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過年的習俗有什麼?

2021-01-09 廣州吃喝玩樂新資訊

中國春節歷史悠久,在五千年傳承發展中每個地方早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在歷史的發展中相傳至今,子孫世代相傳,像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燒炮竹、燒煙花、摜春盛、年例、祈福、逛廟會、上燈酒、賞花燈等這些習俗。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傳統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過年風俗,通過這些風俗可以充分體驗出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潮汕地區的過年習俗。

一、潮汕地區的過年風俗很早,從農曆臘月就開始了。臘月二十四是「老爺上天」的日子。這裡的「老爺」,相當於一位長駐在家庭、保佑全家平安健康的神明,在臘月廿四到正月初四,「老爺」就會上天「述職」。所以在這一天,各家各戶都會「拜老爺」,求老爺「上天言好事」。祈禱來年心想事成。老爺上天之後,每家每戶都會大掃除,將所有的不如意,所有的黴運都掃掉,同時會剪頭髮,洗澡等,寓意除舊迎新,可消災去病。

二、快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就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了,這裡不得不說的就是做粿了,這是潮汕地區最具特色的習俗,如紅桃粿、鼠殼粿、甜粿、菜頭粿等,還有雞、鴨、鵝、魚、豬肉等等。樣樣俱全,但是現在年味沒有以前那麼重了,現在很多人或者忙,越來越多人都是到市場上賣粿品。而我更喜歡傳統的方式,這樣更容易勾起兒時的記憶。

三、除夕夜,相信很多地方都會有年夜飯的習俗!咱們大潮汕也是一樣。但是可能形式跟別的地方有點不同。團年飯之前,我們必須「拜公祖」(祭祖宗),請祖宗先用餐。接著,一家人團團圍坐,吃年夜飯,迎來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吃菜時也有很多講究,必須要由頭吃到尾,代表長長久久,有頭有尾。吃魚則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餘。還有一道年夜飯必備菜餚,外人看起來可能十分「重口味」的血蚶,含有發財的寓意。鮮血淋淋地吃下去,相信大家一定不能接受吧,在潮汕這是必須很受歡迎的。年夜飯過後,一家人要齊聚「守歲」,俗稱「熬年」。傳統上認為,守歲是為了祈求雙親長壽,年三十十二點一過,鋪天蓋地的就開始燃放炮竹,慶祝新一年來臨。把所有的煩惱都忘掉,新的一年順順利利,心想事成。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環保意識越來越重,很多人已經不放鞭炮了。

四、吃完年夜飯後,晚輩要向長輩拜年,祝長輩來年健健康康,財運亨通。長輩則要派發壓歲錢,俗稱「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裡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參加工作了的晚輩也要給長輩送錢。表示孝敬。有些家庭小孩臨睡前,父母會將一張大面值鈔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後即將鈔票取回。反正形式各種這樣,都是寄託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祝願。

五、年初一以後,大家會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潮汕民間有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說明拜年的重要性,這也是潮汕人團結的象徵。拜年的人一般會帶上兩個大桔(即潮州柑,諧音大吉)送給主人,主人也回贈兩個大桔,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財添福等吉利話。民間也有這樣的玩笑,大年初一拜年,出門只在褲兜裡裝上兩個大桔,在各家各戶拜年後,褲兜裡依然是裝著兩個大桔不變。因此,有人戲稱年初的拜年禮俗為「換柑運動」。其實這是人們禮尚往來的一種禮節。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品德。

六、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和兒女回娘家拜年(潮汕話叫「家後」)。回娘家的女兒女婿必須帶上禮品。表示對長輩的孝敬。這個相信很多地方也都是一樣的。

