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人!潮汕這些民間習俗有點「玄」,千萬不要在深夜看!

2020-12-18 潮脈相承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那些特色"民間習俗」

窮鬼日和送鬼

揭西縣客家舊俗以農曆正月初三為「窮鬼日」,這一天不走親戚。凡村民家中有不如意事,認為鬼在作祟,便備祭品去拜,又恐陰間眾鬼去爭食,家鬼在陰間爭不到食物,或被異鬼欺侮,這便產生了「送鬼」之風俗。

送鬼時間,在晚十時左右,地點三叉路口。送祭品如糖果、豆乾、面線、雞蛋都可以。祭品放下,燒三炷香後致祝祈告,燒銀紙祭品,棄地不收回。

最常用的吉祥植物——「紅花」

石榴花,潮俗稱為「紅花」,這不僅指花是紅色的,整株石榴樹或它的嫩枝帶葉,都為「紅花」。「紅花」是潮人最廣泛、最普遍的吉祥植物。

潮人從古至今,無論什麼婚育喜事都少不了用「紅花」;遊神賽會、進廟拜神的供晶上面,也少不了要插上小枝紅花;參加喪葬白事之後回來,也要用「紅花」或加上「抹草」(又稱仙草、瑞草)放在臉盆水裡洗臉,然後連同洗臉水一起潑倒在外面路上;

擇日行事的風俗

潮汕老百姓辦理各種較大事情,常要選擇吉日行事,比如婚娶、做客、建築、入宅、安床、修屋……都要選擇一個吉利的日子,還要注意這日子與當事人的生辰不會相衝相剋。有的重大事情不僅要選擇吉日,還要選擇時辰。

婦女對孩兒跌倒的訣術

幼兒走路跌倒,較重時母親將他(她)抱起後,要以飯籬或以手掌,從跌下的地面作舀水之勢,舀一下輕拍一次孩兒的胸部,口念安慰語:「孩兒跌大,孩兒跌大!」作了三、五次後就算是平安沒事了。

婦女們認為孩兒年幼,跌下去受驚嚇,會喪魂失魄要把被嚇散的魂魄收回來。

兒童腳痺的訣術

孩子有時的血循環不好,腳部痺了,成人們就順手抽來一段寸許長的稻草,貼在他(她)的鼻梁上。並輕輕的哼念起來:「腳痺痺,挽草來貼鼻;鼻安安,牽牛來上山;山高下,鱉母罵鱉父,鱉父熬山楂,鱉母熬豆豉,一碗給阿三,一碗分阿四,食了腳歪痺。」

哼念了這一首歌謠,腳就不會再痺了。這既是哼唱趣味歌謠,也是起了分散精神、肌肉放鬆和經絡通暢的作用。

鄰居相下禮

潮人歷來注重睦鄰,有「金厝毗,銀親情」之語。每有婚喪喜慶大事,左鄰右舍輒互相禮賀酬答。娶媳婦的送賀禮,有人去世了的送紙儀,這是通常的人情禮。

還有一種習俗,當家裡有親戚來到或外出親人回歸,帶來一些食物,家裡人在欣喜之餘,必持著部分食物,一份份用盤子盛著到左鄰右捨去告喜分贈。俗稱為相下禮,或簡言為「相下」。相下的東西以糖果、水果最常見。

關於潮汕民間習俗,

還有很多。雖然其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是,都是潮汕人生活的一部分,同樣值得我們好好回味!

