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朝 四川在線記者 王國平
12月8日,成都市公布了《成都市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三年計劃」)。其行動目標是,到2023年,工業網際網路對成都工業經濟引領效益顯著,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技術產業體系構建及融合應用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對此,四川在線記者專訪了工業網際網路領域專家、四川大學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副院長陳良銀教授。以他的高度和視角為我們解讀「三年計劃」對於推進成都市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的作用和意義。
陳良銀教授
談意義:
為傳統企業轉型提供發展方向和政策指引
Q1
四川在線記者:簡單來說,工業網際網路究竟有什麼用?
陳良銀:工業網際網路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製造智能化、生產自動化、產品數位化、管理信息化。工業網際網路的本質,就是通過開放的、全球化的通信網絡平臺,把設備、生產線、員工、工廠、倉庫、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連接起來,共享工業生產全流程的各種要素資源,使其數位化、網絡化、自動化、智能化,從而實現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
Q2
四川在線記者:在您看來,目前成都的工業網際網路在全國來說發展水平如何?成都工業網際網路在哪些方面令您印象深刻?
陳良銀:成都工業網際網路在全國來說應該處於第二發展梯隊,僅次於一些製造產業發達省份,且在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一級節點建設中佔據重要位置;成都雲製造產業聯盟,東電、長虹等產業自動化發展都為推進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提供了保證。
Q3
四川在線記者:此次成都出臺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您認為對於促進成都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有什麼樣的意義?
陳良銀:該計劃從成都市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出發、圍繞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核心要素、細化了各方向的建設內容、明確了各任務的具體目標,為成都市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所需的基礎設施保障、關鍵技術攻克以及創新成果轉化等提供了發展方向和政策指引,使成都市企業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中佔據戰略制高點。
Q4
四川在線記者:從三年計劃中可以看出,十分具有成都特點,比如打造成德眉資供應鏈協同平臺,加速區域內要素配置、技術服務、產業協同的一體化發展。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促進區域重點平臺互認互推、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共建工業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臺,共創國家工業網際網路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和工業網際網路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陳良銀: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應該是工業網際網路快速發展所帶來的成果之一。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可以完全實現整個生產供應鏈的信息流通,生產數據透明,對於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提供了基本的信息保障。 例如:川渝兩地將推動成渝地區工業網際網路一體化發展。兩地將發揮各自政策、產業、資源等優勢,以新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用,平臺資源合作互補,安全監管信息共享等為重點,推動兩地產業、科技、人才、數據、生產要素等資源匯聚,打造成渝地區工業網際網路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談技術:
5G技術是未來工業網際網路的最佳選擇
Q5
四川在線記者:我們注意到,此次成都工業網際網路三年計劃中,首要強調的是基礎設施建設,其中提到加快5G等基礎網絡建設。5G的技術對於工業網際網路會有什麼促進作用?
陳良銀:5G的大連接、廣覆蓋、超可靠等特性為工業網際網路的網絡連接提供了保障,是工業網際網路的主要連接方式。
第一是對移動寬帶進行優化,對於一些工廠來講,其可能需要利用一些超清乃至藍光等視頻影像來進行分析工作,而這些VR或AR的流暢運行是需要極快的網速才能滿足的,5G網速能夠有效達成這一點。
第二是5G技術時延低和可靠性高的應用,在我國的很多高科技技術當中,對時延的要求是非常低了,如果時延過高,很多技術都沒法有效達成。如車聯網和遠程醫療技術,低時延是進行遠程手術和自動化駕駛操作的關鍵所在。
第三是大規模數據的連接,對於現代工業網際網路來說,很多情況下都需要進行大規模數據的連接操作,才能保證工業網際網路的正常運行,如智慧城市的應用,網際網路中人機物三者的全面連接等,要使這些連接準確高效,5G技術是未來工業網際網路的最佳選擇。
Q6
四川在線記者:關於網絡,三年計劃也強調,一是構建高質量工業網際網路外網,二是支持龍頭企業與基礎電信企業合作利用5G改造內網。外網和內網,作用分別是什麼,應用場景上會有哪些不同?
