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流四通八達,也不缺降水,卻乾旱頻發,為何不修水庫來改善

2020-10-18 汗青正浩

印度國土面積只有不到中國的三分之一,卻養活了幾乎與中國相當的人口,何也?其實沒什麼訣竅,一靠吃得少,二是地方好。印度人擅長「辟穀養生」,年均食物消耗量遠低於中國的平均水平,幾個才頂中國一個,當然好養活了。

但更重要的是,別看印度面積小,耕地面積卻比中國還大,與美國、俄羅斯在同一水平線上。不僅如此,印度的緯度更低,降水更豐富,因此理論上的單位面積產出比美俄兩國還要高,這麼來看,以區區298萬平方公裡的領土養活超過13億的人口,其實是不足為奇的。

但理論歸理論,回到現實中來,印度的耕地產出不但比不上農業發達的美國,更是連小農經濟為主的中國也遠遠不如,而這背後的原因,則與印度的旱災頻發有關。

不缺水的印度,卻乾旱頻發

從數據上來看,印度並不缺降水,哪怕近些年被報導嚴重缺水的城市,比如坐落於孟加拉灣的金奈,年降水量也超過了1300毫米,與中國的武漢市相當。對武漢有了解的人應該知道,這裡是很少發生嚴重乾旱的,反倒是洪災更常見一些。

印度不但降水豐富,境內的河流也是四通八達。最大的兩條河流,也就是恆河以及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在印度境內的部分),其水量甚至分別超過了中國的長江和黃河。可見印度不但不缺降水,也不缺河流,但即便如此,旱災卻仍然頻發。

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本不應缺水的印度乾旱頻頻?這其實和印度特殊的氣候,也就是熱帶季風氣候有關。與中國不同的是,印度一年四季並不分明,反倒是雨季和旱季比較分明。

所以印度雖然降水豐富,時間卻比較集中,雨季時拼命地下,旱季時卻少得可憐,正是這種特殊的氣候,導致了印度在雨季時洪水泛濫,到了旱季卻又嚴重乾旱。所以老天爺雖然給了印度豐富的雨量,卻給得不是時間。

靠天不行便靠人,多挖水庫才是王道

雨季旱季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但水卻是人可以「治」的,中國的老祖宗就深諳此道,早在先秦時期,便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有的甚至直到今天都在發揮作用,比如著名的都江堰。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更是大修水庫,把很多原本不適合栽種糧食的地方變成了糧倉。雖然中國不像印度那樣雨季旱季分明,一年四季的降水卻也是非常均衡的,但有了水利設施後,這種不均衡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就可以被打破,因為降水豐富的月份多下的雨水,可以被截留在水庫裡等到乾旱的時候再派上用場。

這種辦法,連中國的老祖宗都想得到,沒理由今天的印度人想不到吧。可奇怪的是,印度人似乎對修水庫沒什麼興趣,不像中國有很多人造水庫,咱們很少聽說印度有什麼出名的人工湖或者大壩。

不是不想修水庫,而是根本修不起來

印度也是文明古國之一,曾經創造出了燦爛的文化,因此印度人的智慧也是拔尖的,可為什麼修水庫這麼簡單的辦法他們就想不到呢?其實不是想不到,而是想到了也沒法修。

中國今天的水利設施,絕大多數都是建國後才修建的,與很多人想像中不同的是,在當今社會,興修水利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技術,而是徵地以及人口的搬遷。比如浙江省的千島湖(又名新安江水庫),就是淹沒了淳安、遂安兩個縣城後才得以修成。

搬遷兩個縣城,其中牽扯到的利益以及矛盾可想而知,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來主導,是絕對無法完成的。好在中國特有的體制優勢,讓政府有能力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才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各地大型水利設施的建成。

反觀印度,在這方面正好處於劣勢。由於是民主政體,再加上土地歸私人所有,印度政府想要徵地修一處水庫是非常困難的。哪怕隨著印度人口暴漲,乾旱問題日益嚴重,政府也很難說服民間配合興修水利工程,因為人都是自私的,只要自己不缺水,哪管他人缺不缺呢。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上,因為修路也需要佔用大量的私人土地,除非政府開出天價,否則那些印度地主是寧願不修路,也不願意出讓土地的。

從長遠看,修水庫絕對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可在私有制佔主導的印度,縱然領導人有長遠眼光,也架不住下面百姓的短視。所以印度當前的強勢總理莫迪,未必就不想大興水利,只是很可惜,就算他再強勢,也不敢強行徵收民間的土地,畢竟那些土地的主人手裡,可是握有選票的。