你還知道些什麼民間習俗?文末留言 讓大家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潮汕地區過年的習俗有什麼?
    中國春節歷史悠久,在五千年傳承發展中每個地方早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在歷史的發展中相傳至今,子孫世代相傳,像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燒炮竹、燒煙花、摜春盛、年例、祈福、逛廟會、上燈酒、賞花燈等這些習俗。
  • 冬至可以吃哪些東西 潮汕冬至習俗都有哪些 潮汕冬至要吃什麼
    潮汕冬至習俗吃什麼1、潮汕冬至習俗:祭拜祖先潮汕民間,在這一天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後家人圍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畢,午餐家人團聚。謝神的祭品,除三牲粿品之外,必須還要有冬節丸,人人必須食用以示一家圓圓滿滿,大小平安。
  • 冬至可以吃哪些東西 潮汕冬至習俗吃什麼
    潮汕冬至習俗吃什麼1、潮汕冬至習俗:祭拜祖先潮汕民間,在這一天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後家人圍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畢,午餐家人團聚。謝神的祭品,除三牲粿品之外,必須還要有冬節丸,人人必須食用以示一家圓圓滿滿,大小平安。
  • 潮汕民間「粗言穢語」
    本文在收集、整理潮汕民間罵文化的基礎上,試就潮汕民間罵文化的表現、特徵、負面影響、功用等方面作粗淺的探析。一、潮汕民間罵文化的範圍與內容       (一)人以及與人有關的        罵人罵人,人無疑是罵的主體,不論是罵者還是被罵者,因而,凡是與人有關的東西都可能被納入罵的範疇。就潮汕民間罵文化而言,其範圍與內容主要體現在性別、姓氏、長相、職業等方面。
  • 潮汕民俗:潮汕過年習俗諸多講究,它們對潮汕人有何特殊意義?
    想到過年,相信大家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群熊孩子,在大路邊放鞭炮,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更有的是一家人團聚一桌,其樂融融的景象,在潮汕地區,他們將團聚二字更是表現的淋漓盡致,而他們新年時舉行的民俗活動更是讓人別有一番風趣,他們祈禱神明,滿滿都是對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
  • 潮汕分析社:潮汕「祭拜」活動盛行,不同祭品代表不同的習俗
    大家好,這裡是潮俗分析社,我是小社,歡迎收看本期內容,今天要分享的是在潮汕眾多的祭拜活動中,不同的活動,在祭品上也有講究,不同的習俗活動,祭品有所不同。眾所周知,在潮汕地區祭拜活動非常盛行,在歲時節日,或者是在生活習俗中,都是能見到的,不管什麼節日和活動,都少不了祭拜活動,而看這些祭品就能大致祭拜的是何方神聖,或者是哪些活動?在潮汕地區,不免祭品中有整隻動物的,最常見的就是牛、豬和羊。如果以牛做為祭品,基本只會出現在葬禮之上,而如果是豬樣,多數情況下是在人的生命禮俗上,例如,成人禮、大壽,或者成婚。
  • 潮汕食桌習俗
    文 、圖 / 周建苗住在潮汕,一個人隨著年紀的遞增,輩分也隨之遞增,便接觸了一些長輩待遇的習俗禮俗,例如「食桌」等。在正式的潮汕公眾場合,作為長輩,「食桌」這一潮汕習俗禮儀,不能不懂,否則便會出醜、失禮儀,那是十分尷尬的。
  • 潮汕過年,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潮汕地區的過年習俗,在外地人看來總是難免有些繁雜和瑣碎。在過年前,家家戶戶都會進行大掃除,俗稱「彩囤」,一般在農曆十二月二十幾號開始,把家裡裡裡外外都清洗一遍,包括天花板和窗戶。在除夕前幾天,就開始製作粿品,用來「謝神」,「水殼龜」、「紅粿」都是用過年前就準備好的糯米粉做成。
  • 冬至可以吃哪些東西 潮汕冬至習俗吃什麼(2)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 潮汕風雲薈:潮汕新生兒誕生習俗,「做十二朝」是怎樣的一個習俗
    在舊時潮汕,醫療技術相對比較落後,新生兒在在出生後4~6天,臍帶口仍然沒有癒合,很容易感染病菌而導致死亡。如果新生兒能夠順利度過12天,那麼也代表著新生兒度過了危險期,潮人稱之為「過臘」而在這時也會有個習俗,潮人稱之為「做十二朝」,會舉辦一系列的慶賀活動。
  • 潮汕習俗「迎老爺」來歷
