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5年工作經驗,卻要跟應屆生搶工作」:可遷移能力,才真正決定你的未來

2021-02-14 麥子熟了

作者 | 言偃

來源 | 精讀(ID:jingdu999)


偶然看到一個帖子,發帖人叫小午。

小午畢業後,進了一家銀行做客服,一做就是5年。

年後因為客戶投訴,小午不僅被扣分,當月的獎金還被扣減。

坐在工位上的小午,想到自己畢業多年,工作沒前途,收入沒長進,經常要上夜班,還得承受客戶尖銳的批評指責,每天都承擔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她越想越氣憤,越想越委屈,一氣之下就裸辭了。

休息了一星期後,她開始投簡歷。

小午不想再做客服,想利用自己大學的英語專業,找外貿相關工作。

剛開始,她信心滿滿。誰知,她找了一個月都沒有滿意的結果。

小午看上的都是大公司,但大公司想找的是有外貿經驗,或英語口語特別出色的人。

小午畢業多年,從沒用到英語,如今英語已經忘得差不多了。

那些能給小午提供offer的公司,基本都是不太正規的私企,不僅沒有雙休,底薪還特別低。

而且她發現,和她參加同崗位面試的人,大多都是應屆畢業生。

這時,小午突然感覺到無限悲涼,為什麼我有5年的工作經驗,卻還只能跟應屆畢業生搶工作?

巨大的心理落差,幾乎擊垮了她。

看到這個帖子,我不禁想起了之前網上流傳甚廣的「華為員工30多歲被下崗後難以再找工作」的案例。

姑且不論華為案例的真假,但我們身邊類似的案例其實不少:

有人離開大公司回到招聘市場,發現自己突然就不受歡迎了;

有人拿著自己的出色簡歷去應聘,卻發現只有自降身價才能找到工作;

還有人在一個崗位多年,一朝被裁,卻發現多年的工作經驗已經一文不值了.

越來越多的案例,都在揭露一個殘酷而又現實的真相:你的可遷移能力,才真正決定了你的未來。

什麼是可遷移能力?

可遷移技能,指的是那些能夠從一份工作中,轉移運用到另一份工作中的、可以用來完成許多類型工作的技能。

簡單來說,就是你在不同崗位、不同行業中,都可以通用的能力。

在《你的降落傘是什麼顏色》一書中,作者將可遷移能力簡單為三大類:信息和數據處理能力、人際能力、事務處理能力。

圖源《你的降落傘是什麼顏色》

如上述圖表顯示,每項能力中都有簡單技能,也有複雜的技能。這些技能組成了一個倒金字塔,簡單的技能在底部,複雜的依次往上。

你所擁有的技能越簡單,你就越容易被人支配。而你掌握的技能越高,你的可遷移水平也越高,工作也越自由。

比如,想想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他跳槽了,但崗位和之前不同,甚至跨了行業,但他照樣幹得風生水起。

這種人,就是技能遷移能力較強的人。

而有些人,換工作、轉型不成功,往往和他擁有的專業技能無關,而是由於可遷移能力不足導致的。

有研究者發現,人類現有的所有工作中,70%的核心能力是相通的。這70%的核心能力就是可遷移能力,也是我們從任何一份工作中,都可以萃取出來的。

當一個人把可遷移能力發揮了極致,會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的全能大儒,看他的百科資料你就知道了:思想家、哲學家、軍事家、教育家、文學家、書法家。

用現代的話說,他就是一個典型的跨界高手。

他怎樣獲得如此成就的呢?我想除了天賦異稟外,和他的遷移整合能力同樣密切相關。

他曾經寫信給弟子薛侃說: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區區剪除鼠竊,何足為異。若諸賢掃蕩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誠大丈夫不世之偉績。」

這句話,被古典老師用能力模型翻譯如下:

