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召開社區疫情防控組工作調度會,對全市的社區疫情防控重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提出「要堅守小區院落防線」。郫都區郫筒街道目前共有小區450個,具體包括物業服務小區123個、非物業管理小區267個、開放式小區60個。12月14日,記者從郫筒街道獲悉:針對以上三類小區,當地已啟動分類施策的方式進行疫情防控。
其中,物業服務企業管理小區物管要擔負起防控責任。做好人員流動管控,封閉小區多處出入口,實行一門出入制度,為居住在本小區的每戶居民辦理臨時出入卡,並在門口設立體溫、健康碼檢測點和登記臺,在居民進出時實行「一測二亮四問四登記」制度;做好環境消殺,加強小區環境的消殺力度。每日加強對小區公共環境尤其是單元樓道、電梯間、下水道、地下車庫、垃圾桶、公共棋牌室、兒童遊樂設施等重點區域進行消殺,並做好臺帳記錄;做好隔離人員的物資保障,通過樓棟微信群,及時收集隔離人員生活所需物資信息,每日統一採購配送;通過在小區宣傳欄、樓道間等顯眼位置張貼防疫宣傳海報,微信、QQ群發布防疫宣傳信息,做好小區居民情緒安撫。
非物業服務企業管理小區,立即組建管控責任主體。依託網格化管理體系,小區黨組織、議事會牽頭,發動小區(院落)黨小組、居民小組、自組織、樓棟長、志願者和居民骨幹等多元力量創建小區(院落)疫情防控小組,明確每個小區責任組織、責任人。同時做好人員流動管控,實行一門出入制度,在門口設立體溫、健康碼檢測點和登記臺;做好環境消殺,加強小區環境的消殺力度,並做好臺帳記錄;做好居家隔離人員的物資保障,通過樓棟微信群,及時收集隔離人員生活所需物資信息,每日統一採購配送。
針對城鎮開放式居住小區,則要求明確管控責任主體,落實社區幹部牽頭責任,積極發動黨員、居民小組長、志願者和居民骨幹的自治力量成立專班。做好人員流動管控。具備條件的,街道和社區統一安裝大門,形成封閉空間,為每戶配備鑰匙,並在門口設立體溫、健康碼檢測點和登記臺。不具備封閉條件的,分區域打圍,對自建院落實行劃定區域管理,在保障交通和人員進出的情況下,原則上一個區域只留一個出入口進行人員流通控制。同時及時掌握區域內人員流通情況。組建聯合巡邏隊,定期對區域進行巡查,及時掌握並排查人員流通情況,並做好環境消殺工作,加強環境消殺力度,每日加強對區域內房屋、道路進行消殺,並做好記錄。
華西社區傳媒記者 李玥林