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食桌習俗

2020-12-23 人在潮汕文字坊

文 、圖 / 周建苗

住在潮汕,一個人隨著年紀的遞增,輩分也隨之遞增,便接觸了一些長輩待遇的習俗禮俗,例如「食桌」等。在正式的潮汕公眾場合,作為長輩,「食桌」這一潮汕習俗禮儀,不能不懂,否則便會出醜、失禮儀,那是十分尷尬的。因為,這可能影響宗族、親戚的關係和諧,也很失面子。畢竟「食桌」這事,對輩分十分講究,屬於公眾的場合有如社交,一絲一毫的疏忽,也是要不得的。

食桌,食為「吃」,桌為桌子,食「桌子」?按字眼的解釋,似乎解釋不通。其實,食為「吃」,桌為「餐桌」,寓意為「用餐」,即以用餐的桌子寓意用餐。不僅在潮汕地區的「食桌」,還有在河南地方的土話「吃桌」,本意都為赴大宴,是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因為在我國,用餐都在桌子上用餐的,桌子為餐桌,桌上擺滿了美味佳餚,人們便習慣用「食桌」、「吃桌」等,用於形容赴大宴,形象生動。

我國是禮儀之邦,餐桌也十分講究禮俗。據文獻記載,至少在周代,飲食禮儀就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民以食為天,可見飲食在中國民眾的日常生活的重要地位。餐桌禮儀則是用餐時非常重要的一項,需尊重文化、禮儀及習俗,用餐時注意不要觸犯多樣的禁忌。所以,潮汕人的「食桌」,也十分的講究。

潮汕的宴席,即是「食桌」,也是禮儀飲食。「食桌」分新婚桌、生日桌、入內桌(進宅宴席)、丁桌(生男孩慶祝的宴席)、仔婿桌(新女婿正式到女方家的宴席)等。「食桌」繼承了古代的「飲和食德」,其主客、長幼、尊卑、親疏等排序,在餐桌的座次上等級分明,位置嚴謹。一般地,能坐在正式桌上位置的,都是長輩。潮汕人正式的食桌都採用我國傳統的紅漆的八仙桌,即大四方桌,四邊各擺一長板凳,各坐二人,八人一桌。按規矩男眷和女眷分開,年長的和年輕的分開,各桌又按輩分、年齡大小來安排座位。

潮汕「食桌」席中德高望重者或輩分高者坐上首位、大位。大位的區分很嚴格,座次分上、下、左、右,「食桌」時通常以面對著大門、靠著內牆的這一邊為大位,其中又以這一邊的左側為最大位,名為「東一位」,必定留給本桌的最長輩;其次是「正位」的左一,左二,再次是右一,右二,本桌輩分最小者坐在最長輩的對面。主人方則謙坐最小位或第六位置(陪位)。

如果僅擺一桌,則以面向正門的一方即上方東一位為主座。如果同時並排二桌,大位略有變更,即左桌的東一位為大位,右桌的西一位為第二位。如排品字形三桌,則合併而位置不變,三桌以最上桌的東一位為最尊。每桌坐於最次位者為「官房位」,負責篩酒、上菜。正式開宴前,由主人(或主人邀請理事者)示意入席,而後按念碰上名字大位坐定之後,其他人再按順序指定位置入席。所以,「食桌」者不能隨便亂坐座位,都站著叫到名字時,才坐於桌上。開席時,坐大位者先動箸,餘才可動箸,吃畢坐大位者起身宣布禮成,餘者方可散席。

潮汕「食桌」的菜式,一般有十二菜、十六菜以至十八、廿四菜,最多的有三十六菜,包括湯菜和盤上菜,也包括鹹和甜的。菜餚有高低檔的等級,等級由主菜或頭菜決定,常見的有「燕窩桌」、「魚翅桌」、「鮑魚桌」、「海參桌」、「龍蝦桌」、「常菜桌」等,菜式視主人的經濟能力,一般都會準備得很豐盛。

潮汕近海,海產品豐富,所以上桌的菜以海鮮為主,有紅燉魚翅、燜蘆筍鮑、鴛鴦膏蟹、蒸鳳尾蝦、潮汕魚丸等,講究清爽、清甜、清新,鮮而不濃、清而不淡、鬱而不膩,菜餚的數目以偶數居多,意為「好事成雙」。一般頭道菜為甜食,尾道菜為「炒青菜」,上了青菜意味著菜已上完。現在流行「甜頭甜尾」,即第一道菜和最後一道菜都是甜食,且工夫茶也可以在第六道菜起穿插其間端上給客人喝。

