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晚21:30,重慶電視臺新聞頻道《這裡是重慶》欄目60分鐘直播渝北,渝北區文化旅遊委黨委書記、主任吳雲斌在節目演播廳參與直播互動。
舊場鎮裡藏著的
是龍興悠遠的記憶
在周末、節假日的熱鬧日子裡,當你隨意走到龍興,很可能會被一條精緻的仿古街吸引注意。事實上,它只不過是當地為古鎮旅遊配套修建的一條商業街。真正的古鎮入口,藏在商業街口的對面,低調平和,一如當地人每天的尋常生活。
龍興古鎮原名「隆興場」,始於元末明初。通過這條古樸的風雨廊,往裡便是舊場鎮,那裡藏著龍興悠遠的記憶。
華夏宗祠是西南地區唯一一個以姓氏文化為主題的大祠堂。祠堂內陳列了107尊常見姓氏的始祖雕像和家譜族譜,詳細地展示著174個姓氏的源流及典故。
被改造成祠堂的老建築,三廳兩庭,原本是龍興數一數二的大戶人家賀氏的大宅,面積足有1500平方米。從前,這裡面是賀氏宗族的祠堂,祠堂外,還有專門的戲臺。那個時候,有錢人家請來了戲班,場鎮上的人都要來湊熱鬧。最開心的,自然是小孩子。
龍興人愛看戲,過去,這一條街上的樂樓就有兩三處。還有一處在曾經的禹王宮。
乾隆二十四年,人們決定在這裡修建一座「禹王宮」,以求大禹治水,保佑龍興免於水災。神奇的是,禹王宮興建以後,龍興的水災真的少了。
作為當地人佛教活動的場所,禹王宮後來被改名為龍興寺。如今,龍興寺依然是當地居民和信徒們託福祈願的地方,就像現在仍舊定期在龍興鎮上演的川劇,寄託著龍興人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那些兒時的記憶
在這個古鎮裡都找得到
龍筋豆乾、陳氏陰米、李氏糖畫、譚氏麵塑……龍興古鎮裡藏著的各色特產,都是世代居住在這裡的人們,對於生活的熱愛和巧思,古鎮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有7個之多。
如今,義勝園的招牌下,年輕的媽媽抱著襁褓裡的寶寶站在門口招攬客人;對面雜貨鋪裡沒有你常見的收款碼,老奶奶會告訴你只收現金;三叉路口的餐館格外大氣,因為這裡曾是鎮上的百貨公司,如今它滿足著居民們的味蕾,裝滿了龍興鎮裡的家常。
時光烙印在老鎮的每一個角落,風雨廊下的木頭被它侵蝕,正在等待修復,只有倔強的青石板路將時光輕柔地保留。
聽說這個「冷泉」
常年20攝氏度
渝北的統景溫泉擁有天然泉眼25處,日湧量達到1.8萬立方米,是全國最大最集中的溫泉群。其中,有湧沙泉、懸掛泉、珍珠泉、地質增生泉等多種類型。從90年代開發以來,統景溫泉便很是受到重慶市民的歡迎。
在統景溫泉,這裡共有48個泉池供你選擇,除了俏皮形象的「桶井泉」,還有衝浪、魚療、養生藥浴等特色泉池,泡溫泉,早已沒了當年的侷促,你可以任意舒展,甚至激情澎湃。
如果你嫌夏天溫泉太熱,桶井還有重慶獨一無二的「冷泉」,同樣來自溫塘峽,是河水邊一口純淨的天然泉水,即使是大雨過後,溫塘河內泥沙還未沉澱,這口冷泉依然清澈見底。
來「御臨河大峽谷」遊山玩水
看看「桶井峽猿」
統景之所以叫統景,據說是自信於它統攬山、水、林、泉、峽、洞、瀑,還有天池、小島、古寨、鷹群等諸多奇險、俏麗的景致。「統景小三峽」便是現在的御臨河大峽谷,兩岸垂直的峭壁青崖間,是御臨河的支流——九曲十八彎的溫塘河,山重水複之中,形成了三段風光各自旖旎的峽谷。
緊接著,在河流的某一個彎道,船頭一轉,你就會看到「桶井」二字的由來。
「統景」的名字便是由這「桶井」演化而來。不過,「車到山前必有路」,順著溫塘河的流水,拐過前面被遮擋的去路,還有第三個峽谷——「老鷹峽」。據說從前,這裡一到傍晚,會有上百隻老鷹在峽谷上盤旋。如今雖然沒有了鷹擊長空的壯觀景象,但這裡還藏著古巴渝十二景中的「桶井峽猿」。
乘坐「現代化竹筏」繼續在溫塘河漂流,遇到前方有來船,開船的師傅都會熄掉馬達,降低速度,為的是減小波浪,讓錯船更加平穩,船上的人也因此目光接觸,相視而笑,甚至打個招呼,他們大多是觀賞完前方的溶洞以後折返的遊客。據說,御臨河大峽谷內溶洞成群,目前可供觀賞的,是這個「下感應洞」。
御臨河大峽谷的溶洞,形成於3000萬年前的地殼運動,在溶洞中穿行,偶爾會有水滴落在頭頂或肩頭,這些滴落的水滴,是溶洞裡的鐘乳石正在生長的證明。
打量這些或大或小,形態各異的鐘乳石,除了想像它們的形成,感嘆歲月的流逝,打開想像力的開關,讓奇思妙想與眼前的自然奇觀互動,或許是溶洞更為有趣的打開方式。
歡迎你來渝北,逛古鎮、遊峽谷、泡溫泉、賞美景。領略山水顏值、品味人文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