相關焦點

  • 印度有兩條河流比我國長江黃河水量還大,卻還總乾旱,為何不調水
    印度位於南亞地區,國土主要位於德幹半島上,而德幹半島深入印度洋之中,受印度洋水汽的影響,按理說這裡應該不會幹旱了,但實際上印度卻經常發生乾旱,每年都會出現一些乾旱天氣,特別是其西北和中部地區,每年的乾旱程度都相當嚴重,這是怎麼回事呢?
  • 坐擁熱帶季風氣候,印度卻為何總是缺水,不會修建水庫嗎?
    從地圖上看,印度其他地方降雨量也不低,1000mm以上的地方超過了國土面積的一半以上,基本上全境年降水量都超過了500mm。(二)印度境內的河流水系也很強大印度境內總共有恆河、印度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以及南部的東海岸、西海岸五大水系。
  • 乾旱頻發地下水超採 漏鬥上的糧倉折射糧安隱憂
    過去十年來,我國糧食生產在產生「十連豐」奇蹟的同時,也頻繁伴生著結構性缺水和農業用水超採的現象,尤其是乾旱頻發,抽取地下水成為諸多糧食主產區增產和受旱地區抗旱的主要應對策略,連年超採造成「地下漏鬥」嚴重,華北和中原糧食主產區已呈現為「漏鬥上的糧倉」。
  • 印度:耕地面積比中國還多,為何糧食產量卻不及中國的一半?
    (一)印度缺糧,說到底還是老天爺不賞飯很多人給低產的印度農業總結了這麼幾個理由:一個是印度的工業不行,我們知道現代農業是被工業反哺的。農業的持續高產依賴於工業的持續投入。比如說各種農機,化肥以及農藥生產,甚至還包括高產糧種的培育。而印度在這方面跟中國相比恰恰是其弱項。
  • 【備考乾貨】雲南人均水資源極其豐富,為什麼還會幹旱?
    最值得關注和星標的地理科普備考資源庫 2020年春季,雲南遭遇了近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 四是設施型缺水,已建水源工程,由於不配套,設施功能沒有充分發揮作用所造成的缺水。 溼潤的雲南,為何旱災頻發? 為何雲南滇中地區旱災頻發呢?接下來,從自然地理要素說起。
  • 解渴「衡邵乾旱走廊」——寫在犬木塘水庫工程開工之際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勇 通訊員 解民 毛慧7月18日上午,犬木塘水庫工程建設項目在邵陽縣酈家坪鎮挖動第一鬥土。這標誌著衡邵乾旱走廊中心地帶老百姓幾十年來翹首以盼的大型抗旱解渴工程正式開工。為何要投如此巨額的資金來建這個項目?省水利廳總工程師範金星說,衡邵乾旱走廊老百姓「苦旱久矣」。湖南雨水資源相對豐富,但在雪峰山脈以南、五嶺山脈以北,以湘江流域資水流域分水嶺為中軸線分布的廣大丘陵地區,卻是「十年有九旱,五年一大旱」,被稱之為衡邵乾旱走廊。
  • 你可能不知道的乾旱類型
    金黔在線訊 「乾旱」的概念在世界上不同地區涵義不盡相同。巴黎6天不下雨就算旱了;利比亞某些地區只要2年裡下過一次雨就不算乾旱;埃及則不管降水量多少,只要尼羅河不發生洪水就算是乾旱。  農業乾旱是指在農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因降水不足、土壤含水量過低和作物得不到適時適量的灌溉,致使供水不能滿足農作物的正常需水,而造成農作物減產。體現乾旱程度的主要因子有降水、土壤含水量、土壤質地、氣溫、作物品種和產量,以及乾旱發生的季節等。往往氣象乾旱是引起農業乾旱的主要原因,而農業乾旱則直接影響到糧食的安全。
  • 江西「喊渴」,冷空氣來襲能緩解乾旱麼?
    原本的河流變成淺水低洼省水利廳的消息,7月下旬至10月初,全省平均降雨量96毫米,比多年均值偏少約七成,排歷史同期倒數第一位,導致部分水庫乾涸、部分農作物減產或絕收,部分城鄉居民飲水困難。10月6日,九江柴桑區湧泉鄉長嶺村村民羅家木站在乾涸發裂長滿稗草的稻田裡介紹,由於乾旱,這些稻穀將無法獲得收成。
  • 河流的水系特徵、水文特徵,河流相關考點來了!
    「在地理高考中,無論是選擇題,還是問答題,『河流』都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考點。河流的水系特徵、河流的水文特徵、什麼因素會對河流造成影響.眾多與河流相關的考點有時候會對同學們的答題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礙。」今天,就給大家總結出一些與河流的相關的知識點,各位同學也要結合自身具體情況進行查缺補漏哦!
  • 我省在漢中石門水庫舉行大型水庫防汛調度演練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張少輝 陳雯婷) 在我省進入主汛期的關鍵時刻,省水利廳和漢中市7月9日在石門水庫大壩舉行全省大型水庫防汛調度演練演練採取現場實戰和桌面推演相結合的方式,模擬了雨水情預測預報、水庫設施故障排除、人員設備物資轉移撤離、超標洪水防洪處置應對、水庫洩洪調度全過程。首次設定了極端不利洪水條件下的交通道路漫壩前應急封堵、大壩供電機組「黑啟動」等高難度防汛科目,共投入應急搶險隊伍300多人,各類車輛設備數20臺套。
  • 印度在喜馬拉雅山南坡修建水庫,前五個總庫容達到了270億立方米
