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朝聖之路在哪裡?

2020-12-13 行承中國傳統文化

茶馬古道實地探訪回來已經一周多了,終於完成了第一篇文章,這篇文

章收集了朋友歐洲「朝聖之路」的感受、以及史學界許多大腕對於「茶馬古道」的看法,藉以說明「茶馬古道」的重要性與歷史意義。

後面我們還將分幾篇文章從不同的角度繼續深入探討「茶馬古道」,更多是我們的所見所聞與感受。

01

朋友對歐洲「朝聖之路」的分享:

2019年,我的朋友劉麗前往了舉世聞名的「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朝聖大道」徒步,回來後,她為我們做了一次分享。

她在回顧中寫到:

「回想30天的徒步聖地牙哥朝聖之路,到達徒步終點後,有一種捨不得結束又覺得終於走到終點的感慨!一路不僅很多收穫,一路上的風景、人文,還得到很多人與人之間的各種偶遇和心靈的碰撞。

在路上,人的內心會更加清晰,你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面對自己的內心。去面對和整理那些平時生活中不起眼被忽略的小事小念以及情緒,看清我們自己的模式和對生活的困惑。

回味那30天的徒步,苦並不多,反而知道了生活可以簡單再簡單,徒步旅行就是簡單的生活,你不需要太多東西,一張床、一個背包、兩身換洗衣物,太多的東西就是你的累贅,因為背負太多東西,想要太多,才導致我們不能前行而負累。」

圖片來自劉麗在聖地牙哥朝聖之路,多麼自信美麗

我羨慕不已,為她的經歷與內心的收穫,也為她能去到遙遠的朝聖之路。

同時我也思考,中國也有這樣的「朝聖之路」嗎?

02

歐洲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朝聖之路

這條大道在整個中世紀晚期宗教與文化的交匯和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大量樣式獨特的建築物滿足了旅行於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的朝聖者們精神和物質上的需要。

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朝聖之路線路圖 圖片來自網絡

在今天的徒步旅行者們心目中,再一次點燃了去體驗先人們冒險的經歷和堅韌不拔的信心,人們沿著這條連接古代的教堂風景區、城鎮和教堂的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大道,穿過風景如畫的鄉間小路,去追溯並回味著祖先的足跡。

03

在中國,什麼樣的路線代表著我們祖先的精神與文化呢?

又可以被稱為「朝聖之路」呢?

北京國文琰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鄒怡倩和張依玫兩位女士都談到,茶馬古道與絲綢之路都集中了中國最好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它們的歷史意義,它的豐富性、生動的人文價值、旅遊價值在世界中特色獨具,作為中國的「朝聖之路」是具有代表性的。

中國的茶馬古道是歷史上內地與青藏高原、南亞次大陸之間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歷史上的茶馬古道既是佛教徒的朝聖之路,也是邊地前往中原的朝貢之路。

歐洲朝聖之路與中國的茶馬古道、絲綢之路它們擁有一個相似之處:

它們都承載著不同民族的歷史與文化,都是循著主線的遺蹟尋找精神的需要。

茶馬古道和絲綢之路的不同在哪裡呢?

南北絲綢之路都繞開橫斷山腹地西去。茶馬古道起源於川、滇、穿越橫斷山脈,翻越青藏高原,遠達南亞次大陸,縱橫數萬裡,上下兩千年。無論從時間、空間上都堪與著名的絲綢之路媲美。

橫斷山脈,圖片來自網絡

絲綢之路大部分跨越了中國西域的沙漠、平原或者草原、道路平坦且寬闊,有時並沒有一條可以「固定」的道路。茶馬古道大部分是有「路」可行,否則無法翻越高山崇嶺,而這些路大部分是人工精心修葺的石板路、石梯路;古道上深深的馬蹄窩、拐子窩都印證了古道線路的悠久歷史,這樣的道路見證物是絲綢之路不具有的。

翻越崇山峻岭,看不到來時的路

蜿蜒崎嶇的茶馬古道石梯路

茶馬古道上,因為背夫用拐杖杵在地上倚靠著歇息,拐杖杵地長年累月留下的印記

而我個人的感受:茶馬古道較之絲綢之路更貼近人們的生活,茶馬古道甚至與周圍的每一個人似乎都緊密相連,每一個老人的嘴裡都有一個與它相關的故事。

04

那什麼是茶馬古道呢?

