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頂替上大學事件,是國內熱點事件,熱度與新冠疫情不相上下。
觀察一段事件發展進度,發現熱度不減,覺得還是要發表一下自己的想法。
關於大學的排名,不得不說。
從大學的排名,可以看到大學與大學之間的差距。
大學排名很多。但無論如何排名,好大學就是好大學,名次都是靠前的,差別只是排在前面第幾名第幾名有所不同。
因為大學排名決定這所大學注重什麼,與人有何不同之處。
排名越靠前的大學,對學生的要求越高。從入學的高考考分就開始了!
之後就是課程多少和考分多少的要求。
排名越靠前的大學,以前被稱為重點大學。就說說以前筆者所知的重點大學對學生的管理。
每年,拿不到畢業證的學生,有一大批。拿不到學位證的,更多了。
國家統考英語四級不及格,沒有畢業證。這一關,就留下了一大批學生。這個不及格,可不只是六十分萬歲的及格線。
在學校上學期間,補過幾次考,那麼不好意思,學位證書沒有了。
說了這麼多,就可以推斷出,重點大學,排名越靠前的大學,頂替上大學的機率可能越小。
相差200多分,還是文科生頂理科生,這兩種天壤之別的差距,即便學生敢頂替,在重點大學也無法「存活」,最後兩證全無是大概率事件。如此,頂替上大學還有什麼意思?
相差200多分,還是文科生頂替理科生,還順利畢業並找到工作,這裡面有什麼需要深思的問題呢?要麼是此學生發奮讀書,追趕達標,最後順利畢業,要麼是學校管理令人質疑。
這些學校在一入一出兩個關口嚴格幫助大公司在把關。大公司使用起來放心啊!
如此看來,
同樣叫大學,必須有排名,因為大家付出不一樣!
同樣叫大學生,也要有區分,因為大家付出也不一樣(個別學生除外)。
冒名頂替上大學,成為一次衡量大學與大學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巨大差距的有利的證明。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正視差距吧!
大學擴招,其實成全了一些學校,也害了一些人。
大學擴招,成全了那些搭上車,繼續加油的人,成全了那些只需要證書的人。
大學擴招,害了那些搭上車就以為自己真的就是大學生的人,害了那些招了很多學生就以為自己真的就是大學的大學。
一次熱點事件之後,應該有所收穫和改變,這才是事件發生的最大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