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拜神、祈福守歲…超九成受訪者依然遵循春節習俗

2020-12-15 央廣網

春節,各地都有許多豐富的民俗活動,比如祭祖拜神、祈福守歲等。這些民俗活動背後有著豐富的文化傳統。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7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1.3%的受訪者依舊遵循春節習俗,72.0%的受訪者認為春節習俗有助於強化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受訪者中,90後佔26.2%,80後佔51.3%,70後佔16.8%。

超九成受訪者依然遵循春節習俗

老家在山東煙臺的如初(化名)覺得春節是一個團圓的時刻,「忙碌了一年,別管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在如初看來,雖然現在條件好了,但小時候過年的感覺一直沒變,「我依然盼望過年時可以穿新衣服,和家裡人一起貼春聯、吃年夜飯」。

老家在廣東陽江的李圓圓告訴記者,自己每年春節都要在家過,不會出去旅遊,因為在家人的觀念中,春節人必須要在一起團聚。「貼對聯、吃年夜飯是必須的。我們家堅持了很多年的一個傳統是,大年初四必須一個家族的人一起吃飯。整個家族差不多60人,一起吃飯,場面非常壯觀」。

數據顯示,受訪者遵循的春節習俗中,回家團圓(74.7%)和拜年(68.6%)是最為普遍的兩種。放爆竹(37.0%)和守歲(33.0%)排在末位。

如初認為,自己家裡面一直遵循著春節的習俗傳統,「我們除夕一般上午在家收拾、貼福字,下午上墳,在農村這是請祖宗回家過年,祭祖的意思。到了晚上,全家一起吃年夜飯。第二天一早要去爺爺奶奶家,如果家裡老人不在世了,一般會去長子家,然後家裡的男士都要出去挨家挨戶拜年」。

調查中,91.3%的受訪者表示家裡現在還遵循春節習俗,其中34.7%的受訪者表示絕大多數習俗都遵循。88.0%的受訪者有興趣參與春節習俗活動。

民俗專家艾君說,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熱鬧的傳統節日,是炎黃子孫全年最重要的民間節日,它標誌著新一年的到來,預示著人們將告別寒冷單調的冬季,迎接生機盎然的春天。「我們可以簡單通俗地把春節習俗理解為春節期間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和禮節。也可以理解為,春節期間在一定區域範圍內、一定群體所要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和規矩,所謂『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恰當地反映了風俗因地而異的特點。從這一特點看,儘管我國56個民族春節的風俗習慣存在一些不相同,但春節追求『團圓、吉祥、平安、美滿』的生活祈望是相同的,這就是我們各民族能夠共融、團結、和諧相處相依、親如一家的文化生活基礎」。

72.0%受訪者認為春節習俗能強化中華民族認同感

來自浙江溫州的於榭(化名)覺得,春節是一個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的時機,「辛苦忙碌了一年,過年的時候就希望犒勞犒勞自己。」於榭說,到了春節,一大家子人團聚在一起,聊天說話,感情上親近了不少,「我們家這邊正月有吃酒席的傳統。我家的親戚很多,正月裡幾乎每天都串親戚,聚在一起吃飯」。

調查顯示,65.7%的受訪者認為春節習俗是一種傳承下來的文化傳統,59.2%的受訪者認為是保留年味兒的儀式。

「我國節日習俗一直處在發展中,有不變的部分,也有變化的東西。不變的是春節追求『團圓、吉祥、平安、美滿』的節日主題,而變化的是讓春節文化永遠跟上時代的發展節奏,與時代精神相吻合。春節就像我們小時候手中把玩的那塊橡皮泥,只要想像力夠豐富,你可以把它捏成任何你喜歡的形式。『用時代的方式過傳統年』,是進入21世紀後人們對過年的認識變革。」艾君說。

他還表示,當下,一方面要對春節習俗進行挖掘、整理、鑑別,闡發春節文化精髓,保護和傳承春節優秀的習俗,讓優秀的習俗得以延續,傳承好中華節日文化的傳統美德和優秀的節日文化的血脈。另一方面也要對春節習俗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既不失傳統性又具有時代性,賦予春節習俗更多的時代內涵。

李圓圓覺得遵循春節的習俗非常有必要,「就像春聯,人們一看到貼春聯,就會聯想到春節,有了春聯才會有節日的味道」。

數據顯示,77.9%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保留和繼承春節習俗。72.0%的受訪者認為遵循春節習俗有助於強化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艾君指出,如今的春節,它的符號意義早已超過了現實意義。記憶中的年俗年味兒也只是種形式。「而今人們的文化需求、生活需求已發生變化,切莫一味地懷舊。比如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社會文明的發展,節日裡尤其是春節期間,類似『燃放煙花爆竹』等過年舊俗很難融入這個時代的理念之中了,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生產、生活健康以及人文環境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學會對傳統習俗進行鑑別從而做出『揚棄』。但這並不等於年味兒淡了。不少人抱怨『年味兒變淡』,其實是一種懷舊心態」。

