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有沒有理想中的女人呢?美且不妖,才卻不燥,真性情也!
細思古今,有美一人!
她出自書香門第,自小便有著超眾的雙語表達能力,漢語和英語被駕馭得順暢無比,談起她時,舉世無雙的容貌不容忽視,不止如此,她的事業青史留名,那三個真愛一世的知己也是她寶貴的財富,而最浪漫的是有整整一個季節都歸屬於她。
讀《三生三世枕上書》中阿蘭若的這一世,沈曄為了阿蘭若斬下整個夏天,從此梵音谷便成了冬雪覆蓋的白銀之谷。
而她,擁有的卻是整個四月,最美好的春之萌動的季節,萬物生長,細雨如酥,勃勃生機,花瓣含著露水脈脈地都屬於她,她是人間的四月天。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音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你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
據說這是她為兒子創作的詩,這灑落的妙語為她點染了一身珍珠般的色彩。
而那個對她極之鐘情的男人,留下了千古絕句: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他借極度的痴心用文筆為她斬下四月,這稱號她當得起,她理應活在那個永遠暖意融融的四月!
她就是民國才女林徽因。
看民國才女系列叢書時,特意挑出這本羽川所著的《林徽因,做一個有才情的女子》來精讀,因為我對於林徽因是愛著的。
我愛張愛玲是因其文筆優美,愛楊絳是因其為人雅致。
而愛林徽因卻是因她活出了女子的風範和風骨,也活出了我理想中完美的女人模樣。
一個女人能活得如此恣意,能夠珍重自己的理想和事業,愛惜自己所得如同愛惜羽毛,不攀附、不依賴、有著獨立自主的人格,也有著對生活極致精準的目標,能夠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活出精彩人生,這樣的女子怎能不讓人心生歡喜和嚮往。
我隨著羽川的筆,更近距離的接觸了她,那個詩一般的精靈、畫一般的美人、水一般卻剛烈的女子。
羽川的筆優美流暢,充滿情思;詩漫出版社的書,精緻典雅,暗香浮動,書頁間飄蕩著暖暖的四月味道。
一、家世顯赫,從小便才情四溢,卻並不恃寵而驕
自信與驕傲有異;自信者常沉著,而驕傲者常浮揚。——梁啓超
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是民國初年聞名士林的書生逸士,而林徽因是林長民的小妾所生,從小便聰慧明理。
出身望族,卻非謫女,她是依靠自己的勤學肯幹方才贏得了家庭地位。
父親遠遊時,她年紀小小就受到文化思潮的鼓動,幫助父親在家整理字畫收藏,做了一套完整的目錄檢索,給父親的信中也不過是寫:徽自信能擔任編字畫目錄,及爹爹歸取閱,以為不適用,頗暗慚。
即便用心做了事情,也不邀功,如此謙遜,哪個父親能不喜歡?
在她那個年紀的女子,打扮自己或是和友人玩耍才算是正事,就算是自律些也不過是在學習,有幾個會想到替父親分擔家事的呢?
有人說林徽因爭強好勝,可如若不爭,養在深閨的女子,父親會帶著遊歷國外,增加眼界,養成識大體的名媛嗎?
若不爭,日後如何能在不收錄女子的建築系得到一席之地?若不爭,豈能保護住國家那些文物?
她的爭,是力爭上遊的爭,而不是持寵而嬌的爭,在別有居心之人筆下,把一種積極上進的精神描寫為小家子氣的爭,太讓人唏噓!
她有著讓無數人羨慕的家世,卻不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更加向著自己的人生目標靠攏。
她因著父親帶去國外,見識到了外國那些經久不衰的建築,看見了歷盡滄桑的美,心中萌動了一絲理想,若能把這建築帶到祖國去,若能把中國古老的文化建築發揚光大,那是件多麼美妙的事情啊!