聽到這,你家鄉過年有什麼風俗呢?歡迎大家評論分享。

相關焦點

  • 潮汕過年,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一到過年,家家戶戶都忙,忙著「掃堂」,忙著備年貨,在外的遊子忙著訂車票,忙著趕完手頭工作好回家。潮汕地區的過年習俗,在外地人看來總是難免有些繁雜和瑣碎。在過年前,家家戶戶都會進行大掃除,俗稱「彩囤」,一般在農曆十二月二十幾號開始,把家裡裡裡外外都清洗一遍,包括天花板和窗戶。
  • 潮汕民俗:潮汕過年習俗諸多講究,它們對潮汕人有何特殊意義?
    想到過年,相信大家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群熊孩子,在大路邊放鞭炮,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更有的是一家人團聚一桌,其樂融融的景象,在潮汕地區,他們將團聚二字更是表現的淋漓盡致,而他們新年時舉行的民俗活動更是讓人別有一番風趣,他們祈禱神明,滿滿都是對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
  • 潮汕民俗:潮汕習俗「冬至大過年」,此說法從何而來?
    據說,在冬至這天是一年中白晝時間最短的一天,中國有二十四個氣候,而冬至便是其中之一,在舊時,人們將冬至當成是最重要的節日來過,在潮汕地區,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北方人一到了冬至,便有吃餃子的習俗,而在男方,普遍是吃湯圓,而潮汕人對於冬至的重視程度,堪比如今的春節,可以說是完善的將舊時人們的生活方式保存至今
  • 潮汕習俗:不同地區婚俗價值觀不同,在潮汕地區如何體現?
    婚姻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挺常見的,但是各地舉行的相親結婚各具特色,在古代時期,結婚有可能關係到社會安定和家庭延續,所以婚姻的習俗特別多,哭嫁也是其中的一個習俗。而在潮汕地區,婚姻習俗賦予了更多的期望和寄託。在潮汕的傳統婚姻中,「家和萬事興」是被提及最多的,寓意著家庭和諧、幸福美滿。
  • 冬至可以吃哪些東西 潮汕冬至習俗都有哪些 潮汕冬至要吃什麼
    後來,又有了「餃子」的稱呼,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了中國人的一種重要食物。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陽有個名醫叫張機,字仲景,自幼苦學醫書,博採眾長,成為中醫學的奠基人。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醫德高尚,無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真施治,挽救了無數的性命。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
  • 潮汕人過年有哪些習俗
    潮汕人的食品種類豐富,而且很有特色,在過年的時候,她們都會做起自己地區地道的食品來祭拜神明,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做粿(guo,第三聲),潮汕人的粿各式各樣,材料主要是麵粉、薯粉等材料所做,中間包各種餡料,可以是花生、鹹菜、肉類等,如粉粿、甜粿、菜頭粿等等,裡面包的餡料決定了這種粿的名稱。
  • 冬至可以吃哪些東西 潮汕冬至習俗吃什麼(2)
    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病人的日子。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
  • 冬至可以吃哪些東西 潮汕冬至習俗吃什麼
    後來,又有了「餃子」的稱呼,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了中國人的一種重要食物。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陽有個名醫叫張機,字仲景,自幼苦學醫書,博採眾長,成為中醫學的奠基人。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醫德高尚,無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真施治,挽救了無數的性命。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
  • 放鞭炮、貼春聯這些過年習俗背後有哪些故事?
    不管是在何地的遊子,只要有時間,都會不辭辛勞回到家鄉,看望自己的親人,團聚在一起,因為春節這個節日蘊含的是每個中國人最深厚的情感。在過年時,一家人在一起貼上春聯和「倒福」,放鞭炮,吃年糕,其樂融融的吃年夜飯。當然春節的習俗可遠不止這些,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每個地域都有它們的特色和習俗。尤其到了過大年時,各地的習俗非常有特色。
  • 潮汕女人是如何過年的?
    在潮汕農村有種房子叫「下山虎」、「四點金」。「下山虎」有一個客廳,客廳兩邊是兩個前房,下來是天井,天井兩邊有兩個「厝手」,也是相當於兩個房間一樣。「四點金」還有兩個後房,比前房小點。外面還有一個陽埕。這是一層的結構,大約一百多近兩百平。
