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頂替上大學,反觀大學教育背後大學之間和大學生之間的巨大差距

2020-08-28 我思故2018我在

近期頂替上大學事件,是國內熱點事件,熱度與新冠疫情不相上下。

觀察一段事件發展進度,發現熱度不減,覺得還是要發表一下自己的想法。

大學的排名。

關於大學的排名,不得不說。

從大學的排名,可以看到大學與大學之間的差距。

大學排名很多。但無論如何排名,好大學就是好大學,名次都是靠前的,差別只是排在前面第幾名第幾名有所不同。

為什麼要先說大學的排名呢?

因為大學排名決定這所大學注重什麼,與人有何不同之處。

排名越靠前的大學,對學生的要求越高。從入學的高考考分就開始了!

之後就是課程多少和考分多少的要求。

排名越靠前的大學,以前被稱為重點大學。就說說以前筆者所知的重點大學對學生的管理。

每年,拿不到畢業證的學生,有一大批。拿不到學位證的,更多了。

國家統考英語四級不及格,沒有畢業證。這一關,就留下了一大批學生。這個不及格,可不只是六十分萬歲的及格線。

在學校上學期間,補過幾次考,那麼不好意思,學位證書沒有了。

重點大學,就是這麼嚴。混日子的學生,最後都比較慘。

說了這麼多,就可以推斷出,重點大學,排名越靠前的大學,頂替上大學的機率可能越小。

相差200多分,還是文科生頂理科生,這兩種天壤之別的差距,即便學生敢頂替,在重點大學也無法「存活」,最後兩證全無是大概率事件。如此,頂替上大學還有什麼意思?

相差200多分,還是文科生頂替理科生,還順利畢業並找到工作,這裡面有什麼需要深思的問題呢?要麼是此學生發奮讀書,追趕達標,最後順利畢業,要麼是學校管理令人質疑。

這也許解答了大家為什麼一直質疑一些大公司為什麼非211/985學生不要的原因了吧!

這些學校在一入一出兩個關口嚴格幫助大公司在把關。大公司使用起來放心啊!

如此看來,

同樣叫大學,必須有排名,因為大家付出不一樣!

同樣叫大學生,也要有區分,因為大家付出也不一樣(個別學生除外)。

冒名頂替上大學,成為一次衡量大學與大學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巨大差距的有利的證明。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正視差距吧!

大學擴招,其實成全了一些學校,也害了一些人。

大學擴招,成全了那些搭上車,繼續加油的人,成全了那些只需要證書的人。

大學擴招,害了那些搭上車就以為自己真的就是大學生的人,害了那些招了很多學生就以為自己真的就是大學的大學。

一次熱點事件之後,應該有所收穫和改變,這才是事件發生的最大價值所在!

