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
隨著時代的進步,世界對於孩子的教育任務也越來越重視,也讓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說,要讓孩子全面發展。
我們也都知道說一個人要想得到全面的發展,就需要有很強的專注力,而在當下的網絡科技時代中,孩子所面對的誘惑比我們之前所能接觸的要多得多,比如說電子設備、各式各樣的名牌商品、各種有趣的小玩具等,都很容易就讓孩子看花了眼,失去專注力。
這大概也就是生活條件提高之後所帶來的一種弊端,當孩子的物質基礎已經不成問題的時候,孩子的眼神就會注意到更多,特別是手機短視頻、遊戲等對於孩子來說都是特別大的誘惑。
而孩子也只是一個正在成長的孩子,自制力並沒有成年人那麼好,更何況說,哪怕是已經在社會摸爬滾打了幾年十幾年的成年人,面對這些誘惑都有可能無法控制住自己。
但是如果說父母可以著重去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注意好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孩子起到以身作則的作用,同時多關注孩子平常的一舉一動,幫助孩子做到及時止損,那麼孩子在長大之後做什麼事也就更能夠保持好專注度。
孩子做事不專注,都是家長愛「打斷」造成,很多父母還不懂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做事都無法完全的投入,很大程度上都是受了父母平日的影響。相信很多父母在帶孩子的時候,都特別喜歡打斷孩子,不管是孩子在做作業也好,玩玩具也罷,家長總是會比孩子更心急,就會不自覺地做出打斷的舉動。
仔細想想,自己是不是經常在孩子看書寫作業的時候,時不時問問孩子說「寶寶要喝水嗎」、「寶寶來吃個水果」、「寶寶餓了嗎」,還有的家長可能是陪著孩子寫作業,就會在孩子還在思考的時候做出打斷的行為,比如說「你這題不能這麼做,這樣肯定是錯的」、「你一題怎麼想了那麼久,是不是在走神」等。
經常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對孩子說這些打斷的話,就會讓孩子覺得無法完全投入到寫作業這件事中去,當在做別的事的時候,大腦可能也會無意識地去胡思亂想,無法專注。
除了家長做出的實際影響舉動之外,家長有時候無意之間也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經意的「打斷」。比如說當孩子在認真寫作業的時候,家長雖然安安靜靜地坐在旁邊,一句話不說,但是手上卻刷著手機打著遊戲,或者時不時起身動一下等,都會讓孩子無法投入。
這其實就是受了氛圍的影響,氛圍中有玩的成分所在,孩子就會不自覺地把目光放到身邊人正在做的事情上,無法讓自己沉下心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
可能很多家長會說,自己都是好心,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是一件弊大於利的事。如果家長長期有這些習慣,經常性的對孩子做出打斷性行為,孩子就會無法形成比較好的專注力,當孩子步入到社會之後,面對自己的工作可能也只是比較敷衍了事、粗心大意的態度。
家長怎麼做才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對於成年人來說,最害怕的就是拖延症的存在,對於孩子來說,亦是如此。家長們如果想要孩子沒有拖延症而且有較好的專注力,可以試著給孩子規定好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沒做到的話要怎麼處理,做到的話又如何嘉獎等。
這種限時限量的方式,會讓孩子有一種時間的緊迫感,自然就會高效地去完成要做的事情。但是要注意的是,時間不可過長,一般來說可以從十分鐘慢慢加起,根據孩子的表現進行延長等。
除此之外,家長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好自己的言行舉止,避免自己在不自覺中對孩子做事做出了打斷性行為,造成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當孩子專心在做某事的時候,自己可以回到房間做自己的事,也可以在孩子旁邊安靜地看會書等,或者跟孩子做類似的事情,給孩子營造出較好的氛圍感,讓孩子能夠更加投入。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長大之後能夠有出息,這就需要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能夠多上心多付出一些,雖然這會讓父母覺得壓力很大,而且在和孩子相處時要顧慮這顧慮那的太麻煩了,但是只有這樣,對於孩子的未來發展才是有好處的,才能讓孩子順利地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成長。
想了解更多育兒常識,歡迎關注我們,您的關注點讚轉發,將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