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0 08:4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孫良 陶東燁
人物名片:張紀東,新昌南明街道鼓山社區黨委書記、社會工作師,探索出了「1+3+N」社區工作模式。在他的管理下鼓山社區成為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他也榮獲「浙江省千名好支書」、浙江省首批社區工作領軍人才等榮譽,併入選」浙江省社區工作專家庫」。
用心實幹,「小巷總理」贏得居民信任
鼓山社區有2000多戶居民,是一個居民相對集中的開放型老小區,各種民生問題一直比較突出。但張紀東卻有自己的應對方法,那就是「勤下戶、勤走訪」。張紀東發現,因為社區基礎設施較為陳舊,配套不完善,再加上社區與居民的溝通不夠,有些民生問題難以及時解決。於是,張紀東建了一個「我愛我家」QQ群,引導大家到網上反映問題。群建立後,社區裡有什麼大事小事馬上就有人反饋上來,開通僅三個多月,群內反映並解決的民生問題就有近300件,張紀東很快就得到了社區居民的認可。
「社區工作繁瑣細碎,關鍵是要落實『服務』二字。」張紀東說,這些年來,他養成了早起的習慣,每天都要提前半個多小時上班,到各個小區轉一轉,時刻關注社區居民的生活與訴求。老小區設施舊,需要改造;牛皮癬廣告多,影響周圍環境;社區老人多,無處發揮餘熱……這些事情,一件件都裝在他的心裡。
針對環境髒亂差、門前屋後亂堆放等現象,張紀東下決心開展社區環境大整治,一下子清理掉了96車垃圾。當時有19個居民點經常亂拋垃圾,為改變個別居民的不良衛生習慣,張紀東在樹立「溫馨提示牌」的同時,帶著攝像機進行蹲點拍攝,抓現行後立即加以勸導,其中有個點他連續蹲了一個星期。他發動社區內的黨員組建了一支義務巡邏隊,輪流值班,日巡夜查,在進行文明勸導的同時,清理衛生死角,剷除「牛皮癬」。他還積極爭取舊小區改造項目,4年內分5期對住宅區進行全面改造,徹底改變了路窄、燈黑、綠化帶破損、排汙不暢等現狀,環境面貌煥然一新。社區黨員義務巡邏隊員胡可光說:「張書記真是個『實幹家』,他來了之後,社區的衛生、治安、精神面貌都有了大變化,大家都對他很滿意。」
三社聯動,「聯」出社區治理新模式
張紀東參加社區工作以來,一直堅持理論學習和工作實踐相結合,善於總結社區工作中好的經驗,不斷創新工作載體。
張紀東熱心公益,喜歡創新。為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他將分散在社區內的15個公益組織和30多名有特長的熱心人聯合起來,建立了社會組織聯合會,同時成立了全省首個社會組織聯合會黨支部,培養、發展社會組織中的優秀骨幹分子成為黨員,挖掘引導黨員中的特色人才參與社會組織活動,努力構建黨組織引領下的社區多元主體共治新格局。他創建的「1+3+N」管理服務新模式,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依靠社區居委會、社區服務中心、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等3個平臺,以若干個社會組織和公益項目為抓手,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公益活動,造福社區居民。藉助愛心協會、康乃馨小組、微塵力量義工俱樂部等社區組織,鼓山社區先後開展了「愛心滅火器」「愛心蛋糕」「歡樂講堂」等一系列「微公益」活動,深受廣大居民歡迎。這種「三社聯動」的工作模式,已在全省民政系統中推廣。
黨建+公益,讓基層黨組織活起來
以往的社區黨員活動,不外乎就是學習討論,或者搞搞環境衛生,既單調又枯燥,黨員的特長也發揮不出來。為了讓這潭「死水」活泛起來,張紀東又動起了腦筋。2016年,他設計了「黨員進社團」項目,採取「一選二管三做」的方法和積分制管理等先進理念,倡議黨員通過加入社區義工隊伍選公益崗位,充分發揮黨員的管理才能來管理項目和義工隊伍,鼓勵黨員通過出智力、出勞力、出財力來實現服務居民、服務社會。張紀東還運用社會工作個案工作法為居民排憂解難,運用小組工作法提高居民骨幹的自治能力和社區工作法開展社會服務公益項目。鼓山社區因此也獲得了「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稱號,「黨員進社團」項目獲得全省「紅船杯」優秀黨建品牌評選入圍獎(全省15個,紹興2個)。
今年,張紀東又擔任了「南明先鋒」黨員志願工作站站長,以「統一平臺+專業團隊+常態服務」為主要模式,依託網絡建設黨員志願者信息庫和服務平臺,構建全覆蓋的黨員志願服務體系,打響「南明先鋒」黨員志願服務品牌。「到目前為止,我們工作站已經接受200多名志願者報名,策劃各類活動100多次,十九大安保、舊城拆改、五水共治、垃圾分類等工作中都有我們志願者的身影。」張紀東自豪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