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卡卡媽聊育兒,原創內容。
六歲的小康是個急性子,平時做什麼事情都圖「快」,經常因為馬虎、大意而出差錯。
這天,小康去好朋友小偉家去玩,回家時媽媽發現小康穿的鞋子並不是他的。經過媽媽的提醒後,小康才發現自己把小偉的鞋子穿回家了。於是,他趕緊去小偉家把鞋子換回來。
對於小康的這些「差錯』,小康媽媽已經見怪不怪了,因為經常會發生。以前小康媽媽並不在意,認為小康長大點自然就會糾正的了,但沒想到,小康現在依然我行我素,一點變化也沒有。小康媽媽很無奈,可是她又不知道應該怎樣糾正小康的這種壞毛病。
孩子穿錯別人的鞋子回家
卡卡媽覺得,粗心大意、做事馬虎是很多孩子身上都有的壞毛病,父母想幫孩子糾正,其實也不算難,只要找出孩子馬虎的原因,然後再「對症下藥」進行糾正就可以了。
一般情況下,孩子馬虎大意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
一、父母不夠重視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粗心大意、做事馬虎只是個小毛病,沒必要太在意。所以在孩子因為粗心大意做錯事後,他們只會隨口說一句「下次注意點」就算了,沒有其它糾正措施。
孩子做事粗心大意,父母要重視
二、孩子生活習慣差
有的孩子的生活習慣不好,經常一心二用。例如,經常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其實這樣是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的。另外,有的父母經常讓孩子在嘈雜的環境裡玩玩具,看繪本,這也有可能讓孩子養成粗心馬虎的壞毛病的。
三、孩子的發育不完全
孩子年齡還小,他的各項發育還不夠完善,對事物的認識也不全面,所以他對事物的判斷,很多時候是不準確的,這也是孩子平時做事粗心大意的重要原因。
父母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雖然在生活中,做事從來不馬虎的孩子很少見,但是,孩子馬虎的壞習慣,是可以隨著孩子的生活環境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而改變的,只要父母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那麼,孩子這種壞習慣就可以糾下了。具體父母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培養孩子認真做事的習慣
想讓孩子做事細緻、負責,父母要從小就培養孩子認真做事的態度。例如,在孩子剛懂事的時候,就讓他習慣把自己的東西收拾整齊;平時玩玩具的時候,不要一下玩這個,一下玩那個;讀書的時候,儘量把每個字說清楚……
父母不要小看這些行為,因為這些小行為,可以在潛移默化當中,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的。
從小培養孩子做事認真的好習慣
二、讓孩子自己找差錯
孩子做錯事之後,很多父母都會第一時間指出孩子出錯的地方。例如,如果孩子畫畫時,把大海畫成了綠色,父母會馬上指出來讓孩子糾正。這種做法,對幫助孩子克服馬虎的壞毛病是沒有好處的,反而可能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依賴的心理。
父母的正確做法,是告訴孩子畫裡有地方出錯了,然後讓孩子自己去檢查;當然如果孩子檢查不出來,父母可以給他一點小提示,直至他檢查出來為止。
三、讓孩子做一些需要「細心」的事情
平時,父母可以刻意訓練一下孩子,多讓孩子做一些不細心、不認真就做不好的事情。例如,父母可以把一小把紅豆混進黃豆裡,再讓孩子把紅豆挑出來;或者讓孩子縫一縫衣服的小扣子等等。
父母經常讓孩子做這些「細活」,可以幫助孩子養成細心、專注的好習慣。
父母讓孩子做一些需要「細心」的事情
四、樹立孩子的責任心
有沒有責任心,是我們能不能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孩子也不例外。如果孩子有責任心,那麼他做起來事情來,自然會認真細緻,不敢有半點馬虎;如果孩子沒有責任心,那他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敷衍了事的。因此,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平時父母可以給孩子安排一項孩子能勝任的工作,要求他每天負責,像扔垃圾、擺碗筷等等,讓他明白這就是他的責任。
孩子做好了,父母可以鼓勵他,如果做不好,父母也要讓他自己承擔後果,比如讓他重新做一次。這樣,可以慢慢培養起孩子的責任心,讓他做事的時候,不再馬馬虎虎,敷衍了事。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對於孩子馬虎的壞毛病,卡卡媽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孩子對自己因為馬虎造成的後果負責。
例如孩子拿錯了別人的東西,要讓他自己去換回來;孩子把書本撕破了,要讓他自己想辦法粘好,儘量不要因為覺得孩子小、心疼孩子而去幫孩子解決問題。這樣,孩子才會從這些事情中吸取教訓,慢慢地糾正自己身上的壞毛病。
各位朋友,你們覺得卡卡媽的說法有道理嗎?歡迎在評論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