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宋笛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易建強剛剛錯失了一次科技成果轉化的機會。2015年,深圳一家公司對他的無人機系統及視覺識別技術表示了濃厚興趣。
從2017年1月開始,易建強便陷入了科技成果國有資產價格評估所需要的各項瑣碎工作中,在超過半年時間裡,他不斷向第三方評估機構遞交各種材料,最終熬到意向公司自身資金出現變化,這次轉化也不了了之。
這一事件的發生,讓易建強將《改進科研成果轉化手續的建議》,作為其今年全國政協會議的提案之一。他在這份提案中表示,「現行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規定嚴重影響到科技成果轉化進程」。
這不是今年兩會唯一一份有關科技成果轉化的提案,事實上,此次會議,多份全國政協委員的提案,均指向了科技成果轉換的不同癥結。全國政協委員、中關村智造大街CEO程靜在提案中建議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創新生態服務平臺;全國政協委員、搜狗CEO王小川在一份提案中建議科研資金向具有科研和轉化實力的企業、機構傾斜。
讓科技成果轉化備受關注的原因是:在中國新的經濟形勢下,市場對於科技這一生產要素的需求度正在不斷增加——2016年中國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萬億大關,2017年技術合同再增17.68%,超過1.3萬億;但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轉化率依然令人擔憂,一個時常被引用的數據是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轉換率往往不到10%,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特別是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率是一個系統工程,也非「一政一策」可以完成。從前期科研資金投入方式、高校估體系;中期的中試、產業化開發投入,市場需求對接,價格評估、產權明晰;到後期的稅收優惠,種種環節均被認為尚有優化空間。「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需要一個系統性的工程」,程靜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科研人員:改進科技成果轉化手續
2015年,易建強有關無人機系統和視覺識別的技術被深圳一家科技企業所青睞。
協商過後,一個初步的科技成果轉化方案形成:這項技術轉移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深圳公司以1000萬的價格受讓這一技術;另一部分,易建強的團隊也會進入這家公司,配合進行產業化開發,同時佔有20%的股份,這部分股權易建強團隊和中科院之間以5:5的形式劃分。
「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轉換案例」,易建強的一位科研領域朋友曾經對經濟觀察報如此評價過這一案例。
在科技成果轉化時,需要對這一成果的價格進行評估——這一評估是為了確定科技成果的價格是否低於受讓方的開價,以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風險。按照2016年科技部、教育部的相關規定,這一鑑定往往由第三方機構進行。2017年1月,易建強提交了第一版評估材料。
出乎易建強意料的是,這一過程持續的時間竟會超過半年。易建強對經濟觀察報表示,負責鑑定的第三方機構往往精通於財務知識,但對於科技方面了解不足,評定方式也浮於流程,過程繁瑣。
由於高校、機構科研人員在研發時往往使用了科研經費,屬於職務發明。三方機構評估科技成果估值的一個重要依據,是此前這一科技成果在科技立項中花費的科研資金明細。易建強的科研成果涉及十幾個專利,每一個專利的科研立項不同,有些專利的立項甚至是十年前的立項。這就意味著他必須將每一個專利背後的科研立項中所花費的資金明細列的清清楚楚。
在此後半年的時間中,易建強與三方機構幾來幾往,不斷補充、修改提交的資料。最終在來往間,受讓企業的資金使用出現了變動,這一轉化便不了了之。
三方機構的謹慎並非無的放矢,實際上此前就曾經有科研人員,未能梳理清晰科研經費的使用問題,而面臨司法風險。
這一事件影響下,易建強在今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中提交了《關於改進科技成果轉化手續的建議》這一提案,在提案中,易建強建議,取消技術轉讓和技術作價入股時必須將科技成果進行第三方評估的要求,同時他還建議在技術轉讓和技術作價入股的協議模板中,增加單位免責條款。
科技服務機構:加強科技中介的能力
在易建強的案例中,一個細節值得關注:易建強是基於個人關係與意向受讓企業聯繫上的。這也是目前高校、機構科研成果轉化的普遍途徑,它意味著一個能夠有力連結市場和科研機構的機制仍然缺乏。
阿里旗下的菜鳥網絡在2016年開始嘗試推動綠色物流,其中一項是用生物降解塑料代替目前的傳統塑料包裝。但是其中存在一個難點,生物降解塑料原材料成本為傳統塑料的兩倍,這為項目的推進增加難度。
為解決這一問題,菜鳥聯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投入了1000萬,發起了一個「綠色物流研發資助計劃」,希望能夠徵集可以在環保材料研發方面可供轉換的科研項目。菜鳥方面相關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菜鳥也是在經過多方考量的基礎上,選擇用公開徵集的方式來尋找合適的科研項目。
程靜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在海外存在一些非常有力的科技服務機構和「科技經紀人」,他們熟知市場的需求和高校、機構的科研成果,並具有專業的技能,甚至對於高校教授的性格也有全面的評估,能夠有力幫助科研成果從象牙塔走向市場。「科技服務企業的能力不足是目前科研成果轉化的一個癥結所在,現在國內的科技服務企業能做的大部分都是申請專利、申請補貼等工作,這也導致高校不知道市場需要什麼,市場也不知道高校有哪些成果」,程靜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為此,程靜在今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中提交了一份《建議打造國家高精尖產業研究中心構建科技成果轉化創新生態服務平臺建議》的提案。在提案中她表示,需要「挖掘並解決市場需求是技術成果轉化的源動力,在技術和市場之間搭建一座橋梁,解決企業需求,釋放科技資源,從而讓科技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實現產業深度融合。」,同時,程靜還建議「成立以市場為導向的混合所有制平臺,加速建立專業科技成果轉化創新生態服務平臺」。
企業:資金向有科研和轉化實力的企業、機構傾斜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科技研發的主體並不僅僅只有科研高校——在1.3萬億的技術合同交易中,企業法人作為輸出主體的技術合同交易額佔比已經達到88%。
但是,科研經費和科技激勵政策在這些企業間的分配,仍然存在可進步的空間。「科研項目集中於一些轉化能力有限,但是擅於申請科研項目的企業,導致有轉化實力的企業參與度不足,進而導致了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同時,部分科研項目的研究方向與市場需求的對接不足,技術需求方無法和供給方精準對接,導致科技成果含金量不高,在成果轉化應用時,無法經得住市場考驗,轉化受阻」,王小川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搜狗公司此前也參與了一些科技部、北京市和海澱區的,例如863計劃、產業發展專項、重大產業專項等科研項目,王小川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其中一些項目的商業化應用情況不錯。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也看到了一些現象,這些情況導致搜狗在未來是否參與類似項目上態度更加謹慎。
「比如,流程上存在一些不便,課題申報過程時間要求較緊張、多數企業不擅長政府項目的行文方式。這些流程的問題,也是造成科研項目集中於一些擅長申請國家科研項目的企業,常年佔據大量經費投入的原因之一。甚至,還滋生了為企業套取科研經費的灰色中介。進而造成遴選科研項目申報企業時,未能將科研項目經費向真正具有科研和轉化能力的企業投入」,王小川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為此,王小川在今年的政協會議中提交了一份名為《《關於創新科技研發激勵措施的建議》的提案,提出了諸如:大型企業應用類科研項目補助改為事後依稅收補助方式;視中小企業應用類科研項目增強成果轉化評審比重;依科技成果轉化效益適當減免科研核心人員個稅等建議。「目前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的核心應該在於科技激勵機制的深度優化」,王小川對經濟觀察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