很多人以為茶馬古道的名字來歷是因為這是一條用馬運茶的道路。其實不然,茶馬古道一詞源於中國歷史上的「茶馬互市」。

中國歷史上由於藏區缺茶,內地缺馬,曾實行以漢地之茶,交換藏區之馬的貿易政策,史稱「茶馬互市」,漢藏貿易逐漸發展,交易的貨物除茶和馬以外,還有內地的布、絲綢、糖鹽等百貨和藏區的蟲草、麝香、貝母、羊毛皮張、黃金等,形成青藏高原與內地之間全面互通有無的貿易。伴隨著這一貿易的開展,無數的商旅、駝隊、馬幫、背夫為了運送貨物,披荊斬棘,開闢出一條條連通青藏高原與中國內地交通的道路。

中國茶馬古道路線圖,圖片來自網絡

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先生說,茶馬古道是大陸唯一一條還在運轉著的文明古道。

茶馬古道是人類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它溝通了我國的幾大水系,又分布在川、滇、藏多民族地區和印度、尼泊爾等東南亞、南亞文化圈的邊緣上。

我們順著這條路去尋找祖先的足跡,古道上星羅棋布的古鎮、崎嶇石路上的斑斑杖痕、淹沒在歷史歲月中的茶市舊貌、眾多的歷史遺蹟、大量的掌故與傳說,以及古道十多個

多個風情各異的民族和古老民族文化遺存等,構成了斑斕絢麗的茶馬古道文化。

茶馬古道沿途多圖如下,我們沿途記載。

茶馬古道中的新添驛站

化林坪古鎮,古鎮背後有雪山

茶馬古道被野花掩蓋

清代重修大相嶺碑刻

古時的驛站殘垣斷壁遺蹟

被雨水衝刷乾淨的茶馬古道

古道碑

右邊藍色衣服的八十多歲的老奶奶是曾經的女背夫,她十歲不到時和她父母一起背茶

05

茶馬古道的精神延續

茶馬古道不僅是一條道路,更是一個歷史文化的載體,沉澱著跨域的文化遺存。

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先生說:茶馬古道見證了曾經延續千年的文化,體現了馬幫、背夫他們世代延續的執著、無畏的開拓精神和力量。

再借用清源文化遺產的茶馬古道調研隊員張依玫在經過三年對茶馬古道的調研後說的話:

「通過一次次調研,我才學會在行走中體悟線路的意義,學會從線路的選擇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從線路興廢理解沿線聚落的發展,從當地民族、習俗、建築風格中印證線路實實在在的文化影響。

將一段路放到中國西南千年的時空維度中理解,仿佛一草一木、一石一沙都是關於西南歷史、地理和文化的註解。

從其中窺見了西南多樣的文化和可愛的人,從而反思自己的對世界理解的局限,變得更為謙卑。」

我們重走茶馬古道,帶著精神與意識,探尋著古人的精神,去追溯並回味著祖先的足跡。

06

結束語

今年我兩次徒步茶馬古道後,親身體會、一路追尋,挑戰身體極限後的我站在險峻的崇山峻岭中,我感受到自己與這條路、與祖先們深深的連接在一起。

我清晰地記得那個場景:

精疲力盡的我站在迎風展翅的鴿子花樹下,止不住的潸然淚下,心裡問:

那些曾經走在這條路上的人們是否也看見美麗的鴿子花開?

他們是否和我們一樣為花開而感動?

