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田練氣法【總結】

2020-12-22 騰訊網

一、寂照法

口眼輕閉,頭身中正,下頜微收,含胸沉腹,鼻對臍,默運腦中先 天性光, 凝注丹田虛空之地,朗照牛眠這地永存不散,雙目猶日月之 光,有奪天地造化之功,積神生氣,積氣生精,以精化氣以氣化神,以 神還虛,精氣神內斂合一,達到「萬念俱寂,一靈獨覺」,先天真一之 氣自虛無中夾,丹田真陽自然萌生。看下面圖片喂喂喂X:可免費領取站樁,吐納,垂吊視頻資料一套學習了解,可邀請進群了解。

二、聽息法

入靜後聽自己的呼吸之聲,只感覺一呼一吸往下沉,息息歸根,至 於呼吸的快慢,粗細,深淺等,純任自然。開始時可以聽到自己心臟的跳動,以後逐漸達到聽空間,聽宇宙。用耳根聽自己鼻中呼吸的氣息, 這是第一部功夫「聽之以身」,凡是呼吸系統正常的人,鼻中氣息都不會有聲音,但自己卻能感知鼻中呼吸的一出一入,這是第二步功夫「聽之以心」,到心息泯然合一之後,則進一步就要「以氣聽氣」了,實際上就是著意於聽,巳達到「聽其自然」了,實際入則是「聽止於身,心 止於符」,此時心、聽、息、形體、知覺一切都忘掉了,已進入虛境混 沌,達到恬淡虛無,恍惚冥冥之境,真意與真氣相合相化,這就是丹田 之氣。

三、胎息法

盤坐後放鬆入靜,凝神丹田,呼氣時意想氣從丹田中心周圍緩緩擴充,同時腹壁稍往外張,略有膨脹感,吸氣時意想氣從丹田吸到命門,同時腹壁略內收,意念與呼吸保持一致,使呼吸毫無滯塞勉強之意,逐 步把呼吸調到深、長、綿、細、勻、靜、定,如此出息微微,入息綿綿, 漸漸入而漸漸柔,漸漸和而漸漸定,至閉口斂鼻,有息如無,對鏡呵氣不留溼痕,羽毛近鼻不見微動,氣聚丹田有充實浩然之感,得大定真定 者,有如龜蛇冬眠,對祛病健身大有裨益。

四、擴容法

練功時充分的放鬆入靜、意念與呼吸充分配合,把丹田、命門、會 陰、尾閭,這一區域看作一個容積,使之逐漸擴大容量,呼氣時使臍部、小腹部及腰骶部往 外擴張,吸氣時氣收回丹田,這樣持續練功,就會 加大丹田的活動能量,起到快速匯聚丹田內氣的作用。

五、壓氣法

在意念集中指導下,呼氣時將氣向丹田,尾閭部位催壓、貫衝,使 整個下腹部的氣機都活躍起來,一定要充分放鬆。此外,壓氣法還可以 糾偏,當氣機向上攻時,如果再用意向上領,就會導致出偏,這時用呼 氣往下壓,猶如引火進海歸元,腹部壓力增高,內氣充盈,真氣自然,溢注臟腑經絡,四肢百骸,凡有疾病處,均經元氣疏通修補,而達到治病健身,延年益壽的作用。

六、轉圈法

站坐均可,放鬆入靜後,兩手在腹前意想抱著一個紅色火球,兩手 在左右、上下輕輕旋轉,意想兩手在火球的帶動下高速旋轉,待兩掌間 的火球實感形成後,再用意念將火球送入腹內,兩掌配合動作,然後兩 手輕貼於臍部,稍停再作丹田內氣輕緩微柔的轉圈運動,最後將手中球 收入丹田,再意轉片刻靜養一會兒收功。

七、聚散法

先天之息、始於腹內丹田,無論吸氣,呼氣,皆宜以神駛氣、綿密 而運。吸氣時,氣隨膈肌降落抵達會陰而止,日久氣聚腰骶,聚中有散,散無止處。呼氣時,繼吸氣之散而散(四肢尤以手指最明顯),也可以 在呼氣時,意想氣由丹田向四肢百骸或空間呈圓形成輻射狀擴散,同時 身體也放大,吸氣時,意想氣由身體四周向丹田收聚,也可以意想丹田為寬闊無邊無際的大海,呼氣如石擊水,波浪由丹田中心向周圍成圓形 擴散,吸氣時收聚丹田的微妙內景。為了強實腹效應,吸氣時尚應配合輕微的提肛動作,意念真元內氣 聚散之變。可擴大人體場、組場、布氣、隱形之效。

八、景觀法

練功入靜後,意想丹田有一紅色的太陽或一朵金黃色的蓮花,一個發亮的燈泡,光亮照透整個腹部及全身,溫煦著五臟六腹,四肢百骸,通過助景生輝,意念的高度積聚,丹田可在短期內凝聚真元陽氣。可出 內視,培元、治三焦疾病之效。