小小年紀,就奠定了她能夠在中華建築史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富貴的花養在廳中,若能經些風霜洗禮,方才顯出怒放如錦,而那些嬌生慣養,不見雨露的花,不懂得珍惜自己的良好環境,更不懂得感恩這一番造化,很快便會凋落。
譬如,李小璐,生在影視之家,年紀輕輕便拿了金馬獎,可她卻說拍戲太苦了,明明可以靠演技拿到更多成就,她卻甘願做個網紅享受另類矚目。
披著一身金光璀璨的羽翼,偏偏更願意與凡鳥為伴,真應了那句歌詞: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林徽因走過的路,雖有家世鋪就的玫瑰紅毯,亦有美貌搭建的流光溢彩,但人們更能夠記住的應是她的才情和詩,雖然後世往往被別有用心的人故意歪解,但這樣的句子我們無法忽略:
然後踩登任一座高峰,攀牽著白雲和錦樣的霞光,跨一條長虹,瞰臨著澎湃的海,在一穹勻靜的澄藍裡,書寫我的驚訝與歡欣,獻出我最熱的一滴眼淚,我的信仰,至誠,和愛的力量,永遠膜拜,膜拜在你美的面前!
頗有薛寶釵: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的胸臆!
雖然我們無法像林徽因和李小璐一樣,有著良好的家世與背景,但無論抓到一手好牌或爛牌,依然有選擇打好的權力和義務,這是對於生命的尊重。
明明手握可以前進的機會,卻開始往回走。
在日復一日的機械消磨中,在時時刻刻「不願吃苦」的自憐中,把最初的理想慢慢耗盡。
手握武器,卻指向自己,傷害的不止是自己,還有未來。
有些朋友打著原生家庭創傷的旗幟,借社會上流行的這個說法,乾脆就躺倒在泥地中,怨天憂人,不再努力,不思進取,最後只能收穫一腔苦澀。
人生這趟旅程誰都不會一帆風順,就算幸運如林徽因,不也是經過自己的「爭強好勝」才寫好答卷的嗎?
二、建築與詩歌構成了她生命的交響曲,愛情只不過是點綴
人的種種情感在詩中以及其完美的形式表現出來,仿佛用手指可以把它們拈起來似的——泰戈爾
林徽因在美術方面曾做過三件大事:第一是參與guo hui設計。第二是改造傳統景泰藍,第三是參與設計英雄ji nian bei,為民族及國家作出莫大的貢獻。
人們對於林徽因的愛情常津津樂道,這好比一襲華服,未注意上面的織錦,反而關注起了蝨子,十分可笑。
那篇著名的《太太們的客廳》更加深了這個印象,而對於寫出這篇文章的作者冰心,倒不敢坦然承認,還辯解說原型是陸小曼,著實不夠坦蕩啊!
林徽因大氣而又不失風範地回懟了一罈子老醋,看上去回擊的風雅又有氣質。
她的確是常在家庭中聚會,有文人參與,許多都是當代的男性知識份子,但重點在於對才華的賞鑑,什麼男女風月,早已超脫。
有一種人,關注的重點永遠不在凡俗之內,她的思想中更注重的是那些美好、純粹、真摯的靈魂。
01.對丈夫
她選擇梁思成做為丈夫,是因為他們是一類人,對待學問,精益求精,默契相予,不但是伴侶,還是事業上的好夥伴。
她雖然精靈而遐思,但對於畫建築草圖的耐心卻有限,總是大筆一揮,留下許多半成品,而梁思成卻是個有耐心、肯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人。
反過來,梁思成的性格使得其著作有些晦澀難懂,林徽因發揮了自己詩意無邊的才情,幫助他把枯燥的著作整理得通俗易懂。
兩個人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好的愛情,並非天天都是花前月下,而他們卻是春風,細雨,綠蟻;琴瑟,烹茶,和你。
02.對摯友
當然在愛情裡除了美滿,還有柴米油鹽,時間久了,人容易看不到眼前的美好。
兩人的愛情不是沒有過考驗,面對終生「逐林而居」的金嶽霖插入兩人之間,林徽因對於其熱烈的追求無法不給出回應,於是告知梁思成,在這裡我不歌頌她的移情,但我也不貶低她的坦誠。
放到今天,有那多麼多女孩子把身邊的好男人當成備胎,毫不珍惜感情。
綠地總裁和留學回來的張姓女子之間的事情,傳得沸沸揚揚。
張某婷也夠坦誠,能把自己和別人懷了孕的事情告知遠在國外的丈夫,她這不是坦誠,是十足的壞。
拿別人的赤誠當做砝碼,卻未料到丈夫反留下證據,讓她身敗名裂、錢財兩空。
人生路很長,自己別把路走短了。不要把人的真當成笑話,永遠不要透支身邊人對你的信任,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心機!