陳良銀:外網是為了打通不同企業、整個產業鏈的壁壘,內網是為了實現生產的全流程自動化,二者的對象不同。5G被視為工業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可以與3D工業相機、超高清視頻、傳感器、控制系統等技術相結合,幫助工業企業實現對設備的遠程操作、基於增強現實的人機協同、生產過程實時監測等,將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改善員工工作條件。
Q7
四川在線記者:在基礎設施建設中,三年計劃還強調,立足「國家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成都)節點」,加快標識解析節點建設。標識解析節點建設,對於工業網際網路來說有什麼樣的重要意義,會對成都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產生什麼影響?
陳良銀:標識解析(成都)節點是工業網際網路網絡連接的神經樞紐,成都的標識解析建設為成都市工業網際網路發展中接入網絡的元素都賦予了一個身份,標識解析節點越成熟,說明能夠連接入網的設備、模型越廣泛且越完善。
談難點
培養滿足大缺口的專業仿真人才是突破點
Q8
四川在線記者:三年計劃中,還強調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特別是推出一批高價值、廣應用的工業App。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打造難點在哪裡?該如何突破?
陳良銀: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本質是實現工業能力與IT能力的集成、融合和創新,通過基於人類知識經驗構建的數字孿生體,實現製造資源互聯互通互操作,推動製造能力軟體化、模塊化和平臺化,從而支持全社會製造資源和能力網絡化動態配置,構建新的製造業生態。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打造難點在於缺少自主可控的工業仿真軟體,突破點在於培養滿足大缺口的專業仿真人才。
Q9
四川在線記者:三年計劃中提到,還將初步建立工業網際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工業網際網路目前的安全體系處於什麼情況?有很多企業不願意上雲,最大的疑慮就是擔心信息安全問題,這種擔憂是否可以有效解決?
陳良銀:工業網際網路的安全體系目前正處於探索階段,對於企業上雲所擔心的問題,未來會有大量的解決方案,至少現在區塊鏈用作數據安全記錄是比較有前途的一個技術,另外,基於量子的安全協議設計也將是一個比較可觀的方向。
談未來
發展工業網際網路,還需要這些力量
Q10
四川在線記者:三年計劃中也提到,在未來三年創新生態基本形成。請您給我描述一下,您心中的工業網際網路生態?
陳良銀:工業網際網路生態是包含從產品需求、設計、生產、售後等全生命周期在內的數位化、智能化生產過程,將會是一種全新的生產形態。工業網際網路新生態是以工業網際網路為驅動,面向新型工業製造體系和生產服務體系的構建,匯聚工業企業、信息通信企業、安全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等各領域主體,形成的跨界融新、跨界合作、開放包容、協同創新的生態體系。
Q11
四川在線記者:在您看來,發展工業網際網路除了政策支持外,還需要什麼哪些力量?
陳良銀:數據和人才。
一是數據要素,推進數據要素的體制機制完善是我們的一個研究方向;另一個就是人才培育。阻礙智能製造,包括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人才培養。
製造業和信息化這兩類人才真正通融,既符合製造業,又符合信息化需求的人才,總體還處於相對比較缺乏的狀態。目前,從國家教育層面,已經推出了新工科教育計劃,專門打造這種又懂製造,又懂信息的人才。現在很多企業面臨著人才缺乏的情況,而我們作為研究機構、培訓機構,應該往這個方面來去努力推進。
一方面,我們關注體制機制改革層面的問題。關於數據要素和人才要素等體制機制改革話題,會進行深入研究,搭建有利於工業網際網路生態發展的體制機制;另一方面,在人才培訓等等方面,也會去推進複合化發展方向的人才培訓。
(劉暢,郭敏,陳彥如也對文本的書寫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