九、微動法

放鬆入靜後,做丹田,尾閭部位或振動或擺動,或蛹動、或轉動,並使振波逐漸延伸到命門,脊往、頭部及全身。然後,緩緩放鬆意念,逐步調整振動輻度,凝神內照,靜守丹田後收功。

十、點火法

入靜後,意想丹田有一團火,按照點火、起火、養火的過程,養到丹田逐漸產生發熱之景,這就是丹田內氣萌生之時,可速調小腹發涼,治男性隱疾。

十一、意守法

意守即意識指向於某種感覺或形象而言,意守丹田是一種強度適宜的凝神過程,其有收斂心神的作用。道家功中的內視,返聽、系緣、守客、執中、抱元等方法,皆指專心一事一物而達到意識入虛之目的,古人強調「不可用心守,不可無意求,有心著相,無心落空,有意無意是 真功夫」。意守要求似守非守,若有若無,不即不離,勿忘勿助,通過 凝神意守,納氣歸根,可以加快丹田內氣的匯聚。

十二、五行法

中醫五行學說認為,世間一切事物皆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肺屬金、色白,肝屬木、色青,心屬火,色紅;脾屬土,色黃,腎屬水色黑,練功時收心定意,先意想宇 宙日月精華化作「甘露」由頭頂向下通透全身,兩目內視,意想甘露變作白色氣體散於肺中,再意想白色氣體變成青水,從外向內浸泡肝臟, 滋潤透徹,再意想青水進入心臟變成紅色氣體,再變成紅光照亮全身, 再將紅光收回心臟,意想紅光進入中脘穴內深部變成金黃色光芒瀰漫, 充斥於脾胃,再將金黃色後移,變成五色光朗照於兩腎,最後將意氣收 藏於膀胱,五行相生法,既可以積聚丹田真氣,又可以加強五臟功能。

十三、歸元法

將自身小宇宙和自然大宇宙混為一體,把全身毛孔穴竅打開,呼氣時意想內氣通過周身毛孔放射到空間宇宙,放射的越遠越好。吸氣時意想自然宇宙清氣歸於丹田,或呼氣時意想放射到天際宇宙,吸氣時向丹 田縮壓,或者不用意念,通過全身毛孔一張一合,一出一進,與宇宙交 換各種物質,能量和信息達到內外混元歸一,天人一體。

十四、固本提氣溫養

第一回,採用單盤,雙盤或如意盤,以下半身牢固不動為佳,雙手 扶在腰際,精神集中,眼睛半開合,叩齒36通,舌抵上顎,吞下唾液,做一下深呼吸,吸入之氣由食道入胃入丹田。

第二定,吸入氣後,不必急著呼出氣,先閉住呼吸,上半身左右搖 擺,下半身穩若磐石,搖晃的速度不宜過快,亦忌前後搖擺,可先意想 繼可自然靈動,靈動由上向下運動,全身自然會微微震蕩,更有助於氣 血的衝擊,搖晃的時間,全在一口氣之間,閉到面紅身赤,再徐徐將氣 吐出。動作反覆如此。

上半身的搖晃,是瑜珈採腎水法,也是固本法之一,練功日久,功夫愈深。上述種種,都是儘快練成丹田內氣的具體步驟,到氣聚丹田真陽形 成,白色光團逐漸凝聚成明點,虛極靜篤。隨著腹內壓力增高,丹田振 顫,頭頂時時跳動,眼前有光閃,耳際有風,全身有酥軟快感,是內氣 旺盛之極。

持續行之,自然積氣衝關,元氣由尾閭入循督脈上行玉枕至百會,再降重樓至降宮,沿任脈下降丹田,元氣與呼吸相合相化,一吸元氣入腦海,一呼元氣入丹田,實現了氣通小周天,這是煉精化氣階段, 功夫進一步深入,胎息發動,元氣直入四肢百骸、五臟六腑,氣機上下 流暢,全身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循環不息,這是氣通大周天,從此真氣充滿中下二田,達到鍊氣化神階段,功候純熟之後,意守遷至祖竅,上中下三田一氣貫通,自覺通體光明,空無一物,如一輪明月,恬靜生輝,光豔明朗,化為虛空境界,與太虛混元歸一,已達到煉神還虛,物我為一的程度。

另外不斷積累功德,這是功效速成的基礎和捷徑。練功中還必須善於開拓,頓悟,深化意境,體察細微,掌握真意真息自身發 展的自然規律,進而「萬法歸宗」,把各種方法都歸到「神、虛、道」 上來。