相關焦點

  • 從頂替上大學事件,看大學和大學生差距
    近期頂替上大學事件,是國內熱點事件,熱度與新冠疫情不相上下。觀察一段事件發展進度,覺得還是要發表一下自己的想法。大學的排名。關於大學的排名,不得不說。從大學的排名,可以看到大學與大學之間的差距。大學排名很多。但無論如何排名,好大學就是好大學,名次都是靠前的,差別只是排在前面第幾名第幾名有所不同。
  • 苟晶被頂替上大學事件,反映了教育行業面臨的哪些問題?
    而陳春秀本人則在被頂替上大學後被迫長期在外務工,現擔任當地某私立幼兒園教師。校內的學習和校外的培訓,已經成為很多家庭昂貴的財務負擔,家庭收入的差距又在這裡放大了貧富差距。高考擴招、研究生擴招帶來的學歷通脹,讓每年800萬的大學畢業生感受到了就業壓力,迫使更多的人讀研讀博。但同時,大學生能力與社會需求脫軌的爭議不斷,底層的學生越來越難通過教育出頭。
  • 大學四年,是什麼造就了每個人之間巨大的差距?
    ✪ 肯不肯付出,願不願意抓住每個細小的機會,不經意間,四年時間,就造就了畢業後,每個人之間如此巨大的鴻溝。-02-工作幾年後,接觸的學生多了,慢慢的就發現,很多人從剛開始大一入學時差不多的起跑線,之所以造成四年後畢業時的巨大差距,很大的一個原因就在於願不願意付出,眼光夠不夠長遠
  • 被頂替上大學,窮苦農家女背後故事令人感動
    被頂替學籍的農家女,家裡真的窮,就當時的情況而言,是一點指望都沒有的那種窮。不過村子裡的人貧富差距不大,當周圍的人都窮的時候,你也就感覺不出來多苦來。有了對比後 ,窮對孩子來說打擊是巨大的,小學大多在村裡上,家家吃的都是饅頭夾鹹菜,但上了中學就不一樣了,你要去鎮上或縣裡去上學,別人買各種小零食時,你只能繼續低頭啃鹹菜。
  • 學校之間平臺的差距是巨大的,請務必上一個好大學
    原來在一個班級裡生活學習還沒有什麼差距,上了不同的大學在不同的平臺上,就會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想想你的小學同學,有多少人這麼多年沒聯繫過了?他們有的沒考上初中,有的沒考上高中,你們的人生軌跡再也無法重疊了。
  • 農家女被頂替上大學:假如高考也拼爹
    13年前,這個榜單給我帶來了驚喜,比估出來還要再高一點的分數,將我送進了夢寐以求的大學。23年前,卻有一位老鄉姐姐,對著從未出現過的低分百思不得其解,殊不知自己早已是別人相中的獵物,只等放榜這一天,毫不猶豫地拿走她的成績和身份,頂替她走進高等學府。
  • 山西大學和中北大學之間,該如何選擇?看看對比一目了然
    山西大學和中北大學之間,該如何選擇?看看對比一目了然,說起山西大學,大學生都知道,但是說到中北大學,就不一定知道了,中北大學也位於山西,而且是非常神秘的大學,山西大學和中北大學哪個好呢?一起去看看吧。一、院校檔次山西大學位於山西省省會太原市,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設的綜合研究型大學,省重點建設大學被評為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項目」和國家「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項目」。
  • 高考「落榜生」變「上榜生」,農家女被頂替上大學,有這幾個疑點
    而自己高考「落榜生」的身份,也變成了「上榜生」,而且還已經上完了大學。但是那個上大學的人,卻不是她自己,而是另有其人。 因為她明明已經考上大學了,但卻因為被人頂替而只能外出打工,最後成為了一名幼兒園老師。而頂替她上大學的人,不僅用她的身份念完了大學,而且後來還進入了街道辦事處審計所工作。這前後的落差,讓農家女陳春秀很氣憤,也很委屈,因為那個上大學的人,本來應該是她,結果她卻被人截胡了。而她最想知道的是,那個冒名頂替她上大學的人,是如何跳過她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
  • 大學畢業後,是什麼讓畢業三四年之後,同學之間的差距拉大?
    大學畢業後,是什麼讓畢業三四年之後,同學之間的差距拉大?一、大學努力程度.當初班上的那批學生通過高考的方式考入了某所大學的某個專業,和你成了同一個班級的同學,當時你們是處於同一個起跑線的,在這個起跑線上的學生經過大學四年的磨礪,有的人在大學畢業以後很厲害,而有的人在大學畢業後還是碌碌無為,這主要就是大學生在大學裡面該如何去做。
  • 北美大學(美國、加拿大)之間的學分互換模式
    通過學分互換和積累,以美國大學學分體制設立的大學遍布世界各地,包括英國的愛丁堡大學、中國的香港大學、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加拿大的UBC等等大學,他們的學歷和資格得以互認,從而實現學生和資格在學術市場上自由流通,推動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
