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抓實區委提出探索「黨員+社團」工作,富樂街道黨工委積極思考適應現代城市社區基層人群圈層化、社團化趨勢,把人群「組織起來」,拓寬社區工作朋友圈。為助力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富樂高品質宜居城市社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黨員入戶、貼心交流實現群眾健康精神訴求零延誤
今年45歲的謝菊蓉是一名黨員,作為遊仙區文化館的機關雙報導黨員,一直以來都她熱心李杜祠社區事務。在一次日常志願服務活動中她發現,目前很多退休女性、包括一些在家帶小陔的年輕女性自由支配時間較多,但普遍都是通過打麻將、喝茶等來打發時間,在和這些居民的交心談心中她發現,這個群體基本上對生活中的新鮮事物有興趣,於是她就有了一個開辦茶藝花藝瑜伽培訓項目的想法,沒想到這個想法得到了這些居民的積極響應。
茶藝花藝瑜伽培訓項目的成功,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於切實摸準了特定居民群體的需求愛好。今年以來,富樂街道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近3萬份、在5個社區組織居民召開「我們的興趣大家談」調研會3次,徵求3500餘名居民對社區興趣社團的意見和建議共計108條。並且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引導轄區居民積極參與曲藝、垂釣、廣場舞、健身跑等興趣愛好協會組織,力爭每一個社區居民至少加入一個「興趣社團」、至少參與一項社區活動,努力把每一個社區居民都凝聚到黨組織周圍。由150餘名黨員帶頭,先後成立興趣社團40餘支,參與居民達32000餘人。
積極引導、人人參與實現群眾美好生活嚮往全覆蓋
「我的孫子不愛讀書,靜不下來。這可怎麼辦」?最近,沈家壩東街社區的居民魏曙軍有了這個小小的煩惱。沈家壩東街社區親子閱讀推廣團知道了這個情況後,親自上門,和小朋友一起玩遊戲,引導其來社區玩,慢慢的,來社區兒童之家的小朋友越來越多。「我給孫兒報了『閱讀越愛』親子閱讀項目,自己參加了健身長跑項目,經常在教練帶領下跟鄰居們沿綠道跑一跑,生活豐富多彩。」魏曙軍告訴記者。
還有更多變化潛移默化地發生了。隨著「愛滿東街」院落才藝大賽、「託起明天的希望」困境兒童關愛服務等項目的定期舉辦,居民之間的交流因此而聯繫越發緊密,更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興趣社團發展成為了專業的社會組織,在更大、更專業的平臺上發揮了作用。
近年來,富樂街道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依託轄區40餘興趣社團,大力孵化培育社會組織,引導其發揮專業優勢參與社區治理,搭建了「微平臺」,建成了社會組織孵化中心,培育了樂趣社工、合家健康等5家社會組織;培育了「微隊伍」,實施了社區農場、童樂園、跳蚤市場、刺繡、剪紙、殘疾人康復指導等20個微項目,參與人數達8000餘人次。
形成機制、資源分享連結多方共治實現社區服務高質量
「我們團隊主要為社區居民及老人朋友送去精神大餐,豐富大家的文體活動。有幸參加這一次富樂街道辦的項目創投,主要是打算為轄區的醫務工作者,包括我們的社區的幹部,為他們提供這個才藝、花藝和瑜伽培訓,讓他們的身心都得到鍛鍊,情感得到釋放,這也算是我們對他們的一種回報。」6月12日,遊仙區富樂街道第二屆微公益創投大賽上,來自遊仙音樂舞蹈家協會負責人謝菊蓉說。
公益創投,是富樂街道為做實「黨員+社團」工作,讓興趣社團實現專業化運行的創新性舉措,通過購買服務,多方連結資源,讓興趣社團、專業社會組織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提升城市基層治理的精細化水平。富樂街道公益創投大賽已舉辦兩屆,第二屆微公益創投大賽於2020年5月啟動,通過前期宣傳動員和實務指導,共徵集到37個公益項目,正式比賽中,20個項目評選出特等獎1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5個、優勝獎6個、入圍獎5個,獲獎項目還獲得了一定的資金支持。
在一個個微公益創投項目的帶領下,富樂街道各類興趣社團、草根組織開展得更加有專聲有色,「親子閱讀」、「最美陽臺」等微公益活動得到了越來越多居民的認可和參與,居民們的社區歸屬感、溫度感和認同感逐漸增強,社會治理的觸角已經向最細微的「末梢神經」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