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先從己修課程入手,以小見大這是比較穩健的方式。因為你在課程學習報告中所選的題目通常是都是自己感興趣或是能夠掌握的內容,將報告中比較滿意的內容作為學年論文選題會是有效的方式。此外己修的課程學習報告通常會得到反饋,其中的優缺點也會比較清晰,由此你就可以進行進一步的擴充和修改,幫助自己研究的更加深入。
然後就是選題範圍不可過大,因為照顧的面向一旦過多會很容易顧此失彼,不妨從一個比較小的題目入手。在這裡舉個具體的例子,比如你要研究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那麼這個題目就過大而如果你再進一步鎖定在亞里斯多德的形式與質料概念,這個範圍就會小得多,而且「形式與質料」也是個關鍵性的概念,形上學的重點就可以通過這個題目表達。
我們常說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那個哲學問題。比如詩人可以讓主題來尋找我而哲學家則是要我主動尋找主題。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的主題,需要專注力和持久力,這個前者指的是思維的強度,後者指的是持之以恆的大量閱讀知識,哲學是一門苦差事但是它的投入和產出永遠成正比,所以當你在思考的強度和閱讀的量上達到定程度之後,你對選題的可行性就會有自己獨特的判斷了,並且這個判斷肯定是不斷趨於精準的。你不能指望別人,比如老師拋給你一個選題也不能指望某天靈感突現得到一個很好的選題,一個好的選題呢都是逐漸從一片混沌中站立出來的。
那麼在確定好選題後想要更換和調整時又應該注意什麼呢?首先就是要提醒大家不要匆促選題,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是準備不足和內容掌握不適當導致的,治本的方式呢首先就是不要匆促選題,在學年論文撰寫前給自己一個準備時間,當然這也對應我上述所說從己修課程論文中著手會高效率地搭出框架,其次就是你對內容的掌握和你投入的精力要成正比,如果你前期準備不足和對所選題目了解不充分,就很有可能在深入後才發現實際情況要比想像中複雜得多,因此歸根究底,還是要給予自己充分準備時間以及對所選題的內容狠下功夫。
最後就是要不斷的拓展自己的視野,學會深入思考問題及時更換和調整是必然的,對任何人來說這都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更換和調整標示著視野的拓展和思考的深入,但你也要知道在什麼地方給自己的思考劃上一個暫時的句號,在哲學領域出版和發表從某種意義上說並不是思想的最終完成,而是為了讓自己不會無休止地去修改己有的草稿,可以有機會去寫一些新的東西。
相關閱讀:
文科論文寫作中的四個你知道哪些?
想減少論文修改必須要注意哪七點
論文寫作10戒,畢業生一定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