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不夠專注?幫孩子「分解任務」,父母可以這樣做

2020-12-12 育兒family

最近有一個親戚帶他的孩子到我家裡來做客,聽到他與媽媽的聊天,我得知,原來他這次來是想要來問一問我媽媽哪一個繪畫輔導班值得給孩子報。

我聽到之後覺得,可能我這個親戚覺得他的孩子在繪畫上很有天賦,或者是說孩子特別喜歡畫畫才有了這個想法。我媽媽也覺得掌握一門繪畫的技能確實不錯,可以讓孩子陶冶身心。但是我又突然想到親戚家的這個孩子我見過,非常的活潑開朗,特別喜歡唱歌跳舞,不像喜歡畫畫的樣子。

於是我就問了這個親戚為什麼為想要給孩子報繪畫的輔導班,原來並不是孩子對繪畫感興趣而是親戚覺得我的這個小妹妹實在是太活潑了,十分好動,所以他想要讓孩子能夠靜下心來做一些事情,想要培養她專注的心理,這才想到了去給她報一個繪畫的輔導班,磨一磨她的性子。

孩子沒有專注力,確實讓很多家長都很頭疼,但是逆著孩子的想法,讓他去學絲毫不感興趣的繪畫真的能夠拯救孩子的專注力嗎?我的頭腦中不禁產生了這樣的疑問。

01孩子做事不專注有什麼原因呢?

一,孩子不感興趣

要想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情本來就很難,如果讓他們做一件感興趣的事情,說不定他們還能做到,但是如果這件事情他們絲毫不感興趣,對他們沒有一點吸引力,那麼孩子的內心當中就會產生抗拒心理。

這種抗拒心理使他們難以集中注意力,所以當家長在要求孩子去學繪畫的時候,前提一定是孩子對繪畫感興趣,不然他們學的時候也會像做其他事情一樣,一點專注力也沒有,小動作不斷。所以說,讓孩子去學繪畫絕對不是一個提高他們專注力的方式。

二,父母的幹擾

培養孩子專注力功夫要下在日常,所以不管孩子做什麼事情家長都不要過度去打擾,去打斷他們的思維方式,即使是他們在看動畫片,有的動畫片比如說《貓和老鼠》這部動畫片,當中的對話很少,要想真正的理解故事內容,就需要孩子的大腦不斷的思考和分析,雖然這只是一部動畫片,但是依舊能夠鍛鍊孩子的專注力。

上次我遇到一個小朋友,他在媽媽的手機上看動畫片的時候,他的媽媽可能為了讓他去思考一些問題,不要只是看畫面,所以就在一旁不停的提問問題,搞得這個小孩子非常的煩,動畫片沒有看進去,媽媽的問題也沒有回答出來。其實家長在提問的時候恰巧就打斷了孩子們的思路,這樣是不利於專注力培養的。

三,父母的不良影響

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做事情的時候,總是喜歡三心二用,比如說吃飯的時候還要一邊玩著手機,跟孩子玩遊戲的時候還在一邊看著電視機,這就不知不覺當中給孩子做了壞的榜樣,他們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去模仿家長的行為方式,久而久之孩子做事也喜歡三心二意。

02孩子做事不專注有什麼後果呢?

一,影響學習成績

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孩子產生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影響學習,這也是很多家長不希望看到的。其實孩子們的智商都相差無幾,成績優異的孩子他們大多都注意力非常的集中,老師上課講的內容他們能夠集中精力聽一整節課,所以內容很快就能夠理解並且消化。

但是對於那些上課難以集中注意力的孩子,他們聽5分鐘的課就要分神做其他事情。這樣老師講課的內容根本沒有見到孩子的腦袋裡。課上的內容落下了課後的作業,做的再認真也難以彌補課堂的內容,更何況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課下作業的完成恐怕也難以專注。

二,做事經常分心

不專注的問題不僅影響到學習也會影響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孩子們將產生這樣的習慣往往做什麼事情都會習慣性的分析,這樣會對他們的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障礙。

03怎樣才能讓孩子集中注意力?

家長要想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壞毛病,重要的方式就是可以幫孩子分解任務。

一,了解任務

在分解任務之前,還是應當讓孩子通過整體上的去了解任務的主要內容,任務需要的時間以及任務完成所要用到的方式,這樣才能讓孩子做到心中有數。

同時家長也要了解孩子任務的主要內容,一方面通過這樣的了解家長能夠了解孩子的能力,另一方面家長也能對孩子進行有效的監督,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二,孩子參與分解任務

參與感可以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如果家長只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的身上,一般不管這個任務孩子有沒有興趣,他們也會產生抗拒感,所以要讓孩子根據自身的情況自己分解任務,家長要做的就是在一旁觀察孩子或者是提供一定的幫助和建議。

家長一定要注意,這個任務是需要孩子獨立去完成的,所以家長也不能在裡面強加一些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見就好。