每桌坐於最次位者為稱為「酒房位」(酒房,潮語,即酒壺),負責篩酒、上菜,負責一要幫廚師接菜上桌,不時為人添酒。添酒時僅站起來,不準離開座位,一手拿住酒壺把,另一手扶著壺身,表示敬意。先從「大位」開始,緩緩斟酒,其次第二位;然後換手,再斟第三位,繼之第四位,依此類推,最後才輪到自己,次序絕對不能混亂。而且,在斟酒過程中,酒壺把永遠向著自己,否則會被視為失禮。

至於同「食桌」者,言談舉止都必須文質彬彬,如果用箸尖指向別人,或高呼大叫,或搶食,或蹲坐,或吞咽動作不雅觀,或盤問廚師出菜情況,都謂之失禮。如果並非被主請的客人,酒桌上最好不要滔滔不絕,避免譁眾取寵或喧賓奪主之嫌,但也不可以不說話,不然人家會以為你是身體不舒服或心裡不高興。如果是身為主陪客人,則注意要處處幫主人圓場。年輕若是處身這種磨練的場合,為了不讓人誤解為這些菜不合你意,最好是每道菜都嘗試一些,但舉筷不宜太快太頻繁。酒也不能恃量多喝,更不可找人鬥酒。

潮汕「食桌」,有一套近乎繁文褥節的禮儀。但人們仍樂於通過這一傳統習俗,敦睦鄉誼,聯絡感情,溝通關係,營造氛圍,並且已形成了一種傳統的飲食文化。在潮汕城鎮或農村正規的宴席,食桌時的座次的禮儀還是相當講究,只不過現在已沒有從前那麼等級森嚴了。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許可,嚴禁擅自轉載、複製、摘編,只認可一種轉載模式:分享方式。法律顧問王文林律師。歡迎關注「人在潮汕文字坊」百家號。

