義的交流活動,希望未來有更多青年科學家加入。
  • 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邀請了一位15歲天才少女,中國上海的!
    10月29日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除了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之外論壇邀請了不少青少年科學家參加他們大多出生於2001-2004年其中最年輕的一位是來自華師大二附中高一的談方琳同學不僅公式看不懂,中文都不能理解我不喜歡這世界:讀都讀了幾遍才讀順劉小雨詩:我也是 都是中文和數字 湊在一起就看不懂了 仿佛我的腦袋有了個毛病Rainbow愛花與喵:去查了查斐波那契數列然後去看p1,看了十分鐘還是退出來了……忙了一天本來就頭疼現在簡直難受我可能不配做理科生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T大會」 史上最強「科學第一課」黃浦江畔開講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首次設立的 「T大會」昨晚在黃浦江畔舉行。本報記者 張伊辰攝■本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特設 「T大會」,這場別開生面的 「科學第一課」,老師是曾經獲得諾貝爾獎、圖靈獎等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學生則是55名來自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的科學少年,旨在為青年學生點亮「科學明燈」昨晚,一場別開生面的「科學第一課」在黃浦江畔上演:老師是曾經獲得諾貝爾獎、圖靈獎等的世界頂尖科學家
  • 全息宇宙丨於微塵中,悉見諸世界
    因此普遍地說,隱秩序必須被擴展到一個高維現實,這個高維原則上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其包含整個具有其全部『場』和『粒子』的整體宇宙。於是我們必須說,全運動在高維空間中捲入與展出,其維數實際上是無限的。」在玻姆所構想的宇宙的本體論圖景中,宇宙真空的高維隱秩序被激發而展開和投影為三維物質世界的顯秩序,而這種物質顯秩序又不斷捲入為宇宙真空中的隱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