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理天才加入美籍,科學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應該有

2020-12-15 西府趙王爺

尹希這個名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他可是曾經名噪一時的少年天才,早在1996年,12歲的尹希就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成為該校最小的一名學生。當時尹希拿到了國家的特殊人才待遇,成為中國科學家寄予厚望的一顆新星。

當然,尹希也不負眾望,在學校成績優異,年年都拿獎學金。完成了本科學業後,他成功拿到了哈佛大學全額獎學金的入學邀請,進入到了世界頂尖學府深造。

2006年,22歲的尹希成功拿到了哈佛大學的物理博士學位,成為了國際物理學界的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有著博士畢業後不得在該校繼續博士後研究的慣例哈佛大學,尹希居然打破傳統,被哈佛大學破格允許繼續留校攻讀博士後。

兩年後,年僅24歲的尹希博士被哈佛大學聘請為副教授,並於2015年轉正,成為被國際物理學界寄予厚望的青年物理學家之一。這等年紀,如此成就,不得不說是中國科學界的驕傲,他也因此入選「2017年度中國留學人員50人榜單」。

但是,不管他的履歷如何輝煌,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尹希現在的國籍是美國,他是一個美國人,他的一切研究成果和收益,未來都屬於美國。

不可否認,哈佛大學的留學經歷是他取得這麼大成就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如果沒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的發掘和培養,能有現在的尹希嗎?更何況他還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

尹希不是個例,而是大潮,像他這樣留學不歸,選擇加入他國國籍的天才大有人在。比如,同樣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走出來的天才學霸女莊小威,曾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是當今世界生物物理學界的大牛。而她是土生土長的江蘇人,父母退休前都是中國科大教授。但其如今卻是哈佛大學物理和化學系的雙聘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正兒八經的美國人。

說實話,從個人成就角度而言,我佩服尹希,莊小威這些人,他們確實是天才。但從國家角度而言,我鄙視這樣的行為。相較而言,像錢學森、鄧稼先這些當年在國家一窮二白之時,毅然決然放棄國外優渥環境,回到祖國,建設國家的人,才是我們學習和敬仰的對象。

科學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作為一個中國人,報效祖國,奉獻自我是最起碼的道德。

不過,情感歸情感,他們的例子其實就說明了我們國家人才流失的一個現狀,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才是重中之重,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錢學森先生那樣的情懷。目前對於高水平人才流失,國家有著一定的管控措施。比如說對於公費留學生,權利和義務是相匹配的。

天下間沒有免費的午餐。公費留學這種留學方式本身就已經確定了你的權利和義務。首先由政府給你提供留學資金的,幫助你完成學業,而你也要在學習結束後回國。這是留學時在申請公費留學時就要籤署的協議,一般來講就是要籤訂回國就業合同。

所以,從法律角度而言,公費留學不歸,就是違反了雙方的協議內容,返還高等教育經費合情合理。事實上,從違約角度而言,這樣的留學生還應該需要賠付違約金,違約金額則視具體合同內容而定。

當然,就算是有著這樣的經濟賠償,對於國家來說,還是虧了。畢竟人才流失了,他利用其所學創造的價值,不可估量。尤其是一些高水平學者,其是無法用金錢來簡單衡量的。

畢竟,培養一名人才的花費,與其所學知識所能創造的價值,往往是不可以劃等號的。

即使是單純的從成本角度而言,國家即使被返還了高等教育經費,其實也是吃虧的。因為在你留學之前,國家已經在你身上花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和金錢。

比如九年制義務教育期間,你幾乎所有的學校教育花費那都是國家在出,畢竟老師的工資、學校的軟硬體設施建設,甚至於連生活花費國家都在補貼。而進入到高中甚至大學之後,雖然你開始交著不菲的學費,但是國家依然在往你身上砸錢,而且還是大把大把地砸。

尤其是在大學,你所交的學費僅僅是你教育花費的一小部分,大頭乃是國家在以補貼給學校的形式幫你出來。比如本科生一個人一年三萬六,研究生一年四萬八,當然這個數據不準確,具體多少我是真的不知道。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你的學歷越高,國家在你身上的投入就越大。

否則,僅僅憑藉你那一年幾千塊的學費,學校根本就養不活自己,估計也就夠發點工資,其他的一切免談。

上過大學的朋友應該都清楚,你所接受的教育價值,根本就是不是拿幾千塊學費能夠支付得起的。像我所在的理工科,一年的學費還不夠實驗課中的材料和設備費用。舉個例子,我上學的時候,不少實驗都會用到原子電鏡兒等一些檢測類儀器,而這些儀器動輒幾十上百萬,外面的公司機構想要用一次那都是要花錢的,少則幾百,多則數千。但針對咱們學生卻都是免費,還有老師專門的指導。

所以,其實不僅僅是公費留學不歸人員,就算是私費留學不歸,甚至於普通的移民,國家都有理由要求其賠償損失。畢竟移民後,你就是外國人,國家可享受不到你的任何好處,之前的所有投資都白給了。收回點成本,合情合理。

但是,話說回來,這樣做確實顯得有些小氣。對於人才,更多的是需要吸引,而不是所謂的封堵。正所謂,花若芬芳,蝴蝶自來。咱們國內的學界確實缺乏留住人才的土壤,重業務,輕素養的不正之風,是無法讓人才產生歸屬感的。在這裡,大家都想著評職稱、拉關係,有多少人是真心搞學術?