相關焦點

  • 潮汕習俗:不同地區婚俗價值觀不同,在潮汕地區如何體現?
    婚姻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挺常見的,但是各地舉行的相親結婚各具特色,在古代時期,結婚有可能關係到社會安定和家庭延續,所以婚姻的習俗特別多,哭嫁也是其中的一個習俗。而在潮汕地區,婚姻習俗賦予了更多的期望和寄託。在潮汕的傳統婚姻中,「家和萬事興」是被提及最多的,寓意著家庭和諧、幸福美滿。
  • 冬至可以吃哪些東西 潮汕冬至習俗吃什麼(2)
    潮汕冬至習俗吃什麼1、潮汕冬至習俗:祭拜祖先潮汕民間,在這一天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後家人圍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畢,午餐家人團聚。謝神的祭品,除三牲粿品之外,必須還要有冬節丸,人人必須食用以示一家圓圓滿滿,大小平安。
  • 冬至可以吃哪些東西 潮汕冬至習俗都有哪些 潮汕冬至要吃什麼
    潮汕冬至習俗吃什麼1、潮汕冬至習俗:祭拜祖先潮汕民間,在這一天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後家人圍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畢,午餐家人團聚。謝神的祭品,除三牲粿品之外,必須還要有冬節丸,人人必須食用以示一家圓圓滿滿,大小平安。
  • 冬至可以吃哪些東西 潮汕冬至習俗吃什麼
    潮汕冬至習俗吃什麼1、潮汕冬至習俗:祭拜祖先潮汕民間,在這一天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後家人圍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畢,午餐家人團聚。謝神的祭品,除三牲粿品之外,必須還要有冬節丸,人人必須食用以示一家圓圓滿滿,大小平安。
  • 潮汕開學習俗—開書
    來,粒紅卵挈去食。」阿奴:「好!阿媽。」阿媽:「奴啊,今日開學啦!來,盤底塊番蔥烙卵夾去食!食了聰明,讀書上頂強,考試次次一百分!」阿奴:「好!阿媽。」——《致開學的小夥伴》在潮汕地區,流行著一些有趣的入學習俗。小孩入學讀書叫「開書[kui1 ze1/zu1]」。
  • 潮汕風雲薈:潮汕新生兒誕生習俗,「做十二朝」是怎樣的一個習俗
    在舊時潮汕,醫療技術相對比較落後,新生兒在在出生後4~6天,臍帶口仍然沒有癒合,很容易感染病菌而導致死亡。如果新生兒能夠順利度過12天,那麼也代表著新生兒度過了危險期,潮人稱之為「過臘」而在這時也會有個習俗,潮人稱之為「做十二朝」,會舉辦一系列的慶賀活動。
  • 潮汕習俗「迎老爺」來歷
    在廣東的潮汕地區,每年正月都流行著遊神,當地方言稱「迎老爺」,這是一種現在都無法考證什麼年代流傳下來的傳統,但是已經成為潮汕地區的一種文化,遊神的目的主要是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在潮汕每個村都有自己的老爺,比如土地爺(俗稱「伯爺」),還有三山國王,玄天上帝,元帥爺,將軍爺,媽姐娘
  • 潮汕吉祥物「雞」,在潮汕習俗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在潮汕習俗豐富多彩,也具有地方特色,潮汕人也非常注重,很多都是源於對美好生活的期許,也對當下幸福生活的感恩,而在形形色色的潮汕習俗中,總出現「雞」的身影,其中「雞」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還燈雞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一,在汕頭金平西隴村大宮前的空地上舉行著「還燈雞」習俗活動,那些舊年生男孩的潮汕人都會聚集在這裡擺燈雞,祈求能保佑新生兒能夠平安健康快樂的成長,場面非常熱鬧。
  • 食在粿香,味在潮汕
    可見,潮汕粿的品種繁多,五花八門。「粿」,《康熙字典》釋為:米食也。但是,潮汕粿的概念可遠不止「米食」了。粿的原料除了米,還有面、薯粉等,其次,粿的類別很多,僅就其形式分,分為有皮無皮兩大類。在潮汕,凡是用米粉、麵粉、薯粉等加工製成的食品都稱為「粿」,是潮汕地區獨特的粿食,品種繁多美味爽口花樣百出,很是令人嘆為觀止。而當你走進潮汕人家中,就會發現潮汕的粿,已深深的融入潮汕人四季時節,潮汕人的生活習俗以及靈魂裡的,那是一種難以抹去的傳統鄉味,也是一種大眾的傳統地方美食。
  • 潮汕俗話說「清明食葉」,你知道潮汕清明粿都用的什麼葉嗎?
    明天就是清明了,雖然由於疫情不能上山掃墓,但是潮汕人重孝道,清明節是要祭祀祖先的,不能上山就在家祭祀,這是潮汕人的傳統,所以各家各戶這兩天都在忙著準備粿品。潮汕人講究「時節做時粿」,清明粿用什麼做?
  • 潮汕地區過年的習俗有什麼?