  • 「上大學」和「不上大學」的5個明顯差距,過來人:後悔沒上大學
    上大學和不上大學的5個明顯差距TOP.1就業差距明顯雖然,大學生就業難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沒有大學文憑卻會錯失很多就業的機會。很多用人單位都會在學歷一欄要求「本科」及以上,如果沒有本科學歷在找工作上就會受到限制,這樣未來的發展也會受到限制。
  • 山東農家女被頂替上大學,淪落為打工妹,16年後又重新考上大學
    陳春秀陷入震驚和疑惑當中,多年前的一幕幕在自己的腦海中浮現,她奔走多個部門,最終證實了自己十六年前被人頂替上大學,頂替她的人是同縣的考生陳雙雙,大學畢業後通過家人的關係進入街道辦事處工作。事件曝光後,當地有關部門立即展開調查開除了陳雙雙的學籍,註銷其學歷,街道辦事處也解僱了她。
  • 大學生「生活費」等級出爐,普通和輕奢之間,原來只有1000元差距
    文/教育天天看隨著就業越來越難,現在的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高學歷的重要性,畢竟在當代社會,能獲得不錯發展的大部分都是學歷不低的知識分子,所以家長們也更加注重孩子的成績和學歷,一般只要學生願意讀書,家長們砸鍋賣鐵也會願意供。
  • 貧困戶女兒上大學被頂替:請保衛窮孩子的最後一扇門
    今年5月份,參加成人高考的陳春秀,到學信網上查找自己的學籍信息時,意外發現: 自己是一名早已畢業的大學生。 公開顯示的學籍信息上,陳春秀的名字、戶籍、學籍和身份證,都和她本人一模一樣。 不一樣的,是張貼在學籍上的那張照片。
  • 「頂替上大學」——真相雖然有了,可被偷走的人生一去不回
    最近山東理工大學頂替上大學的事情,被網友們討論地很激烈,相關部門也迅速查明了真相,涉事人員也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陳春秀終於在16年後討回了公道,可這16年卻是艱難的歷程,如果沒有被頂替,或許她的人生又是另外一道風景。然而命運就是這樣無情地捉弄人,正義的確沒有缺席,可是這遲到16年的正義,讓廣大網友感到心寒!
  • ​農家女16年後發現被頂替上大學,頂替者背景驚人
    16年後發現被頂替上大學,「頂替者」家族勢力曝光 要不是對知識和文化的渴求讓陳春秀在「落榜」多年後去報考了成人學校,她可能永遠都不會發現當年自己「落榜」的原因竟是名額被他人冒名頂替。後來陳春秀趕緊去了當地的相關部門詢問,才得知原來是自己上大學的身份被別人頂替了。「我要是有能力,他們也不敢」,陳春秀的老父親憤慨地說道。
  • 民辦和公辦大學有何差距?四大差距在眼前,但也不是沒有超越可能
    在我國教育行業中,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不知大家總結過沒有,我為大家提出來:幼兒園大家擠破頭要上民辦幼兒園,小學大家擠破頭想進公辦小學,初中大家全部想往高價的民辦初中裡去擠,高中大家都想進公辦名校,大學時基本上非公辦不上?為什麼?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教育生態?
  • 苟晶們被頂替上大學背後的身份認定與檔案的價值正義
    近日,山東省從2002至2009年在讀大學生中查出242名頂替上大學的,這多少讓人有些吃驚。值得同情的是其中還有部分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頂替,從此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教育是改變貧困代際傳播的一條關鍵之路,而有些不法之徒為一己私利,冒天下之大不韙,鋌而走險,讓別人無路可走。
  • 各省大學之間的差距有多大,看看各省排名前三的大學就知道了
    選擇大學的時候很多人是很糾結的,有些想要在省內上學離家近點,但是有想上名校,問題就來了,自己所在的省並沒有怎麼辦?這也是很多同學所面臨的問題,雖然我國的教育資源很豐富,但是也存在著各省之間的教育資源不均衡,東西部之間的不均衡,相鄰兩省之間也不均衡。
  • 242名學生被頂替上大學,是誰偷走了他們的人生?
    ,16年青春消逝,也葬送了大學夢。 的確,這讓他們頂替的成果歸零,但是被頂替的人該怎麼辦,他們十數年來的人生,又該從何解釋? 相關單位該不該補償,有腐敗的現象該不該嚴懲? 這種事放在古時雖然猖獗,但發現一起就會人頭滾滾。如今14所高校兩年內就有242個頂替者,背後是不是存在利益鏈條,該不該嚴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