相關焦點

  • 丹田練氣培元功
    丹田功的練法,綜觀各家練丹田功法之精華,如何選擇正確練丹田的功法,我認為首先要弄清練功道理,並歸納為:①練精化氣 般認為,下丹田為氣功練精化氣與意守的重要穴位。古人有「凝神入氣穴」之說,即意守下丹田的練氣方法。
  • 少林練氣站樁功(下)
    練法(內八字騎馬樁)∶①內八字騎馬樁的預備勢、先站好並腳樁,心平氣和,男左女右,男左腿向左平開一步,屈膝下蹲,兩足距離與肩同寬,足跟後蹬,腳尖內扣,成內八字形,頭如頂物,目需平視,挺胸收腹,微向前傾,兩掌後伸,呼吸自然,重心在腰,曲肘腕,拇指外分,四指併攏,使氣由頭頂下沉至足。
  • 唱歌練氣方法教學 七個唱歌練習氣息都要在這裡了
    基本法第一條:練氣,練氣切要把喉部及胸腹一起放鬆,然後一收一放,一次有聲,一次光是呼吸,來回十多次後,唱一首喜歡的歌,唱時一定要口型如半月。二話說經過第「一招」練聲法,第「二招」應當粉墨登場。不過今回拍的地方範圍多幾處,連腹部亦拍拍它,對練聲練氣非常有效。四眼望遠方,咀吧唱喜愛的歌,唱歌時候,兩手輕按小腹,即所謂意守丹田。為什麼須要兩手輕按小腹?這樣可以帶動思想集中。人的意念非常飄忽,按小腹是把聲音確保「夠深」,即在丹田發聲。
  • 少林練氣站樁功(上)
    少林練氣站樁功非常重視練「丹田」之氣丹出在臍下一寸三分與命門之間),因為「丹田」氣充實後(使丹由感到發熱發脹)才能將氣運轉全身,使全身發光發氣,利用內氣外放達到可幫別人治病,所以練「丹田「之氣是本功的根本。本功計由18節組成.
  • 氣沉丹田學不會?因為你不懂丹田到底是什麼
    ■文|謝明很多同學問我,謝老師氣沉丹田該怎麼練?氣沉丹田好難啊,氣息該怎麼引導到丹田?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全身大丹田很多同學都知道要練氣沉丹田,但是卻分不清楚人體有不同的丹田,不同老師在不同階段教學的丹田也不是同一個位置,產生的感受也不一樣,所以非常容易迷惑很多同學,導致練習的階段和練習的丹田位置並不匹配簡單說,人體有三個丹田,分別是上丹田 在頭部 中丹田 在胸部 下丹田在腹部,我們大部分同學說的氣沉丹田,指的都是氣沉下丹田,也就是腹部位置的丹田,只有真正具備肩胯脊椎基礎的同學才會逐漸體驗到中丹田和上丹田的感受,而再往深入一點去探索
  • 丹田呼吸法
    中醫古籍中有「逆則生,順則死」的養生理論,所以在養生氣功理論中,我們若提到「丹田呼吸法」,多採用「下丹田逆呼吸法」,體現在外形上的要求為:吸氣時腹部丹田凹進納氣,臀部夾緊,氣從督脈長強穴、命門穴一路往上行,而呼氣時腹部吐氣些微膨脹灌氣而結實,使丹田緊縮成一聚氣圓柱;這種呼吸法加大了胸腹部橫隔膜的運動範圍,使人體內臟無形中得到鍛鍊。
  • 武林常識之一:丹田氣海在哪裡?
    丹田是丹家之語,意為蘊育金丹所在之處。道教稱人體有三處丹田:在兩眉間印堂處為 上丹田;在心下者羶中處為中丹田;在臍下三寸關元穴處為下丹田。在武功入手之初是以下丹田為用,所以這裡重點介紹的是下丹田。《 難經 》認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陰陽之會,呼吸之門,水火交會之鄉「,可見下丹田的重要性。下丹田又名正丹田,一般我們說丹田的時候就是默認為下丹田,如果說其他兩個丹田則會言明是上丹田或中丹田。
  • 全面細緻的練氣八法,適合零基礎的人!
    練氣八法是練氣最全面的基本功。練氣八法前四法-吃氣、揉氣、抻氣、拉氣,主要解決身體裡邊氣充足的問題;後四法-聚氣、斂氣、混氣、化氣,則主要加強髒真混元氣與混元竅的聯繫,使氣向體中間集聚,為練中脈混元打基礎。作為基本功,它方法簡單,便於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隨時習練,也可將練氣八法中任一法(吃氣法最好配合揉氣法一起習練)抽出單獨練習。
  • 硬氣功 | 正宗練氣·動功功法
    掌握基本練氣方法:1.噴氣:將吸入口中的氣較猛烈地集中從鼻中噴出。2.吞氣:將吸入口中的氣象吞食物似的吞入肚內。3.項氣:呼氣時意想將氣送至頭項百會穴。4.集中思想,按本人呼吸的長短,自然呼吸,編綿長長,吸氣時,保持不快不慢的速度,口進鼻出,松肛,全身放鬆,運氣至丹田,呼氣時收肛提陽,全身用勁,氣運全身。