民國時期的文人多有一種中西兼具的天真,所以梁思成準備成全兩人,反而卻獲得了兩人的尊重,再不談及私情,成為一段佳話。
若是夫妻間情份盡了,放手是最好的選擇,而如果因為一個人在眼前久了,經過一點磨難,反而見其真性情,覺得還是良人,理應加倍珍惜,這樣的小小插曲反而讓夫妻間的感情更深厚了。
而林徽因和金嶽霖之間卻是坦坦蕩蕩,形如君子,終生都是精神摯交,做到發乎情,止乎禮,明明是一段很好的教育故事,卻被後人傳為三角戀情,實在是誤導。
03.對初戀
究其所以林徽因是個奇女子,不止是對待這份情,就算是初戀,如果不適合自己她也會揮劍斬斷。
我幼時讀《愛眉小札》為徐志摩的一腔熱忱所沉溺,覺得能寫出這樣美好詩句的男子,也應該是個妙人兒,也為著他苦苦追求林徽因不得而難過,還為著他痴痴守著這份情而神傷。
但到了現在,我卻佩服起林徽因的冷靜與理智,或許因為喜愛建築物而能夠窺探出那些數字下的精準吧。
對於感情,不盲目、不迷失,清清楚楚知道自己要什麼,什麼才適合自己。
明明也動了心,否則不會在徐志摩駕機飛去後整晚整晚無法入眠,一定要丈夫帶回一塊飛機的殘骸留做紀念,也不會在多年後向凌叔華強硬的要回徐志摩的遺作。
但就算是這樣,林徽因依然知道徐志摩不是最適合自己的良人,他詩人般的衝動與浪漫,會隨著時光變色,而他的詩人夢和自己的建築夢也無法重疊。
徐志摩帶領著她走入詩的世界,領略詩的美好,成就她詩的前路,她銘記在心,卻也未曾忘記自己的夢想。
如果她沉溺於愛情無法自拔,很難想像她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也許她會成為另一個蕭紅,始終拎不清自己的愛情方向,在一個又一個男人之間輾轉,如同海浪中的帆船,迷失方向,沒有導航,最終被人生的無奈吞沒,只留下哀嘆: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如果蕭紅有一雙慧眼,懂得識男人,看男人,不輕易託付自己的身體和心靈,而是有耐心找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也許她的人生會轉個彎,不是如此的不甘,不甘四個字。
現世許多女孩子,對於愛情太過理想化,真正的愛情不應只有心動與浪漫,沉醉與激情,更應有發自內心的尊重,三觀相合的默契。
若是一份愛情觸及到你人生的底線,它看來再美好,也宛如海市蜃樓,終將瓦解。
成年人的世界是可以自由選擇,並有能力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在生活上自力更生、精神上獨立自主,不過分依賴,不拋棄自我。之前看到有句話說理想中的戀愛是什麼樣子,這句話我十分贊同——保持獨立,適當擁有。
這個世界永遠沒有太過完美的人,太過完美的事,所以林徽因51歲就因病去世了,回顧她這一生,看似坦途,其實面臨著各種選擇,但過得相當精彩,也做到了青史留名。
guo hui、英雄ji nian bei、景泰藍,這三樣成就永遠無法泯滅在史海中,相對比較,那胡扯出來野史豔話薄弱得如同蟬翼般若有若無。
所有的中傷,在這些成績面前,簡直不足為道也,女人活成這樣,可謂心意滿足!
林徽因的美,不是女人梳妝檯前妝奩盒上鏤空的花紋,也不是泠泠古琴奏出的某個音符,而是月華日光照耀過的瓦上獸首,堅固而持久,一萬年不變,不會腐朽,人世變遷,不能任爾胡說。
她走過的千山萬水,丈量過的古建築群,素手執筆描摹的廣廈良居,無愧於天地,代表著我們堂堂中華!
還是這句話: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她活在了四月,提起四月,我們都會想起她!
我們看人物傳記,若能從中打撈出人生真諦,可謂是錦上添花,而這套詩漫策劃的民國女子叢書,就是以人物給我們帶來的生活啟示出發,以詩情畫意般的優美語言,展現她們跌宕起伏、精彩無比的一生。
選擇這套書,猶如四月春風,潤澤心田,讀後也滿口生香,宛若天籟,在耳邊繞梁三日。
看過這本書的女子,就算不能擁有她們這樣豐富而精彩的人生,也能明白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如意順遂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