「雖然行軍打仗和自我修煉的專業領域不同,但是人性都是相通的,如果我們將修煉自己心性、克服自己貪念的技能遷移出來,就是破山中賊的方式。

在和自己的鬥爭中學到的技能和才幹,也能成為軍事成功的技能和才幹。」

也就是說,你只要練一個,就能樣樣通。

古典老師總結,人們常說隔行如隔山,其實真正相隔的,只是底層入口售票處,越往上走,運用的能力、才幹都越來越接近而且越熟悉。

深以為然。

所以你會看到很多公司管理者、高層,他們在轉換工作時,去的未必是同行或同崗位,但是他們照樣幹得如魚得水。

我們不得不承認,職場中,人與人之間的比拼,更多的是可遷移能力的比拼。

你的可遷移能力,才真正決定了你的未來。

這幾年,大公司降薪、裁員的消息總是不絕於耳。

比如,不久前西門子宣布,未來將全球裁員1.04萬人,節省22億歐元成本。

再有,前段時間引起轟動的甲骨文裁員,裁撤6成中國研發中心人員。

還有《財經》雜誌報導,騰訊、京東、百度等網際網路巨頭,也紛紛落地了「幹部年輕化」、「10%末位淘汰」等措施,一大批養尊處優的網際網路中層管理被裁退。

越來越多原本人們眼中高枕無憂的工作,都在變得越來越不穩定。

你是否想過,如果有一天「裁員」降臨到你頭上,你的抗風險能力有幾級?

如果失業了,你能快速遷移自己的能力嗎?

無論你的打算如何,我想早一點培養屬於自己的「可遷移能力」,總不會是壞事。

培養自己的可遷移能力,你可以試著從這三方面入手。

很多人在工作後,容易陷入一種困境:

因為自己的工作用不到太多新知識、技能,只靠「吃老本」就足以應付,所以主動變懶了,越來越不想學習,最後變成「一年工作經驗用了多年」。

等到裁員來襲,才發現自己的競爭力早就弱的不堪一擊。

在更新迭代極快的今天,如果你還幻想著,拿著大學的知識儲備,找一份工作,幹一輩子,已經變成了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用張泉靈的話講,就是:「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一個工作後就停止學習,停止接觸新知識,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得過且過的人。

可以預見的是,他的抗風險能力必然也差。

無論從事什麼行業,你的知識儲備都有利於你能力的提升。

比如,面對一份新工作,有的人適應快,有的人適應慢,這就和各自的知識儲備息息相關。

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也是提升抗風險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之前有一個熱點新聞。

某地因取消過路過橋收費站,不得不解僱收費人員,但遭到收費站工作人員的反對。

他們圍住領導要一個說法,在人社局已經給予經濟補償的情況下,要求政府解決工作問題。

其中一個姐姐更是振振有詞:「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了,我現在啥也不會,也沒人喜歡我們,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

令人瞠目結舌的言論中,也飽含了這些被裁人員的心酸。

但是,在如今任何人都可能被隨時淘汰的時代,一味的停留在舒適區,故步自封,這樣的結局其實也早已註定。

學會走出舒適區,去學習一些自己不了解,甚至可能不喜歡的「知識盲區」,有時可能在關鍵拉你一把。

從小到大,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個問題大概就是:「這有什麼用?」

看課外書有什麼用?考試又不考;

籃球打得好有什麼用?又不能加分;

唱歌唱得好有什麼用?又不能去當歌手賺錢.

多少人就在這種「無用論」之下,放棄了自己的愛好。曾經,我也是這種理論的忠實擁護者。

但是,近年來我發現很多人的成功轉型,靠的都是這些所謂的「無用」之事。

比如,我所知道的很多新媒體作家,在寫作的最開始都不被人所看好。

但最後卻憑藉著自己的堅持,將所謂的「無用」之事,變成了自己轉型的最有力武器。

有時,給自己一點餘地,做點看起來沒有的事,也能為你保留一定的可遷移能力。

正如梁文道在《悅己》中說:

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很多人常說,當今社會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但我想說:人生充滿不確定性,這也就是所謂的「人生無常」。