樹在、山在,而他們,在哪裡?

就是這條路,

走著走著就走到老祖宗的生活中去了。

找到了答案........

07

雪域高原奔波謀生的特殊經歷,

賦予了背夫和馬幫

超人的智慧與膽略,

他們負重履險,

於逆境中觸探生機,

挑戰不止來自腳下的路,

還有惡蟲野獸,雨雪瘴氣,土匪山賊。

正是歷代背夫與馬幫苦役般的職業生涯,

才創造出人類歷史上,

最了不起的商貿之路。

今人循著茶馬古道一路走去,

無不為沿途險惡地勢感嘆,

同時為馬幫和背夫的勇敢與執著肅然起敬

—單霽翔

除特別標註外,圖片由耀哥提供

相關焦點

  • 聖地牙哥朝聖之路
    然而,此行的目的並不僅僅是單純地去體驗朝聖之旅,它還為我的攝影創作提供了實踐的語境。從早期針對英國觀念藝術家理察·朗(Richard Long)和漢密斯·富爾頓(Hamish Fulton)「行走藝術」的研究,到陸續收集來關於再現朝聖之路的攝影作品,再到大量的文本閱讀,我所關注的重點在於考察圖像是否能夠將朝聖之路這一特別地理區域的時間和空間概念抽離出來,從而構建集體記憶的樣本。
  • 朝聖之路!西班牙聖地牙哥詳盡攻略
    以此為終點的跨越庇里牛斯山脈,連綿蜿蜒於西法邊境的漫漫長路就是鼎鼎大名的聖地牙哥朝聖之路。從遙遠的中世紀直到今天,不計其數的虔誠信徒長途跋涉,沿著這條荒涼的朝聖之路奔向終點聖地牙哥頂禮膜拜。如今,很多勇敢的遊者也試著踏上這條路,並非舊日那般苦行,而是沿途多了更多的景色與體驗。
  • 聖地牙哥-嗯是西班牙朝聖之路到的那個小地方
    最近迷上了韓綜《西班牙寄宿》,幾個藝人被老羅拐帶到西班牙著名的朝聖之路上開民宿。羅PD真的太有意思了,去的地方也是一個比一個偏門。朝聖之路我沒有走(總長800km),但是去過這條路上的幾個站點,也玩到了終點站聖地牙哥,也算挨著一點同款的邊吧。
  • 電影《朝聖之路》:一部探討生命意義的厚重之作
    電影《朝聖之路》無論是在人物、情節、畫面設定上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湯姆的兒子丹尼爾在朝聖的行程中遭遇意外而不幸身亡。湯姆對於丹尼爾之前的所作所為一直是持有著一個不理解的態度,對於湯姆而言,他只是想將自己兒子的屍體帶回來。湯姆抑制住了內心的悲傷,將丹尼爾的屍體在當地進行了火化。湯姆決定最後帶著丹尼爾的骨灰去走朝聖之路。
  • 世界上最有名的徒步線路之一——聖地牙哥朝聖之路
    西班牙的「聖地牙哥之路」,是世界三大朝聖之路之中最著名的一條,是一條每年超過10萬人行走的神奇之路,一個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譽的文化之旅。它起源於900多年前。傳說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聖雅各( St.聖地牙哥朝聖之路1985年被正式確定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隨後又被歐洲議會定為第一條歐洲文化旅行路線。隨著朝聖人數增多,朝聖路線逐漸固定下來。
  • 阿尼瑪卿雪山的朝聖之路
    阿尼瑪卿山位於中國青海省,藏語寓意強健的祖先。為西藏古老雍仲本教的聖地。藏族人民稱阿尼瑪卿為「博卡瓦間貢」,即開天闢地九大造化神之一,在藏族人民信仰的二十一座神雪山中,排行第四,被稱為斯巴僑貝拉格,專掌安多地區的山河浮沉和滄桑之變,是藏族的救護者。
  • 日本古道 踏上鮮為人知的朝聖之路
