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會搞了一個讀書會
第一本書就是《樞紐》
一共八章
八個人讀一人一章
而且還要做ppt
分別講解20分鐘
說實話於我確實為難
因為我不會電腦
更不會製圖啥的
而且這本書實在太厚660頁
非常晦澀難懂
那麼為何要先讀這本書呢
一個是出版在19大後
2018年1月出版
網上還緊張還加價算是趕上了潮流
二是我們前院長劉吉推薦的
劉吉不僅做過中歐商學院前院長
還做過中國社科學院副院長
據說對今上的理論還有過貢獻
四月份在北京開校友總會年會
80幾的他和80幾的吳敬璉一起參加致辭
精神很好中氣十足
我還蹭了照片
只是換手機了找不到了否則可以曬一下
所以劉院長作序的書還是值得去看一看的
第三這本書到底說的啥呢
其實很簡單
就是從歷史哲學的角度
說當今中國成為世界的「樞紐」是一種歷史的偶然
更是一種必然
所謂樞紐
是世界的連接點
是東西方
是大陸、海洋、草原的連接點
是世界文明的連接點
中國
一方面是作為中國的世界
另一方面也是內在於世界的中國
話說我的任務是讀第三章《豪族社會》
因為我比較懶和拖沓
領導熟知我秉性
所以還特地安排一個女同學督促我
還幫我做ppt
讓我總覺得欠了債似的難受
所以勉為其難的告誡自己要堅持啃下去
否則太辜負大家的期望了
那麼「豪族社會」講了啥呢
我看到了三點
第一就是政治一直在
書上說的豪族社會指的是西漢到大唐
就是從劉邦到李世民到安史之亂之間的政治
有一個鮮明特點是皇權和官僚以及內臣之間的制衡關係
就是說皇權是大但不是獨大
皇權一直受官僚的牽制
官僚受內臣的牽制
內臣受皇權的壓制
這段時間整個政治就是這樣一個互相
牽制的歷史
那麼為何皇權會受到牽制呢
是因為西漢前期三公九卿都是軍功貴族控制
這些軍功貴族和創始人基本是合伙人關係
故有一定的議價能力
比如劉邦的豐沛集團
這一幫人都是打天下出來的
一般事情劉邦也要給面子的
包括李世民納柬如流
一方面是自己修養高
另一方面也是不得已
這些文臣武將都是當時的豪族
一般事情也犯不著計較
這樣皇權雖至高無上但也不是為所欲為
故這一段歷史政治其實就是皇權和政權相互爭鬥的歷史
而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了冷兵器時代皇權又必然依賴於軍功集團和豪族
第二從歷史哲學的角度看,博弈和妥協永遠存在
非常有趣的現象是皇權利用內臣來牽制官僚
但時間長了內臣也變成了官僚
皇帝只好再用新的內臣來牽制從內臣變為官僚的前內臣
另外在打天下的時候皇權依賴軍功貴族
得到天下後皇權就不甘於受到牽制就會想方設法打壓貴族
如果懂得相互妥協國家就昌盛反之就亂
比如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
反之如王莽之敗、北魏孝文帝之敗等
包括毛爺爺的第二次國共合作
其實也是主動妥協善於妥協的結果
故博弈和妥協永遠存在
平衡的水平決定組織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第三就是文化和宗教來源於生存結構
但沒有一種文化和宗教可以一統江湖
而往往只是皇權治理國家的一種工具
或者套上了不同的外衣
比如西漢初用黃老之術
書上說其實並不是漢喜歡道家
是不得已而為之
那時候山頭臨立個個氣盛
加上大戰之後必有荒年
所以需要修身養息
故用黃老
到漢武帝時
經過祖宗們積累
家裡底子厚了自然想幹點事了
於是採用天人三策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其實那時的儒術已經不是孔子的儒
只是用儒術說事而已
因為要幹活
需要名正言順
以上三點是我對豪族社會的簡單理解
書有點厚
有好幾十頁
內容博大精深
我也只是粗粗一讀
拎幾個小點說說
不過勉為其難的讀書還是有點好處
讓我不用不停看手機
本來有點焦躁的情緒漸漸平復寧靜
心情也隨之轉好
晚上慣蛋雲淡風輕的贏了
阿勝抄書.樞紐.1
點讚很帥、打賞更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