如若不然,又怎會出現評不上院士的屠呦呦拿諾貝爾獎,十二歲小學生完成博士級別科研實驗獲獎這樣的鬧劇來。所以,留住人才,還得首先從自身做起。不然人家回來了,也無法取得什麼成就。

總之,一個巴掌拍不響,對於人才流失咱們還得辯證來看。海不歸們缺乏愛國情懷是一方面,國家缺乏科研土壤也是一方面,都需要反思。

相關焦點

  • 中國物理天才加入美籍,32歲成哈佛教授,直言:「科學無國界」
    但是在祖國最需要他的時候,他卻為了美國國籍留在美國,甚至用「科學無國界」來為自己洗白,他就是尹希。 從小聰慧的他十分叛逆 尹希從小就顯露出過人的才智,和同年齡段的小孩相比,格格不入。也許是受家庭影響,從小尹希就很喜歡看書,和一般愛看動畫書的小朋友不同,他喜歡看艱澀難懂的微積分。
  • 中國物理天才尹希加入美籍,成哈佛終身教授,曾言科學沒有國界
    他是中國物理天才,12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不到18歲以全額獎學金的待遇進入哈佛大學。5年後便獲得了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2008年就在哈佛大學擔任助理教授,31歲升格為正教授,成為哈佛史上最年輕的華人教授!
  • 科技真的無國界?中國「物理天才」加入美籍,32歲成哈佛教授
    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中國「物理天才」一個社會要想進步,國家要想強大,就離不開人才培養建設。未來是拼人才,拼教育的時代,如果沒有相應的人才,社會是國家是沒辦法進步的。雖然不得不承認,但世界的頂尖名校,確實有不少是在國外。抱著勤奮好學的想法去國外留學可以理解,這本就無可厚非,也沒有任何規定表示不能去國外留學。但是上升到更高學術層面時,出國就引起很多爭議了。
  • 物理天才,現如今加入美籍,科學沒有國界,可學術卻不同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有關於物理學術的知識學習,很多的學子所給出的回答那就是比較困難,因為物理方面的知識確實是比較深奧的,況且要想在這物理的領域中取得相應的學術,這也是需要時間的積累,然而這一位天才少年名字叫做尹熙,在物理學方面表現出來的天賦確實是大的驚人。
  • 3.2萬華裔科學家入美籍!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應該有祖國
    但其實我國並不是培養不出世界頂級科學家,在全球排名前10的納米材料科學家中,有6個來自中國,其中5個來自中科大,但遺憾的是他們全都在美國生活、工作,甚至加入了美國國籍。這其實只是我國留美科學家的滄海一粟,據統計,目前大約有3.2萬華裔科學家自願加入美國國籍,佔了整個美國科學家15%的數量,成為美國科學領先世界的關鍵力量。
  • 他是清華天才,公費留學加入美籍研究飛彈對付中國,現狀如何?
    ,放棄了美國優厚的待遇,林樺卻選擇了不一樣的路,他享受了美國開出的優厚條件,在美國畢業後加入了美籍,獲得了綠卡。林樺為美國效力,研究出危害中國的洲際飛彈原本一名華人科學家加入美籍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因為那種事情大家都已經見慣不怪了,發生了太多了,但林樺不一樣,它不僅加入了美籍,而且為美國研發出了洲際飛彈,威脅了全世界人民的安全,尤其是中國。
  • 中國物理天才入美籍,被問是否有歸國計劃時,一席話讓眾人沉默
    我們今天要講的是一個中國霍金式的天才神童——尹希。我們與美國在各方面都在相互比較,而當時就一些高科技領域中國相比美國還有很大的差距,老師們囑咐他,希望他能向錢學森學習,做一個精忠報國的天才科學家。尹希非常真誠的答應了老師,然後很熟練地把各種文件辦好,前往美國學習。
  • 國家特別優待的物理天才,如今入美籍成哈佛大學終身教授
    他是被國際物理學界寄予厚望的青年物理學家,主要攻研的方向是未來可能顛覆世界的量子學:量子引力中的黑洞熵,弦理論;但是這麼一位中國的少年天才如今已經證實放棄了中國籍,加入美籍!中國頂尖人才一去不回的現象由來已久,或許在這些天才眼中真的是「科學無國界」,一切只有對科研的極致追求!但是正如鄭強教授所言: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有國界。如果有一天別人用你研究的武器技術來打中國,你說科學無國界?
  • 中國物理天才尹希不願回國,哈佛為他打破百年傳統,今已加入美籍
    其實,在現代物理學家裡面,有很多都是華裔,到目前為止,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裡面,也有12位。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其中擁有中國國籍的卻只有5位。其實中國人在科學研究上的天賦還是很高的,而最近曾經被譽為中國物理天才少年的尹希,因為正式加入了美國國家,在網上引發了熱議。
  • 中科大物理天才入美籍拒回國,成哈佛最年輕教授,直言科學無國界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中科大少年班,作為天才神童的聚集地,這裡可以說是中國學術精英的發源地。能進入這裡的學生可以說是萬裡挑一,而能從這裡畢業的,未來也註定不會普通。中科大少年班設立之初就是為了給國家培養一批專注於科學技術領域的高端人才。但從結果來看,並沒有很好的貫徹這個目的,很多學生都備受爭議,尹希就是其中一位。