  • 春節習俗盤點,全國各地過年大不同,你所在的城市怎麼過年
    春節對於我們所有的中華民族是最隆重的傳統佳節,關於過節的形式豐富多彩,各地都有不同的慶祝方式,因為也會帶有濃鬱的各民族特色。在這樣一個紅火熱鬧、萬家歡樂的節日裡,各地都有什麼有意思的習俗呢?最早的新年林芝工布新年在西藏的2020第一個新年——就是工布新年,2006年12月,工布新年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潮汕習俗「迎老爺」來歷
    在廣東的潮汕地區,每年正月都流行著遊神,當地方言稱「迎老爺」,這是一種現在都無法考證什麼年代流傳下來的傳統,但是已經成為潮汕地區的一種文化,遊神的目的主要是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在潮汕每個村都有自己的老爺,比如土地爺(俗稱「伯爺」),還有三山國王,玄天上帝,元帥爺,將軍爺,媽姐娘
  • 潮汕吉祥物「雞」,在潮汕習俗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在潮汕習俗豐富多彩,也具有地方特色,潮汕人也非常注重,很多都是源於對美好生活的期許,也對當下幸福生活的感恩,而在形形色色的潮汕習俗中,總出現「雞」的身影,其中「雞」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咬雞頭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孩子成年為18歲,但在潮汕並不是的,潮汕地區無論男女,只要虛歲到15歲,便舉辦成立禮儀式。在整個活動中,雞同樣也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出花園」當天,在祭神儀式最重要的供品就是一道雞。
  • 潮汕風雲薈:潮汕新生兒誕生習俗,「做十二朝」是怎樣的一個習俗
    在舊時潮汕,醫療技術相對比較落後,新生兒在在出生後4~6天,臍帶口仍然沒有癒合,很容易感染病菌而導致死亡。如果新生兒能夠順利度過12天,那麼也代表著新生兒度過了危險期,潮人稱之為「過臘」而在這時也會有個習俗,潮人稱之為「做十二朝」,會舉辦一系列的慶賀活動。
  • 過年各個地區都有什麼樣的特殊習俗,你知道嗎?不出門看世界
    我國地廣人多又有很多個民族,各個民族的習慣和各個省份的習慣都是不一樣的,雖然都同處於社會主義的環境下,但是中國還是一個傳統的禮儀之邦,下面我們就根據各個地區的不同習俗來聊聊有哪些不同。東北地區東北地區的習俗其實和河北地區的習俗是大徑相同的,北方人的習俗就是包餃子,但是一般東北地區的家庭在包餃子的同時還會在其中一兩個餃子裡麵包上硬幣,而吃到硬幣的家人就預示著來年一切順利和交好運。而且在東北地區即使過了新年還會有一天是特定吃餃子的時間,正月初五這一天在農村地區還被稱作是破五,為什麼說是破五呢?
  • 潮汕分析社:潮汕「祭拜」活動盛行,不同祭品代表不同的習俗
    大家好,這裡是潮俗分析社,我是小社,歡迎收看本期內容,今天要分享的是在潮汕眾多的祭拜活動中,不同的活動,在祭品上也有講究,不同的習俗活動,祭品有所不同。眾所周知,在潮汕地區祭拜活動非常盛行,在歲時節日,或者是在生活習俗中,都是能見到的,不管什麼節日和活動,都少不了祭拜活動,而看這些祭品就能大致祭拜的是何方神聖,或者是哪些活動?在潮汕地區,不免祭品中有整隻動物的,最常見的就是牛、豬和羊。如果以牛做為祭品,基本只會出現在葬禮之上,而如果是豬樣,多數情況下是在人的生命禮俗上,例如,成人禮、大壽,或者成婚。
  • 潮汕農村地區臘月廿四「神上天」,其中,灶神是什麼神仙?
    今天是臘月廿四,潮汕農村地區會有一個不一樣的活動,讓家裡所有的神仙放假,讓其回到天上去,俗稱——「神上天」,這一習俗在潮汕農村地區有著非凡的味道,一是要把家裡所有的神仙、護身符等物品清理掉,二是要把這些清理下來的東西統一到一個地方燒掉。
  • 正月習俗大全,在中國臺灣潮汕閩南春節這麼過更有味~嗨翻春節
    形象間潔地描繪出南部沿海地區過年的習俗對年的盼望和人們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人畜興旺的美好願望其實,過年過的就是這股人情味臺灣大年三十夜的「守歲」、「壓歲錢」都與大陸的習俗一樣。初一早閩南地區和潮汕地區人們以及臺灣同胞稱大年初一為「新正」,
  • 潮汕食桌習俗
    文 、圖 / 周建苗住在潮汕,一個人隨著年紀的遞增,輩分也隨之遞增,便接觸了一些長輩待遇的習俗禮俗,例如「食桌」等。在正式的潮汕公眾場合,作為長輩,「食桌」這一潮汕習俗禮儀,不能不懂,否則便會出醜、失禮儀,那是十分尷尬的。
  • 潮汕地區「拜老爺」:什麼是「老爺」?祭拜風俗是如何形成的?
    在潮汕地區,「老爺」並不是「外公」(姥爺),也不是對官紳的稱呼,而是對神明的尊稱,特指伯爺公、土地公、灶神、媽祖等下界諸神。雖然中國其他地區現在已很少稱神靈為「老爺」了,但「老爺」一詞其實並非源自潮汕地區,宋代就已有文獻記載「老爺」的,比如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有「自號老爺,亦稱 天大聖。言有神通,與天通,能救人疾患。」金朝《金大安磚刻》也有「大安二年四月三十日未時,老爺感化趙門白氏,舍地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