    日本熊野古道乃古時為貴族參拜熊野神宮而建,後來則成為修行者前往朝拜之路。綠茵叢中鋪有青苔石階的熊野古道,擁有歷史遺留的古蹟和石碑和大自然恩賜的溫泉、瀑布。古道蜿蜒曲折,每一段都是醉人的風景。請跟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報導一探究竟吧。
  • 【大家】朝聖的意義
    [摘要]或許我不應該執著於他們的朝聖行為,而是試圖理解他們以何動機、以何心態去走上這條朝聖之路。作者:成慶,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大學教師,研究近代佛教思想史。在馬丁·辛主演的《朝聖之路》中,講述了這樣一個關於「朝聖」的故事。放棄世俗的兒子一心想走完著名的「聖雅各之路」,抵達聖徒雅各的遺骨安放地,但卻在途中不幸罹難。噩耗傳來,長久以來一直無法理解兒子信仰的父親,只能遠赴法國處理後事。但在面對兒子遺體時,他對其朝聖理想的困惑乃至好奇開始無可遏制,最終他步其子後,也踏上了這條「朝聖之路」。
  • 岡仁波齊轉山路,藏民的朝聖之路,一切顯得那麼虔誠!
    岡仁波齊轉山路,藏民的朝聖之路,一切顯得那麼虔誠!記得去年這個季節岡仁波齊的卓瑪拉山上冰雪覆蓋氣溫很低,下山後頂著峽谷的大風行走十幾公裡,對意志,毅力,體能是極大的考驗。篤信佛教的藏族人堅信,朝聖能盡滌前世今生的罪孽,增添無窮的功德,並最終脫出輪迴,榮登極樂。而轉山,則是來自不同地方朝聖者最常採用的方式。神山岡仁波齊的地位是世界性的,被藏傳佛教、印度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
  • 朝聖是一場頓悟 淺談印度朝聖的意義
    故此,為助緣大眾更多了解印度朝聖之殊勝,蟬友圈耀彪從「經典記載、名師開示和團員分享」三個方面,分別闡述印度朝聖之意義,以此供養大眾,以便在朝禮聖地之餘更好的體悟佛陀之教言,增進圓滿朝聖之功德等。——體恆法師·2012印度尼泊爾朝聖之旅佛陀的聖地沒落於此,佛子應勤修行以求解脫,才不枉聖地朝聖之行。真的佛子,應對佛教有真感情。朝聖不能以旅遊的心態,隨意嘻笑怒罵,挑三撿四,否則耗損福報,亦錯失累積福報之機緣也。
  • 走向聖地牙哥 勇敢者的朝聖終點
    以此為終點的跨越庇里牛斯山脈,連綿蜿蜒於西法邊境的漫漫長路就是鼎鼎大名的聖地牙哥朝聖之路。從遙遠的中世紀直到今天,不計其數的虔誠信徒長途跋涉,沿著這條荒涼的朝聖之路奔向終點聖地牙哥頂禮膜拜。如今,很多勇敢的遊者也試著踏上這條路,並非舊日那般苦行,而是沿途多了更多的景色與體驗。
  • 沒有勇氣的聖地牙哥朝聖路,看看終點也好
    最初決定來到這裡的時候,只是在訂hotel時發現了這個便宜評價又特別好的溫泉hotel,再看看這裡守著Santiago朝聖路的終點,想著沒魚蝦也好吧,估計自己可能一生也沒有辦法鼓起勇氣開始這條朝聖之路,很羨慕那些能走二十幾天的人,後來在終點看到了好多背包客們拿著自己的小本子在終點蓋章,特別的佩服他們。
  • 《岡仁波齊》展映一票難求 真實呈現藏民朝聖之旅
    影片講述了生活在西藏小村莊裡的尼瑪與同村親友一行11人前往拉薩與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首次以記錄的方式完整真實地呈現出了藏民自己的朝聖之旅。  當晚,張楊導演出席了映後見面會,與現場觀眾暢聊影片創作歷程。影片《岡仁波齊》曾在加拿大多倫多等多個海外國際電影節進行展映,影片講述心靈朝聖的故事震懾人心,斬獲不俗口碑。
  • 【朝聖】徒步不過是為了找回丟失的自己
    當年很多不遠萬裡走來Santiago的朝聖者,在完成朝聖之後都會繼續西行,一直走到「大陸的最西邊」。而後在海邊撿一塊貝殼帶回去,以證明自己完成了朝聖之路,所以漸漸的貝殼也就成了朝聖之路的標誌。在朝聖之路上,除了貝殼符號以外,最常見的是簡單的黃色箭頭,這要歸功於Valia神父。