  •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一說的來龍去脈
    2019年《中國日報》(海外版)在《不要低估科學家的良知》中指出[2],當談到國家利益和普遍的學術規則時,中國科學家表現出了他們的團結和力量,這就是為什麼在中國網際網路社交媒體中巴斯德的名言「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Science has no borders, but scientists have their own
  • 中科大物理天才尹希,加入美籍拒絕回國,32歲成哈佛最年輕教授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中科大少年班,作為神童、天才的聚集地,這裡被稱為是中國學術精英的「黃埔軍校」。能進入這裡的絕不是普通的孩子,能從這裡畢業的,未來也不會成為普通人。當初之所以要創辦這樣一個班級,目的就是為了為國家培養在科學技術等領域的人才,從而推動中國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不過,很多從這裡畢業的人,最後都備受爭議,尹希就是其中一位。
  • 中國物理天才入美籍,被問起是否想回國發展,給出的答案讓人寒心
    天賦異稟,智力超過同齡人的都可以成為神童,但是能一直超越並領先於眾人的並不多,今天給大家講一個神童,他的名字叫尹希。尹希出生於1983年,他並不是出生於一個普通家庭,我認為他的高智商是遺傳於他的父母,因為他的父母都是中國的高級知識分子,畢業於鼎鼎有名的中國地質大學。
  • 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從1978年底到2013年底,中國有各類留學人員306萬,到2010年左右,中國70%以上的高水平大學校長,90%以上的兩院院士,具有海外留學經歷。在2007年11月13日,美國國務院教育和文化事務局聯合美國國際教育研究所(IIE)共同發布全新的教育調查數據。
  • 文化和科學沒有國界,為何赴美留學生一去不返?
    文化和科學沒有國界,為何赴美留學生一去不返?相關統計顯示,清華赴美留學生五人中回國的不足一人。十四歲上清華的狀元何碧玉沒回來,數學奇才張鉞留在了美國,物理天才尹希成了哈佛的終身教授,天才回國仿佛成了另類奇葩。
  • 物理天才尹希與當年的楊政寧為什麼選擇留在美國
    法國科學家路易斯·巴斯德曾說:科學是無國界的,而科學家是有國界的。物理天才尹希成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並加入美國國籍的消息引發了國內的廣泛關注。弦理論是極度抽象的理論,以數學計算複雜,理論變幻莫測而著稱,但是天才的尹希在這個領域取得了不小的進展,並於2017年榮獲科學突破獎——物理學新視野獎。科學突破獎 (Breakthrough Prize) 被譽為「科學界的奧斯卡」,旨在表彰全球頂尖物理、數學和生命科學家的研究成果。
  • 物理天才尹希入籍美國,從未打算回國發展?後來他這樣解釋
    大家好,我是老曹前一段時間關於物理天才少年尹希,加入美國國籍一事在網上引起不小的爭論。這個曾經說科學無國界的人,這個曾經讓多數人羨慕的天才,又一次將科學與科學家有無國界的話題再次推向大眾視野。,父母都是中國地質大學的高材生,或許是父母的基因太強大,尹希從小就表現的與眾不同,當那些七八歲孩子還在玩泥巴的時候他自己卻在學微積分,92年上小學二年級的尹希有一天回家跟爸爸說小學課本知識全學完了,而且自己路過初中部看到老師在講物理題,開始產生濃厚興趣,或許這也奠定了今後成為物理天才的開始吧。
  • 科學雖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但其中也有很多的人,學成之後沒有選擇回到祖國為祖國貢獻。 新中國第一批52名赴美留學學者歸國30年,李衍達、陳俊亮、柳百成、張楚漢、張恭慶、姜伯駒、童坦君,共7人成為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
  • 中國培養的物理天才,加入美國國籍,表示暫不回國,原因?
    近日,有媒體報導,此事件已經低調處理,涉事所長新添重要職務。看完整篇報導也沒有看明白這90多名科研人員到底為何辭職,反而成了所長的個人報導。讓人看後不知所云。還有被人們經常提起的曾回國,但是又出走的顏寧,許晨陽等。他們都曾回國效力,但是後來又回到美國。顏寧成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許晨陽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數學家。
  • 從中國物理天才到哈佛最年輕華人教師,尹希開掛的人生
    無論你想要什麼,總有人比你有更強的欲望想要它; 無論你多努力,總有人比你更努力。 一、天才尹希 世界上有天才嗎?我相信是有的。大概就如尹希這樣吧。伊希的童年已經不再局限於「鄰家孩子」的讚美詞。五歲時,他便能熟背唐詩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