    中國春節歷史悠久,在五千年傳承發展中每個地方早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在歷史的發展中相傳至今,子孫世代相傳,像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燒炮竹、燒煙花、摜春盛、年例、祈福、逛廟會、上燈酒、賞花燈等這些習俗。
  • 樂哥說潮汕:潮汕揭陽婚姻禮俗中,看潮人崇尚的家庭觀念
    在潮汕地區,不同地方都有具有本地地方特色的婚俗,但大同小異,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是潮汕揭陽婚俗中「出嫁前夜睡草鋪」、「伴嫁的提油舅」、「投糖落水」,它們的寓意是什麼?潮汕婚姻禮俗中的價值觀是怎樣的?出嫁前夜睡草鋪在潮汕地區揭陽一帶,有些地方在臨出嫁的當天晚上,新娘有「夜睡草鋪」的習俗,聽老一輩的潮人說,這個習俗是源於在以前,有一位非常狠毒的後母娘,為了羞辱前人留下的女兒,所以在出嫁的時候,將本來很喜慶的婚事辦成了如同送死囚犯人一樣。但誰也沒有想到,女兒在出嫁之後居然發財了,而且子孫滿堂。
  • 潮汕這些民間習俗有點「玄」,千萬不要在深夜看!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那些特色"民間習俗」窮鬼日和送鬼揭西縣客家舊俗以農曆正月初三為「窮鬼日」,這一天不走親戚。凡村民家中有不如意事,認為鬼在作祟,便備祭品去拜,又恐陰間眾鬼去爭食,家鬼在陰間爭不到食物,或被異鬼欺侮,這便產生了「送鬼」之風俗。送鬼時間,在晚十時左右,地點三叉路口。送祭品如糖果、豆乾、面線、雞蛋都可以。祭品放下,燒三炷香後致祝祈告,燒銀紙祭品,棄地不收回。
  • 潮汕過年,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潮汕地區的過年習俗,在外地人看來總是難免有些繁雜和瑣碎。在過年前,家家戶戶都會進行大掃除,俗稱「彩囤」,一般在農曆十二月二十幾號開始,把家裡裡裡外外都清洗一遍,包括天花板和窗戶。在除夕前幾天,就開始製作粿品,用來「謝神」,「水殼龜」、「紅粿」都是用過年前就準備好的糯米粉做成。
  • 潮汕分析社:潮汕「祭拜」活動盛行,不同祭品代表不同的習俗
    大家好,這裡是潮俗分析社,我是小社,歡迎收看本期內容,今天要分享的是在潮汕眾多的祭拜活動中,不同的活動,在祭品上也有講究,不同的習俗活動,祭品有所不同。眾所周知,在潮汕地區祭拜活動非常盛行,在歲時節日,或者是在生活習俗中,都是能見到的,不管什麼節日和活動,都少不了祭拜活動,而看這些祭品就能大致祭拜的是何方神聖,或者是哪些活動?在潮汕地區,不免祭品中有整隻動物的,最常見的就是牛、豬和羊。如果以牛做為祭品,基本只會出現在葬禮之上,而如果是豬樣,多數情況下是在人的生命禮俗上,例如,成人禮、大壽,或者成婚。
  • 潮汕民俗:潮汕過年習俗諸多講究,它們對潮汕人有何特殊意義?
    想到過年,相信大家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群熊孩子,在大路邊放鞭炮,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更有的是一家人團聚一桌,其樂融融的景象,在潮汕地區,他們將團聚二字更是表現的淋漓盡致,而他們新年時舉行的民俗活動更是讓人別有一番風趣,他們祈禱神明,滿滿都是對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
  • 冬至可以吃哪些東西 潮汕冬至習俗吃什麼(3)
    3、潮汕冬至習俗:上墳掃墓上墳掃墓則是冬至的另一項活動。按潮汕的習俗,每年上墳掃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謂之「過春紙」和「過冬紙」。一般情況,人死後前三年都應行「過春紙」俗例,三年後才可以行「過冬紙」。
  • 趣談 廣東冬至習俗
    說到廣東冬至習俗,很多人都摸不到頭緒,其實廣東冬至習俗多樣,每個地區都有獨特的習俗,如陽江吃鹹湯圓,佛山蒸「松糕」、中山吃「水欖」等,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廣東冬至習俗】東莞東莞道滘人認為,冬至是一個大節,是年節之尾,人們講究好頭好尾,故一定要過好這個尾冬(美冬)。
  • 食在揭西 芋糖玻璃肉:肥潤醇香入心甜
    而白豬肉加白糖漿,卻有著一種完美的結合,嘗起來肥而不膩,醇香誘人,那就是著名潮汕菜餚——芋糖玻璃肉。芋糖玻璃肉歷史悠久,風味獨特,是潮汕傳統喜宴最為豐盛的「二十四道菜」其中的必備佳餚。  芋糖玻璃肉作為潮汕傳統佳餚,獨特的風味吸引了許多人的味蕾。  說起潮汕傳統佳餚芋糖玻璃肉,居住在市區的許多年輕人都未聽過更未曾嘗過。這道傳統佳餚,因其製作複雜講究逐漸退出現代餐宴的舞臺。
  • 潮汕文化習俗,精美展現,就在這些好看又好吃的粿子!
    二、三教諸神崇拜對三教神祗的崇拜,也是潮汕信仰民俗的重要內容,佛教方面,主要崇拜佛祖(即如來佛)和觀音菩薩。在潮汕大小各個廟宇裡面,都供有佛祖法像。三、靈魂崇拜在潮汕,靈魂崇拜的習俗頗流行。(其中的迷信成分太多,這裡就簡單忽略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