在人工智慧即將到來的時代,我們誰也無法保證,未來5到10年,你如今的這個崗位,甚至所在的行業,是否還會繼續存在。

對於我們個人而言,培養自己的可遷移能力,能讓你更從容的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

很多時候,一個人重新開始的底氣,就源於他的可遷移能力。

作者:言偃,精讀主創,個人微信公眾號:言偃(ID: wyl_yanyan )。本文首發於精讀微信公號(ID:jingdu999)。

做喜歡的工作,賺大錢

相關焦點

  • 我是應屆生,沒工作經驗,面試時應如何用案例證明自己的能力呢?
    文 | 有餘姐全文共2312字,閱讀時長約4分鐘之前分享的多篇關於求職面試的文章,大多都以有工作經驗的人為例來說明,就收到一些應屆生小夥伴的問題:我剛畢業,沒有工作經驗,你分享的那些方法和原則要怎麼用呢?比如說STAR原則?
  • 應屆生沒有工作經驗,怎樣寫簡歷才不顯得空泛?
    相信HR肯定會很好奇,想見一下這個年輕人,哪怕沒有工作經驗。4、假如上大學的你沒有好好學習,但是追星你可是一把好手。你現在想要應聘一份體現運營能力的崗位。那你的簡歷可以這樣寫:大學4年,混跡於豆瓣,貼吧,微博等媒體平臺,創建了一個500人左右的QQ粉絲群,策劃了5場左右的活動;大學期間開通了2個追星微博,自己獨立運營,粉絲已經超過1000+。
  • 找工作應屆生,經驗優先,如果沒有,經驗在哪裡?你有什麼看法?
    網友諮詢:找工作,看到很多招聘信息都寫著,應屆生,有經驗者優先。我才畢業兩年,工作經驗肯定不好。我該怎麼辦很高興你回答這個問題,主題不要驚慌。現在公司招聘基本上是應屆生優先,有經驗者優先。1、節約成本今年的畢業生一般沒有任何工作經驗,他們關心的是培養自己的工作經驗,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這樣就不會對工資有太多的要求。對於公司來說,一些基本崗位不需要太多的工作經驗,應屆生即可勝任。另外,應屆生工作認真總是以學習的態度來安排,不管多辛苦,多累,你都可以堅持。
  • 往屆生比應屆生有工作經驗,為何國企更願意招收應屆生?
    新一輪的畢業季又要到來了,俗話說大學生「畢業如失業」,這句話一點也沒錯,畢業季就代表著有幾百萬大學生初入社會,踏入找工作的步伐,可是如今找工作的人群可不止大學應屆生,還有一些考研失敗後邁入找工作的畢業生,當然還有一些還沒有尋找到工作或者選擇跳槽的年輕人。
  • 「我有5年工作經驗。」「不,你只是把1年經驗用了5年!」
    「好啥呀,我都工作5年了,還是一個月收入不到5k的底層小會計。」 「但是你的工作輕鬆啊。」 「輕鬆有啥用,我眼看就要30了,天天幹著沒有一點挑戰的工作,再幹下去人都要廢了。我總不能一輩子就做個小會計吧。」
  • 沒有工作經驗的應屆生,該怎麼寫簡歷?
    許多應屆生畢業找工作時不會寫簡歷,因為他們沒有工作經驗,會覺得沒有東西可寫。但真的是沒有東西可寫嗎?首先我們要清楚作為招聘方來說,對應屆生一般都有什麼樣的標準和要求。我們暫把崗位分為兩種:專業性崗位和綜合性崗位。
  • 應屆生的身份有多重要?別等換工作時才知道!
    仝卓事件還掀起了關於#應屆生的身份的重要性#的討論,因為今年疫情的緣故,應屆生找工作真是太難了,但實際上在求職的過程中,應屆生的身份還是有多優勢的。我們來盤點一下應屆生找工作的幾個優勢,你心裡大概就有數了。
  • 留學生被逼瘋:我是不是應屆生?回國工作怎麼找?
    除此之外,還有▼1、戶口優勢 多數城市為引進人才,甚至提出應屆生可直接落戶,而非應屆生想要在一二線城市落戶只能通過更多的途徑。而戶口恰恰又決定了你買房、子女教育等問題(雖然剛畢業的你,可能成家立業還有點早)。
  • 那年秋招,我得了六個offer,應屆生該如何找工作
    01,請明確自己是工作還是考研很多人其實上大學是迷茫的,尤其是到大三下學期,因為這時基本上是要自己決定以後走哪條路的時候了。考研的這個時候已經開始複習,堅定要找工作的已經需要聯繫實習了。這個時候,如果你迷茫了,你會更恐慌。真實案例來自我另一個同學,當時我們找工作的熱火朝天跑宣講會,考研的起早貪黑搶圖書館。
  • 工作中,總結自己的失敗經驗,要比展望未來更重要
    工作中,總結自己的失敗經驗,要比展望未來更重要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上萬間教學樓頃刻倒塌,無數師生遇難,中國人悲痛欲絕。5月16日,日本決定由中央財政安排主要資金,爭取在5年內完成全國4.5萬棟公立中小學校校舍的「補強計劃」。看到別人哪裡做得不對,然後反求諸己,完善自已,日本人的這點值得我們學習。但是,有一些員工平時工作叫幹就幹,幹完就算,稀裡糊塗,馬馬虎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 面對眾多優秀應屆生 微軟划去"3年工作經驗"要求
