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那些特色"民間習俗」
窮鬼日和送鬼
揭西縣客家舊俗以農曆正月初三為「窮鬼日」,這一天不走親戚。凡村民家中有不如意事,認為鬼在作祟,便備祭品去拜,又恐陰間眾鬼去爭食,家鬼在陰間爭不到食物,或被異鬼欺侮,這便產生了「送鬼」之風俗。
送鬼時間,在晚十時左右,地點三叉路口。送祭品如糖果、豆乾、面線、雞蛋都可以。祭品放下,燒三炷香後致祝祈告,燒銀紙祭品,棄地不收回。
最常用的吉祥植物——「紅花」
石榴花,潮俗稱為「紅花」,這不僅指花是紅色的,整株石榴樹或它的嫩枝帶葉,都為「紅花」。「紅花」是潮人最廣泛、最普遍的吉祥植物。
潮人從古至今,無論什麼婚育喜事都少不了用「紅花」;遊神賽會、進廟拜神的供晶上面,也少不了要插上小枝紅花;參加喪葬白事之後回來,也要用「紅花」或加上「抹草」(又稱仙草、瑞草)放在臉盆水裡洗臉,然後連同洗臉水一起潑倒在外面路上;
擇日行事的風俗
潮汕老百姓辦理各種較大事情,常要選擇吉日行事,比如婚娶、做客、建築、入宅、安床、修屋……都要選擇一個吉利的日子,還要注意這日子與當事人的生辰不會相衝相剋。有的重大事情不僅要選擇吉日,還要選擇時辰。
婦女對孩兒跌倒的訣術
幼兒走路跌倒,較重時母親將他(她)抱起後,要以飯籬或以手掌,從跌下的地面作舀水之勢,舀一下輕拍一次孩兒的胸部,口念安慰語:「孩兒跌大,孩兒跌大!」作了三、五次後就算是平安沒事了。
婦女們認為孩兒年幼,跌下去受驚嚇,會喪魂失魄要把被嚇散的魂魄收回來。
兒童腳痺的訣術
孩子有時的血循環不好,腳部痺了,成人們就順手抽來一段寸許長的稻草,貼在他(她)的鼻梁上。並輕輕的哼念起來:「腳痺痺,挽草來貼鼻;鼻安安,牽牛來上山;山高下,鱉母罵鱉父,鱉父熬山楂,鱉母熬豆豉,一碗給阿三,一碗分阿四,食了腳歪痺。」
哼念了這一首歌謠,腳就不會再痺了。這既是哼唱趣味歌謠,也是起了分散精神、肌肉放鬆和經絡通暢的作用。
鄰居相下禮
潮人歷來注重睦鄰,有「金厝毗,銀親情」之語。每有婚喪喜慶大事,左鄰右舍輒互相禮賀酬答。娶媳婦的送賀禮,有人去世了的送紙儀,這是通常的人情禮。
還有一種習俗,當家裡有親戚來到或外出親人回歸,帶來一些食物,家裡人在欣喜之餘,必持著部分食物,一份份用盤子盛著到左鄰右捨去告喜分贈。俗稱為相下禮,或簡言為「相下」。相下的東西以糖果、水果最常見。
關於潮汕民間習俗,
還有很多。雖然其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是,都是潮汕人生活的一部分,同樣值得我們好好回味!
你還知道些什麼民間習俗?文末留言 讓大家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