艾君認為,年味兒從來沒有固定的形式,只是一種心態、一種感覺、一種情結。「我們完全可以發揮想像,賦予年味兒新的內涵。譬如,喜歡傳統年的人,可以逛廟會,或者找一戶農家小住,和主人一起貼春聯、打年糕、磨豆腐,過一個地地道道的傳統農家年。喜歡旅遊的人,也可以一家人利用假日旅遊過年。總之,在不變的過年內涵和主題下,以各種過年形式將親情鄉情全都融入其中」。記者 孫山  

相關焦點

  • 祭祖拜神守歲 超九成受訪者依然遵循春節習俗
    原標題:祭祖拜神、守歲…超九成受訪者依然遵循春節習俗超九成受訪者依然遵循春節習俗民俗專家:用時代的方式過傳統年春節,各地都有許多豐富的民俗活動,比如祭祖拜神、祈福守歲等。超九成受訪者依然遵循春節習俗老家在山東煙臺的如初(化名)覺得春節是一個團圓的時刻,「忙碌了一年,別管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在如初看來,雖然現在條件好了,但小時候過年的感覺一直沒變,「我依然盼望過年時可以穿新衣服,和家裡人一起貼春聯、吃年夜飯」。
  • 祭祖拜神、祈福守歲…超九成受訪者依然遵循節俗
    2019-01-31 08:56圖文來源:中國青年報 春節,各地都有許多豐富的民俗活動,比如祭祖拜神、祈福守歲等。超九成受訪者依然遵循春節習俗老家在山東煙臺的如初(化名)覺得春節是一個團圓的時刻,「忙碌了一年,別管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在如初看來,雖然現在條件好了,但小時候過年的感覺一直沒變,「我依然盼望過年時可以穿新衣服,和家裡人一起貼春聯、吃年夜飯」。
  • 祭祖拜神、祈福守歲…超九成受訪者依然遵循春節習俗
    原標題:祭祖拜神、祈福守歲…超九成受訪者依然遵循春節習俗   春節,各地都有許多豐富的民俗活動,比如祭祖拜神、祈福守歲等。這些民俗活動背後有著豐富的文化傳統。   超九成受訪者依然遵循春節習俗   老家在山東煙臺的如初(化名)覺得春節是一個團圓的時刻,「忙碌了一年,別管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在如初看來,雖然現在條件好了,但小時候過年的感覺一直沒變,「我依然盼望過年時可以穿新衣服,和家裡人一起貼春聯、吃年夜飯」。
  • 為啥過年要「拜神祭祖」,「團年守歲」,「壓歲祈福」
    為啥過年要「拜神祭祖」,「團年守歲」,「壓歲祈福」中國的農曆新年,古時稱「元旦」、「元日」、「元辰」、「元朔」、「正元」、「正旦」等,自辛亥革命後,改稱「春節」,民間則俗稱「過年」、「過大年」。中國民間「過大年」亦稱「臘月忙年」,其風俗歷經幾千年演變,迄今仍遺存下四大年俗:拜神祭祖:「過年」風俗,源於遠古農耕民族的「臘祭」。「臘祭」,是古人「神先享用」意識的體現,人們習慣「索鬼神而祭祀」、「合聚萬物而索享之」,形成「歲終出祭」古俗。由於宗教與風俗本身的保守性,以及歷代統治者的倡導,這種原始時代的「敬神」禮俗,代代相襲,並日漸演化為祭灶神。
  • 春節有哪些習俗正在消失?又有什麼習俗在出現?來領略春節的變化
    春節的傳統習俗在中國過年歷史悠久傳承,在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如辦年貨、掃塵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祈福攘災、燒炮竹、燒煙花、遊神、押舟、廟會、遊鑼鼓、遊標旗、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貼年紅是中華傳統過年習俗,增添喜慶的節日氣氛,並寄予著人們對新年、新春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年紅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
  • 「回家過年」大槐樹下祭祖祈福——老家春節最高儀式感
    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新年》裡曾這樣說:「春節,或許終有一天,會淡化為日曆上的一個尋常符號,定格為記憶裡的一種顏色。」當遊子不回鄉,年夜飯未團圓,除夕夜不守歲,大年初一不起早……傳統年俗的儀式感被淡化,也將意味著傳承千年的中華文化精髓被消磨。
  • 恭賀新禧‖你知道的新年習俗都有哪些呢?
    反反覆覆,一代又一代過了這麼多年的春節,那麼春節咱們過的到底是什麼呢? 雖然大家都在忙著集五福,忙著搶紅包,這種新時代的生活方式已與傳統的節日深入融合,特別是在自己不斷成長的情況下,春節對我們而言,依然有很多重要的意義。
  • 除夕守歲團圓夜:祭祖表示感恩 「踩歲」求吉祥
    這一天的習俗既豐富又有趣,比如要貼春聯、貼窗花,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守歲等等。民俗學者王娟在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採訪時表示,人們一般還會在除夕祭祖、「踩歲」,迎接灶王爺回來,「這些習俗最主要的內涵就是感恩、祈福」。除夕的起源,與上古「臘祭」習俗有關。
  • 春節習俗有哪些?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春節習俗有哪些?臘月二十三—糖瓜粘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在中國的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算是很老的。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
  • 在泰國旅遊,偶遇華裔除夕拜神祭祖,雖不會中文但祖先民俗不曾忘
