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每個月每人只用兩噸水,憑啥要繳3噸水費?」最近,胡家廟陝建金牛公司家屬院內貼出一張通知,告知居民從今年5月1日起,物業將提高水費,並且設置「最低消費」,每人每月不足3噸,按3噸計算水費,很多居民表示,物業收費就應該按照實際用量計算,強制設置「最低消費」不合理,「這是在鼓勵大家浪費水」。
住戶劉女士說,她在小區裡已經居住了10多年,一家三口人也都不是斤斤計較的人,即便這樣,每月他們家的用水量只有4噸左右,夏季用水高峰時也才達到7噸左右。如果按照物業新的收費標準計算,每戶居民家庭裡的成員每月至少要繳3噸水費,不足3噸均按3噸計算,每個月他們一家三口至少要繳納9噸水費,比往常要多出2到5噸。
「原本我們院子的水費是每噸3.15元,現在物業突然通知說要漲到4元一噸,水費收費標準提高了,大家也不會計較。但現在又強行設置『最低消費』,強收3噸水費,不就是鼓勵大家浪費水嗎?」住戶郭先生說,物業貼出的收費新規除了水費一項不能讓人信服,電費每度上漲7分,衛生費漲價一元,每戶還增設公共維護費10元,這些額外需要多繳納的費用,都讓居民不能接受。「既然家家戶戶都有水錶,為什麼就不能按照實際用量收費呢,而且小區的管理也並不完善,為啥還讓我們為沒有享受過的服務埋單呢?」
小區物業負責人對居民的反對呼聲做了這樣的解釋。「每噸水按照8元收費,才能保住成本,現在我們只收4元,已經很照顧居民了。」物業一位負責人說,由於居民家的水錶靈敏度低,部分居民用桶收集「滴水」,水錶完全不轉,以至於部分住戶月用水量每個季度還不足兩噸,但整個小區內的總水錶卻一直在計數,每月僅是水費一項,物業公司就要為600多戶居民倒貼七八千元,所以物業公司就採取了這種設置最低繳費額度的方式,防止這部分居民投機取巧,逃避水費。另外,小區從今年「五一」以後就將改為自負盈虧的獨立核算單位,總公司不再會為居民進行生活貼補,物業公司為了保住成本維持運營,才決定重新制定小區的各項費用的收費標準。
陝西平鏡律師事務所律師王軍說,物業為了降低運營成本,而設置「最低消費」,把經營成本轉嫁給居民,有悖法律和《西安市物業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王軍稱,《城市供水條例》中規定,「城市供水工作實行開發水源和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相結合的原則。」而《民法》規定,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當企業或市民沒有使用供水公司的供水時,就沒有義務繳納水費。如果不用水也繳費,違反了《民法》「權利和義務相一致原則」和《城市供水條例》中的節約用水精神,企業和市民有權拒絕繳費。 記者 龔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