    都是潮汕人民心中信仰的保護神,每月的初一,十五,每家每戶都會去廟裡上香。今天作者就給大家講一下潮汕正月迎老爺的來歷,因為作者本人就是潮汕人,從小在潮汕的農村長大。在潮汕地區,正月的「正」字,方言的意思是「精」,聽老人們說,為什麼每年迎老爺都是在正月,那是因為很久很久以前,每年年初的的時候,都會有大批妖精出來捉人,而在那時候人們就只有跑到外地去避難,等到正月過後才敢回到自己的村裡,後來村裡年紀大的老人就提議請神進來驅趕這些妖精,不用每年都要到外地去躲避。
  • 潮汕吉祥物「雞」,在潮汕習俗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在潮汕習俗豐富多彩,也具有地方特色,潮汕人也非常注重,很多都是源於對美好生活的期許,也對當下幸福生活的感恩,而在形形色色的潮汕習俗中,總出現「雞」的身影,其中「雞」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還燈雞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一,在汕頭金平西隴村大宮前的空地上舉行著「還燈雞」習俗活動,那些舊年生男孩的潮汕人都會聚集在這裡擺燈雞,祈求能保佑新生兒能夠平安健康快樂的成長,場面非常熱鬧。
  • 潮汕文化習俗,精美展現,就在這些好看又好吃的粿子!
    二、三教諸神崇拜對三教神祗的崇拜,也是潮汕信仰民俗的重要內容,佛教方面,主要崇拜佛祖(即如來佛)和觀音菩薩。在潮汕大小各個廟宇裡面,都供有佛祖法像。三、靈魂崇拜在潮汕,靈魂崇拜的習俗頗流行。(其中的迷信成分太多,這裡就簡單忽略掉。)
  • 潮汕習俗:不同地區婚俗價值觀不同,在潮汕地區如何體現?
    婚姻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挺常見的,但是各地舉行的相親結婚各具特色,在古代時期,結婚有可能關係到社會安定和家庭延續,所以婚姻的習俗特別多,哭嫁也是其中的一個習俗。而在潮汕地區,婚姻習俗賦予了更多的期望和寄託。在潮汕的傳統婚姻中,「家和萬事興」是被提及最多的,寓意著家庭和諧、幸福美滿。
  • 四大鬼節的這些習俗,你們都知道嗎?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們也在農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
  • 冬至可以吃哪些東西 潮汕冬至習俗吃什麼(3)
    3、潮汕冬至習俗:上墳掃墓上墳掃墓則是冬至的另一項活動。按潮汕的習俗,每年上墳掃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謂之「過春紙」和「過冬紙」。一般情況,人死後前三年都應行「過春紙」俗例,三年後才可以行「過冬紙」。
  • 習俗 | 七月十五到!鬼門開!香港玄學大師提醒你這些事可千萬不能做…
    民間認為這兩種昆蟲是鬼魂的化身胡亂捕捉它們,小心引鬼上門>夜遊的時候千萬不要叫出名字儘量都以代號相稱以免被好兄弟記住你的名字忌床頭掛風鈴風鈴容易招來好兄弟而睡覺的時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時刻忌熬夜人氣最虛的時候是在深夜鬼氣最旺的時候也是在深夜相較之下,誰會贏忌靠牆好兄弟平時喜歡依附在冰涼的牆上休息
  • 中秋習俗大全,終於找到了!看完之後趕緊告訴朋友~
    民間尚有「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        「月是中秋明」,賞月古稱玩月,跟其他景物一起觀賞更有韻味。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始於魏晉時期,盛於唐宋。明清以後,每逢中秋,人們便擺出果品,賞月暢談。
  • 潮汕民間粿類逐個數,從這裡讀懂潮汕文化!
    潮汕民間千家萬戶的家庭婦女都會做粿,製作的每道工序都是精細又細,就連木雕模子都刻製得如此精細。「無工做幼粿」、「鬢歪歪做無雅粿」這些俗語都表現了「粿」的精細考究,小編整理了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粿品。 01 紅桃粿 紅桃粿作為粿品中最具代表性的「紅桃粿」也叫「飯粿」,大多下香菇,蝦米,花生,有鹹有甜,有專門的形狀模具,可蒸,或蒸後再煎。
  • 國慶千萬別來潮汕,真的不是在開玩笑!
    潮汕的牛雜有:牛肉丸、牛筋丸、牛百葉、牛心、牛腸、牛筋。只要是牛身上可以吃的都有。加上一小碟沙茶醬和辣椒醬,這確實是民間最喜愛的粿條湯。蒸10~15分鐘,蒸完後因為外壁受熱較多的緣故,小米果中間會自然凹陷,形成狀如潮汕人愛吃的缽仔糕的形狀。鹹水果的鹹凸處撒上蘿蔔丁即可!糖油也是特色所在,用白砂糖(別的糖也可以)加少量水,熬成糖漿,因為有點像油所以我們叫糖油。這些準備好就可以上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