三,藉助高科技軟體

現在手機上有很多可以有助於我們習慣養成的軟體,比如說在網上非常火的番茄時鐘,通過時鐘分成一段一段的時間,將要做的任務和內容與時間進行對應,等孩子開始做的時候,手機屏幕上會產生倒計時,這個倒計時就會讓孩子有一定的緊迫感,更加有助於他們集中注意力。

同時手機設備還會通過白名單的方式減少電子設備對孩子的幹擾。一開始利用番茄時鐘的時候,最好將時間分割的短一點,之後再逐漸延長,這樣有利於孩子習慣的養成和注意力的集中。

孩子如果做事情容易分神家長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通過日常的訓練和通過分解任務的方式可以充分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這對他們的成長是有極大益處的。

相關焦點

  • 孩子做事無法「專注」?幫孩子「分解任務」,讓孩子拒絕「分心」
    父母自身做得不好現在的低頭族越來越多,很多的父母無論何時何地都會拿著手機在刷。帶孩子出去吃飯,很多時候,我們的父母總是邊吃邊看手機,沒有認認真真的陪我們的孩子吃飯。孩子覺得無聊也會拿著自己的玩具玩耍,父母不以為意,但久而久之,我們的孩子就會做事不專注。
  • 孩子做事總易分心?幫孩子「分解任務」,幫助孩子「專注」
    對要做的事情提不起興趣孩子們選擇做一件事總是基於他們是否對該事物有興趣的基礎上,越讓孩子們感興趣的時,更能激發孩子們的專注力。反之亦然。很多時候,父母總是會焦慮,孩子們在學習方面顯得不夠專注。專注力高的孩子,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又認真地溫習筆記和寫作業。這樣一來學習效率自然是會越來越高的。做事更高效,提升孩子們的自信心專注力高的孩子們,做事情時注意力集中,犯的錯誤少,效率也就會隨之提高。
  • 孩子做事三心二意,專注力不夠?可以這樣做
    經常有家長反應孩子做事有些三心二意,明明才看了一會兒書卻因為外面的一點響聲跑了出去,那就在室外玩遊戲吧,沒多久又被旁邊的貓貓狗狗吸引了,究竟問題出在哪兒?這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謂的「沒有定性」,也就是專注力不夠。
  •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專注力不足:別著急,專注力可以這樣玩出來
    從生長發育規律來說,2歲左右的孩子,能維持專注4-10分鐘。但現實生活中孩子專注力時長因人而異,有的孩子專注力非常好,有的孩子缺乏專注力,一般表現為:做事費勁,難以集中精力;靜不下心來,認真完成一件事情;做事拖拖拉拉,明明很快可以搞定的事情,卻需要用很久的時間來完成。 磨蹭、坐不住、沒耐心,都說明孩子不夠專心。
  • 孩子做事不專注?近百位家長的親身經歷幫你找到原因
    做事不專注,很容易被任何風吹草動吸引,不僅大大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效率,還容易養成拖沓磨蹭,沒有毅力的壞習慣。小狀元調查近百個個家庭,為所有的寶爸寶媽們歸納出了導致孩子不專注的7個原因,家長們可以一一對照,找出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 孩子做事太「拖延」?多半是這「3大原因」,父母別只會催
    做事磨蹭是很多孩子都有的缺點,各位家長見到此情況會很心急,恨不得直接幫孩子去做。不過家長急也無用,必須要找對方法引導孩子去改掉此習慣。受環境影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孩子做事愛拖延有可能是受到了家長負面的影響。有些家長平時做事不夠乾脆利落有「拖延症」,孩子必然會受到影響。
  • 孩子專注力太差,總是閒不住?3個方法,讓孩子做事專注不走神
    許多父母在和孩子的接觸過程中會發現,自己家的娃做事情不夠專注,就像小黑熊掰苞米一樣,總是「掰一穗丟一穗」。時間久了,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相對於成年人來說,孩子認識世界的能力不夠強,做事情也沒有培養出足夠的耐心。
  • 孩子做事情三心二意,多半是專注力沒培養好,這樣保護孩子專注力
    這樣長久下去,孩子做很多事情都容易三心二意,很難靜下心來,做事情往往三分鐘熱度。2.孩子拼圖、畫畫、擺積木時父母經常幹涉孩子,讓孩子依照他們的想法來做。再比如說帶孩子去動物園玩時,當孩子專心看一個小動物時,父母常常擔心時間不夠沒法把整個園區玩個遍,就不斷催促寶寶快點走,孩子的蓬勃發現力和注意力也被無情地打斷了。
  • 孩子做事懶散不專注,家長要巧用「閾限法」,讓孩子集中注意力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被孩子專注力差的問題困擾的經歷,畢竟做事專注力的高低對孩子的影響十分大,沒有高度的專注力做任何事都很難成功,家長們想孩子的專注力得到提升,第一步就是了解孩子專注力差的原因。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做事專注力不夠1、 被所在的生活環境幹擾孩子日常會受到各種手機電腦和遊戲的幹擾,這些都會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從而無法認真學習的,特別是部分家長還經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和電腦,這些都是不可取的,家長要給予孩子好的學習環境。