    春節,是一年之歲首,俗稱新春、新歲等。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春節期間,各地都會舉行各種慶賀新春的活動,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題,形式豐富多彩,具有濃鬱的地域特色,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文化精華。
  • 春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中國春節過年傳統習俗介紹
    中國春節過年傳統習俗介紹  1、臘月二十三 祭灶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  2、臘月二十四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
  • 京港春節習俗大不同
    春節臨近,買年貨,貼春聯、貼門神、貼花、放鞭炮、掃塵、洗浴、祭灶、祭祖、守歲、拜年等各種各樣的活動陸續開始了,而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不盡相同
  • 辭舊迎新,拜神祭祖,祈福攘災,古老的傳統,我們節日永遠的主題
    來年一帆風順,心想事成,萬事如意,東成西就,五福臨門,讓我們一起祈福,接好運吧!殺雞做飯,拜神祭祖,祈福禳災
  • 春節習俗 祭祖行孝的發展與意義
    春節是中華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入了臘月,忙活了一年的人們,又開始為過年做準備,殺豬宰羊,漿洗灑掃,蒸饅頭,做年糕,買年貨,走親訪友,貼福字,粘對聯,掛門神,很是熱鬧。熱鬧之餘,春節期間還有一項最重要的傳統禮儀活動——祭祖。
  • 【春節習俗】中國人春節習俗完整版,終於找全了
    在春節前掃塵,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大江南北,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氣氛。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所以臘月二十五有磨豆腐的習俗。有趣的是,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
  • 潮汕地區過年的習俗有什麼?
    中國春節歷史悠久,在五千年傳承發展中每個地方早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在歷史的發展中相傳至今,子孫世代相傳,像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燒炮竹、燒煙花、摜春盛、年例、祈福、逛廟會、上燈酒、賞花燈等這些習俗。
  • 春節的由來和習俗
    春節是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一個節日,每到春節時,在外的遊子紛紛回家和家人一起慶祝農曆新年,春節的由來和習俗是什麼?春節的由來春節這一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有很多神話故事來說明春節的來歷,不過一般認為春節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的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傳說最早在堯舜時就有過年的風俗,現在也是我國重要節日。
  • 初一 | 大年初一的14個習俗,你們那有幾個?
    導讀:大年初一的習俗多,而你知道有哪些呢?大年初一的第一件事要「開門炮仗」,接著有拜年、佔歲、吃齋、不掃除等習俗。你想知道大年初一的習俗有哪些,不妨跟著小編來看看吧。大年初一的習俗大年初一的習俗是放開門炮仗、拜年、佔歲、聚財等。而大年初一這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
  • 春節習俗英語作文帶翻譯:守歲
    春節習俗英語作文帶翻譯:守歲   ShouSui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酒食相邀,稱為「別歲」;   Especially in wales, known as "don't years old";   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   His drink together, praise complete, called "points years old";   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 守歲拜年拿壓歲錢,原來關於春節習俗的英文表達這麼說!
    這麼快就大年初五了對社畜來說春節假期已近尾聲各位上學人也可以抽空學習學習為今年的好財運做準備哦小new今天帶來了春節習俗的英文表達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小年 LittleNew Year除夕 Chinese New Year's Eve春節 the Spring Festival大年初一 the Chinese New Year's Day元宵節 the Lantern Festival大掃除 Spring Cleaning貼春聯 Paste spring festi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