  • 練功:守形 蓄意 練氣
    從最初的憑空意守丹田,到後來的隨丹田動靜而意守,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亦是最艱苦、要求集全副精力於一點、非入「魔」難以奔效的過程。許多習功者想盡各種辦法集中注意力於丹田,如在丹田部位貼膏藥、抹清涼油,施加壓迫感等。
  • 《道家吐納法》的正確方法(詳解)!
    就比如打坐時練的調息,這種吐納,是靜功靜練,呼吸深緩細柔長,以自然呼吸為主,眼觀鼻,鼻觀心,心系守丹田,配合虛靈頂勁讓自己能更好的入靜,但是對於身體練氣效率的改善極為有限,更多的是以意領氣。老廖所講的這種吐納,是洗髓功裡面最為核心的內容之一,吐納本應該是靜功,但是它卻是靜功動練,輔助運氣得氣。
  • 13日公益講座:如何正確的練聲練氣
    練氣>>>>吸氣吸氣要氣沉丹田,就是要吸到好像褲子要掉似的,讓肚子癟下去,胸腹漲起來小腹收縮,然後胸張開,儘可能地張開。明天【公益講座】普通話練聲練氣方法,千萬別錯過。氣為音服務,音為腔服務,腔為字服務,字為詞服務,詞為情服務。從這個順序中,我們可以看到字的位置居於中心,前面牽著「音」和「腔」,後面聯著「詞」與「情」。當中一塌,滿盤皆輸。字音的真切,決定著聲音的圓潤,「以字行腔」正是這個理兒。
  • 萬行解惑:怎麼修煉才能氣沉丹田
    如果你把意念放在下丹田,能量就跑到下丹田。道家修丹田,下丹田修100天就不能再修了,要挪到中丹田;中丹田修100天,再挪到上丹田;上丹田修100天,就破殼(頭頂)出去了!可是,很多人根本不懂,一輩子都守下丹田。也有個別人知道上丹田很重要,一輩子都守上丹田。
  • 練氣的心境重要嗎?
    其實,佛家也有另一種簡化版的冥想法:心不動,任念頭如潮起潮落。但即使如此,依舊很少人能做到。而我之新練氣術,又再作簡化,只需靜心即可。何謂心靜?心如止水?這個還真是為難人了,要心如止水也不是隨便能做到的,那是需要長期努力的。當然,我取巧了點,以氣催動可達到心境的高點。普通人大概可學儒家的這句:知止而後有定,定然後能靜……
  • 口吃矯正最簡單方法:穩口法配合丹田發聲
    口吃矯正最簡單方法:類似玩木偶原理為什麼我們說口吃矯正最簡單方法就是利用"穩口法"的三個階段,然後配合海氏丹田發聲訓練?口吃矯正最簡單方法口吃矯正最簡單方法:「穩口法」三個階段循序漸進所以口吃矯正最簡單的方法
  • 七天即可形成丹田氣團護體健身的丹田混元功
    古代丹家云:「一念從規中(丹田)起、即真神,即真念也。真念之來、常清不迷,雜念之來,神即外馳,」後者是充分發揮理性注意的作用,通過自覺地臺理地控制,調整體內外環境的平衡,這是受意志控制的有為法。通過用真念真意調節呼吸,氣貫丹田,使丹田混元真氣鼓蕩、日積月累,聚而成丹,任督二脈通達四肢百骸、用意識對丹田部位進行強化刺激,是丹田混元功的主導。
  • 搭訕必備:男人磁性嗓音速成法
    對聲音進行整容是個需要長期聯繫的複雜活,但是我們可以從最簡單的練氣開始。未曾發聲先練氣研究資料表明人在正常情況下,每分鐘呼吸16—19次,每次呼吸過程約3、4秒鐘,而演唱、演講說話時,有時一口氣要延長十幾秒,甚至更長,而且吸氣時間短,呼出時間長,必須掌握將氣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領。
  • 《海氏丹田發聲》系列課講解第01講(2021版)
    海洋老師簡介      海洋,海氏丹田發聲法創始人。職業嗓音培訓師。《海氏丹田發聲》一書作者。
  • 人體「丹田」釋義
    什麼是「丹田」?這就得從什麼是「丹」說起,遠古以來,人們為了追尋一種「長生久視」的方式而進行的一種實踐活動;分「外丹」、「內丹」;外丹就是冶煉之術,用某些藥物、礦物進行升華、錘鍊,希望能得到長生之藥,這些是古代化學的鼻祖,而內丹以人體為鼎爐,以精氣神為藥物,結成丹藥的一種修煉方法,開創了人體內練內養,內向挖掘的潛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