  • 孩子做事不專注,都是家長愛「打斷」造成,很多父母還不懂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隨著時代的進步,世界對於孩子的教育任務也越來越重視,也讓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說,要讓孩子全面發展。 孩子做事不專注,都是家長愛「打斷」造成,很多父母還不懂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做事都無法完全的投入,很大程度上都是受了父母平日的影響。相信很多父母在帶孩子的時候,都特別喜歡打斷孩子,不管是孩子在做作業也好,玩玩具也罷,家長總是會比孩子更心急,就會不自覺地做出打斷的舉動。
  • 如何培養孩子專注做事與學習的能力
    比如,孩子寫字慢,家長吼;孩子寫作業亂,家長批;孩子坐姿不端正,家長嚷;孩子一有題不會,家長幫;孩子一寫作業,家長送水果;孩子專心做作業,家長陪伴在一旁玩手機打遊戲看抖音搜視頻……總之,家長無意間就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特別一點是家長逼迫孩子報不感興趣的班,而且還不是一個班,家長認為好的就給孩子報上。
  • 孩子遇事緊張、習慣性退縮,幫孩子擺脫緊張感,睿智父母這樣做
    ,罵得越兇,孩子越做不好,導致孩子不敢輕易嘗試,因為「犯錯或做不好就意味著挨罵」,與其這樣,還不如儘量不做,孩子鍛鍊的機會少,從中獲得經驗就少,一旦遇到類似的事情,就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二、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的孩子,有哪些弊端1、缺乏自信孩子總是處於緊張狀態,做事情容易出錯,當事情沒做好,又會被父母批評,然後越批評越做不好,形成惡性循環,長此以往,孩子會對自己逐漸失去信心,陷入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不管付出多少努力,都無法改變自己能力不足的事實
  • 父母必讀:孩子做事拖拉怎麼辦(七因七法助您解除煩憂)
    明明半小時就可以吃完飯,孩子卻常常要磨上一兩個小時還吃不完,有時甚至還玩起了其它玩具,吃飯好像只是休閒。 最多一個小時就可完成的作業,孩子總要拖上兩三個小時還做不完,你一下沒盯緊,他就幹其它事去了,好像做作業不是他的任務,而是你的任務。
  • 「家庭教育」引導孩子有條理地做事
    一些父母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缺乏條理。比如,不會整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用品,上學經常忘記帶課本,放學經常忘記帶作業,做什麼事情都丟三落四。父母幫他們將屋子收拾乾淨,將物品全部「歸位」,還經常嘮叨應該怎麼做,但是不出一兩天的時間,他們的屋子又會亂成一團。
  • 父母幫孩子做事情,正在扼殺孩子獨立自立的能力,很容易把娃養廢
    一天,老師讓磊磊媽媽去學校一趟,到了學校媽媽發現磊磊由於不會自己脫褲子,情急之下尿在了褲子裡,因為這件事,全家開了一次家庭會議,奶奶反思了自己對磊磊的溺愛行為,表示以後不會幫孩子做事情,而是應該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
  • 不上培訓班,孩子照樣可以學會做事集中注意力!
    把一個大塊兒的任務分解成幾小塊兒完成一個大的任務需要孩子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及精力集中,這些任務包括家庭作業、家務或學習新的技能。當我們把它分成一個個小的任務時,孩子會看到,感受到進展程度,從而使他們感到更有希望完成它。
  • 怎麼解決孩子拖拉的問題
    另外父母想要孩子有時間觀念,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那麼平時父母一定不要事事包辦,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不要在孩子時間不夠的時候就去幫助他們,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自理能力,而且還能更好的管理好自己的時間,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事情得自己做。 2.
  • 孩子做事粗心大意有三個原因,父母要讓他對「馬虎」的後果負責
    、大意的原因卡卡媽覺得,粗心大意、做事馬虎是很多孩子身上都有的壞毛病,父母想幫孩子糾正,其實也不算難,只要找出孩子馬虎的原因,然後再「對症下藥」進行糾正就可以了。具體父母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一、培養孩子認真做事的習慣想讓孩子做事細緻、負責,父母要從小就培養孩子認真做事的態度。
  • 孩子做事總「分心」?家長善用這3大法寶,輕鬆讓孩子「專注」
    他們在學習一項技能的時候會過多地投入自己的精力,從而比其他孩子學到的東西更多、並且更有用;而那些做事情"三分鐘熱度"的孩子,對一件事情的關注度不夠高,常常是半途而廢,學到的東西也是少之又少的。所以他們往往都是班級裡面比較平庸一些的人。
  • 學會任務的分解,明確階段目標,是一個人高效做事的有效方法
    怎麼才能夠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呢?女兒在大部分時間都是乖巧聽話的,在做作業的時候卻總是習慣拖拉。其實並非是作業太難,而是她不想做,從預熱到進入狀態比較困難。就像她睡午覺,很多時候是睡不著,並非是她不困,而是狀態切換不過來,一直還處在興奮的狀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