  • 讀《朝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旅途
    聽聞老羅拉著車嬸真大海還有正南去西班牙開青旅做節目,然後通過這個節目了解到這條朝聖之路,通過朝聖者了解不同的故事與文化。然後彈幕安利這本書,一看原來我讀過他的《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很久前我覺得我內部也出現了問題,有那種感覺若有若無縈繞心間,每年我都會告誡自己不要好奇不要回頭一定要遠離那個影子。
  •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這座以悠久的古老歷史、多元的宗教文化、耶和華的天國傳說、人世間的尋常故事,千百年來都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教、基督教和穆斯林各教派眾多朝聖信徒,當然,也包括我們這些來自遙遠東方的「無神論者」。面積只有126平方千米的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聖城,它的開發可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它是基督教(包括天主教)、猶太教與伊斯蘭教的聖地,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
  • 一個無神論者的朝聖之路---走在卡米諾的路上(Day1)
    Saint Jean Pied de Port(法國)-Roncesvalle (西班牙)在微微的晨曦中離開了還在睡夢中的小鎮,邁開朝聖路上的第一步,別著急,拍個照留個念,接下來的路還有很長很長。我們一桌九個人,分別來自丹麥,荷蘭,愛爾蘭,美國,英國,中國。大家談笑風生。自然的,談得最多的就是卡米諾的感受。朝聖者晚餐量多,開胃菜是蘑菇湯或義大利麵,爬了一天的山,湯湯水水肯定不得行,一碗意面下肚後,把豬肉正餐也一掃耳光。如果是平時的話,甜食就免了,但卡米諾不一樣,甜食也吃得乾乾淨淨。
  • 好書推薦:一個人的朝聖,心中的信仰
    讀到這本書名的時候,我本認為這應該會是描繪宗教信仰的書本,讀完一部分的時分,其實朝聖指的應該是心中的信仰,但這份信仰也可以是因為宗教之外的許多作業。這本書是一個朋友引薦的.這本書的姓名就有一種莫名的孤單。
  • 十一位藏民拍朝聖電影 《岡仁波齊》背後的故事
    「我以後會拍一個真正的磕著長頭朝聖的電影」,帶著這樣的念頭,張楊先後兩次將「朝聖」的心願帶入自己的電影故事。一次是《洗澡》,搖著轉經筒的藏族老人,帶著孫女在聖湖邊完成了洗澡的最後願望;一次是《昨天》,電影中原本設計了「一條副線是一組朝聖的人,從青海出發,磕著長頭去拉薩。
  • 中國的夏威夷島,是著名的朝聖熱土,堪稱東方麥加
    但是很多國人未曾去目睹夏威夷島的風採很是遺憾,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個中國的夏威夷島,讓大家在國內就可以領略到海島的無限風光。這個中國的夏威夷島就是福建省莆田的湄洲島,同夏威夷島一樣是一個有眾多附屬島嶼的群島,但是居民很少,是一個典型的地廣人稀的海島,很適合開發旅遊,所以越來越多的酒店、民宿等在島上出現,吸引了一批批有一批的遊客來這裡體驗海島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