    「我們不是大城市,也沒有比肩一線城市的薪水,但我們拿出最大誠意,希望各界精英與我們一起做一份事業,創造中國第一個國家級群島新區的未來。」昨天,2012年浙江春季人才交流大會在杭州舉行,舟山群島新區首次在全省年度招聘大會上設立招聘專區,舟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俞翟希望靠誠意和前景引人、留人。
  • 應屆生的身份有多重要?別等換工作時才知道
    仝卓事件還掀起了關於#應屆生的身份的重要性#的討論,因為今年疫情的緣故,應屆生找工作真是太難了,但實際上在求職的過程中,應屆生的身份還是有多優勢的。一、應屆生的身份到底多重要?我們來盤點一下應屆生找工作的幾個優勢,你心裡大概就有數了。
  • 「我,985畢業的應屆生,1年換了3份工作」
    畢業一年,現在到了第三個公司,是一家教育公司,目前覺得挺好的。 「三本畢業,畢業時父母給我安排了工作,現在過得像退休一樣。」我是今年畢業的三本學生,感覺自己渾渾噩噩地過了畢業季,跟著同學去參加了一下招聘會,沒找到工作,最後父母幫忙安排進了家附近的一個事業單位做合同工,3000 多的工資。
  • 工作經驗不足,如何才能打動HR?
    老劉在前公司任職5年,期間經手了許多重大項目,可以說是資深財務經理,求職面試時自然有HR爭著搶著招聘,薪資水平自然是從優相待。曾經有HR說過,工作經驗與薪資水平呈正相關,有時候HR在決定薪資區間時會參考工作經驗和職業技能熟練度。史玉柱曾說過,經驗便是財富。
  • 應屆生vs有工作經驗的人,當了公務員之後有什麼差別?
    應屆畢業生 VS 有工作經驗的人,同時來到公務員職場,他們在機關單位中的表現會有什麼不同呢?故事分享者:粉筆韓肖恩畢業五年,我曾在一線城市私企摸爬滾打做過乙方,也在國企八面玲瓏做過甲方,如今回到三線城市步入岸上。回看五年經歷,好似黃粱一夢,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單位文化,不同背景的同事,相同的是一直有顆積極陽光,熱愛生活的心。
  • 工作經驗不足,如何與強者競爭?
    例如,我們部門有兩位秘書,同樣是名校畢業的本科應屆生,年齡相仿。其中有位秘書曾在名企實習一年,工作上手快,起薪要高上20%。2、心有餘而力不足我和團隊裡的應屆畢業生相處,能從他們身上感受到很強烈的進取心,但做起事情來,卻屢屢出錯。
  • 第一份工作有多重要?換了5份工作後,我才有了答案……
    如果沒有提前想好自己要做什麼,而是抱著「幹一行、愛一行」的心態去強迫自己接受這份工作,這帶來的很可能就是職場不如意、頻繁跳槽。甚至說,如果你選擇的行業規模較小,職業圈子比較小,那麼頻繁跳槽很可能會將你列入各家單位獵頭或HR的「黑名單」中。第一份工作必須要好好選擇,因為,這是你職業生涯的起點。
  • 無工作經驗怎麼找工作,有沒有不需要經驗的?
    有不需要工作經驗的工作,但我百分之百的肯定,這樣的工作不是你想要的。即便沒有工作經驗,要找一個差不多像樣點的工作,花點心思,也是可以實現的。要不,每年的應屆生還怎麼找工作呢?今天就跟大傢伙分享一下,沒有工作經驗的情況下,如何找一個差不多像樣的工作:1、學會用優勢淡化劣勢找工作靠的不僅僅是經驗,除了經驗還有專業能力和通用能力。別老盯著你的劣勢,多發現自己的優勢。然後用優勢淡化劣勢,在找工作的時候,就不會那麼不自信了。
  • 過半企業招聘官稱工作經驗滿三年才有含金量
    1年?還是3年?求職者被「經驗」難住了  工作經驗要攢多久才有含金量   安全工程專業畢業僅一年的本科生劉峰,最近很糾結換工作的事,看著在沿海工作的同學收入高出自己一大截,他心裡痒痒,很想跳槽;可不少朋友卻提醒他,最好等幹滿3年,攢足經驗了再跳槽。
  • 一個應屆生身份 = 3000萬固定資產,你知道應屆生身份有多重要嗎?
    房價暴漲的今天,我們也親眼見證了兩位翻碩實習生借著應屆生身份落戶,並分別在武漢跟南京買房,提前做好了抵禦通脹、安居樂業、未來孩子讀書的準備(目前還不清楚這麼做孰對孰錯,但是,把家裡幾個口袋的錢都花出去,換成房子,似乎是大家都更心安的選擇),這一段,單身狗請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