    溫暖的印度洋暖溼氣流遇上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時因為海拔迅速抬升,氣流中的水汽就變成了降水,當氣流翻過喜馬拉雅山進入青藏高原之後,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就比較少了,所以喜馬拉雅山南坡的降水量要明顯多於北坡。為了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水資源,印度瘋狂的在喜馬拉雅山上修建水庫,來保存這些寶貴的水資源。印度的旁遮普邦,拉賈斯坦邦等地方基本是靠著喜馬拉雅山的水運作起來的,特別是旁遮普邦還被稱為是「印度糧倉」。
  • 河流輸沙量、我國的地形、水循環——2020浙江捲地理第29題
    從生產角度,說出2000年來廣西甘蔗總產量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6分)答案:(1)①特徵:年內分布不均,集中在6~8月。②自然條件:降水量豐富,徑流量大;年內降水集中;流域內以山地丘陵為主,土壤侵蝕強。(2)水庫大量攔截河流泥沙;植被覆蓋率顯著提高。
  • 高考地理小專題——地下水庫
    但近年來,華北地區有些地下水庫水功能衰退,如不及時防治,將難以維持下去。       說明黃水河地下水庫的功能並指出為防止其功能衰退應採取的措施。參考答案:蓄積地下徑流,保障水資源供給;提高地下水位,緩解地面沉降;地下水壩能防止海水入侵。
  • 「河流」為背景的試題思維模型及典例訓練
    中亞的伊犁河、錫爾河、阿姆河;南亞的印度河、恆河;西亞的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內氣候、河流的水文特徵及開發整治、「一帶一路」問題歐洲的萊茵河、多瑙河;南美洲的亞馬孫河;非洲贊比西河、剛果河歐洲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埃布羅河、澳大利亞的墨累河、達令河我國長江、黃河、海河、淮河、塔裡木河等,美國密西西比河以河流流域圖和其他相關資料為載體,考查河流水文、水系特徵及與地理環境的關係
  • 乾旱的標準與類型
    乾旱指數是表徵乾旱程度的標準, 也是旱情描述的數值表達。  美國氣象學會在總結各種乾旱定義的基礎上將乾旱分為4種類型: 氣象乾旱、農業乾旱、水文乾旱和社會經濟乾旱。
  • 張正斌:解決中國乾旱缺水問題和發展區域現代農業方略探討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氣候日趨乾旱,中國人口的快速增加,糧食需求量不斷上升,農業耕地資源的不斷開墾,涵養水原的林草面積逐漸減少,一方面,導致水資源量已明顯減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曾長期多次出現斷流,長江水量的逐漸減少,都說明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北方長期乾旱,南方季節性乾旱近年來頻發。另一方面,也導致雨季洪澇災害嚴重發生,為工農業發展和國民經濟帶來很大損失。
  • 尼羅河: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埃及的母親河
    今天,我們來聊聊自然之最的第十四篇——尼羅河: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埃及的母親河。埃及尼羅河沿岸古蹟尼羅河的年徑流量並不突出的主要原因是河流主要流域地處熱帶草原和熱帶沙漠氣候,年降水量較少,只有白尼羅河上遊靠近赤道附近,常年降水較均勻。
  • 陝西10月水環境:總體水質良好 4個河流斷面未達標
    10月,全省河流總體水質良好,與上年同期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1-10月平均 紅鹼淖水質為重度汙染10月,4個湖庫中,紅鹼淖缺測,石門水庫和瀛湖水質優,王瑤水庫水質良好。與上年同期相比,王瑤水庫、瀛湖水質均無明顯變化,紅鹼淖、石門水庫缺測不比較。
  • 高中地理年年必考的「河流」類試題思維模型!
    1.值得關注的河流河流考查主方向中亞的伊犁河、錫爾河、阿姆河;南亞的印度河、恆河;西亞的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內氣候、河流的水文特徵及開發整治、「一帶一路」問題歐洲的萊茵河、多瑙河在描述幹流流向時注意河流途中經過的地形區及幹流方向發生變化的河段。第(2)題,溼地的形成條件,一般從水的盈、虧兩方面分析。盈一般指水的來源(冰雪融水、大氣降水、地下水);虧要分析排水條件(盆地地形排水不暢)、蒸發量(與氣溫有關、年平均氣溫-4.7 ℃)、下滲(有凍土,不利於水分下滲)等方面。
  • 又缺水又缺糧 印度一村莊小夥因乾旱難覓媳婦
    印度一村莊常年乾旱導致當地男孩難覓新娘 (圖源:《印度時報》)海外網4月10日電  印度一座村莊由於常年乾旱導致缺水缺糧,當地的年輕小夥找不到願意嫁到本地的外來媳婦,紛紛考慮要搬到他處據《印度時報》10日報導,印度中部地區馬哈拉施特拉邦索拉普市蘭瑪撒勒(Ranmasale)村居住著大約5千人,他們絕大多數都屬於當地同一個馬拉地人家族,不能相互通婚。當地村長巴拉吉說:「嚴重缺水導致外地女孩根本不願嫁到這個乾旱的村莊。村裡25歲到35歲的男性中至少有200人沒找到媳婦。」現年28歲的村民馬赫什從事洋蔥種植,自遭受旱災三年來他一直希望可以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